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725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大概是不敢了。”

  宴会结束,陆抗也是与这些人告辞,对他想知道的东西,他也是有了一定的掌握。

  最难的是认识了这么多的人,陆抗是个比较豁达的人,年纪本来也不大,干脆就以这些人为友。

  他也算是结束了孤身一人在洛阳的局面。

  从那之后,他们几个人便常常聚在一起,商谈大事,或作文写诗

  “哼,一群阿谀小人,整日狼狈为奸!!不办正事!”

  钟会听着刘渊告知外头的情况,顿时破口大骂。

  刘渊昂首挺胸的站在钟会面前,“老师,我偷偷去看了张华的那个弟子,确实有些名士的风范,但是就跟他的老师一样,空有相貌而无才能,看那神色就知道他往后成不了什么大事!”

  钟会对弟子的自信表示很是欣慰。

  可随后,他又很是严厉的问道:“当今巴蜀的豪族要迁徙,你可知要迁到何处?!”

  刘渊迟疑了许久,方才给出了回答,“老师,应当是要送到交州或凉州去。”

  “呵,交州这些年里都送去多少人了?况且高句丽人都要被送到南边了,还会将蜀人往那边送吗?”

  “那就是凉州!!”

  “凉州??原先的羌胡作乱,庙堂平定他们之后,收了数十万的胡人,将他们安排在凉州各地,况且庙堂多年往雍凉送人,让他们在当地开垦,现在凉州又一分为二,你觉得武威等郡缺人吗?!”

  钟会很是生气的说道:“连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如何还敢说能胜过张华的弟子呢?”

  “这些人当然是送到沙州!”

  “沙州新立,人口极少!”

  刘渊有些愕然。

  “老师可是,沙州只是个想法,还不曾设立啊”

  钟会举起手来,示意了一下手里的文书。

  “今日就设立了。”

  刘渊欲言又止。

  “弟子知错!”

  钟会这些时日里就是在忙着新二州的事情,庙堂要正式设立两个新州,第一个是云州,治所在盛乐,疆域极大,但是没什么人

  庙堂对此的争论其实挺大的,很多人都觉得,可以在当地设立一个类似护鲜卑中郎将之类的,或者干脆设立长史府。

  但是曹髦却坚决要求设州。

  别人觉得那是苦寒之地,几乎没有可利用的价值,但是在曹髦的眼里,这些可都是宝地啊。

  现在的大魏实力不足,无法吞掉这么大的地区,但是自己给这里设州直管,那这里就是往后大魏的一部分了,等自己不在了,若是有什么部族敢来占据这里,呵,后世子孙哪个敢不去打回来,都没脸来见先祖。

  故而,曹髦还是强行设立了云州,另外一个沙州倒是没有遇到什么反对。

  虽然同样人少,但是毕竟比云州要好多了。

  有个敦煌郡作为治所,包括了长史府跟校尉府,而且整个西域的诸多小国都能作为郡县加入,这还是蛮不错的。

  新任刺史已经带着其余诸多官员们前往敦煌了。

  而接下来,则就是要以蜀地的大族来充实边塞的人口,吴地大族所吃过的苦,要落在这些蜀人的头上了。

  但是平心而论,虽然蜀地也在南,但是沙州的气候环境乃至其余方面都好于辽地,这里如今尚且还有很多的绿洲,大量的水源,尚且不是黄沙漫天飞的状态,他们往后的生活也不能算是太恶劣。

第64章 我父亲告诉我的

  甘露二年,三月。

  远处山峰上的积雪缓缓融化,看起来依旧是白皑皑的。

  可偏偏那白皑皑的雪山之下,满是翠绿色。

  沙州刺史刘颂骑着骏马,凝望着远处的景色,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在他的身后,有众人跟随,其中有敦煌太守郑默,西域长史刘寔,以及戊己校尉邓忠等人。

  这些人目前都是以刘颂为首的。

  刘颂指了指远处,说道:“若是世上有仙人,大概就是住在那山顶上吧?”

  邓忠笑着说道:“大概是这样的。”

  他们赶了很长时日的道路,中途还因为大雪的原因被堵在了武威,经过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是来到了敦煌。

  他们这一行人很多,除却这些主要的官员,还有随行的小吏,侍卫,奴仆等等,这些人全部算起来,足足有近一千多人。

  这赶路就如同行军,只是速度要慢了很多。

  来到敦煌之后,众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在这一路上,众人也是相互进行了了解。

  刘颂作为沙州的刺史,对自己麾下的这些人也得有个一定的认知。

  刘颂是个较为严肃的人,他很不喜欢那些仗着自己的父亲或者家族权势为非作歹的人,最初得知要跟随自己的几个人名字之后,他还想过这些人会不会自己最厌恶的那批人。

  毕竟,郑默的父亲是郑袤,而邓忠的父亲是邓艾,还有其余诸多官员,也各個都是大族出身。

  但是很快他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沙州实在是太过偏僻了,从中原前往这里,这都可以被称为流放了,实在犯不着动用宗族资源来这里当官。

  在交谈的过程之中,刘颂也是发现了这些人都很不错,能力出色,况且没有什么坏性子坏习惯。

  他也就顺势改变了对这些人的态度,还算是客气。

  当然,若是这些人到达地方后再惹事,他也是绝对不会看在他们的宗族或者父亲的面上放过他们,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说一不二!!

  这样的性格就是曹髦要将他放在沙州的原因了。

  就在刘颂带着他们缓缓前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行人马。

  看到远处尘土风云,邓忠赶忙召集了侍卫们,准备好列阵。

  边塞的治安情况那肯定是不如中原的,虽然一些贼寇土匪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算,但是这一行人都实在是太重要了,邓忠也不敢轻视他们的安危,生怕出事。

  可当远处的人渐渐露出了模样后,邓忠便让麾下众人收起了强弩。

  因为远处出现的那些人都是打出了大魏的旗帜,他们都是郡县士卒。

  一个圆滚滚的官员骑着骏马,大声的询问道:“可是刘公当面吗?!”

  刘颂皱了皱眉头,“你是何人?!”

  那官员的脸上即刻出现了笑容,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了刘颂的面前,行礼拜见,“在下敦煌太守哦,是原敦煌太守阎玟,拜见刘刺史!!”

  刘颂不是很喜欢这个人。

  只是因为这个人的脸色太过谄媚了。

  可他还是点着头,“阎太守且起身吧。”

  阎玟笑呵呵的上前准备给刘颂牵马,却又被他所拒绝。

  他看起来有些尴尬,但是很快又去跟郑默等人行礼拜见。

  他是来迎接刘颂等人的,刘颂板着脸,冰冷冷的态度大概是让他觉得难以靠近,在朝着敦煌县出发的时候,他便直接跟在了其余众人的身边。

  “郑太守,我们可得多聊聊啊,这敦煌的事情,能交给您来办,我心里是很开心的,您有什么想要询问的,都可以来问我”

  阎玟低头哈腰的说着。

  他心里也是在暗自叫苦,他也不愿意这样,但是来的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先前因为私藏胡骑的事情,他的宗族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如今还在做官的都没剩下几个。

  可现在来的这些人里,有着年轻的刺史,吏部尚书的儿子,“巴蜀王”的儿子,还有个曾担任过吏部侍郎的长史

  这哪个他也惹不起。

  况且敦煌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他也担心这些人会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

  自己现在可是宗族里的少数几个五品以上的了,要是自己也被罢免,那就真的出大问题了呀!

  他们这么一路来到了敦煌县。

  河西诸郡的情况,此时还不算非常的糟糕。

  当然,肯定是比不上前汉时期的,在前汉时期,这里可是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牧场,被誉为宝地。

  但是经过了数百年,这里的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原先那绿油油的宝地,如今也不再像从前那般的翠绿。

  可即使是如此,也比数百年后的情况要好。

  此处依旧能算得上是肥沃。

  但问题还是人少。

  整个敦煌县,人口只有两万出头。

  若是再去其他县城,可能连一万都没有。

  说是县城,其实跟一个镇子差不多。

  就连城墙都不算很高。

  想要治理好这里,那简直是不容易。

  刘颂打量着周围的情况,心里也是想着往后要如何治理此处。

  他将阎玟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开始询问他这里的户籍耕地等资料。

  这位是一点都不迟疑,很是熟练的说起了当地的情况。

  跟在后头的几个人相视一笑,刘寔开口说道:“看来这位阎公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郑默说道:“他只是胆小怕事,不愿意承担责任,故而如此,但是他治政还不错,知道呵护百姓,为人也算清廉,他适合在中原担任郡守。”

  邓忠一愣,“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父亲告诉我的”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