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24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他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敌人啊。

  稍微松懈,就会被他这人畜无害的相貌所欺骗,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已经有太多的大臣倒在了他的手里。

  在新的时代,是没有这种野心勃勃的少年皇帝的位置的,在新的时代,大权必须要出三台,皇帝只能是享受天下大治的角色。

  有如此雄心壮志,又这般手段的皇帝,会挡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成为必须要推翻的存在。

  王祥心里明白,很快,自己就要跟这位得意门生对上了。

  现在双方还能保持和谐的关系,是因为还有高柔,司马孚等人。

  一旦这些人向自己低头,那接下来就是自己跟这位得意弟子的对决。

  赢下来的那个人可以开启全新的时代。

  王祥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站在他这边的,是整个天下的精英们。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当初强如光武帝,都要对这股力量低头,而在这么多的加强之后,已经没有人可以压制了,司马师不行,少年天子同样不行。

  “老师?”

  曹髦开口打断了王祥的沉思。

  王祥赶忙清醒,在曹髦的扶持下坐了下来。

  “陛下,先开始授课吧。”

  “唯。”

  王祥忽然开口说道:“听闻陛下与诸多名士询问先汉失德的原因?”

  曹髦点点头,“是有这件事。”

  王祥的表情很是严肃,他说道:“臣倒是听说了不同的看法。”

  “老师请言。”

  王祥这才说道:“臣听贤人说:先汉不曾失德,失德者其君也。”

  “夏桀,商纣,周幽,二世,海昏,桓灵,是因为他们的昏庸,方才导致了天下更替,这并非是王朝失其德,乃是君王失其德也。”

  “陛下,这些朝代之所以能兴盛,是因为有贤明的君王,而之所以灭亡,则是因为有昏庸的君王。”

  “天下之事,就是如此循环往复,明君治世,昏君失德,就如您当初所说的,少康胜高祖。”

  曹髦哦了一声,只是平静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王祥继续说道:“陛下,贤人说:使王朝兴盛寄与一人之上,这就是所有朝代灭亡的原因啊,倘若是群臣合力,共治天下,皇帝听取他们的劝谏,安心为国,则情况有变。”

  “纵有君王失德,而王朝不改,君臣齐心,天下大治,此利于万民,利于皇帝。”

  “而治理天下的贤人认为:一人之私欲不可坏天下,方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

  “贤明的君王心存社稷,不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使得天下动乱,使百姓受苦,一人之智终不比天下之智。”

  “陛下认为此贤人的想法如何?”

  王祥此刻看向了自己的弟子。

  曹髦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愤怒,他甚至有些开心。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对了,这个说法朕很赞同。”

  “哦?陛下果真”

  “但是,我认为这个贤人的想法还不曾到能推行的地步。”

第241章 早有准备

  “愿闻其详。”

  曹髦认真的说道:“首先是那个君王失其德,我倒是听闻,非君王失其德,乃是治者失其德。”

  “自夏商周以来,驾驭百姓的也绝非是君王一人,此称治者。”

  “天下灭亡,乃治者之过,绝非君王一个人的过错,君王再昏庸,也不可能独自霸占所有百姓的耕地,让百姓们无家可归,君王再凶残,也不可能去扣押百姓的粮种,私自提高税赋,君王再无道,也无法独自使天下寒门无出头之日。”

  “当然,众人之智是胜于一人之智,但是这个众人,却并非是真正的众人,他们依旧是一人之治,依旧是门户私计,他们如何能称之为众呢?”

  “他们与君王有什么区别呢?”

  王祥严肃的说道:“有贤人说:大臣皆磨砺而出,才能非凡,少有昏庸之臣,外贼由群臣而平,内患有群臣来治,如何不能称之为众?”

  “哈哈哈,平定外贼的是那些甲士,开垦修水利的是农夫,往四处运输物资的是商贾,倘若要说众人之智,那应当是由甲士,农夫,商贾,匠人来治理天下,如此可称为众。”

  “不过一些利益熏心的人,眼里满是個人的得失,不顾天下的百姓,这样的人,不称为众,与那无道君王无二,甚至,他们会比无道君王更加凶残,无道君王将天下视为己物,而他们只是将己物视为天下。”

  “老师所说的贤人,会以天下为代价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吗?”

  王祥笑了起来,“任何政策,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如中正之制,给家族定品不假,可定品并非不变。”

  “为谋取家族之高品,群臣定然全力作为,不敢怠慢,人人皆用功,为提升家品而修习,不会有所害。”

  “如刑法之制,免肉刑,轻责罚,天下人皆当受益,士人敢言,不会屈服,天下皆是直臣,定然大治。”

  “如税赋之制,高品宗族攒积钱财,使其子弟安心就读,拉拢更多的黔首在身边,选取其中好学者来培养,若有灾害,则不必庙堂亲治,若有外敌,则豪族先平之,天下怎么不会兴盛呢?”

  “君王乃世袭,不可知其才,而臣者亲为,为众所好者,可知其德行。”

  “陛下以为有什么不妥呢?”

  曹髦看着面前的王祥,心里有些惊讶,他这是准备说服自己??

  是想让自己投降?

  为什么呢?

  王祥的心里同样很是惊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跟皇帝去说这些事情,他明明还不想过早的去表明立场。

  或许是因为怜惜弟子的才能?又或者担心不是他的对手?

  无论怎么说,王祥终于是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祥认为,由群臣来接管这个天下,一定会比皇帝独断专行更好,他甚至觉得那些政策都不会破坏天下,他完全可以将这些政策调整过来,让其成为仁政。

  曹髦摇了摇头。

  “老师,这位贤人只看到了诸多政策好的那一面,看的并不全面,诚然,天下间不曾有过一无是处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有其优点的,只是,这几个优点却并不能改变其弊政的特性。”

  “那位贤人的想法其实很好,只是,他大概还不知道何谓众。”

  “群臣来治理天下是不错,可群臣倘若都出自大族,那问题可就大了。”

  王祥苦笑了起来,“陛下是这么以为的。”

  “那老师的想法呢?”

  王祥再次恢复到了原先的模样,很是平静的说道:“臣赞同陛下的话。”

  他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如今的尚书台,整日都是在商谈如何对付陛下,老臣实在是无法忍受。”

  “先前陛下将大事托付给臣,让臣来对付这些人,臣准备今日就动手”

  曹髦大喜,“好啊,这件事就交给老师了。”

  “陛下,臣绝非短视之人,庙堂的大事,完全可以商谈后进行,这绝非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去做决定的。”

  “就如那些政策,也是需要谨慎,不能坏了天下的根本。”

  “庙堂里的诸公,他们是不知道这些道理的。”

  “老臣要与他们理论,还望陛下能安心等待老臣的捷报。”

  王祥的意思很明确,简单来说,就是告诉曹髦,我跟那些人不同,政策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不会对你不利,不会对天下不利,我去对付他们的时候,你不要背刺我,停止你现在的活动。

  曹髦再次模仿起了司马炎的表情,一种高深的,似懂非懂的模样。

  王祥随后就说起了他的一些应对办法。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自己这位老师大概不知道,在曹髦心里,王老师的威胁程度跟司马师是持平的,这不是因为王祥的个人能力,而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思想和势力。

  其实高柔和司马孚都还停留在上个版本,还没完全意识到自己即将迎来什么,只有王祥,他一直都是知道的,他比高柔什么的要难缠多了。

  当初司马师为什么要对卢毓出手,却对高柔无视呢?

  因为卢毓的威胁比高柔要大,倘若现在还是卢毓当朝,呵,只怕连军权都被他给收走了。

  如今曹髦也是如此,若是让他在王祥跟高柔之间选一个敌人,他会义无反顾的选择高柔。

  在王祥离开之后,曹髦就找来了张华。

  “去告知钟君,王太常要对我们出手了,还不知道他会先对什么事动手,让士季当心,倘若遇到了突发情况,可以不等我的命令,直接行动!”

  张华一愣,惊愕的问道:“太常为何会对我们出手?”

  “他不该利用我们来解决司马孚等人吗?”

  曹髦笑了起来,“还不是因为高柔这些人不给力,他们也不愿意跟我对面厮杀,一直都在推卸责任,甚至想让钟会的哥哥来对付钟会,我的老师要是想等我们自相残杀后再掌权,只怕要等个好几年了。”

  “所以,他换了个策略。”

  “我看他,是想要通过彰显自己的能力,平定庙堂的混乱,来将群臣拉到自己的身边。”

  “有什么比收拾了钟会更能让群臣归心的呢?”

  “尚书台混乱对我们是最有利的,他们彼此拉后腿,在重要的事情上迟迟不能做出决定来,我们就可以积累更大的力量。”

  “现在还不能让老师将庙堂平定下来啊。”

  张华皱起了眉头,他迟疑着说道:“只怕不太容易,王太常跟其余几个大臣不同,他若是出手,钟公就是再强,怕也不是那么多人的对手,迟早会露出破绽。”

  曹髦咧嘴笑了起来。

  “我这位老师啊,可能是忘记了是谁让他有了当太常的资本的。”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