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25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太傅公,我愿意跟您一同来成就大事。”

  司马孚有些失望,他本来是想让王祥主动削弱他本身的势力,然后收服他为自己所用的。

  可这老贼居然不上套。

  不过,联手的事情,司马孚也不排斥,他如今的胜算越来越低,先有高柔,现在有王祥,他夹在中间,不上不下。

  现在两人联手,是王祥有求于他,是以他为主的,司马孚也能接受。

  两人当即开始谈论起了如何对付这位帝国的皇帝。

  在私下里,两人都脱掉了平日里的面具。

  他们的表情变得凶恶且狰狞。

  他们拿出了很多的办法,足以让这位年轻的皇帝陷入僵局,步步走向失败,走向灭亡

  河内郡,轵县。

  平日里懒散的士卒此刻警惕的守在城门口,警惕的看着远处。

  行人在城门口排成了长龙。

  这些人里有商贾,也有流民,还有不少游侠。

  “大兄,不太好办啊。”

  王元站在队伍之中,听着面前的人低声说道。

  他们此刻都是商贾打扮,站在马车的身边,车上满载着货物。

  看着远处的那些士卒,王元顿时觉得不妙。

  河东郡跟河内郡都加强了县城的防务,尤其是河内郡,因为生怕冀州的叛乱会影响到这里,故而各地都是加强了守备力量。

  想要攻破这县城,难度比以往要提高了很多。

  “大兄,可要动手?”

  按着原先的计划,他们是准备发动突然袭击,杀掉城门的士卒,然后让自己的队伍冲进县城里来的。

  可是,如今那城墙上满是巡逻的甲士,手持强弩,防守森严。

  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是突然袭击,只怕有难以攻破,说不定都得留在这里了。

  “不能动手。”

  在评估了敌我的实力后,王元还是取消了攻打县城的想法。

  起码,面前这个县肯定是不能攻打了。

  “让兄弟们先带着东西离开这里吧,我们进城看看情况,若是可以,换些粮食出来”

  城门口的盘查力度也很大,也是王元丝毫不惧,利用抢来的验传和钱财糊弄过了甲士,方才进了城。

  王元是真的不怕被甲士抓起来,他曾经在地方上担任过县尉,他很清楚这些人的德行。

  在城内转了几圈,城内的巡视的甲士也并不少,一波接着一波。

  这让王元彻底打消了去攻打县城的想法,他派了心腹去打听,看看能不能通过别的门路弄些粮食。

  “大兄,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

  “呵,谁说的?”

  王元眯着双眼,“打不了县城,还打不了邬堡吗?”

  “且看看哪家大族的邬堡在城外我们也不贪,就只劫掠那一家,拿到了粮食就往山里跑。”

  “我看这诸多县城都被河北的事吓破了胆,他们未必敢出城去追,等他们接到命令,我们早就跑回山里了。”

  几个心腹一脸推崇的看着他,不愧是大哥啊,这么快就拿出了一个好办法。

  “对了,兄长,司马家就在河内吧?不如,我们直接去击破了他们家,他家的粮食想必是堆积如山”

  “放屁!”

  “我们要是动了别人,这些人还不敢轻易出城,若是动了司马家,他们敢不出城来追击吗?到时候,别说粮食了,我们的命都得丢在这河内了!”

  “都别闲着,派人四处打探,就要找那种家境富裕,守备力量薄弱,另外不是特别有名的那种!”

  “半个月内,我们必须要完成大事,返回山里,否则,山里的人就该造反了!”

  “唯!!”

第251章 武皇帝的甲胄

  “嘭~~~”

  木棍迎头砸来,成济匆忙举棍阻挡,只是碰了一下,成济就觉得双手有些酸疼。

  而下一刻,曹髦却是扬起上身,一脚蹬在了成济的胸口,成济闷哼了一声,后退了好几步,险些摔在地上。

  成济抬起头来,看向曹髦的眼神里满是复杂。

  这不对啊。

  明明在元城的时候,自己还能打的他毫无还手之力。

  这才多久啊,自己跟他操练都不敢分心了,分心就要吃亏。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子?

  做什么事都有上天庇佑?

  成济心里惊诧不已。

  曹髦却喘着气,这一次,他终于没有藏着,用出了全部的实力来跟成济对打。

  他没有再吃亏,终于跟成济持平了战力。

  曹髦心情无比的舒畅。

  在高压之下,曹髦从不敢浪费时间,每一天都是拼命提升自己,从各方面来提升,饥不择食。

  终于,这武艺也成长了能对成济还手的地步。

  总有一天,自己要驾驶战车,手持长矛,捅穿那些反贼!

  曹髦笑了起来,“哈哈哈,跟着成君学了半年,却比过去苦练五六年都有用!”

  “还是要多谢成君全力教导,否则,岂能有今日的武艺呢?”

  成济再也不敢托大,脸色收敛了不少,“陛下过誉,陛下天资聪慧,实在良才,假以时日,定是如文皇帝那般文武双全!”

  其实老曹家这几代皇帝的武艺都不错,曹操就不必多说,曾持剑杀叛军,也有过刺杀张让全身而退的记录,而曹丕就更了不得,他能左右射,武艺非凡。

  而最高超的还是他的武艺。

  曹丕善剑,当初曾跟平虏将军刘勋以及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邓展擅长剑法,甚至能空手接白刃,名声很大,曹丕跟他谈论剑法,否定了对方的剑术理论。

  两人此刻都喝醉了,当即就决定下场比试一番。

  结果曹丕四次连胜,打的邓展脸色羞红,甘拜下风。

  虽然文皇帝的很多政策给如今的大魏带来了极大的祸患,但是他自己也算是文武双全,也不算特别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着曹丕的说法,他的剑法是跟着河南史阿所学的,而这位史阿的剑法是跟王越学的。

  曹髦收起了木棍,叫上了成济,两人一同前往西堂吃饭。

  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曹髦还是在跟成济交谈着关于武艺的理论知识。

  成济想着,大概也就只有这样的勤奋,才能使得陛下进展如此迅速吧。

  就在两人对话的时候,张华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陛下,华公求见。”

  曹髦一愣,自己也没召见他啊,他怎么还自己来了呢?

  “请他进来吧。”

  张华再次离开了这里。

  这位华表,如今是朝中唯一公开表示支持皇帝的大臣,说起来很古怪,作为大臣,他们本来就该辅佐皇帝,但是,这些大臣却都只敢在私下里这么说。

  例如王祥,又如司马孚,他们只有在跟曹髦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忠臣。

  而到了外头,他们依旧是忠臣,只是他们的人设就从“唯皇帝令”变成了“我们都是为皇帝好”。

  华表所担任的这个侍中,其实并不是小官,虽说是跟在皇帝身边,听起来跟那些郎官没有区别,但人家是门下省的前身。

  像黄门,散骑,给事中,谏议大夫,起居郎都是侍中所领导的。

  可是有一点,皇权薄弱的时候,侍中的权力就大打折扣,定策根本就不在皇帝这里进行,大将军手里又有自己的智囊团,根本轮不到侍中。

  华表此刻表明了忠心,可曹髦对他并非是完全信任。

  主要是此人性格怯弱,一旦自己遭遇了什么重大危机,不排除他即刻变换门庭得可能。

  可曹髦若是想要执掌庙堂,那就必须要依靠侍中,通过侍中和散骑等官爵来形成自己的智囊团,掌管机密,跟尚书台对抗。

  魏晋时期已经有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孟康所治理的中书台,也就是日后的中书省,侍中所领导的皇帝贴身官员成为门下省,尚书台变成尚书省,六部则是在尚书省名下,而尚书省里已经出现了诸多尚书和诸曹,这些人分管不同的领域,吏部尚书就已经出现了。

  当前曹髦的两位侍中,分别是华表跟郑小同。

  这两个人,不好不坏,算不上是群臣的爪牙,也不能算是自己的亲信。

  华表且不谈,郑小同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作为郑玄的孙子,是天然的礼法派,当今经学的既得利益者。

  他对群臣也算不上太亲近,而对自己也算不上太忠诚。

  曹髦还是想要换人的,在曹髦看来,目前最适合担任侍中的人是钟会。

  让他担任自己的贴身智囊团团长,然后收集名士进入自己的皇宫,岂不妙哉?

  不过,还是要等钟会办好宗室的事情。

  华表走进西堂的时候,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曹髦大吃一惊,“华公,这是出什么事情了?您无恙否?”

  华表严肃的说道:“陛下,出大事了!”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