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69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百姓很多,而耕地很少,明明有着不错的水资源,各方面都适合农耕,但是耕地在整个司州来看都是最少的,年年都需要庙堂的支持,年年都没有太大的成果。

  这里适合开垦的荒地非常的多。

  杜预骑着骏马,在汲郡内是转了一圈又一圈。

  当地的官员们可是被累坏了,因为他骑着骏马,太守也不敢坐车,只好骑马跟着他。

  这对一个六十多岁的人来说,实在是是一种折磨。

  杜预在汲郡各地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之后,大手一挥,决定第一步先建设此处。

  他召集了当地的官员们,又将工部的精英们叫来,在商谈之后,他们决定在这里开辟五千六百顷耕地。

  又围绕着全郡计划开辟十六条新的陂渠,维护过去的诸多陂渠。

  杜预一声令下,这些人自然是不敢反对的。

  在有了计划之后,司隶州各地的官员们也开始召集那些流民。

  因为庙堂这些年里的所作所为,庙堂的公信力在民间还算是比较强的,也没有出现大量流民逃亡逃跑的情况。

  在分发粮食,帮着这些壮丁们安抚好了家人后,各地官员们就领着他们前往目的地。

  汲郡的官员们可谓是头皮发麻,这里是第一个要搞建设的地方,又要来那么多的人,郡守连着几天都没敢睡觉。

  杜预也一直都留在此处办公。

  当地的民夫是最先投入到建设之中去的,大量的粮食物资从各地源源不断的送往此处。

  这些当地的民夫们聚集起来后的第一个工程不是去开垦,而是去修建粮仓和搭临时的住房等等。

  而后,不断的有各地的百姓们来到此处,参与建设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

  到一个月之后,这里聚集了超过十万人的民夫。

  规模上去之后,麻烦事就开始接连不断了。

  实际上的消耗也比杜预当初所预料的要多出了不少。

  果然真正开始做事后的消耗跟纸张上计算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杜预也是从这之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

  有些时候,他会想起钟会对自己的评价,钟会总是说自己缺乏阅历,经历的官职不够多。

  也许他并非是真的想要贬低自己,而是真的在为自己而考虑?

  杜预决定多去参与具体的执行工作,多承担一些,也当作是对自己的锻炼,看看是否能有长进。

  在这个时候,各地也都先后接到了命令,开始按着庙堂的诏令开始进行建设之事

  夜色下,屋内传出了欢笑声。

  只见几个老者皆坐在屋内,看着美人起舞,饮酒作乐。

  荀顗坐在上位,面对面前诸多的舞女,他却没有多看几眼,眼神一直都是在两旁的诸多名士以及重臣的身上。

  “荀公啊,老夫从远处而来,知道您清廉,也不敢送上什么礼物,只有这些舞女,您有威名,前来拜访您的人也不少,往后要设宴款待,府内岂能没有美人呢?”

  “还请您不要嫌弃,就且留下他们吧,老夫的府邸已经很多年都不曾有客人了,留着她们也没有了用处。”

  此刻,忽有一位老者开口说道。

  荀顗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打量着面前的舞女,看起来有些迟疑。

  “荀公,您便收下吧!”

  又有人帮腔。

  荀顗这才点点头,“如此便多谢蔡公的好意了。”

  他这么说,也算是收下了这个礼物。

  此刻坐在他身边的有十余人,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威风凛凛,气势不凡的人。

  方才那位赠美人的,留着很长的胡须,相貌堂堂,此人唤作卫烈。

  卫兹之孙,卫臻之子。

  卫家跟曹髦的关系,那不必多说。

  因为大父和父亲的缘故,卫烈跟钟会差不多,是王炸开局,奈何,此人没什么本事,空有大族子弟的名声,本人却不学无术。

  在明帝时期,曹叡非常的厌恶这些人,觉得他们华而不实,就给他罢免了,一直到现在,他也没能再次出头。

  在这些年里,他走了不少的门路,他年纪可还不大,还想要得到重用,他想着,原先是司马家当权,他们这样的亲曹派是无法再启的,可现在曹家重新当权,他应该是能被启用了。

  只是,这么盼了好几年,司马家的那些余孽一个个被重用,他这样的大魏“忠烈”却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机会。

  他在家乡,逢人便说自己当初是因为得罪了司马家而丢掉了官职。

  他认为自己是为了曹家而被罢免的忠良,应当得到重用。

  荀顗哪怕在洛阳,也知道这些事情。

  因为就在半年前,此人还闹出了一个笑话,据说是阮籍回家探亲的时候强行被他留下来,诉说自己当初是因为司马家而被罢免,希望他能以散骑的身份在陛下身边提一下自己。

  阮籍很是不屑的问道:“司马子元知道这件事吗?”

  卫烈顿时就不敢说话了。

  因为这哥们当初牵扯进浮华案就是因为司马师等人

  荀顗此刻开口说道:“卫君啊,虽然老夫收下了你的礼,但是这举荐贤才的事情,是吏部的事情,老夫也无能为力”

  听到这句话,卫烈的脸一红,随即又说道:“荀公,我们这次特意前来拜访,只是因为仰望您的德行,绝对不是为了其余的琐事。”

  其余几人也是点着头,“是这样的,是我们带着卫君来的,请荀公勿要误会。”

  荀顗看向了坐在自己左手边的老者。

  此人确实上了年纪,话都说不利索了,荀顗面对他都恭敬了些。

  他便是这些人的领头人。

  他唤作蔡睦,圉县蔡氏,汉高帝功臣肥如侯蔡寅之后。

  嗯,这么说或许没有人知道,那就说他的族兄。

  他的族兄唤作蔡邕。

  他有个侄女唤作蔡昭姬

第37章 团灭发动者

  此人在齐王时期担任过尚书。

  他的儿子如今还在担任太守。

  他本人当然是很早就退休了,他这年纪,这辈分,荀顗见了都得行礼拜见。

  在整个兖州的大族之中,他也是最有头有脸的,若是大族之间出现了争执,大多时候会邀请他过去说理。

  此刻,跟在他身边的人也不少。

  除却卫烈,还有江蕤,范乔,孙密,高堂琛,胡毋原等等众人。

  这些人都是大族出身,家财万贯,就算不如荀顗这样的超级大族,也是不能轻视的。

  荀顗此刻还是有些狐疑。

  他跟这些人不能说完全没有交情,但是交情也确实不算太深,他们忽然组团前来拜访,荀顗觉得他们肯定是有求于自己。

  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今自己这个虚设的无权无势的老头,还能帮到他们什么。

  他们又吃了些酒,吃饱了肚子,荀顗这才让舞女们退下,领着这几个人前往了书房。

  “荀公这书房内,自有一番滋味在,我听闻,经典传家,自有文气外显,我看此间文气,便是汇聚了诸学精华”

  刚刚走进来,几個人便开口夸赞了起来。

  荀顗听到他们的夸赞,脸上非但没有喜色,反而是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算不上能臣,但是毕竟是能做到九卿的人。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论文气,自然还是不如诸位的。”

  “诸位远道而来,莫非就是为了看看我书房内的文气不成?”

  听到他的话,几人都是仰头假笑了一番。

  在彰显了自己的豪迈之后,卫烈这才开口说道:“荀公啊,是这样的,我们是因为太学的事情而来的。”

  “听闻您如今主持学问的事情,正在跟孙炎等人争论,我们几个人虽然才疏学浅,但是也愿意助您一臂之力!”

  听到这番话,荀顗更加惊讶了。

  这件事跟荀家倒是有直接关系,若是成了,能让自家收益,但是跟你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问道:“诸位怎么忽然对这件事如此上心了?”

  在场的几个人,不是退休回家的,就是被罢免的,基本上都没有担任官爵。

  蔡睦示意众人坐下来,荀顗也是坐在了他们之中。

  蔡睦开口说道:“荀公啊,前不久,有官员闯进了我的府邸,让我如实上书,告知自家的耕地数量,还有那些佃户数目他们甚至还要搜查,说要确保我家里没有私藏甲胄和强弩。”

  “其余诸公,大多都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家里的耕地,那是几代人的积累,都是因为先人有德,陛下为何要夺我们的耕地呢?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荀顗当即皱起了眉头。

  “庙堂并非是要抢你们的耕地,只是让你们如实告知耕地的数目,超出标准的耕地要缴纳税赋而已。”

  “您过去是担任过尚书的,按理来说,您是可以保留很多不纳税耕地的,其余的耕地,您也可以留着,只是要缴纳税赋。”

  蔡睦抿了抿嘴,不悦的说道:“庙堂不许我们保留佃户,没有佃户,我就是留着耕地,又如何耕作呢?是要老夫亲自拿着锄头下地吗?”

  “这不就是逼迫我们交出耕地吗?”

  荀顗再次摇着头,“并非是如此,陛下只是不需养太多的佃户,您可以保留官职和爵位允许下的佃户,若是您的耕地没有人种,您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像庙堂那样的租种或者雇佣都是可以的。”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