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69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而且也得不到什么好名声。

  因为他们没有正当的理由,反驳的时候还能说是因为我们挣的太少了吗?

  这样做会让他们身败名裂。

  就像原先那位想不开的邓君一样。

  但是到了这佃户的问题上,他们可就不怕了。

  这在明面上跟他们还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毕竟这些人是脱离了他们,不再受他们的管束了,彼此没有关系。

  可实际上,若是庙堂处置不了这么多的佃户,又或者出现了百姓们聚集起来谋反的情况

  那他们就有反对赏田令的正当理由了。

  耕地不足,百姓们无法维持生活,分明是大族给与了他们工作,给与了他们生活的保障,他们就是给大族做牛做马都报答不了大族的恩情我们占据那么多的耕地不是因为贪婪,是因为想要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

  我们大族是何等的仁义宽厚!是何等的心善啊!

  他们也相信,如果庙堂处置不了佃户的问题,发现大量佃户脱离他们的主人后会成为大魏的不安定因素,那一定会再对赏田令进行修补和更改。

  他们是不敢在明面上反对曹髦,但是在背地里,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可是一点都不少。

  但是此刻他们看着曹髦,眼里充满了敬重,脸色诚恳,一个個都是为国为民的大贤臣。

  曹髦坐在上位,看向他们的眼神里带着柔和的光芒,他是礼贤下士的仁义君王。

  “陛下!”

  最先起身的就是荀顗了。

  赏田令颁发之后,荀顗家是被折腾的不轻,他们家的耕地数量不少。

  另外,被他们所隐瞒起来的人口也不少。

  光看荀顗这个人吧,他的家产是什么样的呢?

  名下的豪宅,连起来有百栋,最肥沃的耕地超出了千顷,这可不是亩,家里的奴仆以千为单位,佃户以万为单位。

  对于这样的情况,先前所提到的那位反天命论的大学者仲长统说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干群,徒附万计!”

  据说当初徐州的糜家便有几万僮仆。

  至于钱财,那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估计他们自己算都算不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赏田令是真的要他们的老命!

  他们再怎么分,都分不掉这么多的耕地。

  负责统计这些的还是卫瓘,卫瓘这个人极为公正,根本不讲私情。

  他最先来查的就是这几个大族。

  这并非是来抢劫的,不是说你有一万亩耕地,但是庙堂只许你有两千,其余八千就得交给皇帝。

  而是说,你有一万,因为你的官爵,其中两千亩可以不缴纳税赋,但是超标的就乖乖给我交税!他们对这些耕地还是有处理权的。

  但是因为佃户脱离,他们哪怕想要留下这些耕地,只怕也是困难,他们可以选择卖出去,但是他们还在拖延,想尽办法来留住这些。

  荀顗此刻起身,脸色肃穆。

  他敢第一个出来反对,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前不久方才帮着皇帝支持了谯周,皇帝还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哪怕此刻直言,也应该不会被拔掉。

  他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杜工部所言极为不妥!”

  “各地有大量的氓流,若是要养活这些人,那要多少的粮食呢?杜工部可曾计算过这个呢?”

  “杜工部说可以通过他们来开垦,开垦出一片能耕作的土地,需要多长时日呢?在这其中,难道就是要庙堂一直来养着他们?”

  “没有这样的道理!”

  “为了大一统,大魏经历了多次大战,讨蜀灭吴,都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而陛下却又免掉了南国的税赋,允许他们在这几年里不缴纳粮食,如今却又要这般滥用国力,此非良政也!”

  荀顗这么一开口,群臣皆言善。

  随后起身的乃是钟毓。

  “陛下,尚书之政,有些道理,但是我所担心的,乃是庙堂撑不住这么大的消耗倘若国库空虚,再遭遇什么灾祸,将出大事矣,国库的财力,是始终要维持在一个数额上的,不能消耗的太过彻底”

  诸葛诞也起了身。

  “陛下,臣以为荀公所言有理,要安置天下氓流,最后只会使得州郡无力,国库空虚,臣觉得,倒不如大开军屯,让他们前往边塞开垦,自给自足,充实边塞人口”

  曹髦也知道,那些反对杜预的大臣,大概也并非都是有私心的。

  “有道理!!”

  就看到一人猛地起身,他这么一起身,群臣都忍不住的看向了他。

  没错,站起来的正是钟会。

  如今的钟会可与过去不同。

  这位侍中领尚书仆射可是成为了庙堂里响当当的响当当。

  他的地位非常的显赫,庙堂这些年里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有他的参与,而具体的执行,同样也是在他的治下进行。

  除此之外,他还能得到了参中书事的身份。

  实际上大魏都没有这么一个官职,完全就是为钟会个人打造出来的。

  这是参与拟定事务的。

  也就是说,他这么一个人,已经基本上能干涉庙堂政策的决策,拟定,执行。

  简直比权臣都要权臣!

  虽然群臣都很厌恶他,但是不可否认他在庙堂里的话语权。

  另外,根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皇帝准备给钟会加三公了。

  王肃逝世之后,司徒的位置一直都有空缺。

  据说这个位置就是给钟会留下的。

  倘若他真的能在这个年纪当上三公,群臣都不知道他最后能走到什么地步去。

  荀顗看到他起身的时候,眉头就忍不住的皱起,他总觉得这家伙会坏事。

  他看向了一旁的钟毓。

  钟毓只是半眯着双眼,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钟会笑吟吟的看着众人,“我也觉得杜预的政策并非良政,我还是更认同鲁尚书的政务,如今天下的耕地,多被那些无法奸贼所把持在手里,我看啊,也不必耗费精力,让庙堂来承担这些,就干脆在各地抄家,严惩那些不法奸贼!”

  “温县赵家,就能抄出千顷良田,这能安置多少百姓啊若是各地都这么抄一抄,我看安置的事情也就能解决了!”

  庙堂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35章 不当作同僚

  朝议非常的顺利,群臣也都认可了杜预的说法。

  尽管诸葛诞还是觉得应当主抓边塞开发,但是原先的绝大多数反对派此刻都变成了支持派。

  国库的钱,能花点就花点吧。

  抄家多伤和气啊。

  朝议很快便结束了。

  杜预都不曾想到会如此的顺利,就在杜预刚刚走出了皇宫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住了他。

  杜预赶忙转过身来,“钟仆射。”

  钟会趾高气扬的走到了他的身边,打量着他,“这提议着实不错,不过,这是你自己的想法的吗?”

  杜预心头一颤,“是我与陛下商谈出来的结果。”

  钟会挥了挥手,“如今我执掌尚书台,且不管是谁提出来的,能做好,也算是我治理有方了。”

  “你打算如何去做这件事呢?”

  杜预正要开口,钟会就示意他跟上自己,坐上了马车。

  两人坐在马车内,看着周围这些奏表文书,杜预也是忍不住暗自惊叹。

  也难怪陛下会如此重用他,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做,此人也确实对得起陛下的重视。

  这马车都被他给变成书房了!

  若是这性格能稍微收一收,也不失为名臣。

  钟会随意从一旁拿来了奏表,捧在手里,“你说你的想法,不必理我。”

  杜预抿了抿嘴,便开口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各州刺史来做这件事,我准备给各地刺史下令,让他们统计州内需要安置之人的数量,再按着各地的情况,批准他们进行建设。”

  “先前各州都曾上奏,有修补建设之需,我却不曾答应,这次正好借助此势,一同完成。”

  “地方上百姓的统计,安置,分发,带领,他们所需的工具等诸多杂事,皆可以由州郡来承担,庙堂只需要批准他们的建设计划,按着各州的人数来提供粮食和工具的援助”

  杜预越说越说,甚至说起了对各地建设大事的一些想法。

  如今天下各地,州刺史基本都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些人都是曹髦层层选拔出来的贤臣,说他们会趁机从国库偷粮食,杜预觉得这不太可能。

  到了郡里,郡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整顿和考核,不敢说他们各个都是正人君子,道德之臣,但是九成应该都不会犯下什么过错。

  再到县令,这可能就不太好说了。

  故而,杜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叮嘱刺史们,要防止出现粮食被大量克扣,导致这些干活的人每天都吃不饱,到时候出现大量饿死饿杀的情况,最后各地都出现大规模叛乱

  杜预说的很是认真,可是当他看向了面前这位的时候,钟会却摇头晃脑的看着手里的文书,心思似乎完全不在杜预的身上。

  杜预虽然不愿意得罪权贵,但是被这般羞辱,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悦。

  他当即就不再说话了。

  谁知,他刚刚停下来,钟会便开口问道:“就这些?”

  “倘若就你所说的这么简单,天下岂不是会叛乱不断,风波不止?”

  听到钟会的质问,杜预再次开口说了起来,这一次他说的更加详细具体,实际上,这么大的工程,细说的话是多久都说不完的。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