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695章

作者:华东之雄

  所以,这批发动机原本就是打算进口的,现在,在秦涛的嘴里,降低百分之二十的价格,那就是给空军省钱呢啊。

  降价?听到秦涛的要求,西蒙诺夫有些皱眉头了,按照发展趋势,这种发动机是需要涨价的啊!

  九十年代的三姨夫,一台大概是两百五十万美元,之后价格不断飙升,比如说2005年12月追加订购了150台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总价值5亿美元,折合三百万美元一台。到了2011年,五亿美元只买到了123台AL31F发动机,折合下来的话一台发动机需要400万美元。

  这个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说大规模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的成本是逐渐降低的,但是俄国人不是,随着他们生产的逐渐进行,他们那些熟练的老工人逐渐退休,工人的手艺越来越生疏,到了后期,三姨夫的质量还逐渐下降了,生产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购买力不断下降。

  此时,秦涛要求降低价格,西蒙诺夫就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是,貌似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真的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就算是涡扇十不成熟,至少还有涡扇十五呢啊!东方人手头有备份的发动机可以选择,心中就有足够的底气。

  如果想要继续做生意,那就得拿出更大的诚意来。

  “秦总,降价百分之五,或许还能考虑,降价百分之二十,有些太多了。”西蒙诺夫犹豫着开口。

  “百分之五?那和没有降价有什么区别?萨留特厂不是要研发新的发动机吗?这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五百台发动机的利润,足够他们搞研发了,这样吧,我们各自退一步,降价百分之十,我去说服空军,你去说服相关部门,如何?”

  百分之十?

  西蒙诺夫知道,这已经是秦涛的最终方案了,想要再纠结已经没有意义了。

  “好吧,我尽力。”

  “如果这笔交易能进行,你们苏霍伊设计局也能分到一部分好处,对你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四代机项目,有很大的帮助。也省得你们的研发项目变成饥饿工程。”秦涛说道。

  听到饥饿工程这个说法,西蒙诺夫也有些无奈了。

  研发一款全新的战机,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的,哪怕就算是在军机出口领域里吃得满嘴流油的苏霍伊设计局,想要搞四代机也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就现在来说,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给这个项目的拨款,只能达到项目需求资金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在他们的内部,把这个工程叫做饥饿工程。

  甚至,如果不是有601所的联合开发,这个项目压根就不会启动。

  不知道秦涛从哪里听到这个说法的,不过还真是恰如其分,此时,西蒙诺夫心中五味杂陈。

  “好的,我们会努力的。”西蒙诺夫说道。

  “您也可以向萨留特厂保证,只要他们研发出来了改进型的发动机,我们一定会下订单采购的,不会少于两百台。”秦涛继续画大饼。

  空军代表团就这样离开了苏霍伊,对于这次行程,他们也是百感交集。

  “其实,就算是我们不渲染山寨的危险,俄国人自己也会感觉到的。”在返航的飞机上,林老开口了:“所以,就算是我们下了苏-35的订单,也随时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而中断。”

  俄国人虽然穷,但是眼界还是有的,就算是一次性买了四十架,也不足以抵消被山寨的风险。

  秦涛笑了笑:“是啊,如果我们要是筹集了足够的资金,真的决定采购的话,那我们就得换一种操作了。”

  “什么操作?”林老很是好奇。

  “泄漏我们的四代机研制计划。”秦涛说道:“我们已经有了四代中型机,目前正在研制四代重型机,从俄国人这里进口的苏-35,不过是我们在四代重型机服役之前的过渡,我们根本就没有山寨的必要。”

  众人眼前一亮。

  俄国人把三翼面的苏-35当做宝贝一样,是因为这款战机已经是他们手头能拿得出手的王牌了,是他们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是,这款战机的技术已经落伍了!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斗机必须要具备隐身能力才行!

  东方已经搞出来了隐身的歼三十一A,现在,又要研发隐身四代机,这样也是顺理成章的,完全说得过去!俄国人的苏-35,不过是己方在四代机服役之前,过渡一下而已,己方没打算测绘仿制,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这样一来,俄国人就没什么顾虑了,再加上现在的俄国人比较缺钱,所以,可以想象,俄国人一定会高高兴兴放心大胆地把苏-35卖给己方。

  秦涛已经做了两手准备,不管是卖,还是不卖,都是俄国人说了算的,己方是被动的,这样一来,俄国人也就没法再追究歼十六的事情了。

  这次虽然只是虚晃一枪,但是,达成了俄国人对歼十六的谅解,还没花钱,这样已经够了。

  接下来,再低价采购一批三姨夫,就更是让人满意了。

  行程算是圆满结束,回到了首都,秦涛就接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秦总,这是咱们《超限战》的第一版,请您过目。”张忠三人捧着书,热情地跑来找秦涛给审核。

  拿到了带着墨香的书,秦涛很是惊讶:“这么快?”

  现在还没有到网络时代呢,没有网络作家那种一天几万字的触手怪,这个时代的实体作家,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写两三年都是可能的,一杯茶,一盏香薰,慢慢悠悠地享受生活。

  眼前这本书也写得太快了吧?

  “是的,秦总,这些内容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脑子里徘徊,以前的时候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而已,这次受到您的指点,我们一下子就是茅塞顿开啊!所以,这本书能这么快写出来,也是您的功劳。”乔亮笑呵呵地说道:“现在,请您赶紧给把把关吧,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就正式对外发行了。”

  秦涛点头,翻开了书的第一页,序言。

  每一个经历过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人,都会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变化……身处后现代、工业时期,战争也不会被彻底的解构,它不过是以更复杂,更广泛,更隐蔽,更微妙的方式重新入侵人类社会……

  秦涛看得连连点头,这本书的质量不错,开篇的序言就写得这么棒!

  他仔细地翻阅起来,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下午,静静地感受着这本书的魅力。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的天色黑了下来,秦涛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他终于合上了书。

  “这本书写得很不错。”秦涛说道:“既然写出来了,那就出版吧!”

  “秦总,您要不要在这本书上留个墨宝?比如读后感什么的?”张忠充满期待地看向秦涛。

  秦涛笑着摇头:“算了吧,我,还有我们明州集团,都不想和这本书扯上任何的关系。”

  几个人的眼睛里有些小小的失望,秦涛又笑了笑:“你们要充满希望,这本书出版之后,会火爆全球,你们也将开启全新的军事革命,你们的名字将会响彻全球,这本书的威力,堪比《三十六计》,你们将会成为全球闻名的军事理论作家,你们将会成为无数人思想中的火炬,照亮他们前进道路的明灯。”

  大国之间的博弈有什么意思?还是让对面的人去思考接下来要应对的是什么吧!

  这颗思想的炸弹被埋下了,会什么时候爆开,就连秦涛都不知道,他搅动起来的世界局势,也会变得更加的风云莫测。

  崇明岛造船厂。

  办公室里,两个人正在叽哩哇啦飞快地交流着。

  “现在,我们三行重工遭遇到了重大危机,在这种关键时候,崇明岛造船厂必须要伸出援手,来帮助我们。”郑振泽向郑先宇说道:“你们如果能帮助我们把破冰型天然气船推销出去,就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否则的话,我们集团都可能会被拖累!”

  那些该死的俄罗斯,到现在为止,也不肯多付一分钱,甚至根本就联系不到!等到他们派人去俄罗斯那里的公司地址查看的时候,才发现公司已经搬迁了。

  现在已经找不到客户,合同的期限也早就过去了,所以,他们完全有权力把这批破冰型天然气船卖掉。

  但是,找寻了一遍全世界,才发现没有一个客户需要这种天然气船!

  除了俄国人要开辟北极航路,还有谁会要这种天然气船?客户原本对于低价采购天然气船很感兴趣,但是听说了是破冰型的,船体钢板额外加厚之后,立刻就放弃了。

  哪怕便宜也不行!

  一艘天然气船,少说也得运营二三十年!这些年里,因为船体超厚带来的燃料成本,将会远远超过船只的采购价格!哪怕三行公司倒贴钱,他们都不会要这种钱的,船东们一个个都很精明,考虑的都是全寿命的成本。

  此时,听到郑振泽的话,郑先宇脸上的表情很是尴尬:“对不起,我在造船厂里面,属于搞技术的,从来都没有和客户接触过。我手头没有客户资源。”

  就算是有也不能说啊,郑振泽掌握的客户资源可比他多,都没有办法把破冰型天然气船卖出去,他又有什么办法?

  这可是烫手的山芋,绝对不能接到自己手里去!郑先宇赶紧摇头。

  “我们三行重工目前已经严重缺乏资金了,如果你们不能帮忙推销天然气船,那么,就需要给我们提供一笔资金,帮助我们渡过这场危机。”

  资金?

  郑先宇明白过来了,这才是郑振泽来这里的真正目的:要钱!

  三行重工原本是盈利能力很强的造船厂,但是,盲目投入到天然气船项目上,消耗了大笔的资金,他们投资和明州集团合作建立了崇明岛造船厂,在这里培养了技术人员,同时获得了天然气船的专利授权,开始制造起来了先进的天然气船,因为各个船东都在观望,所以,当俄罗斯的船东上门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签署了破冰型天然气船的合同,而且还是八艘!

  如果只承接一艘,他们或许还能缓过来,不会伤筋动骨,现在,八艘破冰型天然气船,完全就将他们拖入了最可怕的境地:船东不收船,不支付尾款,他们不断地投钱进去造船,甚至还从银行借贷。

  “对不起,有关资金方面,是由张厂长一手负责的。”郑先宇说道:“如果你要求抽调资金,那就得张厂长同意,不过,从我的观察来看,崇明岛造船厂现在也没有多余的资金了。”

  “没有多余的资金?怎么可能?你们造船厂不是盈利能力很强吗?”

  “是的,我们的盈利能力是很强,但是,今年年初的时候,造船厂接到了国外订单,要订购一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你也知道,明州集团还从未涉及过这种业务,咱们崇明岛造船厂的厂长张阳是个肯开拓创新的人,他决定要在这个技术上获得突破,所以,在他的主持下,投入了大批资金搞研发,如果不是厂里的造船订单都要求百分之八十的预付款的话,恐怕造船厂早就资金链断裂了。”

  “你说什么?”郑振泽惊讶起来。

  “造船厂要大力发展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不是这个,是后面的话,你说,你们接到的造船订单,要求百分之八十的预付款?”

  “对啊。”郑先宇说道:“明州集团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他们不愁订单,他们的要求很高,不仅仅不会降低价格去竞标,还会要求提高首付。”

  哪怕就连三行重工,接订单的时候,要求的预付款也不过两三成!那批破冰型天然气船,预付款更是不到一成,明州集团居然这么有实力!

  明州集团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行业里面的老大吗?还是说,他们有其他的想法?

  郑振泽思考了几分钟,还是没有想出来:“那就去找那个张厂长,如果他要是不同意的话,我们三行重工就宁愿撤资!”

  他们当初和明州集团联合开建这个崇明岛造船厂,不过是为了学习天然气船的建造技术,这几年来,他们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已经学会了殷瓦钢的焊接,他们也不再需要崇明岛造船厂了,如果不能给他们输血,他们宁愿放弃这里的一切,把资金抽调回去,给三行重工输血!

第0616章 北极运输

  咣!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张阳抬起头来,看着外面进来的人:“郑先生,您来找我,有什么事?”

  “张厂长,我是来寻求帮助的,我们三行重工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要从我们的崇明岛造船厂抽调一些资金。”

  “郑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当初合作建立这个工厂的时候,是有明文规定的,在造船厂建立的最初五年内,不需要向母公司分利润,这样是为了让造船厂度过最初的艰难的时期,甚至需要的时候,还需要母公司出资来支持。”张阳说道:“你们现在要求抽调资金,不符合当初的约定。”

  “如果我们不抽调资金,那我们三行重工就……”郑振泽的话没有说下去,他总不能说,三行重工就要倒闭了吧?

  “就怎么了?”

  “总之,我们必须要抽调资金,哪怕放弃这里的股份,也要把我们应得的那份抽调走。”郑振泽态度坚定。

  “郑先生,您不要着急,先冷静一下,考虑考虑,我出去一趟。”

  “出去?你别想躲开我!”

  “我为什么要躲你?”张阳鄙视地看了郑振泽一眼:“我出去,是为了迎接秦总。”

  说完,他又看向郑振泽后面的郑先宇:“走,你和我一起去迎接,这样才显得正式。”

  秦总要来了?

  郑振泽顿时就皱起来了眉头。

  从理论上说,崇明岛造船厂有他们三行重工的股份,所以郑振泽来这里,相当于是上级的角色,但是如果秦总来了,那两人就平级了,甚至秦总的级别更高,是直接对标三行集团的李先生的。

  他还怎么索要资金?

  郑先宇也是一愣,赶紧跟着张阳走了。

  墙上的钟表在咔嚓咔嚓地走着,几分钟之后,秦涛的声音就出现在了走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