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24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对司马炎来说,来的人少了未必是坏事,人一旦多了,就开始辩论那些经典,司马炎听的很是艰难。

  曹髦打量着周围的诸多名士,轻声说道:“诸位,这几日,朕听闻有太学生在外谩骂朝政,得知这件事,朕心里极为的欣喜!”

  听到这句话,名士们很是安静,不敢搭茬。

  曹髦却继续说道:“不是因为他们为朕说话,是因为他们敢谩骂!”

  “先汉之时,就有律法,不可以言而获罪!”

  “可到了我大魏,敢说实话,敢骂人的贤才却越来越少了。”

  “这如何能行呢?”

  “朕听闻,当初齐威王治理齐国的时候,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就是因为他的从谏如流,使得百姓们畅所欲言,最后使齐国大治。”

  “故而,朕听闻太学生们的举动,心里是无比的激动。”

  “朕有心效仿那齐威王,如今朕尚且年幼,有诸多不明之处,登基以来,或许也有不当之处,朕要下诏,令天下群臣吏民,面刺朕之过错,若是能做到,朕就赏他十金!!”

  “当初大将军曾轻信贼人的蛊惑,用残酷的刑法来对待贤人,朕是不会这么做的。”

  “朕要下令廷尉,不可以言而获罪!”

  “从今日起,大魏上下,可畅所欲言,不必惧怕,倘若对朕有什么不满,尽管言语,朕皆赦免!!”

  曹髦大声的说着。

  名士们大惊失色,就在此刻,蹩脚的捧哏司马炎却忧心忡忡的问道:“陛下,您如今是这么说,可若是真的说了不足,您又要问罪该怎么办呢?”

  “朕怎么会失言呢?”

  司马炎迟疑着起身,朝着曹髦一拜,随即说道:“陛下自登基之后,常言要继烈祖皇帝之嗣,可到如今,却都不曾祭拜列祖皇帝,更没有举办继嗣的仪式,难道陛下成为了皇帝之后,就要不顾当初的誓言了吗?陛下的这个举动,实在不妥!!”

  曹髦笑了起来,点点头,“好,司马散骑所言有理!来人啊,赏十金!”

  当即就有宦官拿着钱送到了司马炎的手里。

  司马炎很是感动,赶忙拜谢。

  名士们的脸色很是复杂,陛下的演技那是没的说,可这位司马散骑就实在是太尴尬了,那言语,那动作,令人无法直视啊。

  不过,作为名士的基本素养让他们做不出揭别人底的行为,毕竟名士们就是互相表演,哪怕演的再差,你也不能拆台,不然往后你来演了,观众也不会配合你。

  名士们开始纷纷效仿,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劝谏,曹髦也是如实的给了他们赏赐。

  名士们得到了名声,皇帝则是达到了目的。

  双方心知肚明,却都没有挑明。

  唯独司马炎,看着完全被自己哄骗的名士们,忍不住仰头傻笑了起来。

  我们真的是太强了!!

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曹髦一直都想要将东堂宴变成自己对当代思想进行改造的重要工具。

  虽然现在诸多事情都有钟会来跑腿,可曹髦并不能什么都不做。

  倘若自己啥都不做,那在钟会眼里就不是圣王了。

  这后果会非常的严重。

  自己得做好辅助的工作,让钟会继续辅佐圣王。

  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士人们说话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从汉末那会开始的,多次的党锢,就是为了让天下的士人们闭嘴,而后来的武皇帝也是不喜欢别人啰嗦,加大了禁锢。

  经过这么一代又一代的祸害,最后方才有了司马师时期的高压政策,士人们不敢言语,只能通过消极避世的态度来远离争斗,通过服散饮酒来麻痹自己。

  想要解决服散饮酒的消极思想,根本不需要下令禁止服散饮酒,只要塑造出一个活跃宽松的思想氛围就好。

  让他们畅所欲言,首先就从劝谏皇帝开始。

  曹髦不在乎这些人对自己的谩骂,他们骂的越多越好,自己作为皇帝都允许他们自由上书了,你们这些大臣还敢说什么呢?

  敢挡着他们给自己上书吗?

  敢拦着他们不让见自己吗?

  而且这种开放的思想氛围,对士人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就算是高柔这些人,也绝对不敢提出反对的倾向,毕竟不是大将军,他们能走上来是因为这些士大夫,倘若他们的政策不利于士大夫,那士大夫也能让他们下来。

  为什么太学生堵着他们的府邸骂,他们都不敢出来抓人呢?

  主要就是他们的地位来自于他们的名望,而名望则是士人们所给的,士人承认了你才是天下道德楷模,要是他们都觉得你为人卑鄙无德,那你就得滚下来,你手里又没有司马师那样的大军。

  宴席上的名士们积极配合,也是因为皇帝的这个想法对他们没有坏处。

  曹髦很是开心的说道:“朝中有直臣,天下有义士,朕何愁天下不兴呢?!”

  “朕自幼好经典,绝对不会堵贤人之言路!”

  曹髦先是吹捧了一下面前的众人,方才开口问道:“诸位,朕有一事不明。”

  “先汉是如何失德的呢?”

  “诸君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

  这就属于是进入正题了,也就是所谓的学术探讨,名士们对于汉朝的失德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为,先汉之所以失德,是因为阉宦,有十常侍在皇宫,妖言惑众,使得君臣离心,他们的亲近在四处残害百姓”

  曹髦点点头,“有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又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为乃是卖官授爵之事使先汉失德。”

  “真正的贤才不屑于如此,而小人则通过贿赂的方式”

  名士侃侃而谈,周围几個大臣却变了脸,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这位名士乃是裴楷。

  他特别擅长谈论《老子》和《易经》,是天下有名的贤才,出身河东裴氏,嗯,此人才华横溢,模样俊美,就这么说吧,钟会很喜欢他。

  裴楷忽然反应过来,忽然失声。

  名士们所说的这两件事,似乎都有些不妥。

  先说阉宦,嗯,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宦官,然后说买官,嗯,曹操的父亲曹嵩就花钱买下了太尉。

  曹腾这个倒是还好,毕竟曹腾虽然是阉宦,但是没有什么恶名,而且现在的潮流辱骂阉宦是很正常的,但是再接着说买官,就有点指桑骂槐的意思了。

  曹髦忽然笑了起来,“您不必如此,您说的很对,这也是先汉失德的一个重要原因啊。”

  “还有吗?”

  在曹髦的默许下,又有几个名士起身,说出了其他的原因。

  曹髦听着他们讲述,最后方才说道:“朕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桓灵二帝听不得劝谏,用党锢这样的手段来对付天下贤人的缘故啊!”

  “如阉宦,外戚,卖官等恶政,我们如今能看得出来,难道那个时候的群臣就看不出来吗?只是因为皇帝不肯采纳而已。”

  “而皇帝没有听取劝谏,则失其德,群臣未能上奏劝谏,则失其名。”

  “诸位觉得呢?”

  曹髦已经做好了辩论的准备。

  只要不是谈论经典,司马炎还是能听得懂的,他最先点头,认可了曹髦的说法。

  曹髦随后又说道:“当初武皇帝杀了边让,文皇帝杀了鲍勋,这难道不都是类似的行为吗?”

  听到这番话,名士们顿时哗然。

  作为后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先祖,实在是有些不附和当下的道德潮流。

  可他们也没有上来直接辱骂曹髦。

  魏晋玄学所起到的一些积极作用,大概就是在牢固的礼法枷锁上撕开了一个口子,礼法的管束力大不如从前,父母逝世后还大酒大肉,这放在两汉非得被砍了脑袋。

  而且,皇帝这番话的立场还是偏向他们这些士人的,不算是太过分。

  曹髦继续说道:“直言便是要秉公,不能因为私情和尊卑而不言,文皇帝乃我祖父,可倘若我生在他面前,定然会阻拦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明知大人做错了事却不敢去劝说,明知君王的行为不妥却不懂得劝谏,这才是最大的不孝和不忠啊,这是陷自己的大人与君王于不仁,只保全了自己,可谓是因小义而失大德!”

  “朕听闻,故御史中丞荀公的儿子荀寓,西阳亭侯之子荀融,这两个人当面训斥荀尚书的行为,要他改正自己的过错,诸君认为这两个人怎么样呢?”

  司马炎当即开口说道:“这两个人大孝大忠!”

  “他们没有在意自己的名誉,为了自家的大人,为了大魏江山,不惜冒犯自己的长辈,直言劝谏,这难道不是最有品德的行为吗?”

  “他们理当成为天下的楷模啊!”

  诸多名士们也没有反对,人家荀顗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当然也得承认,他们的行为很对。

  曹髦对一旁的司马炎说道:“下次宴会,可以将他们两人请来,朕要当面赏赐!”

  “此二人,真乃荀家之贤子也!”

  曹髦对他们进行了评价。

  名士们忽然有些躁动了起来。

  接下来,曹髦又说起了几个相似的例子。

  这次的东堂宴依旧很是顺利,即使失去了不少人,可依旧是个扬名的好场所,别的不说,就陛下今日与名士们的对话,那肯定是能流传后世的。

  众人现在都很是羡慕那两个姓荀的,经过今天这件事,他们是彻底扬名了呀。

  宴席很晚方才结束,名士们纷纷告退。

  曹髦笑呵呵的送走了众人,司马炎终于松了一口气,笑着看向了一旁的皇帝。

  “陛下,臣今日的表现如何啊?”

  “司马常侍做的很好,就是有点太刻意了。”

  “下次记得自然些,就跟你寻常说话那样就好。”

  曹髦笑呵呵的说着。

  司马炎忍不住说道:“今日的东堂宴,却是让那两个不曾前来的荀家小子得了利,陛下下次要举例,可以举臣的例子啊!”

  “伱怕什么,待在我的身边,还怕没有扬名的机会吗?”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