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280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改变这个世道就是圣贤所教导我们的。

  臣所在的家族孜孜不倦的改进农具,不断的培育更好的种子,寻找让土地更加肥沃的办法,但现在还没有质的变化。

  如果您有天纵之资,就让这些人好好的活下去,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注定的。

  察举,察举,不仅仅要从宗亲贵戚之中挑选,百姓之中也有贤能之臣,不可轻视。

  这是臣对您的期望。”

  洛新对刘恒的期望很高,因为这两年的接触下来,刘恒是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单论天资是要远远超过刘盈的。

  刘恒的小脑袋有些晕,洛新无奈的笑笑,“等您再长大一些,臣会再带您来的。”

  洛氏子都会学习如何种田,洛新要让刘恒也学习一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发自内心的改变一个人。

  纵然是洛新也没想到刘恒还这么小,但却将他说的话全都记在了心中,在一行人登上马车之后,刘恒还最后又望了一眼那个正在勤劳耕作的农夫。

  一颗种子在这个时候就落在了他的心间。

  庞大的车队离开了这里,风再次拂过,农田之中到处都是农夫的影子。

  ……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几缕微风拂过,带来一阵阵清爽,尤其是皇宫之中,宫墙极高又连绵不绝,不是正午垂空及夜分高悬之时,不见天日曦月。

  长安城是洛亦所监制而成,这座庞大的宫殿群同样是由洛亦所修建,秉持着非壮丽无以示皇威的想法,洛亦留出了很多的空白。

  随着这些年渐渐恢复,再加上出于削弱山东豪强的心思,经常性的要这些人出钱出力修建宫殿。

  算是一种和陵邑制度相配合的收割豪强的制度。

  不过吕雉崩逝之后,刘盈就停下了这些宫殿的修建维护,因为他认为这终究是在空耗国力,即便是豪强之力,只要引导到正确的地方,也能为大汉建功。

  洛新对这种想法不置可否,没有什么政策永远是对的,总是需要试试。

  当年刘邦活着的时候,洛亦是皇宫的常客,但是随着吕雉摄政,经常出入这里的外臣就只剩下了洛新。

  尤其是在刘盈成亲之前,长乐宫和未央宫他都是随意出入的。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洛新对这里比皇帝刘恒和太后张嫣还要熟悉。

  一队队宫娥和宦者静悄悄来去,随着长安皇宫建成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座皇宫也有些渐渐沾染了浊气,

  尤其是这座皇宫的主人,是个小孩子,大汉帝国真正的主人,那位摄政大丞相,不可能住在后宫之中,于是很多的阴诡就在暗中滋生。

  未央宫。

  这里曾经在吕太后时代是天下政治的中心,但是现在的张嫣当然没有这样的威势,在长乐宫办公的洛新才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不过由于皇帝不住在长乐宫,而是住在未央宫,所以和长乐宫的清冷寂寥相比,未央宫却是一片盛景。

  即便汉廷皇宫上下厉行节俭,但是在信奉以孝治天下的大汉,再如何节俭,也不至于让太后过的寒酸。

  所以太后的寝宫之中总是彩烛映照,殿阁之中的光线极亮,完全没有寻常宫殿之中的沉暗之感。

  宫人们在殿中宛如蝴蝶在花间穿行般,频繁的出入,但却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单薄的衣服虽然宽大,但却只微微摆动,即便迎面走过,袖展之间,竟然连丝毫的微风也不曾感受到。

  张嫣在宫人的侍候下对镜梳妆,望着镜中娇美的容颜,微微叹息,她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每日困守皇宫。

  婢子见状便轻声说道:“太后,昨日侯府送信进来,说是不急,让婢子今晨转交给您。”

  君侯自然就是留侯张不疑,虽然张嫣没拿到摄政的大权,张氏也没像吕氏那样权势熏天。

  但作为如今皇帝的外家,张氏的地位依旧不一般,成为了开国功臣之中,洛氏系之外的勋贵之首。

  毕竟现在天下的局势很明朗,大丞相权势煊赫,但年纪毕竟摆在那里,洛新的孩子还小,不可能接任丞相之位。

  剩下的洛氏子都在昭城之中,包括英侯的子嗣,基本上没有来过长安,还不知道会不会入仕。

  宫中的陛下虽然还小,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现在来看,陛下是个和孝惠皇帝一样的仁君。

  那等大丞相薨逝,张氏不照样掌握大权嘛。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连洛新也觉得这个思路没问题,但是根据历史经验,通常这么想的最后都会翻车。

  张氏昔年就是韩国的顶级贵族,单论身份,比当年只是齐国公族分支的吕氏还要尊贵,在如今的大汉朝,算是仅次于洛氏的。

  但除了洛氏之外,家族底蕴和血脉从来就没有关系,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邦周贵族后裔,真正的底蕴从来都是知识、家风、藏书等等,而张氏的这些东西都被摧毁了。

  除了能拿出来作为炫耀的五世相韩之外,张氏和其他的彻侯家族,没有什么不同。

  有宫人静悄悄传话进来,“太后,大丞相已经到了长乐宫,派了人过来接陛下过去授课。”

  张嫣便道:“把兄长的信件送来,把恒儿送到大丞相处,不要耽搁了恒儿。”

  洛新端坐在长乐宫的一间专门用来办公的地点正默默处理着政务,“大丞相,陛下到了。”

  洛新闻言放下了手中的事务,转身进了另外一间偏殿之中,刘恒正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

  他的小脸很是稚嫩,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长相清秀俊美,唇红齿白,眼眸明亮,即便生在寻常百姓家,也会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洛新眼底浮现起一丝笑意,大概每个老师都喜欢聪明伶俐的学生吧。

  一个不想着造反的摄政权臣都需要做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执掌国事就够了,这实际上就太偏颇了。

  摄政权臣不论是想要人亡政不息,还是保留身后名,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姬昭、洛苏、洛成,都非常注重这一点,严父形象是绝对不行的,男性本就天生对另一个男性排斥,如果再在这之上加以严厉的形象,一定会生出逆反心理,视作威胁。

  尤其是摄政和普通的帝师完全不同,摄政真的能威胁到皇帝,所以皇帝感受到的就不是为了他好,而是刀剑锋利。

  在教导皇帝的时候就要注意方式方法。

  心中想着这些,洛新走进殿中,刘恒脆生生道:“姑父安好。”

第313章 宫中

  纵然华发渐生,但洛新永远都是那么文雅,一丝不苟的行礼道:“陛下万安。”

  刘恒从坐席上跑过来,满怀期待的拉着洛新的衣角,仰头道:“姑父,上次您为我讲述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

  洛新闻言微微一笑,跪坐下来,轻声道:“陛下,臣这就为您继续讲。”

  讲故事当然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寓教于乐,从历史故事之中潜移默化的教会刘恒很多道理。

  诸子百家的典籍之中就有大量的寓言故事,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学派的思想。

  历史就是最好的故事,而恰恰,洛氏有最多的史书,其中有太多吸引人的事情发生,洛新从中挑选合适刘恒听的,编纂成集,作为教材。

  洛新在教育刘恒上面所耗费的精力远远超过处理国事,现在一半以上的政务都是他的三兄洛亦在处理,不过这些年洛亦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洛新对刘恒的期望很高,因为大汉朝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

  从刘邦击败项羽,汉国变成汉朝开始,谁是为这个王朝倾注心血最多的人?

  刘邦?吕雉?

  都不是。

  是洛新。

  汉王朝一共三十多年的历史,洛新担任丞相的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二,整个汉王朝的体系构建,文治武功几乎都有他的深度参与。

  现在他拿到了摄政的大权,就要为大汉做两件事。

  第一件是继续推行先前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持续不断的恢复汉王朝的国力。

  第二则是要为汉王朝培养出一个优秀合格的继承人,能够继承他和吕雉的政治遗产,并且发扬光大。

  第一件事很简单,二十多年的实权丞相,而且他是出了名的刚强冷酷,这让他在朝廷和诸多王侯面前积威甚重。

  现在上有摄政的名义,下有强大的洛系支撑,名与器一个不缺,基本盘相当的稳固,没人能和他扳手腕,只能俯首听令。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吸取历史教训了,周王朝时期多少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人亡政息。

  深究其原因就是在君主制度下,下一任君主如果不能在变法成果立足未稳之时坚持下去,甚至只要有一丝丝的动摇,就会被无孔不入的贵族官僚们废掉。

  洛新对刘恒培养的目标很简单也很难。

  既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又要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

  既要有情有义的对待臣民,又要下手之时毫不犹豫。

  既要有泽及苍生的大爱,又要有决然的取舍之心。

  洛新给刘恒所讲的故事是西周早期的故事,因为这段故事很有趣,那个时候的洛氏在家族底蕴上还不够强,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却极高。

  洛新讲到了周厉王气走洛文公的地方。

  刘恒听的很是认真,小脸之上气鼓鼓的说道:“洛文公那么厉害,还是忠臣,周厉王居然把他赶走了,一定会出事的,姑父快些讲,周厉王是不是很惨。”

  洛新微微一笑,故事之中总是有正义的一方和邪恶的一方。

  而洛氏,总是正义的一方。

  “周厉王率领着天子六军前往征讨楚国,天昏地暗……”

  洛新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当初那些没人知道的事情,将周厉王的愚蠢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还时不时的停下来问一问刘恒,“陛下,您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问题,但在洛新已经讲述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在洛新的循循善诱之下,刘恒实际上没有选择,他只会回答那个固定的答案。

  但刘恒并不知道,他以为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而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洛氏很久以前就发现,对小孩子说不要做什么,禁止类的语言是没有作用的。

  因为他会忽视前面的不字,而特意去做后面的那件事。

  真正的教育方法是告诉他要做什么事,并且让他自己愿意去做,这样才能深入他的内心之中。

  ……

  未央宫。

  张嫣打开信件,信中大多是一些例行的寒暄,然后为张嫣讲述了一番家族所遇到的问题,希望她能够从宫中下一道旨意。

  张嫣虽然没有摄政,但她是太后。

  在汉王朝,太后是大于皇帝的,洛新摄政,只是从法理上夺取了军政大权,但是属于太后的尊贵地位不会消失。

  只要张嫣愿意下旨,她的旨意的法律效力是仅次于洛新的。

  看到这里,张嫣微微皱起了眉头,留侯府的权势都已经那么煊赫了,竟然还需要宫中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