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59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因为原先的贪污行为以及对官员们的放纵,让他上了曹髦的黑名单,一时间还不能轻易拿下来。

  大家都觉得石苞被罢免是因为跟邓艾掀起了羌胡动乱,而实际上,石苞很清楚自己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到底是因为什么。

  他连着好几天前来拜见皇帝。

  可是皇帝似乎很忙碌,这些时日里,他总是站在殿外,却是没能见到皇帝一次。

  石苞对此也没有什么怨言,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候着。

  终于,徐老公快步走了过来。

  “石将军陛下召见。”

  石苞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只觉得浑身都有些酸痛,踉跄了几下,方才跟在那阉人身后,走进了太极殿内。

  成济不悦的打量着他,看着他从门口进去。

  石苞走进了东堂,刚刚进门,他就急忙大声行礼拜见。

  曹髦手里还拿着诸多的文书,听到石苞的声音,终于缓缓放下来。

  “石将军来了且坐下来吧。”

  “多谢陛下!!”

  石苞小心翼翼的坐在了一旁,曹髦这才开口说道:“将军,我过去曾跟王司徒请教过一件事。”

  “朕跟他询问,这犯下错误然后更改的人,可以相信吗?”

  “司徒公告诉我说,有些过错,一旦触犯,哪怕是遭受了惩罚,也会失去敬畏和担忧,失廉耻和惧怕之心,从而再犯,故而,犯错者不必再用。”

  曹髦认真的说道:“朕觉得司徒公说的真的很有道理,你原先曾犯下过错,朕当然也赦免了,朕也可以用你,但是每当准备重用你的时候,朕却会担心,你是否会再犯下与先前一般的过错。”

  石苞认真的说道:“陛下,臣已改正。”

  曹髦这才看向了他,“所以朕才重新任用了你。”

  “交州缺了一个刺史朕最先想到了你。”

  “交州这个地方,虽然偏僻,可是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市井之人云,山高皇帝远此处距离朕极为偏远,你这个刺史到达地方之后,自然就是为所欲为,也没有什么人能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你若是想要跟当初那样,收取贿赂,扶持出一大堆的贪官污吏,也不是什么难事。”

  听到曹髦的话,石苞赶忙抬起头来,为自己辩解道:“陛下,臣早已改过自新”

  “朕知道不过,石公啊,你倘若还有要报效庙堂,施展抱负,青史留名的想法,那就要多收敛自己了。”

  “朕这次决定再相信你一次,这决定并不容易,倘若你再次出现原先的问题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石苞此刻很是慎重的向曹髦说道:“臣绝不辜负陛下!”

  曹髦有意敲打一下石苞。

  这厮其实挺有能力的,无论是作战,还是治政,不缺能力,可就是私德不太行。

  看看他的儿子就知道,他的家教是存在着一点点小问题的。

  曹髦这次敲打了他这么久,又给他埋了雷,雍凉所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随时将他拽下来敲死。

  曹髦决定将他派往交州。

  交州需要一个懂得战事,同时对外强硬,能处理好当地问题的人来坐镇,石苞无疑是符合所有要求的。

  只要他不搞贪污就好。

  在石苞再次表明了决心之后,曹髦方才给他吩咐起了大事。

  “交州的事情,是不能轻视的,此处虽然偏僻,但是要快速消灭吴国,那交州就很重要了,你这次前往交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吴国境内的交州百姓都往你这里跑!”

  “朕不求你能增加税赋,能给朕带回来什么,只有这么一件事,让交州的百姓们过的极为富足,让当地的各类建设都压住吴国治下的土地,让吴人疯狂的往你这里逃窜,能做到这一点,哪怕你交州是一点税赋都交不上来,朕也绝对不怪罪!!”

  曹髦如今所说的,也就是杜预跟他说过的攻心之策。

  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大量扶持和建设,来动摇吴国的百姓。

  如今的吴国格外的动荡,多亏了濮阳兴的仁政,百姓们对吴国政权极为的不满,当有人带头开始往魏国这里跑的时候,就能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便是陆抗,面对这样的大势,又能如何呢??

  曹髦想起自己委托陆凯所书写的那书信,忍不住轻笑了起来

  吴国,乐乡。

  乐乡在如今已经成为了直接跟魏国对峙的桥头堡。

  是前线里的前线。

  他的三面都是魏国的军队,可陆抗执意要驻扎在这里。

  将领们对此都很不理解,如今陆抗可是指挥着整个前线的大军啊,谁家的指挥部设立在前线里的前线啊,一旦打起来,魏国直接包围,命令都传不出去,岂不是要出大事?

  可陆抗却执意如此,将军们连连叹息,而士卒们却很是振奋。

  毕竟,主帅抗在最前头。

  陆抗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能再失去一寸土地,倘若要失去,那就得自己先死。

  此刻的陆抗,正坐在书房内,看着手里的书信,眼神里满是惊讶。

  陆凯派人给他送来了书信,可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书信,前半段确实是陆凯所书写的,里头讲述了自己如今的情况。

  可到了后半段,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口吻。

  而那个人,正是魏国的皇帝。

  曹髦。

  身为皇帝居然给别国大臣写信,这还真的是他们曹家一贯的作风,当初的魏文帝就是如此,没想到这位也有这样的癖好。

  陆抗饶有兴趣的读起了书信,这么一读,便直接陷了进去。

第125章 为之奈何

  曹髦的书信,让陆抗极为的困惑。

  与陆抗所想的不同。

  曹髦的这封书信,并非是招降信。

  也不是什么训斥,更不是涂涂改改的曹家传统书信。

  这居然是一封跟陆抗探讨经典的书信。

  就像是名士之间互相送去的那种书信,大家谈一谈对经典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几个想法,请求对方进行指正。

  而曹髦所想要跟陆抗所探讨的经典,便是在魏国最为火热的王学。

  陆抗本以为对方是企图通过学问来劝说自己归降,但是阅读之后发现,曹髦压根就没有提起一点关于天下或者当今局势的东西,全盘都是在正儿八经的谈论学问。

  而且陆抗能肯定,这并非是有人代笔。

  其实经典这东西,不同的人会有很明显的风格,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陆抗对曹髦不熟悉,但是从他对经典的认知来看,就能明白治经者的身份。

  不同身份的人,在治同一本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例如王肃和郑玄,在注释同样的经典时,分歧是相当的大,只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

  作为皇帝来治经,那格局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陆抗不由得啧啧称奇。

  曹髦还真的具备经典方面的天赋,何况,如今的他还具备了“远见”的加成。

  看什么经典都是入木三分,甚至加上了自己的推测。

  陆抗看的是如痴如醉。

  这个时代的名士们,第一堂课就是经典,精通经典的不一定都是名士,但是名士一定得通经典。

  包括诸葛亮这样的实干派,也是得先通经典,然后再学其他方面的东西,渐渐扩张自己的学术池。

  曹髦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王肃的经典,站在皇帝的立场来解读,还真的有不一样的感触,陆抗读了好几天,都不曾出门。

  可以说,陆抗感触颇深。

  这一天,陆抗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信,他的书房内堆满了各类的经典。

  看着那满满当当的注释,陆抗都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坏了好像有点太痴迷了。

  而当他走出书房的时候,几个副将站在门外,看起来很是急切。

  “将军!陛下派来的使者已经等了您一整天啦!”

  看到陆抗,他的属下终于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

  陆抗也不急,先去更衣沐浴,方才在大堂内接见皇帝的使者。

  使者虽然等了陆抗整整一天,却并没有半点的不悦。

  如今的陆抗,地位水涨船高,甚至隐约超过了施绩,毕竟,他还极为的年轻,谁都不知道他将来能达到什么地位,反正就以如今的发展来看,这位肯定又会是一個吴国大都督。

  皇帝所派来的是个阉人,但是陆抗也没有表露出对阉人的不屑。

  “将军,陛下有诏。”

  阉人也没有给陆抗宣读,而是直接将诏令交给了他。

  陆抗拿起了诏令,翻看了片刻,脸上终于浮现出了更多的笑容。

  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陆抗在来到前线之后,查看了各地的情况,随即给皇帝上书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查抄那些外逃之人的家产,收回庙堂,不许他的族人接收。

  陆抗最先就是拿自己开刀。

  就说陆凯,陆凯走了,可他的家产还在,这是属于整个宗族的财产,本该是重新划分给宗族内的其余人,这是吴国的惯例了。

  但是陆抗却是上书要求打破这个惯例。

  陆抗认为,大族这种两头下注的行为,会降低吴国的抵抗意志,他甚至上书要求让宗族连坐,表示自己就愿意先遭受惩罚。

  陆抗的上书让群臣都惊愕不已,毕竟作为受益者的一员,能对自己率先下手的,那都是狠人。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