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65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曹髦对群臣说道:“吴地归顺,则天下大一统,朕准备进行祭祀,告知先祖天下归一的大事,传令地方,让天下同庆。”

  王昶此刻起身说道:“先前在兖州有德高望重的人说:当地的年长者越来越多,超过七十岁的老者就有了一百多人。”

  “这是因为上天降临甘露,使此处的长者长寿。”

  “臣听闻: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其凝如脂,其甘如怡,延年增寿!这件事正是上天对陛下大一统的预示!”

  “就如王公所言,升平世后太平世,当今天下一统,社稷兴盛,大魏定当长久,故天降甘露,滋养天地!望陛下改元甘露,以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

  群臣不只是一次的请求改元,先前蜀国灭亡的时候,他们就想要改元,但是被曹髦给压下去了。

  如今,他们又想要改元。

  甘露年啊听着有些不太吉利。

  可曹髦却没有再反对,他点头答应了王昶。

  就在群臣准备上奏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曹髦却先看向了毌丘俭等人,开口说道:“其余的事情,可以往后再商谈,但是此番三位大将为朕破敌,功不可没!”

  “理当先对有功的将士们进行封赏,然后再处置其余的事情。”

  群臣顿时称是,不敢再言。

  胡遵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里竟有些忐忑。

  终于到了这封赏的时候。

  曹髦看向了面前的三位将军。

  文钦可以先跳过。

  文钦这次虽然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但是他刚刚被提拔过一次,不好继续提拔,可以先封赏爵位,然后等到他积攒了其余的功劳,再提升到三大将军之列。

  要正式提拔的只有胡遵和毌丘俭。

  胡遵这些年里的功劳很多,加上这次的灭国之战里,他制定战略,统筹大局而毌丘俭就不必多说,以一人之力灭吴。

  曹髦眯起了双眼,心里已经有了封赏的决定。

  “骠骑将军胡遵,功勋卓著,深得朕心,此次平定吴国,其统帅诸将,调配得力,牵扯吴人大军,建立了不世的功勋。”

  听到曹髦的话,群臣都忍不住探出头来。

  众人其实也是在猜测,这大将军的位置到底会落在谁的身上。

  毌丘俭更得皇帝的喜爱,这次立功最大,而胡遵的资历和军功同样也不少,只是他在曹髦这里算是新归顺的,跟毌丘俭无法比较。

  曹髦看向了胡遵,笑着说道:“特拜为大将军。”

  胡遵浑身一颤,只是呆愣的看向了曹髦。

  一旁的文钦赶忙伸出手来推了他一下,胡遵方才反应过来。

  他站起身来,慌慌张张的,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镇定自若,也没有了那猛虎一般的威风。

  成为大将军,他的气势却是缩减了一大截。

  他朝着曹髦叩首行礼。

  声音都在颤抖。

  “多谢陛下!!”

  “老臣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曹髦亲自走下来,将他扶起。

  “大将军不必如此,往后大将军就留在洛阳,执掌诸军事。”

  群臣很是惊愕,大多数群臣都认为会是毌丘俭当大将军,没想到,还真的让胡遵这老头给熬上来了!

  说起来,曹髦自己也觉得古怪,当初他是想要通过最顺手的熬老头战术将这人给熬走的,谁知道,越熬此人越给力,结果愣是熬出头了,这在自己麾下还是第一次!

  不少人急忙看向了毌丘俭,想要看出他的神色变化来。

  而毌丘俭不为所动,只是面带笑容,看着皇帝与胡遵。

  胡遵忽然完成了期待了多年的志向,此刻却又觉得很不真实,当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后,他看起来都有些懵。

  曹髦又看向了毌丘俭,他有些感触的说道:“车骑大将军乃是朕的仰仗,过去是如此,往后也是如此。”

  “车骑大将军之忠,勇,信,义,皆是三军之首!”

  “特拜车骑大将军为大司马,开府,共掌管军机事。”

  群臣哗然。

  这大司马是很古老的官爵,到汉武帝时期,刘彻罢太尉改设大司马来取代,在整个西汉,通常由外戚来担任,并且兼将军号,例如大司马车骑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等。

  在东汉,大司马又成为了三公之官,直到曹魏,大司马成为了上公之一,位列三公之上,是第一品。

  在魏晋,大将军与大司马可以说是平起平坐,往后的北朝里,更是将大司马与大将军合称为二大,在群臣诸将之首。

  曹魏时如曹休,曹真都曾担任过大司马。

  曹真甚至是从大将军提升到大司马的。

  很难说两者谁高谁低。

  毌丘俭倒是很平静,他站起身来,行礼拜谢了皇帝。

  “陛下,臣愧不敢当。”

  “倘若连您都不敢当,那谁还能担任呢?”

  “朝中有这两位将军,朕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毌丘俭也很快就入了座。

  胡遵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切,对于毌丘俭被提拔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这件事,胡遵并没有什么不满。

  毌丘俭对他已经很客气了。

  况且,这场战争说是自己统帅,但是无论是从级别,还是从战局部署来说,胡遵跟毌丘俭都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他们俩是两个不同的战区,而且都是司令,不能因为胡遵的年纪大了点,就说胡遵引导了一切。

  胡遵看起来粗犷,但是心细,他知道是毌丘俭故意将功劳推到自己身上,也知道皇帝这是给足了自己宠爱,说是自己率领大军完成了灭国战。

  当毌丘俭重新坐在自己身边时,胡遵笑着说道:“大司马,别来无恙否?”

  毌丘俭也笑了起来,“回大将军,我无恙!”

  曹髦又宣布了对其余众人的封赏。

  文钦并没有再得到军职上的提升,但是他的征东将军变成了征东大将军,在文钦这个年纪,能达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胡遵等人在文钦这个年纪的时候还都没达到四镇的级别呢。

  原先的文钦在洛阳内闻名是因为他有个被皇帝喜爱的儿子,而如今,他是真正的靠着自己的实力走进了顶层之中。

  大家心里都清楚,以文钦的年纪,只要别效仿邓艾,老老实实的,往后三公乃至上公里定然有他一份。

  保不准等他到了胡遵这个年纪,还能当一段时日的大将军。

  当然,最令人不敢轻视的还是毌丘俭。

  毌丘俭才不过六十多岁,便已经做到了大司马,位列群臣之首!这都升无可升了!

  往后,他的宗族也定然会因为他的缘故而崛起。

  文钦虽然无法升官,但是爵位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目前来说,小鸟想要追上他,已经是非常的有难度了。

  在文钦之后,曹髦又说起了王基。

  王基在这次大战里并不曾立下什么功劳,但是毌丘俭等人却主动给他分出了点东西。

  大概就是安抚地方,牵扯军力,迅速接收舰队,不曾让楼船被破坏,劝降敌将,收复交州等等。

第187章 宴会

  曹髦也就按着他们所匀出来的这部分,略微提升了王基的爵位,又赏赐了王基的麾下将领们。

  这封赏也是门大学问。

  倘若不封赏吧,王基麾下这些人肯定会有怨言,王基往后要治理南国,怕是要出问题。

  若是封赏太过,那毌丘俭跟胡遵的部将又会有怨言,认为赏罚不公。

  一切都得平衡,既要安抚好王基的麾下,又不能让其余人觉得不妥。

  不过,对王基这个人,曹髦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王基的性格本来就是如此,他做事很稳当,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虽说全力进攻的时候未免会出现就他不动的尴尬情况,但是如果说要治理当地,那王基绝对是当仁不让的。

  谁能比王基更适合坐镇吴国呢?

  这可是出了名的种地将军。

  不同的人要用在不同的地方,而每个人都定然会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若只是盯着他们的不足和缺陷来看,那就真的是无人可用了。

  曹髦这次封赏了很多人。

  而且还是亲口封赏。

  这跟下达诏令封赏还是有些不同的。

  在完成了这次的封赏之后,群臣方才继续上奏。

  这次,尚书台又提出了让陈泰与王经前往吴地的事情。

  这件事王昶跟曹髦很早就商谈好了,这次也只是在庙堂中宣读而已。

  陈泰站在群臣之中,这些年里,他在尚书台也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尚书台两大仆射之中,陈泰是那种能埋起头来做事的人。

  庙堂的诸多决策,乃至诸多争斗里,你都看不到这个人,但是在尚书台的诸多工作里,他又无处不在。

  曹髦非常的喜欢他这样不说话只办事的大臣,同样是仆射,看看咱家这位左仆射,再看看另外一位,差距何其之大!

  就是因为他这种能办事,且稳重,又不惹事的性格,让王昶非常的重视,认为他是治理南国的不二人选。

  他的名声很大,能力出色,家族背景也不弱,放在南边也确实能独当一面。

  哪怕是遇到战事,他也能上场,毕竟,这哥们过去是在蜀国负责抵御姜维的。

  陈泰的职位乃是扬交都督,就是类似原先的张华,是庙堂单独在建业所设立的最高行政长官,从刺史以下都可以去治,而且不需要通过皇帝就能直接颁发政策,这也是临时的官职,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的恢复当地的民力。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