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53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王昶看起来有些遗憾。

  说起来,王昶才应该是大魏最有资历的将军,毕竟四征之中,他的地位最高,比起胡遵都要略高一些,诸葛诞是比不了的。

  而这次的灭国之战,他却没能参与。

  曹髦看着王昶的神色,笑着说道:“可惜啊,王公太擅政,否则就可以去做主帅了!”

  王昶回答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为陛下献治吏策啊。”

  两人一同笑了起来。

  王昶对这场战争也是有着极多的感慨,“这么多年了,蜀地终于被平定了,臣也没想到,战事竟是如此的迅速。”

  “往后再也不会有雍凉告急了”

  王昶说着,可曹髦却摇着头。

  “蜀地是平定了,可雍凉可没有。”

  “多亏了咱这位灭蜀将军的福,雍凉的火可是被他吹的够旺,若是不能安抚教化,往后迟早要出大事。”

  曹髦皱起了眉头。

  邓艾的杀戮只能是延缓矛盾,而不是消灭矛盾,用杀戮压制矛盾是最容易的,但是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不过,这件事还得慢慢商议。

  雍凉的各地部族此刻重新归降,虽然他们原先就已经归降了但是这次不太一样,是直接作为俘虏被看管起来的。

  诸葛绪跟司马望一直都在写信询问曹髦该如何解决这些人。

  曹髦想了许久,最后决定,让裴秀来给自己想个办法

  这么好的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有能力的人来办,这是恩赐!

  两人也不再说这些事情,开始说起了尚书台的事情。

  王昶拿出了奏表,认真的讲述这段时日里尚书台的诸多情况。

  首先就是在农业上的,鲁芝按着曹髦的要求,在大魏各地开始取缔屯田制。

  屯田制当初救活了很多的百姓,可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变成了一种负担,屯田体系同样臃肿,没有官府的命令,百姓们连种子都拿不到

  贪污腐败的情况严重,每年的耕作支出占据了太大的比例。

  而取缔庙堂组织的屯田制,改用租种的方式,虽然会降低直接收入,但是同样也减掉了很多的成本,庙堂不用再给百姓们提供各类的东西,也不用维持那么庞大的屯田体系,而且省去很多环节,贪污腐败就没有了那么多的空间。

  从正元四年开始,曹魏全面废除屯田制,对公田采用租种的办法。

  曹髦对鲁芝还是挺信任的,王昶又说起了关于公田的其他事情。

  “在胡将军之后,各地的刺史们也都先后开始了对公田的测量和调查,随即发现了大量被占据的公田,已经有超过了八位郡守被问罪被占据的公田数目到现在还没有计算完成。”

  王昶说着,忽然起身,朝着曹髦大拜。

  “陛下,臣管教不严我的族人竟也有收购公田的情况,我已经下令将他们抓捕,让他们交出所有的土地作为赔偿,老臣”

  王昶看起来很是难为情。

  曹髦抿了抿嘴,如果各地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就是当今庙堂里这些出身显赫的大族们,几乎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大概都参与了类似的事情。

  这在大族之中可能都不算是违法行为,是私下里的共识,从文皇帝开始,庙堂对这些事情就不是那么的在意,对大族的行为采取默认的方式。

  明皇帝时期倒是想要整顿一下,可是很快就放弃了。

  曹髦现在大概明白了明皇帝会放弃的原因,涉及的人太多了。

  倘若铁了心,谁碰公田谁死,那曹髦的心腹们就要被杀的干干净净。

  都没有人为他治理天下了。

  曹髦总不能只用张华,王经这样的寒门出身的人来做事吧?

  看到曹髦的脸色不太好看,王昶也是忍不住说道:“陛下,这地方上的事情,实在是难以处置”

  “好了,归还便好,无碍。”

  曹髦这才开了口,脸色不再那么的严肃,总有一天,他所仰赖的这些大臣们,可能也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当他开始全面的制裁这些大族的时候

  不过,目前还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王昶又说起了其他部门的工作。

  这段时日里,除却农部之外,最繁忙的部门依旧是吏部。

  吏部完成了对上一年政绩的考核,按着钟会所做出的考核标准,又是提拔了一大批的实干之才,而责罚了那些不及格的官员。

  钟会的竞争制看起来有些残酷,但是确实很好的激励了地方的官员们,让他们不敢怠慢,但是,也出现了恶意刷政绩的情况,对这样的情况,吏部也没有手软。

  每年都有不少官员往枪口上撞,曹髦都见怪不怪了,而稍微让曹髦感到欣慰的是,人数越来越少了。

  郑袤在这些时日里做的可是相当的出色,嗯,他的爵位也该升一升了。

  而重头戏,则是来自于礼部。

  就在曹髦离开的这段时日里,裴秀也在全力操办并州的大事,他派遣了礼部的几个尚书郎前往当地。

  据说那些尚书郎们到现在还不曾回来。

第63章 五部帅

  并州。

  晋阳,刺史府。

  南匈奴的五部统帅正坐在此地,他们的穿着也不算太统一,风格各不相同,看向彼此的眼神也绝对不算友善。

  匈奴原先就是个众部族的联合体,后来才发展成同一个部族,可尽管如此,匈奴内部依旧有着很多保持了原先风俗的部族,其中一些部族若是迁徙离开,就会变成新的集体,抛弃匈奴之名。

  匈奴的部族极多,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或亲近,或仇视,其实内部矛盾比曹魏这里还要精彩。

  别看他们总人口只有几十万,却分出了如屠各,鲜支,寇头,乌谭,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郁鞞,萎莎,秃董,勃蔑,羌渠,贺赖,钟跋,大楼,雍屈,真树,力羯的部落。

  后来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叫石勒,他是羯人,而羯实际上就是匈奴的一个别部,也就是羌渠部,后来这个部族迁出了匈奴,发展出了单独的部落。

  大魏境内诸胡里,羌和南匈奴的汉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南匈奴,因为他们有着更紧密的组织联系,而不是羌胡那样的各自为政,故而他们的领袖跟曹魏政权有着更亲近的联系,就目前的这五部帅,都是刘姓。

  他们的孩子和部分首领也是刘姓,他们已经不只是能说出流利的雅言,甚至是达到了治经的地步。

  而羌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反正是没听说过哪个羌人能治经成名士的。

  屋内没有外人,就只有这五位首领,刘豹也是坐在了其中。

  他们并没有交谈,只是冷冷的注视着彼此。

  其中一个魁梧的汉子,不悦的看着众人,眼里满是不屑。

  这人唤作刘猛,刘豹上次返回庙堂,给曹髦说起右贤王有谋反的想法,说的就是刘猛。

  但是刘猛这个人吧,就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

  别说跟以后的刘渊比了,就是跟刘豹相比就要差很多。

  他这些年里一直都很不满。

  当初曹操将单于留在邺城之后,让右贤王代替他去治理匈奴。

  这治政权就落在了刘猛这一脉的头上。

  但是到了刘猛这一代,其余部族却不是很愿意听从刘猛的命令了。

  因为南匈奴归顺曹魏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在这段时日里,他们已经渐渐跟当地有了联系,首领们也开始走出原先的生活,开始治理经典,学习先进的文化,在学习了经典,跟中原的名士们接触之后,他们恍然大悟。

  原来鱼肉百姓的方式还有这么多啊,我们原先只知道抢人的牛羊,这不行啊。

  并州的匈奴部族甚至开始采取曹魏屯田制一样的办法,设立的“公田”,就是牲畜皆归部帅所用,而部族内的人都成为他的农哦,是“牧奴”,他们帮着部帅放牧什么的,部帅负责让他们不被饿死。

  他们也不怕底层人不满意,若是反对就联系当地的县衙,将不听话的拉出来干掉就是了。

  匈奴的变化越来越大,刘猛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新变化。

  因为在变化之中,他的地位和权力越来越低,无人理会。

  看着面前的众人,刘猛忍不住清了清嗓子,他开口说道:“诸位,原先我几次召集你们前来,可一直都没有机会,今日是个不错的机会,我们可以趁机商谈一些族内的大事。”

  刘猛一开口就是以部族老大的口吻,这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反感。

  当他说完之后,众人却没有一个搭理他的,都沉默不言。

  刘猛也不觉得尴尬,他继续说道:“鲜卑人在塞外占据了我们的牧场,我先前召集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夺回我们的牧场,狩猎于塞外”

  刘猛是非常期待着能领着众人返回草原上去的。

  毕竟如此一来,他就能再次成为部族真正的领袖,开始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他的这些话,却是直接让部帅们都暂时放下了彼此间的矛盾,刘豹最先开口说道:“右部帅,我们在塞外并没有什么牧场,如今的这些就够我们所用了,若是你觉得牧场不够,可以领着军队前往,我们定然全力支持。”

  另一人也冷笑着说道:“他若是有这个胆魄,又怎么会坐在这里呢?”

  “哈哈哈,他还写信与我,让我勿要前来,说是要给尚书难堪,等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他是第一个来的!”

  其余几个部帅调侃了起来。

  这些部帅们的年纪都很大,很多都是参与了战事的,而刘猛是最年轻的,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

  被众人这么怼,刘猛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我所想的乃是匈奴的利益,另外,我来的快是因为我的领地就在这里!!”

  “况且你们都要来,我一人不来,岂不是要出事?!”

  “你们”

  他开始用各种话来为自己辩解,训斥面前的四位老帅。

  可这四人还是没有搭理他,甚至在他的调动下,他们反而开始寒暄了起来。

  匈奴五大部帅不是很和睦,这也是匈奴的老传统了,因为缺乏嫡长子继承法,各部族普遍拥有竞争意识,明面上私下里都会给彼此下绊子,但是,这种矛盾并不大。

  尤其是在刘猛挑起了他们的怒火之后,他们顿时就觉得彼此看起来都和善了不少。

  就在不远处的屋内,则是坐着几位大人物。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