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54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钟会瞥了他一眼,认真的说道:“吴国已经坚持不了太久了,吴国一旦覆灭,接下来陛下就该处置你这样的世家大族了!”

  “我这样的???”

  钟毓被气得够呛,冷笑着说道:“怎么,你是准备换个姓?”

  钟会平静的说道:“我没这么说,兄长啊,若是司马家掌权,朋友自然是越多越好,大家相互扶持,相互提拔,但是如今,是陛下掌权,陛下很快就要收拾这些大族了”

  “这种时候,朋友越多,死的越快,甚至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保不准就牵扯到什么谋反案里。”

  “兄长,可要当心啊。”

  钟毓这次终于是没有再反驳钟会,钟会所知道的事情,钟毓比他还清楚。

  他坐在了钟会的面前,打量着面前不成器的弟弟。

  “我不怕这些好友们给我带来灾难,我就怕你给宗族带来灾厄,如今陛下对你的宠爱太过,这让你愈发的放肆,无视礼法就怕哪一天,你要给我惹下大祸来”

  钟会毫不在意,这番话他已经听了快十年了。

  当初他将父亲的门生故吏送进牢狱的时候,兄长就开始这么说了。

  钟会清了清嗓子,“兄长,且勿要再说这些,有件大事,我想要与你商谈一番”

  “你说吧。”

  “我想要子嗣。”

  “咳咳咳~~”

  钟毓剧烈的咳嗽了起来,他很快就平复了心情,看向了钟会。

  “你终于想明白了?”

  “好啊,你该成家了,早就该成家了,我一直都担心这件事你不知道唉,外头都是如何说你的,你一直不成家,我死了都没有颜面去见父亲啊,我现在就给你安排!!”

  钟会摇了摇头,“兄长,我不是要成家。”

  “这些私事只会影响我建功立业,对我却没有什么好处,我只是在想,你那么多儿子,能否给我一个,好继承我的爵位呢?”

  “我这么好的爵位,倘若在我死后就没了,岂不是可惜?”

  钟毓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

  他深吸了一口气。

  “给我滚!!!!”

第76章 特定某人

  “拜见叔父。”

  “拜见叔父!!”

  钟会皱起了眉头,看着面前的两个人。

  因为钟繇老爷子老当益壮的缘故,钟会跟他哥哥的年纪差了一点点,这导致钟会跟自己的侄儿侄孙的年纪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举个例子,钟会的侄孙女,就是嫁给了王昶儿子的那位,就比钟会年纪要大

  而此刻,站在钟会面前的这两位,一人唤作钟毅。

  钟毅是钟毓的第三个儿子,说起来,比钟会还要大几岁而钟邕的年纪就比较小了,比钟会要小個十来岁。

  当他们俩人站在钟会面前,伏身行礼的时候,钟会轻轻抚摸着下巴。

  “我说只要一个,他怎么还送了两个呢?”

  站在他面前的两个人也是颇为尴尬,钟毅似乎非常的了解自家这位叔父,他开口说道:“叔父,父亲说您才能极为了得,一个人定然是无法继承您的爵位,非得两个人,才能承受的起您的恩德!”

  钟会顿时仰起头来,“还是兄长知我啊!!!”

  钟邕险些笑出声来。

  他还记得临行之前,父亲朝着自己跟兄长咆哮。

  “一个子嗣哪里够他折腾?两个都去!多盯着他!若是他想谋反就跑过来告知我!”

  钟会此刻又开口问道:“你们两个人,往后就是我的儿子了,勿要因为是我的儿子便开始骄横,不能污了我的名望,从今日开始,要多读书,要有名士的风度!”

  “我这府内有诸多的藏书,接下来你们也就不要外跑了,就安心留下来读这些书籍!”

  钟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是挺多的。

  这两人自然也是不敢违背的。

  虽说魏晋之人轻视礼法,但是面对长辈,该有的尊重还是得有的,何况,过继这种事情对这两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坏事。

  钟会没有自己的家室,可他的爵位却很高甚至往后可能会像诸葛诞与王肃那样,让自己的其他孩子都因功封关内侯。

  钟会又给他们说起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跟不值得交往的人交往,那什么是不值得交往的人呢?

  有两种。

  第一种是长得不好看的。

  第二种是虽然长得不错,但是比自己年轻,又因为谄媚阿谀而都督蜀地的。

  这第一种的分类比较广泛,而这第二种指向性就比较强了,怎么看都像是在说特定的某个人

  尚书台内。

  陈骞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整个人都有些疲惫不堪。

  兵部的事情最近越来越多了。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蜀国投降的士卒们。

  蜀国投降的将士们达到了八万多人。

  要如何处置这些人,成为了当下兵部的一个难题。

  而陈骞还不能直接自己来决定这件事,他还需要跟王昶来商谈。

  他找到王昶的时候,王昶的面前也是摆满了各类的奏表。

  这些都是关于蜀国的。

  张华在到达蜀地之后,上奏告知庙堂。

  蜀地所需要的不是减免税赋,也不是免除徭役,蜀地最需要的是救济!!

  按着张华的说法,蜀地因为刘禅多年的仁政,十室九空,年轻劳动力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百姓们嗷嗷待哺,而先前的战争更是破坏巨大,哪怕是没有遭受战乱的那些地区,也同样出现了问题。

  因为当时蜀国大量的召集粮草准备接应前线。

  按照张华的说法,倘若现在只是给他们优惠,而不是分发物资来进行救济,那不出两三年,这里的叛乱将会不断的发生,成为中原的一个隐患。

  另外,张华还指出,当地新上任的官员们不将蜀地当作是自己的领地。

  他们还是以他国子民来称呼治下的百姓,对蜀地的名士多有轻视,对蜀地同僚有无礼的举动。

  甚至有县令认为应该将境内的百姓们迁徙到南中去,将魏国的流民带到这里,在这肥沃的土地上耕作

  张华的奏表一封接着一封,而那位县令已经被张华直接给罢免了。

  王昶看着都觉得头疼。

  就在王昶思索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陈骞又登门拜访。

  王昶只好请他进来。

  兵部尚书跟地方将军还不是一回事。

  地方将军只需要会打仗,可兵部尚书却是要负责一切关于军队的事情,这两者是不太一样的。

  陈骞拜见了王昶,两人回到了书房,陈骞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这近八万的降兵,部内诸多郎官皆有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这些士卒都是经过多次战争的,应当收编为大魏的士卒,派遣将军来统帅他们,增强大魏的军力。”

  “而有人觉得,应当将他们放回地方上,用以充实地方的劳动力。”

  王昶认真的听着陈骞的讲述,他开口问道:“那您觉得呢?”

  陈骞认真的说道:“倘若将他们留在当地,这些人本来就是精锐的士卒,若是有蜀人领着他们来反抗魏国,那该怎么办呢?”

  “倘若将他们迁徙到其他地方去,蜀地的情况岂不是要更加的恶劣?”

  “至于让他们成为大魏的士卒,请恕我直言,当今大魏的军力已经足够强大了,大魏各路军队加起来都已经超过四十万人了这还要继续增加军力吗?”

  “蜀国已经平定了,最大的隐患已经没有了,接下来进攻吴国,如今的军队是绰绰有余,天下大一统,还要这般规模的军队做什么呢?”

  这就是让兵部头疼的点。

  放走吧,怕出问题,留下来吧,怕军费超额。

  王昶此刻也是长叹了一声。

  他再次看向了张华的那几个奏表。

  魏国跟蜀国征战了多年,就是那些官员们,不少人跟蜀人也有着血海深仇,别的不说,就说那庞会,他父亲就死在了蜀人的手里,你说他能温和的对待那些蜀人吗?

  而这种仇恨不只是在将军们之中,甚至在士卒和百姓们之间也是存在的,这些年里,多少蜀人的孩子,父亲,丈夫都死在了魏人的手里?

  魏人又何尝不是呢?

  这治理起来,定然会出现更多的矛盾。

  而若是这些士卒被他们所教唆。

  王昶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这件事,我已经有了些想法。”

  “我觉得,可以留下其中最精锐的军队,例如南中的军队,这里多蛮夷,而地形也不是大魏所熟悉的,可以让霍弋来统帅他原先的这些军队,提升他们的待遇,让他们为大魏而战。”

  “而其余的士卒们,则是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充实地方的人口。”

  王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陈骞也没有再反驳。

  从这里离开之后,陈骞正要返回自家府邸,却是被阉人所拦住了。

  “陈公,陛下有请!”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