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72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况且他从河西一路走来,本就是要看一看,这天下会在这些政策之下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王三的经历就非常的典型,发生这种事情的,绝对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无数人的经历。

  “等到雨停之后,就到郡中看看。”

  洛盛下令,王三一家被带到别的屋中休息,还有预防风寒的药物和姜汤,王三离开之后,管家走上前来低声道:“公子,若是前往郡中察查这件事,是不是低调一些?

  臣担心有的官员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洛盛闻言有些沉默,管家的话,实际上是洛氏之中的一种理论,被叫做“洛氏逆流法则”。

  这个概念的名字取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主要意思是——随着一个王朝存续时间的变长,即便洛氏什么都不做,敌人也会越来越多。

  一个王朝草创的时候,皇帝英明神武,关爱百姓,臣子们也大多清正廉洁,能克制住自己的贪念,这个时候洛氏的道德水准虽然高,但还不算是特别扎眼。

  但是随着王朝的存续时间变长,吏治败坏,权贵腐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候,羽毛洁白的洛氏就会显得越来越扎眼。

  尤其是洛氏还不愿意和光同尘,而是依旧特立独行,在很多人看来,洛氏活着,他们就活不了,就享受不了。

  现在的大汉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至少贵族的堕落还没有这么快,皇室、诸侯王、列侯之间的平衡保持的非常好,目前列侯们还是想着打仗维持富贵,还没有将爪子伸向普通的百姓。

  但是官吏不一样,这些人大多数是郡县豪强出身,不需要像列侯和诸侯王那样天天担心封国消失,这些人家中都有藏书,代代输出官吏,反而稳得很。

  在一个权力场上,掌握权力的永远不会是一时之雄,而是长时间把持权位的那些人。

  在后世的明清时期,那些县太爷很多都是被胥吏架空的,若是愿意和光同尘,那还能稳稳的待个三五年一迁。

  若是想要做些事,那可就要看看谁的手段高了,若是朝中有人保,那还能灰溜溜的离开,若是没人保,直接扒了官皮,甚至丢了性命的也不在少数。

  看看现在和洛氏交好的吕氏和安阳韩氏等,很多事情都要询问一下洛氏的意见,看看有没有触及洛氏的底线。

  吕氏好的一点是,对洛氏的底线比较清楚。

  安阳韩氏差一些,不过安阳侯经常往昭城跑,这么多年下来,倒也没有做下什么大的错事。

  洛氏这种家族和三国袁氏那种四世三公是完全不同的,袁氏的号召力和声望可不是因为四世三公,东汉末年的三公是个什么玩意,谁不清楚?

  袁氏是因为担任三公时,结下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集团以袁氏为首,这才是袁氏号召力的来源。

  换句话说,是因为袁氏这个带头大哥当得好,能给手下人分利益,皇帝不愿意给的,袁氏能给,这才是袁氏的声望来源。

  但是洛氏能给那些权贵官吏想要的东西吗?

  不能!

  那些人蝇营狗苟,和洛氏截然不同,利益截然相反的双方,怎么可能走在一条道路上呢?

  这百年来,天下之间崇拜洛氏的越来越多,厌恶洛氏的也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

  这就是洛无疾之前想要把敢战士调往西域,家族中人有些担忧的原因了,因为家族蒸蒸日上的外表之下,是逐渐显现的危机,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危机。

  唯一的办法就是洗牌,重新天下大乱,将那些堕落的官僚和贵族全部清洗掉,但实际上,局势并没有非要到那一步为止。

  至少在现在,还没有人敢对洛氏动手。

  洛盛想了很多,沉默了许久,然后沉声道:“家族正处于鼎盛之时,目前还没有任何的迹象,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危险就踌躇不前,还是要去看看,不过检查好马匹和武器,告诉各位族人,要警惕一些。”

  “喏!”

  见到洛盛坚持,管家轻声应喏。

第444章 触动灵魂的问题

  敢战士的踪迹实在是太过明显,尤其是完全不做遮掩。

  在大汉朝,调动超过五十人的军队都要虎符,列侯和诸侯王的私军除外,但私军除了战时跟随主君出征之外,是不允许出侯国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私军还是要皇帝的命令才能出现在大汉的土地上。

  敢战士是唯一一支合法的可以出现在大汉各处的私人军队。

  当然,敢战士也有限制,比如进入关中不能着甲,比如进入长安及周边郡县要五里一报,而且要有朝廷的官员随行,监管敢战士的甲胄,刀剑之外,马槊、弓弩等大威力的武器全部不能携带。

  没了甲胄、马槊和弓弩,不要说敢战士终究是肉体凡胎,就算是灵兵,一身战力也得被削八成。

  所以洛氏非必要不愿意带着敢战士进长安。

  虽然长安限制多,但是在关东,敢战士就没什么限制了,全甲、马槊、弓弩、一人三马,在外人看来招摇无比。

  洛盛出了关中,直奔南阳郡而去,这里是朝廷最重要的郡之一。

  在大汉朝,除了关中的郡县外,关东的郡政治地位完全不同,主要划分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这些地位的来源主要是郡的地理位置。

  比如岭南的郡国和辽东的郡国,都属于汉廷随时可以舍弃的边缘利益区,中原之内,南阳郡的地理位置实在是过于重要。

  这里沟通南北,是南北防线的最重要支点之一。

  占据南阳,就能够威胁关中和洛阳,切断东西、横断南北,高皇帝就是占据南阳,进而破入关中,成就大业的。

  从高皇帝开始,这里就一直由皇室代管,后来感觉管不过来,毕竟南阳郡是在关外的,就开始分封诸侯王,但是诸侯王同样不放心,就不断的换王,还有一些除国的诸侯王被迁徙到南阳郡。

  这就导致南阳郡是大汉数十上百个郡中,刘氏宗亲最多的郡,而且谱系非常的复杂。

  有刘邦的兄弟子侄,有孝惠皇帝的兄弟子侄,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就不用说了,这两个皇帝的儿子都很多,当然有生活在南阳郡的。

  这么搞的好处就是,若是单独一个刘氏宗亲占据南阳郡,皇帝或许还不放心,但是这么多刘氏宗亲都在南阳郡,互相之间不服气,能把狗脑子打出来,皇帝反而稳如泰山,而且刘氏宗亲守在南阳郡,还是上好的盾牌。

  坏处很明显,皇室贵族太多了,就算是郡守也要看脸色行事,桑弘羊的收税大法一出来,南阳郡的官员都急坏了,那些大商人他根本就不敢动。

  若是一两个皇室贵族,两千石的郡守自然不惧,毕竟能坐上这个位置上,都有自己的派系和势力。

  但是为了收税得罪一群皇室贵族,那得是最有理想、最不畏强权的郡守才敢那么干,就算是最头铁的孟儒也不是每个人都敢那么干的。

  南阳郡守很明显不是那么不畏强权的人,于是他选择了用王三这样的人去填补窟窿。

  南阳郡是最富裕的几个大郡之一,依靠王三这样的中小商户就足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子盛竟然来了郡中!

  ……

  洛盛查东西极快,确认了事实之后,很快就在宛城县的郡治见到了南阳郡守,朝廷两千石的官员。

  这是一个满脸正气的中年人,相貌堂堂,即便是面对洛盛,虽然有畏惧,但是却依旧强行控制了自己的神情。

  “外臣见过公子盛。”

  南阳郡守娄怀躬身作揖,然后直接问道:“公子盛大驾光临南阳郡,可是有什么大事吗?”

  洛盛闻言冷声道:“娄郡守难道不清楚吾是为什么而前来的吗?

  你在南阳郡做下的事,难道以为能瞒得住天下人吗?”

  娄怀眼中瞳孔一缩,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但是他的反应却大出洛盛所料,并没有跪地求饶,而是反问了一句,“公子盛,这与您何干呢?”

  洛盛一愣,与我何干?

  娄怀满脸疑惑的追问道:“外臣没记错的话,这是我大汉的内政,您不过是外藩属国的公子,有什么资格,有什么立场来质问一个宗主国的两千石重臣,有关于内政的问题呢?

  做将军的去打仗,做郡守去治理,内藩的诸侯镇守天下,外藩的诸侯拱卫天子,您现在僭越,来管南阳郡的政务,这难道是合适的吗?”

  他这一番话,直接将洛盛说的愣在了原地,他收起了之前的心思,第一次认真的打量起了面前的这个郡守。

  洛盛沉声道:“人间有不平事,纵然是匹夫亦可拔剑而起。”

  娄怀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公子尽可使敢战士来攻,吾乃大汉郡守,有权征调南阳郡一切军政大事,拔剑之人,都是乱民,尽可以诛杀。”

  洛盛打量着娄怀,然后说了一句,“你很不一般,这是死前的疯狂吗?”

  听到洛盛的话,娄怀身体一抖,强自笑道:“不过是一些埋藏了许久的心里话罢了,我是大汉的蛀虫,但是却不是生来如此,曾经也是个满怀理想的少年郎啊。”说完也不管洛盛,直接自顾自说了下去,“公子盛,若是洛文王站在这里,这一番话我绝对不会说出口。

  洛文王鞠躬尽瘁,为天下尽心竭力,纵然是我这样的人,也不敢对洛文王出言不逊。

  但从洛文王薨逝以来,天下人就能看的出来,洛氏对大汉实际上是置身事外的。

  不论是东阿侯,还是当代昭公,或者是现在的大都护,你们不把自己当成汉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出现在大汉呢?

  大汉的兴衰盛亡,和您的家族又有什么关系呢?

  待在昭城之中,享尽荣华富贵不就可以了?

  大汉的子民和您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大汉的事情,自然有我们大汉处理。

  纵然是为诸夏计,但昭公国难道还要蛮横的插手诸夏列国的内政吗?

  昔年的洛国都没有那么霸道过啊。”

  这一番话说的洛盛脸色大变,他站起身来说道:“这是何等的荒谬啊,诸夏联结一体,大汉乃是天下之根本……”

  娄怀急声道:“这世上难道有双全之事吗?

  我纵然是大汉的大害,难道公子盛您就能置身事外吗?

  洛氏昔年在邦周挽天倾,尽心竭力的辅佐周王室,维系邦周的天命,天下人虽然觉得愚蠢,但是却无比的钦佩啊。

  现在洛氏纵然一心为诸夏计,但还请您睁开眼看看,诸夏在上,天下九成九都是汉人。

  洛氏既不愿意为大汉尽心竭力,却又事事插手,大汉刚刚建立的时候,或许无事,但是大汉建立一百年了,洛氏突然出现,嘿,这是从哪里出来的?”

  隔阂!

  洛盛很想说这些都是歪门邪道,但是这一番话却实在是太有道理,这世上没有双全的道理。

  洛氏要么就融入其中,要么就置身之外,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人逐渐凝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排斥洛氏的人会越来越多。

  昔年迁徙到关中的楚人和洛人,到了现在已经和原来的秦人分不出什么区别了。

  因为隔阂,因为陌生,因为区别太大,就不会有共情,不过诸夏列国唯一有优势的就是共同的信仰,这保证了国家不分裂。

  但是地域之间的隔阂尚且严重,更不要说国与国之间。

  安居昭城,遥控天下,这是化国为家之后定下的策略。

  洛陵时期执行的很好,那是洛氏和大汉的蜜月期,但是洛陵之后的家主,都是不太擅长政治的,有些机械的执行了这项政策。

  洛氏渐渐远离了大汉的政坛,与此同时远离了大汉的子民,昭城越来越像一个外藩了。

  直到今天,这个郡守竟然当面说出了,“大汉之事,与您何干?”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这代表着一种思想在上层开始流动,这绝对不是一家一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