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821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请诸君以上进令教朕,并告知往后之改进延续之法门。”

  众人本来都是很认真的在听,皇帝一开口,众人之中,不少人都露出了欢喜的模样。

  果然是如此啊。

  这题目实在是好猜,很多人都已经想到问题会是上进令,故而做足了准备。

  刘渊的脸上没有半点的变化。

  对他来说,无论问题是什么,都不是问题。

  有专门的人来分发纸和笔,众人便开始书写回答了起来。

  曹髦坐在上位,认真的看着他们。

  他的目光主要是锁定在了刘渊的身上,当然,这里还有两个需要他上心的人。

  没错,就是曹髦的养子郭平,以及曹启的好友刘弘。

  郭平也不再是当初的小娃娃了,也是变成了英武的少年。

  曹髦给他请过不少的老师,最后他是跟着兵部的陈骞来学习经典以及兵法等事。

  曹髦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直接授予官爵,反而是要求他必须要参与科举考核,通过成须来证明

  自己的能力。

  郭平为此准备了很久,他跟刘渊正好相反。头场考试是最轻松惬意的,到了第二场,就开始有些吃力,而到了这第三场,他就开始慌了。

  陈骞是很用心的教导他经典,但是在当下国策方面,陈骞实在也不好多教什么。…主要还是因为郭平这个皇帝养子的身份太特殊了。

  若是陈骞随意向他透露自己对诸多政策的想法,那跟直接给皇帝说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导致郭平虽然在经典方面的能力不错,可在这国策上却有些知识匮乏。

  他很快就开始冒汗。

  而另外一位,也就是曹启的好友刘弘,这家伙倒是个全能型的人才,前几次不算太轻松也不算太吃力,包括这一次也是如此。

  曹髦在此期间有两次离开坐席,当然,他是为了接见几个重臣,嘱咐一些大事。

  尽管有钟会在三台坐镇,但是诸多政务还是要先由皇帝点头,才能去执行的,具体的进程也要及时的告知皇帝。

  如此考了整整半天,众人终于依次离开。

  曹髦看着众人那神色,心里也已是有数了。

  在众人离开之后,自有近侍将他们的文章收集起来,送到皇帝这里来查阅。

  而至于这些新贵们,则是被官员们带着去休息。

  他们还有一次跟皇帝聚餐的机会,但是要先等皇帝确定好他们的名次。

  曹髦坐在屋内,开始看起了诸多考生的试卷。

  第一个就是先看刘渊的。

  果然,就如曹髦所想的一样,在刘渊的回答里已经能看到钟会指点江山的模样了。

  刘渊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从经济上压制了大族,导致大族无法对当地进行兼并垄断和欺辱,故而有了当下的盛世。

  而想要延续和改进,那就需要让上进令更加的完整,所包括的范围更加庞大,所迁徙的目标更加明确...

  刘渊写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竟是去没有一句废话,全部都是在讲述如何让上进令更进一步。

  曹髦沉吟了片刻,随即笑了起来。

  这竖子可以留给曹温!

第158章逝去的时代

  刘渊的这篇试卷,真的是有点钟会来替考的感觉。

  倒不是说刘渊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跟钟会旗鼓相当的程度,而是钟会对这个弟子没有保留,全盘授予,故而刘渊如今所知道的事情,几乎都来自于他的老师。

  思想跟他的老师高度同步。

  刘渊还不曾发展出自己的东西来,但是曹髦并不会看轻他,毕竟,他的岁数还摆在这里呢。

  但是曹髦也不会直接提拔重用他,重用他,应当是曹温去做的事情。

  曹髦美滋滋的看完了刘渊的试卷,随即看起了其他人的。

  有了刘渊的试卷来打底,其余众人的试卷,读起来便是那么的乏味。

  他们其实也不是非常的差,奈何,第一个太优秀,就会带出这样的错觉了。

  当看到了郭平的试卷时,曹髦勃然大怒。

  这竖子写的东西,实在是太烂。

  他倒是知道什么是上进令,但是对其为什么成立,成立之后为什么会有成效,往后该怎么继续等方面,真的是一无所知。

  且看看他的回答吧。

  他开头谈论上进令为何要设立的时候,竟是说因为各地的大族缺乏动力……虽然这么说不完全是错的,但是你给皇帝的回答就如此敷衍??

  随后说起为何有成效,他认为是因为皇帝贤明。

  最后如何改进,他觉得要听皇帝的。

  曹髦看完这家伙的回答,心里都开始怀疑他是怎么走到自己面前来的,难不成前两关都有人帮他开了后门??

  这狗矢回答,当真是连司马安世都不如!

  当初司马安世的文章都写的比这个要好!!

  曹髦黑着脸,再次翻开了其余人的文章。

  而在此刻。

  郭平正坐在太子的身边,面带笑容。

  “哈哈哈,这次我有把握跟那刘渊一决高下!”

  曹温瞥了一眼这位兄长,郭家做事都不是很靠谱,自家这位兄长也是一样。

  当然,这位兄长也并非是一直都这么不靠谱,他也是有优点的。

  他的武艺就非常的不错,大概是因为年少时体弱多病,司马妜一直很严厉的督促他,跟了陈骞后又跟着他学习兵法,后来学骑射。

  他本来就擅长马术,如今更是能左右开弓,众人对此很是惊讶。

  听闻他在上一年还跟着父亲一同参与狩猎,因为射杀了两头野猪而受到了奖赏。

  至于经学和治政,听到他说能跟刘渊一较高下,曹温是持怀疑态度的。曹温偷偷看了一眼外头,低声说道:“兄长,当下参考的学子们都聚集在一起商谈,您直接来我这里,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郭平一点都不在意,他认真的说道:“此处对他们来说是皇宫,对我来说却是家!我来家里看看弟弟,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曹温解释道:“只是怕有心人说您破坏科考,父亲让兄长参与,本来就是为了提升科考的影响力,让众人得知,就是父亲的孩子都得参与考试……兄长现在的行为,怕是要被父亲所训斥。”

  “我看兄长还是先回去跟他们待在一起吧,况且这些人都是如今的俊才,兄长多跟他们攀谈,也

  许会有好处。”

  郭平迟疑了一下,忽然觉得弟弟的话也有些道理。

  他忍不住夸赞道:“不愧是跟着毌丘公学习的人啊,就是与我不同。”

  曹温再次提醒道:“兄长,陈公也是当下能臣,不可如此言语……”

  “再能臣还能比得上毌丘公嘛?”

  曹温顿时就再次沉默了。

  郭平临走之前,还不忘记炫耀自己的回答。

  “我说是因为陛下才得以成功,往后也得听从陛下的想法来改进,我估计他们都不曾想到这点,只有完全服从效忠,陛下才会提拔重用!!”

  郭平信誓旦旦的说着。

  曹温却只是苦笑,不知如何回答。

  等到兄长离开之后,负责伴读的王顺方才开口说道:“以郭侯的性格,往后只怕是难成大事。”这位王顺乃是治吴事王经之孙,王经发家之后也没有为宗族谋取利益,他的孩子们依旧靠着耕读为生,他这个孙子为人淳朴,好说实话,没有不良嗜好,喜欢读书。

  曹髦就让他担任伴读,跟着太子一同读书。

  听到王顺的话,曹温长叹了一声,随即说道:“我兄长坦诚,赤子之心,可为将,却不可为帅

  “但愿父亲不会责罚他太过。”

  冒位随即也开始准备前往大司马的府中。

  王顺为他准备好了车,曹温上了车,这才离开了皇官。

  当他们一行人到达大司马府邸的时候,毌丘俭的府邸大门早已是敞开着的。

  即使隔着挺远,他们也能听到从里头传出的读书声。

  毌乓俭喜欢出声阅读,且声音格外洪亮,隔着很远都能听得到。

  据说,每天都有很多人站在毌丘俭的府外,希望能听到他读书的声音,也不知道到底是图什么。

  毌丘俭如今也是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除却读书教太子,最大的没好就是编写经典....

  经典是每一個魏晋名臣最后的归宿。

  毌丘俭也不例外,作为当朝名士之一,他对经学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趁着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开始认真的钻研经典,想要做出些突破来。

  他专攻王学,在这几年里已经完成了一本书,在学术上也取得了突破。

  这倒是给很多退休的老臣们都开了一个好头。。

  那些无所事事的老头们仿佛一瞬间找到了使命,都纷纷加入了学术研究的行业里。

  这些年里,大魏的经学研究神速,犬概也是因为被迫或自愿退休的老人极多的缘故。

  曹温走进书房,毌丘俭笑着放下了书。

  行礼过后,曹温便拿出了书籍来准备听讲。

  殊不知,毌丘俭却没有要继续讲学的意思,他忽然问道:“庙堂设立春秋榜是什么原因啊?”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