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80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杨综看着他们两个人,心里却很是担忧。

  但愿陛下今日的封赏不会酿成往后的祸患吧。

  曹髦封赏了钟会,那自然还是要去安抚一下王昶的。

  曹髦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王昶在大族里已经算是罕见的有良心的大臣了,只是,王昶并不能完全做到对宗族的无视,在曹髦开始迁徙北方大族的时候,王昶就已经表露出一些不满了。

  钟会原先搞迁徙和改制的时候,王昶也是故意借着对付钟会的由头,跟钟会作对。

  看起来好像是他们的私人矛盾,实际上,他只是用私人矛盾来遮盖自己的行为而已。

  后来刘渊主动出面,王昶也只好顺势而下。

  曹髦对这一切都是门清,只是他不愿意戳破而已。

  当曹髦到来的时候,王昶府内鸡飞狗跳。

  王昶衣裳不整的前来迎接,曹髦从他身上甚至闻到了些酒味。

  他似乎有客人,但是曹髦并没有多说什么,笑着跟王昶一同回到了他的书房。

  两人言谈很是和谐,曹髦询问起他的身体状况,又问起了尚书台的差事。

  “王公啊,你辅佐朕多年,立下了很多功劳,往后,就安心在府内休息吧”

  “陛下臣”

  “王公不必多说,当初您的七条建议,开始了治理大魏的大业,无论如何,您都是大魏之功臣。”

  “多谢陛下”

  王昶此刻也是说不出的一种情绪。

  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随即是许久的沉默。

第142章 少壮

  曹髦从王昶府内离开的时候,心情莫名的有些失落。

  当初王昶刚刚到达洛阳的时候,就用七条治国计策使曹髦折服,同时也是让曹髦明白,并非所有大族出身的名臣们都是那么的不堪。

  其中也有能放下个人利益去在乎社稷的人。

  只是,能同患难的人,未必可以共富贵。

  世家大族最强横的时候,王昶几乎成为了曹髦的主力,以上公的身份主持尚书台,强行推行了诸多削弱大族的政令,一步步的撕开了官位垄断。

  但是当天下的创伤逐渐愈合,大族不再敢发声,曹髦可以全力整顿各地大族的时候,王却又变得迟疑。

  曹髦不明白是因为自己做的太狠辣,还是因为王昶的子嗣们也受到了影响。

  不过,让对方以上公的身份告老还乡,这是曹髦最后的温柔了。

  看着陷人沉思的曹髦,同行的张华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想法。

  他劝慰道:“陛下,王公年时已高,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志气和胆魄,况且,这些时日里,他的诸多子嗣们常常来找他诉苦。”

  “他的几个儿子里,王浑在中军为将,文武双全,极有才能,王深,王湛等人为郡守,能治

  地,也都还好,只是到了他这孙辈……”

  “王尚好财,王济有过之,其余诸族子,不忍直视。这些人多被问罪,便纷纷前来向王公诉苦求

  “王公的威名,只怕是要被这些人所毁啊。”

  曹髦对此一言不发。

  曹髦此刻忽然开口问道:“茂先,你觉得谁能出任仆射呢?”

  钟会进步了,那他就留下了一个空位,而先前郑袤退休,故而,现在是缺两个仆射,鲁芝也常常说起要退休的事情。

  老一辈的大臣们,也即将要退出舞台了。

  曹髦此刻只询问一個仆射的名额,显然,对于另外一个人,曹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张华迟疑了一下,问道:“吴国的陈公,先前多次建立功勋,素有谋略,擅治政,或可担任。”

  曹髦笑了起来,“你让他位钟会之下,这不是提拔他,这是在羞辱他啊!”

  “陈泰可以进三公,再领侍中,不必位尚书台。”

  张华迟疑了一下,又问道:“那王公呢?”

  张华所询问的“王公”,当然就是跟陈泰一起的王经。

  王经是曹髦非常重视的大臣,可以说是大臣的宠臣之一,吴国的诸事,都是陈泰在做,王经在管。

  地位更低的王经,反而是最不能招惹的存在。

  曹髦摇着头,“尚书台的诸事,最好还是留给一些后来者来做,何需劳烦长者?”张华有些激动。

  他清了清嗓子,“刑部的魏公可以担任。”

  曹髦笑了起来,“好让你来担任刑部尚书?”

  张华一脸严肃的说道:“臣遵旨!”

  曹髦沉吟了起来,张华还是有些太年轻了。

  张华今年似乎是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的尚书…似乎还是有些太年轻。

  曹髦倒不是怕什么封无可封,他是担心自己拔苗助长,毁掉一代名臣。

  钟会这可不是曹髦拔苗助长,要不是曹髦,他本该在四十岁之前就担任三公的,自己甚至还算是压了他一下....

  至于张华,他在历史上可是一步一步升迁,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黄门侍郎,中书令,散骑常侍,度支尚书,幽州刺史,太常,司空..前后近四十年,这是正常的升迁速度,诸多官职和经验所培养出的名臣。

  不像某人,秘书郎,尚书郎,中书侍郎,参大将军机密事、黄门侍郎,中郎官任大将军记室,司隶校尉,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司徒??

  曹髦开口说道:“茂先,并非是朕信不过你,只是这尚书权重,若是能立下大功还好,可若是犯下过错,出了纰漏,朕是不会偏袒庇护你的。”

  “你应当知道,朕治天下,向来是以公正,无论喜恶,立功者赏,犯错者罚,不曾有变。”

  “朕本来还想将你放在中书台任职,你是真的想要担任尚书吗?”

  张华不假思索的说道:“臣并不好名利,所求的只是为陛下效力而已,臣愿接管刑部,为陛下肃清吏治,不使陛下再为此事劳心!!”

  作为跟随曹髦很久的大臣,张华很清楚最令陛下愤怒的事情是什么。

  最容易让陛下暴怒的事情,往往都是吏治上的事情。

  而大魏肃清吏治都快接近十年了,一波一波的杀,一波一波的更换,可到了如今,这个问题依旧还困扰着庙堂。

  张华的眼里满是光芒。

  他要做好这件事!!

  看着面前信心满满的张华,曹髦大概也是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当下钟会上来之后,曹髦的想法是将杜预从北方接过来,担任左仆射。

  至于北方的事情,那当然就是要交给年轻人。…比如文鸯。

  文鸯这些年里的作为被送到洛阳的时候,曹髦是非常欣慰的,从毌丘俭的评价来看,文鸯进步巨大,从一个斗将正蜕变为统帅。

  曹髦觉得,可以让这位年轻人暂时担任北方的统帅了。

  北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战事,且没有了羊祜的限制,这对文鸯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机

  若是能把握住机遇,将北方大军治理的井井有条,管理好塞外,做好羊祜所做的诸事,能积极的配合庙堂,那往后就是第二代的毌丘俭了。

  当然,若是做不到这些,将当地弄得一团糟,逼的曹髦不得不再派人去补救,那文鸯这辈子也大概只能当个救火队长。

  但是,曹髦还是对他颇为重视的。

  这位年轻后生的身上有着无穷的天赋和潜力,他不只是拥有强悍的武艺,指挥大军坐镇一方也他所擅长的,只要给他时日和机会,进行磨砺,他迟早会成为大魏的中流砥柱,强悍的战神。

  至于羊祜,他在外的功劳也极多,足以入朝为官了。

  曹髦的庙堂内必须要有来自各地的大臣们,羊祜在北方多年,在尚书台治理河北诸地的时候,能提供很大的作用。

  他本身的能力也是极强的,能成为尚书台里强有力的辅助。

  而另外一个人选,或许能给予魏舒。

  曹髦最初有过很多的入选名单,但是在进行了认真的考虑之后,曹髦将一大批年迈的老臣都逐排除在名单之外。

  倒不是说老臣不好,庙堂里不能全部都是激进的少壮派,也需要几个沉稳的老家伙来稳定局势。

  但是就以曹髦当下要做的事情来看,少壮派最好还是多一些。

  曹髦要做的事情,牵扯极多,影响极大,就连王昶这样的人都会感到惧怕,觉得太过激进。

  而这些年轻充满了野心和斗志的家伙们,他们就更能配合曹髦来完成大业了。

  当下三台,需要重新部署。

  侍中卢钦得调任中书监,卫瓘可以进中书令,华表光荣退休。

  陈泰进侍中,魏舒和羊祜进尚书台左右仆射,张华进刑部尚书。

  在内臣方面,曹髦还会适当的进行增强,尽可能的从多方面,多出身来补充,尚书台可以上下心,但是决策层最好还是多元点,考虑到方方面面,能给自己多方面的提醒。

  毌丘俭得赶紧回来了。

  庙堂里充斥着一大堆的少壮派,就需要一个沉稳点的老头来坐镇,并且这个老头还得能让年轻人都收敛点。

  毌丘俭就符合这些要求。

  钟会对他很是敬重,而且从职责来说,钟会和毌丘俭,都可以算是皇帝之下第二人,毌丘俭地位甚至更高一些,而钟会权力更大一些。

  三台几乎都是一老带一少,哪怕两位仆射也是如此,羊祜年轻,今年方才四十四岁,而魏舒年长,已经有五十六岁。

  曹髦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名单。

  他再次看向了面前的张华。

  “先前魏舒告知朕,要修新律,若是这件事能成,则他能进仆射,你也能进位尚书,若是不成,

  茂先只能是继续等喽!”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