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15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曹髦很是自信的说道。

  司马炎若有所思,答应了曹髦,随即离开了西堂。

  一周目的时候,曹髦就总是在东堂设宴,召见大臣,款待名士,可那时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要拉拢那些人,现在可就不同了,这东堂的名士之宴,迟早会变成要了司马师性命的利刃!

  曹髦换了套衣裳,就在众人的簇拥下朝着东堂走去。

  他的心情很是不错。

  当他来到了东堂的时候,王祥早已等候着他。

  今日的王祥,也是精心打扮过的,换上了崭新的衣裳,胡须也修了一下,更具有名士的风范了。

  曹髦笑着拜见了老师,两人这才坐了下来。

  “老师,今日的宴会,就是要将您善经之名彻底打出去!”

  “司马师如今病重,无暇分心,太常的位置,一直都是空着的,我们争取在这几日内,完成这件大事!”

  王祥皱了皱眉头,“会不会有些太急?”

  “老师,现在不是迟疑的时候,不能让司马师缓过劲来!司马师肯定不会允许朕这般大摆宴会,这东堂之宴,还不知能举办几次呢。”

  “或许下一次,这些名士们就走不进这东堂之内了。”

  “趁着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将该做的事情都给做了,否则悔之晚矣!”

  王祥深以为然,点头应下。

  曹髦心里却知道,这名士之宴,不会轻易被司马家的人给叫停。

  并非是司马家对自己有多纵容,也不是因为带上了司马炎,主要还是因为钟会。

  钟会的年纪并不大,但是人家的官职却不小,他是中书侍郎。

  仅次于中书令和中书监,当今中书监是孟康。

  此人本是靠着郭太后而上位的,他的母亲是郭家人,可在上位之后,他却没有因此而亲近郭家,不结党营私,独来独往,名声很好,后来被司马师所看重,拉到了庙堂里担任中书监。

  中书省负责掌管机密,为皇帝拟定诏令,遇有机密事宜或紧急事务,中书省直接发出诏令交有关官员执行,权力极重,魏明帝时号称“专任”。

  曹叡临终前,曾想让燕王曹宇,夏侯献等人辅佐儿子,可是因为中书省的刘放和孙资跟他们不和,害怕会被报复,就从中作梗,使曹叡改用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钟会因为与司马师的关系,在中书省的地位也很高。

  司马昭也不会轻易得罪此人。

  这样的宴会,钟会是最喜欢的,而且,钟会向来高傲,自己先前提出了为经学正义的想法,钟会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他还能坐的住吗?

  他肯定是急不可耐的想要主导这件事,哪怕只是为了这件事的顺利开展,他都不会叫停宴会。

  对王祥当然是不能这么说的,尽管目前是联盟,可双方所面临的局势完全不同,王祥还有缓一缓的机会,可曹髦却是没有的。

  曹髦提醒道:“老师,若是正常的辩论经典,我是不惧怕,可是您这名望”

  王祥笑了笑,模样格外和蔼,“陛下不必担心这些事情,老臣早有准备,经学并非难事,养望更是如此。”

  光看着他的脸,不知情的还真以为他是跟郑玄那样有名的经学大家呢。

  可看他的一生,他在经典上毫无建树,写的唯一一篇文章,还是叮嘱后世子孙以道德治家的家训。

  可王祥也不是个爱吹嘘的人,既然他说了自己有办法,曹髦也就相信他,没有多问。

  因为宴会就在东堂进行的缘故,王祥在教完课后并没有离开,反而是坐在这里,跟着曹髦一同等待宴会的开始。

  果然,最先出现在这里的人依旧是钟会。

  司马炎甚至都不曾前来,钟会却已是笑着走进了东堂。

  王祥起身行礼,钟会赶忙收起了轻佻的笑容,朝着王祥回礼。

  看得出,钟会还是很认可王祥的名士身份,不会对他太过无礼。

  “钟君,我这弟子天资虽然不错,却重虚名,好与人相斗,若是先前的辩论有什么得罪阁下的地方,还请钟君勿要怪罪是我管教不严”

  王祥缓缓开口说道。

  钟会赶忙摇着头,“不敢,不敢,陛下天资非凡,与陛下辩论,我受益匪浅,王公高才,往后还想与您请教。”

  看着面前如此谦逊,甚至有些乖巧的钟会,曹髦瞪圆了双眼,钟士季!你平日里可不是这样的!

  你连王肃和司马昭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对王祥这般客气呢??

  在曹髦的眼里,钟会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人,他既向往那些名士,又很痛恨别人会超过自己。

  难道是因为他知道王祥空有名气,却没有能超越他的才能?

  曹髦一时间也搞不懂其中的原因。

  可王祥却已经跟钟会聊上了,聊的很是开心,有说有笑,紧接着,竹林七贤以及凑数的吕安等人跟着司马炎来到了此处。

  嵇康和吕安对视了一眼,拜见了皇帝陛下,又拜见了王祥。

  阮籍看起来有些恍惚,甚至都没有以往的高冷,呆滞的朝着皇帝行礼。

  王戎此刻是最尴尬的,他在拜见皇帝后,赶忙跪在王祥面前,口称“大父”。

  王戎和王祥同属琅琊王氏,王戎正是王祥的族孙。

  众人分别入座,心思各不相同,宴会的氛围跟前两次相比,也是截然不同,不知为何,竟是多了些肃穆。

第152章 激将法的集大成者

  司马炎过去很向往名士们的生活。

  可曹髦带着他真正融进这些名士圈的时候,司马炎却有些失望。

  这个圈子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美好,尤其是辩经之事,晦涩难懂,对不懂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尽管司马炎并不喜欢论经,可却还是准时到达了这里,因为这件事实实在在的给他带来了效益。

  随着那天辩论内容的推广,东堂之宴顿时扬名洛阳。

  这几天内,前来拜见司马炎,想要拿到东堂宴门票的名士,实在是太多了,有些甚至是从周围的州郡里跑过来专程拜见的。

  司马炎崛起的很快,声名远扬,名士们都为他背书,俨然成为了名士圈里的未来之星。

  在不久之前,他的弟弟司马攸的名声还比他大,可如今,双方的名望直接就不对等了。

  在曹髦的助攻下,司马炎虽然还不曾拥有自己的势力,却已经得到了很不错的名望,也算是变相的得到了群臣的认可。

  手持东堂宴门票的司马炎,已经不再担心自己那个年幼的弟弟了。

  虽然这件事带来了好处,可司马炎却也不能像从前那般潇洒自在了。

  看着周围那些神色各异的名士们,看着那些看向自己时略显得谄媚的笑容,这些名士们在司马炎心里的光环不自觉的就弱了很多。

  原来,名士们也会来讨好别人,原来,他们也想要出人头地他们好像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高尚。

  钟会看着人差不多来齐,方才笑呵呵的看向了曹髦。

  他是将自己当成了这场宴会的主人。

  “陛下,听闻您先前召集诸散骑,谈论为经典正义的事情?”

  钟会一句话,直接就将略微沉寂的氛围给点燃了。

  名士们惊愕的看着皇帝,又各自交谈,场面顿时噪杂了起来。

  这件事只有当初的那几个散骑知道,这些名士们还是不知情的。

  看得出,这些名士们里有人惶恐,有人欣喜,有人不安。

  经学之争,处理不好,就会引起非常糟糕的后果。

  在汉末,群臣分成了两派,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他们的争斗达到了什么地步呢?但凡是今文所支持的,古文就一定要反对,但凡是今文所反对的,古文就一定要支持。

  就是达到了这般离谱的地步,哪怕心里很明确的知道对方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为了经典之争,就是要去反对。

  凉州发生了灾害,古文想要去赈灾,今文就反对,今文想要委派官员,古文就反对

  而如今的情况,比当初还要复杂,不仅仅是古今文了,玄学兴起,各派都隐约有抬头的意思,在这個时候要是搞起经学之争,鬼知道会演变到何曾惨烈的地步。

  那些已经把持了话语权学派的大臣,自然是要反对的,而尚且没有话语权学派的名士们,当然是欣喜的。

  曹髦一点都不意外,那些散骑里有高光,王沈,裴秀这样的人,司马昭和钟会等人不知情就怪了。

  他要的就是让他们知情。

  他板着脸,严肃的说道:“是有这样的事情,钟君有何指教呢?”

  钟会笑了起来,“陛下当真大才!”

  “立鼎定正言,正言先立义,为经典正义,陛下想的很对!这才是贤明的君王所要重视的事情啊!”

  “陛下之才,千古无二!”

  名士们此刻都沉默了下来,他们安静的看着钟会,心里也不明白这厮到底想要做什么。

  曹髦强忍着心里的狂喜,开口说道:“钟君过誉了。”

  钟会笑着说道:“陛下,并不过誉,陛下此番谋划,当真是超群,臣已经劝说大将军,请求他一同要同意您的想法,陛下不必担心,这件事,我们定然会操办妥当,或许,会由臣来亲自操办!!”

  钟会一开口,就从曹髦的手里抢过了主导权。

  王祥皱了皱眉头。

  曹髦忽然笑了起来。

  钟会并没有从曹髦脸上看到他想看的表情,无论是失落还是恼怒,他都没有看到。

  但是他也不着急,迟早都是能看到的。

  他问道:“陛下何以发笑呢?”

  曹髦很是认真的说道:“钟君啊,您有所不知啊。”

  “那日朕提出了这个想法的时候,侍中郑小同等人全力劝阻,给朕讲述了汉末时的动乱,让朕勿要如此。”

  “朕再三考虑,方才明白,这件事并没有朕所想的那么简单,诸多经典,不分高下,朕何德何能,能给他们确定高低优劣呢?”

  “朕早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还请钟君也勿要急躁,这件事,是行不通的。”

  曹髦摇着头说道。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