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669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陛下当面,不曾叩首便已是不敬,又怎么敢跟陛下同坐呢?”

  曹髦一愣,看向了嵇康,嵇康摇着头,“我不曾告知。”

  曹髦很是好奇,“你怎么知道朕的身份呢?”

  “陛下相貌非凡,天生帝相,坐在上位,令人胆战心惊”

  “说实话!”

  曹髦不客气的打断了他。

  此人苦笑着说道:“陛下,我认得嵇公,能让嵇康站在一旁服侍的,除却陛下,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人。”

  嵇康这才大笑,“那伱方才还说什么帝王之相,难道是有意哄骗陛下嘛?!”

  竺法护急忙摇头,“岂敢,只是生怕陛下怪罪”

  曹髦招了招手,“也罢,你且坐下来。”

  竺法护这才肯入座。

  曹髦忽然问道:“听闻西域乃至雍凉多建寺庙,中有浮屠像,倘若是朕见到浮屠,谁该避让谁啊?”

  竺法护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浮屠避让陛下。”

  “为何啊?”

  “陛下行大一统,安抚天下苍生,多行仁政,此功德,古之圣贤亦当避让,何况是浮屠呢?”

  曹髦大喜。

  “难怪你能有这么多的信徒,这口才着实了得,你如今有多少弟子呢?”

  “朕听闻,当初张角在各地布道的时候,尚且有三十余弟子跟随他,你如今的弟子不会比他少吧?”

  竺法护只觉得腿颤了一下。

  “陛下我并不曾收徒。”

  “哦?不曾收徒?”

  “陛下,我只是翻译经典,告知天下人,绝对不曾收徒,也不曾做过什么违背律法的事情”

第11章 威名犹在

  曹髦也没有继续吓唬面前这位僧人。

  他问起了西域的情况。

  大魏继承了后汉的大统,也是在西域设立长史府来进行治理。

  西域诸国都在长史府的管辖范围内,若是要继承新王,发生了继承上的更迭,都需要跟长史府这里禀告,再经过庙堂的同意。

  另外,他们还会前来洛阳进行朝贡,贸易,乃至其余活动。

  奈何距离实在是太遥远,况且西域实在庞大,长史府就是再厉害,对地方尤其是民间的了解,大概也比不上竺法护这种四处游历的僧人。

  竺法护随即说起了那边的情况。

  因为长史府坐镇的缘故,当地诸国还是比较平和的,彼此虽然有着矛盾,但是不敢轻易动兵。

  前几年里,因为雍凉常年打仗,导致大量的商队都无法前来中原,这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小国的继承权,对西域的很多小国来说,贸易有些时候比耕作都要重要。

  若是贸易中断,那国内可能就会出现大乱。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着对方讲述,从民间风俗,说到耕作情况,又说起商队的路线。

  竺法护前往天竺,就是跟着西域的商队一同去的。

  曹髦跟着他聊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允许他离开此处。

  在对方离开之前,曹髦提醒道:“南边刚刚平定,只怕还有些动乱,阁下还是待在府内更加安全。”

  目送对方离开之后,曹髦这才领着众人离开了此处。

  坐在马车内,嵇康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对此人似乎有些敌意?”

  “并非是对他有些敌意,只是怕又引出一个吸血的这些事还是往后再说吧。”

  曹髦没有继续说这件事的想法,嵇康也就没有再谈起。

  曹髦亲自将嵇康送到了他的家里,这才返回太极殿。

  如今大魏境内的僧人倒是不少,甚至有很多都是从西域过来的,往后若是要治理西域,倒是可以用这些人。

  平定国内之后,这丝绸之路肯定还是要打通的。

  丝绸之路,远远不是跟远处的国家做生意那么简单。

  首先,这是科学技术的交流。

  历史上很多技术都是在交流与传播之中所形成的,这些技术包括多方面的,例如冶炼技术,数学,医学等等在内的。

  很多好东西都是这么传播过去,传播过来的。

  另外就是一些重要作物的传播。

  有很多经济作物,水果,甚至是一些粮食作物,他都是通过这样的贸易来进行传播的。

  当然,除却这文化技术商品上的交流,还有更大的目标,这就得上升到政治领域了。

  通过商队,能加强大魏在塞外各地的影响力,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掌控力,甚至能跟更加遥远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例如说,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汉桓帝。

  这就是丝绸之路的魅力所在。

  而想要如后汉那般组织庞大的商队,重开丝绸之路,就得在西域地区拥有极为强大的掌控力。

  大魏在西域的控制力大概是不如后汉的,毕竟大魏建立时日太短,西域那边,除却大贵族,中下层估计都不知道中原的政权已经完成了更迭。

  等到自己完成了中原的这些事情后,这些僧人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了。

  刚刚回到了太极殿,曹髦就看到了两篇奏章。

  这分别是从巴蜀,以及从吴地那边送来的。

  邓艾跟陈泰等人,两个人的做法截然不同。

  邓艾这里就是在努力恢复当初诸葛亮时期的水利等事,几個州都是如此,刚刚接到邓艾的奏表时,曹髦都忍不住感慨。

  难怪连安世都如此崇敬诸葛亮,看看人家这规划。

  邓艾都直接跟着人家的老路子去走就行了,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后这小老头就整日驾车来巡逻,日子过的很是悠闲。

  可再看吴地这边,那可是相当的热闹。

  陈泰与王经那是斗得一个猛烈,他们打的死去活来的,结果最后死的是吴地大族。

  在两人疯狂的折腾下,吴地四大家族,除却陆家,都已经被强行迁徙,罪名也是稀奇古怪。

  四大家族尚且如此,其余那些就更不用提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有两个家族打出了孙皓的旗帜,可都没有来得及出城,就被直接干掉了。

  这甚至还给了王经借口,王经欲以谋反的罪行来强行牵连其余大族。

  陈泰只能死保。

  曹髦对此却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

  两地的情况不同,治理方式自然也会不一样,不好说谁的更正确。

  吴地那情况,就是水利修好了都没用,还是得先除杂草,不然如何耕耘呢?

  王经这个人也是相当的绝,他居然动用水军,将吴国的大族们往辽东迁徙别的不说,羊祜反正是挺开心的,他还亲自写信给王经,感谢他的相助。

  本来羊祜就发愁难以治理,谁能想到王经会运送给他那么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两地的情况,基本上不再需要自己去操心了。

  接下来,就是该看看辽东那边也不知道,大司马此刻达到辽东了没有

  襄平县。

  “将军,您怎么也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吧!”

  高句丽的将领高赤然站在了羊祜的面前,脸色很是憋屈。

  “将军,我们对您不曾有失礼的地方啊,多次前来送礼,更是帮着您抓回了那些贼寇,可平西将军多次率领骑兵入寇,劫掠我们的百姓,破坏我们的城池!大魏这是要与我们开战吗?”

  很难想象一个人的脸上出现了又愤怒又恐惧的神色,那是一种很纠结的感觉。

  高赤然显然是惧怕羊祜的,可他又不敢不完成他们家大王的命令。

  羊祜一脸的平静。

  “平西将军只是外出保护商贾而已,他可曾袭击你们的军队?可曾攻打你们的城池?”

  听到对方的质问,高赤然说不出话来。

  因为文鸯并没有袭击他们的军队,也没有攻打他们的城池。

  高句丽因为耕地不足,以及气候的诸多原因,常常在重要的一些贸易口拦路打劫,以此为增加收入。

  南边的三个小国是他们常年劫掠的目标,北方的拓跋,宇文,还有慕容等,也遭受过他们的劫掠。

  当然,后来他们也因此付出过代价,被鲜卑人一顿乱揍。

  文鸯所去打的,就是这些拦路打劫的盗贼。

  故而,羊祜根本不怕跟这些人讲道理。

  高赤然先是看了看外头,确保文鸯此刻不在,方才继续说道:“将军,文将军的行为已经是非常的过分了,他的军队从我们城池周围经过,也不会放慢速度,有些时候他的军队驱赶一些盗贼来冲击我们的商贾”

  “请您派人阻止他的行为。”

  羊祜还是那副表情,“这件事,我并不知道大概,可以等到文将军到来之后,当面跟他对质。”

  高赤然抿了抿嘴,你就不怕我被他打死??

  羊祜为了治理幽州的这些偏僻地区,采取了积极出击的战略,先是灭掉了宇文部,如今又多次派兵进入高句丽的腹内。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