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36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难怪当初宣文公会说此人不堪重用。”

  “果然如他所料!”

  听到父亲的话,胡奋也赞同的点着头。

  自家父亲虽然莽撞粗鲁,但是并非愚蠢,愚蠢的人做不了四征将军,更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带着整个宗族起飞。

  可很多人却因为父亲这粗暴的形象,就轻视了他的谋略。

  “父亲,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你说,皇帝为什么敢如此轻视我,都不派人来安抚我?”

  胡奋沉思了片刻,“想来是有必胜的把握。”

  “你说的很对啊,看皇帝先前的行为,他绝对不是一个张狂无礼的人,可他对我如此轻视,显然,他是有依仗的。”

  “这四征四镇,大概都归顺了他,我们的身边,或许都已经是他的人了,所以他才敢如此有恃无恐。”

  胡遵只能是往这个方向去想了,他当然想不到真正的原因曹髦知道他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了。

  “你代替我去见皇帝吧,给皇帝表达你的忠心,给他说,我愿意安心辅佐陛下,完成大业。”

  胡遵认真的说道:“他应当也不会想要真的逼反我,他只是在给我压力,想让我低头你先前往,低头归顺,我继续在这里,以观后事。”

  父子俩随即就开始跟皇帝斗智斗勇,他们猜测身边的哪些人在私下里已经归顺了皇帝,又密谋该如何反制陛下的计谋。

  就在这个时候,有快马赶到了青州。

  使者带来了洛阳的消息,皇帝派遣侍中前往整顿吏治,要求四征四镇全力配合。

  胡遵很是自信的将诏令递给了儿子来看。

  “果然,我们没有猜错!你看,这就是皇帝用来试探我们的!他想看我们是否会遵从他的诏令呢!”

  “这位陛下,当真是多谋啊!”

第91章 笑里藏刀

  曹髦坐在太极殿内,每天都有雪花般的上表飞进这里,几乎将他淹没。

  而这些奏表都是各地的内臣们所送来的,他们及时的为皇帝更新各地官员的情况。

  看到这些奏表,尽管早有预料,可曹髦还是气的险些跳了起来。

  地方的吏治情况比曹髦所想的还要恶劣。

  说是酒囊饭袋都是在夸他们,简直就是一群畜生在代替庙堂治理大魏的郡县。

  曹髦黑着脸,又一次看完了今日所送来的奏表。

  “陛下,吃些东西吧。”

  徐老公笑着将饭菜带到了曹髦的面前,曹髦看了一眼面前的饭,眯起了双眼,“元城菜,郑夫人做的?”

  “是她安排人做的。”

  曹髦没有再说话,很快就吃完了面前的饭菜。

  徐老公则是说起了后宫内的诸多情况,包括郑娴最近整日往郭太后那里跑,两人的关系得到缓和的事情。

  曹髦有些惊讶,却也没有太在意。

  郭太后的事情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曹髦如今愈发的忙碌,每日的行程都几乎排满了,他根本没有时日去哄太后,尤其是在如今,庙堂内操办大事的时候。

  曹髦吃完了饭菜,就坐车离开了太极殿。

  他的目的地是尚书台。

  今日,尚书台新官驾到,需要曹髦这个君王亲自过去看望一二。

  当皇帝的马车停靠在尚书台外的时候,群臣赶忙出来迎接,为首的是荀顗和陈泰。

  陈泰的任免比曹髦所想的都要简单,在极短的时日内,群臣就通过了对他的任免结果,他一跃而起,成为了大魏的尚书右仆射。

  跟着荀顗一同来操办尚书台的事情。

  对这种情况,荀顗是既喜又忧。

  好在,陈泰的态度非常的谦逊,面对其余同僚们都很客气,面对荀顗更是一副以对方为主的模样,这让荀顗降低了一些戒备心。

  “拜见陛下!!”

  众人行礼拜见。

  曹髦笑着前往与他们寒暄,态度很是热情,尚书台内的诸多尚书以及他们的郎官属吏,都感受到了皇帝的恩德。

  荀顗领着曹髦入内,随即诸多尚书入座。

  曹髦看向了面前这些真正治理大魏天下的人,他开口说道:“朕今日前来,是特意来奖赏诸公的,大魏之兴盛,皆是诸公的功劳啊。”

  “臣等不敢居功!”

  曹髦亲切的与他们攀谈着,一一询问他们的情况,寒暄他们的家庭,平易近人,聊了许久,曹髦方才让他们各自去操办自己的事情。

  在群臣各自起身的时候,曹髦又拉住了陈泰,开始嘱咐他要用心做事。

  群臣不敢继续逗留,各自离开。

  曹髦却带上了陈泰,就在这尚书台内转了起来。

  两人有说有笑的走在这里,时不时还指着远处的大臣,笑着询问什么,陈泰则是低着头回答,曹髦满意的点着头。

  这场景美如画,尚书台内的众人,做起事来都是更加的卖力了。

  可这,只是因为他们没听到两人的具体交谈。

  曹髦笑呵呵的指着远处的一个尚书,向陈泰询问道:“这袁亮的位置,谁可以接替呢?”

  “陛下以为呢?”

  “他不知礼,更不知教化之类,朕觉得魏舒可以代替他。”

  “确实如此。”

  “陈公有所不知啊,此人是该杀的。”

  曹髦笑着说道:“先前郭彰出面,就是他教唆的,他还在私下里跟冯扶等人来往,想要通过给大将军定罪的方式,来否定朕的正统嘞!”

  陈泰一愣,他不知道皇帝陛下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可看起来,皇帝对那些人似乎非常的了解,就连他们最近正在密谋什么都是一清二楚。

  曹髦继续说道:“让这样无能,庸碌,愚蠢,奸恶的人充斥在尚书台,这是朕的过错啊。”

  “必须要一个一個的换掉他们,我与您说句实话,这个尚书台里,除了您,其余人都可以被处置,绝对不会有一个是冤枉的。”

  “奈何,他们势大,不好冒然动手,只能是逐一击破。”

  “最先就从这个袁亮的身上下手吧,他的位置太重要了,他这个尚书,可以改为礼部,这次魏公前往各地监察,定然立功,然后就可以让魏公来顶替他了。”

  陈泰点点头,“是该如此。”

  远处正装模作样的跟郎官们商谈要事的袁亮看到皇帝几次指着自己,面带笑容,一旁的陈泰还点着头,心里更是大喜。

  莫非乃公是要升了?!

  曹髦随即又说起了其余的尚书和侍郎们。

  曹髦对他们的罪行都极为清楚,甚至还知道昨日他们喝酒后说了什么事,陈泰的头更低了一些。

  曹髦跟陈泰商谈好往后的用人安排,随即问道:“陈公啊,你觉得,尚书台如今该做什么事情呢?”

  “陛下,最先应当治胡。”

  “嗯??”

  曹髦惊愕的看向了陈泰。

  胡人?他们叛乱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啊,为什么会说要治胡呢?

  陈泰皱着眉头,严肃的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臣在雍州,治理地方,因为多年的战乱,雍凉受损严重,很多百姓与胡人混居,而无论是习俗和作风都愈发的偏向胡人,这是庙堂所不能轻视的事情!”

  “当初邓公曾上奏大将军,说边塞的羌,鲜卑,魏民同居在一起,雍凉等地的民愈发的偏向胡风,逐步脱离庙堂的管辖”

  “雍凉,乃至并幽,这些地方的情况愈发的严峻,胡人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庙堂却缺乏对他们的忌惮和治理的手段,总是轻视他们。”

  “大将军对此很是重视,要求边塞要将他们分离开来,将羌胡编户,让他们懂得分辨廉耻的教义可这件事并没能持续太久,陛下,如今这个问题刚刚出现,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若是现在不去想办法来应对,那等他们形成了气候,想要治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曹髦惊了。

  这人可以啊。

  若是你现在出门给别人说,胡人要谋反,那大概是要被嗤笑的。

  别看三国已经进入了比烂阶段,可那也不是胡人能上嘴脸的,蜀汉年年拉着羌胡来攻打曹魏,曹魏照打不误,东北的半岛胡人敢挑衅,毌丘俭直接过去灭国。

  别说是魏了,就是国力相对弱小的蜀,对边塞的蛮夷那都是降维打击。

  吴同样如此。

  故而,他们根本就不觉得胡人能是什么大问题,曹魏和蜀汉都喜欢用胡人的雇佣兵,包括曹髦的中军里,其实也有胡人骑兵。

  这是来自汉朝的老传统了,汉朝用胡人骑兵的传统可以一路追溯到汉武帝那会。

  可陈泰居然能察觉到不妥。

  这可是往后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邓艾甚至比他更早上过书?

  也得亏是司马师,才接受了他的劝谏,若是换他的其余继承者来,只怕是要笑死邓艾。

  陈泰看着皇帝那不可置信的目光,无奈的说道:“陛下,臣并非是在乱说一气,这边塞的情况,真的不像群臣所说的”

  “陈公,您不必解释,朕明白您所说的。”

  “既然您开了口,那就一定是实话,朕知道您的为人,也知道您的才干,您不会说出没有缘由的话。”

  “就按着您的想法来操办这些大事吧。”

  这一刻,陈泰内心真的是有说不出的感动,就连司马师,都没有给予过陈泰这般的信任。

  他急忙伏身行礼,“多谢陛下!!”

  曹髦笑着扶起了他,“庙堂内的奸贼不少,却还是有您这样的贤人这也是朕敢继先祖大统,认为自己能不辜负他们的原因了。”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