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693章

作者:华东之雄

  其实,N011雷达虽然用了平板缝隙天线,但是根本就不成熟,它就是个半成品,所以,俄国人在测试过之后就放弃了,接着改进到了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被称为N011M。

  后来的苏-35S用的雪豹雷达,就是无源相控阵体制的。

  众人从这架飞机的前面,走到了侧面,又走到了后面。

  机体依旧带着俄国人的特色,铆钉外露,虽然重新喷了一遍油漆,但是依旧显得历尽沧桑。

  苏-35战机的编号是从701到710。第11架也就是711,就是那架苏-37。

  不过这些原型机并不是全新生产的,比如701,702,705,706,707这几架战机就是在量产型苏-27战机基础上大改而来。当然了,作为试飞机,必须得有试飞代号,701号原型机的正式编号是T-10M-1,是88年首飞的第一架原型机。

  此时,展示在大家眼前的是707,属于在苏联崩塌之后建造的试飞机,机体还算新一些。要是其他的飞机,估计状态就更差了。

  眼前这架飞机,采用了和苏-27不同的前机身、鸭翼、尾撑。但是在中段机身、垂尾、机轮上都与苏-27量产型号相同。众人看上去,更是有种亲切感。

  有些人的脑子里已经在思考了,这种飞机弄回去,601所测绘一下,就能在112厂生产了!它采用了三翼面布局,比苏-27的机动性强一大截啊!

  其实什么苏-35,不过就是多装了个小翅膀的苏-27而已,当初苏霍伊设计局的编号,也是苏-27M,后来为了更好地把飞机卖出去,才改名叫做苏-35。

  就和米格机一样,米格-29的名声臭了之后,米高扬设计局把米格-29进行了大改,然后起了个米格-35的名字,可惜还是没卖出去。

  相比之下,坦克就要好得多了,T-72名声臭了,改名叫做T-90,还真卖出去了一大批。

  在一番原地考察之后,接下来就轮到空中的飞行表演了,普加乔夫全身穿戴好飞行服,信心十足地走了出来,靠着著名的眼镜蛇机动,他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试飞员,他飞苏-35的时间最长,甚至大名鼎鼎的苏-37,也是他来飞的,苏-37上很多经典动作,都是他创造的。

  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场最正常的飞行表演了。

  发动机启动之后,漂亮的三翼面战机苏-35滑上跑道,加力起飞,大迎角爬升,各种机动动作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三翼面是最初在舰载机上使用的,是为了提升苏-33的短距起飞能力,但是,等到苏-33研发出来之后,苏霍伊设计局就对三翼面布局上瘾了,他们给苏-27装上鸭翼,装上数字电传,大大地提升了它的机动性。

  当然了,代价也是有的,比如增加迎风面积,增加操作系统的复杂性等等,不过,多了一对控制面,就能做出更多的动作来了,俄罗斯还是非常满意这种改变的。

  此时,大家伙抬头看着各种机动动作,也能感觉到相比苏-27的性能提升。

  “各位,苏-35是你们最好的选择。”西蒙诺夫兴致勃勃地说道:“请相信我们,这款战机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虽然它的价格是八千万美元一架,但是,它的性能觉得值得起这个价格。”

  现在已经开始谈价格了!

  八千万美元!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林老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这是抢钱啊,你们的要价也太高了!

  现在国内自己生产的歼十一战机,折合下来也就是三四千万美元一架,要是采购这种苏-35的话,五千万,甚至是六千万美元一架,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八千万美元一架,就高得离谱了!

  “贵方这个价格,是全寿命的价格吗?”秦涛笑呵呵地问道:“比如说,包括大量的售后服务,包括备份零件甚至是备份发动机。”

  “当然不是,这就是单机的价格,贵方还需要采购一系列先进的武器,比如说,我们为它配备了主动雷达引导的R-77空空导弹,还有远距离攻击预警机一类目标的R-172导弹,它能够在三百公里的距离上,猎杀敌人的重点目标。”

  苏-35自然也需要抢夺米格-31的市场,两个设计局在苏联时代,就已经是相爱相杀了。

  在米格-25基础上改装出来的米格-31,第一次使用了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更远,那相应的导弹射程也就能大幅度的提升,为此,三角旗设计局研发出来了R-33导弹以及改型R-37,后者拥有三百公里的射程,以半埋的方式挂在米格-31的肚皮下面,让米格-31成为了天空中的狙击手。

  苏霍伊设计局的飞机,执行的也是国土防空任务,也具有远距离狙杀的能力,在米格-35上使用了更加先进的雷达,当然也就得有更加先进的导弹了,他们选择了革新家设计局的R-172(也有说法是KS-172)导弹,这种导弹比R-37出现的更晚,使用的技术也更加先进。

  弹体和S-300一样,非常简洁,拥有两段式发动机,甚至还有专门的冲压发动机,后期型号甚至有了四百公里的射程,当然了,出口产品为了规避出口规则,还是降低到了三百公里。

  这些,都是最能打动东方的!

  果然,听到了这些介绍之后,林老等人的眼睛里又闪烁起来了光芒。

  现代空战离不开预警机,它就是现代战争的大脑和眼睛,所以,在开战的时候,干掉对方的预警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作战任务。

  不过,对方肯定也知道预警机是高价值的目标,一定会保护得好好的,想要攻击这种预警机,实在是太难了。

  普通的空空导弹只有几十公里的射程,战斗机得靠近到预警机几十公里之外才会有机会,而在这种距离上,对方的护航战机早就扑上来了。

  唯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和海军打航母一样,远远地投掷武器!

  空空导弹的射程越远越好!

  现在,这种射程三百公里的导弹,还真的能成为预警机的杀手,对方绝对不会想到,己方会在三百公里的距离上就发射导弹的!

  哪怕考虑到避免脱靶,靠近到两百公里,成功的希望都会大大增加。

  这款飞机,还真是能弥补己方空白的啊。

  看到众人眼睛中的神采,西蒙诺夫就知道这番忽悠起效果了,苏-35是东方人最好的选择,所以,哪怕就算是贵一些,东方人还是能接受的!

  这批飞机会让苏霍伊设计局赚一大笔钱,接下来,苏霍伊设计局就能有更多的资金用来研制四代机了,那款战机的外形刚刚做出来,其他的设计工作还有很多啊!

  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44,注定是个失败品!

  战机完成了全部的飞行表演,再次落地,这次,众人蹬上了舷梯,看向里面的布局。

  俄罗斯钟表店果然消失了,座舱里面是四块显示器的布局,两边两块,中间靠下位置竖着两块,成为了一个T字形的布局。

  “各位,这架战机是我们最先进的飞机,比你们现在飞的苏-27领先二十年,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双方的友谊,我们是绝对不会把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卖给你们的。”西蒙诺夫继续沾沾自喜。

  如果是以前,他们是不肯卖的,毕竟这已经是最先进的了,不过现在,随着他们已经开始了四代机的研发,这款飞机的重要性就不高了,卖了赚钱才最重要。没钱怎么研发?

第0614章 出尔反尔

  “是的,这的确是贵方最先进的战斗机,我们对这款战斗机很满意,接下来,我们能去看看发动机的生产厂吗?”林老开口问道。

  在秦涛的推动下,他们不仅仅要采购先进的苏-35,还需要采购先进的AL-35F发动机,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干脆将这些发动机都看看。

  西蒙诺夫点头:“当然没有问题,下一站,我们安排你们去萨留特厂看看。”

  第二天,西蒙诺夫带着东方来客,来到了萨留特工厂。

  “各位先生,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很荣幸,自己的产品装在了东方生产的战机上,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们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叶里谢耶夫很是兴奋。

  “我们是来看AL-35F发动机的。”林老直接说明来意。

  “各位,我们厂不生产AL-35发动机。”叶里谢耶夫很是直接:“不过,我们研发的另一款发动机,应该会更适合你们。”

  另一款发动机?

  众人都有些好奇。

  “是你们厂研发的,不是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研发的?”秦涛开口问道。

  “是的。”叶里谢耶夫说道:“我们研发的这款发动机,推力已经提升到了13.5吨,是贵方最好的选择。”

  莫斯科不仅仅是俄罗斯的首都,还是很多设计局的驻地,还有各种生产厂。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的产品,主要在两个工厂生产:乌法厂和萨留特厂,其中的萨留特厂就在莫斯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西蒙诺夫带着东方客人来到了萨留特厂参观,不过,这个厂可不生产AL-35F发动机!

  最初的时候,这个厂只是一家生产厂,但是,在苏联崩塌之后,萨留特厂的负责人尤里·叶里谢耶夫野心勃勃,他决定加强自己工厂的设计力量,甚至还从留里卡—土星设计局挖了很多人过来。

  这个工厂已经是生产兼研发了,他们研发的第一个成果就是AL-31FN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就是专门出口到东方,供应歼十战机使用的。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AL-31FN并没有多么的困难,它不过就是进行了单发的适应性改进,把外部的机匣等部件进行了转移,但是,作为一个工厂能具备这种能力,已经不简单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们还在继续搞研发,他们研发的下一个成果,就是AL-31FM发动机!

  看名字就知道,这款发动机依旧是在三姨夫的基础上改变的,不过,想要将发动机的推力提升到13.5吨,可不容易啊!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林老好奇地问道。

  “是啊,这种改款的发动机,是否成熟?”秦涛也问了起来。

  “各位放心,我们这款发动机是非常成熟的,我们改动的主要方式是增加风扇直径。”

  涡扇发动机也不复杂,就是相当于一个涡喷的核心机,外面增加一个外涵道,带动风扇直接从外面吹风,这样就能提供更多的推力了。

  这个风扇直径越大,推力就越大,但是同时,迎风阻力也就越大,所以,战斗机用小涵道比的,运输机用大涵道比的,就成为了一种惯例。

  三姨夫已经成熟了,现在,只简单地增加外涵道的风扇直径,就能提升发动机的推力,但是,迎风面积也会增加,如果发动机直径变化太大的话,那整个发动机舱都要改动,进气道的流量也要重新匹配,这改动的工作量可不小!

  “发动机的直径从905毫米增加到924毫米。同时,我们还计划研制新的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叶里谢耶夫说道。

  只增加了19毫米,这个幅度就不算大了,完全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这个全权数字控制系统!

  目前的三姨夫使用的是机械—液压控制系统,属于二代机的控制,这种系统已经落伍了,在飞控系统已经进入到三轴四余度数字电传的时候,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也得跟着改变才行。

  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比如说,直接用雷达的地形测绘能力,或者是低空导航吊舱,和飞控系统联动,就能更好地进行低空大表速飞行,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还得赶紧爬升,避开前面的高山。

  如果只是控制舵面,没办法控制发动机,那爬升肯定是不容易的,如果和发动机联动的话,那需要爬升的时候,就能自动控制发动机增加推力了。

  可以说,发动机改造的必然之路就包括全权数字控制系统,不过,这个系统的改装并不容易,哪怕就连国内目前的涡扇十,涡扇十五,也都是机械—液压控制的。

  在这个方面,萨留特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啊!

  “贵方的改装很是不错。只是不知道这改装后的发动机,什么时候能定型装备部队?”林老兴奋地问道。

  “现在,我们的改装还是缺乏必要的资金的,只要贵方能下订单采购我们的发动机,我们有了研发经费,可以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些改装的工作。”

  说了半天,这款发动机还没有研发成功呢啊!

  众人的热情顿时就冷淡下来了。

  “各位,我们现在的改装技术并不难,一定会研发成功的,而且,我们还有后续的改型计划,等到第一步完成之后,第二步,就是改善涡轮几何形状,安装新的喷管,这样可以让发动机的推力进一步增加到14.2吨,第三步则是将涡轮的温度提高150K,低压压气机变成三级,这样可以让推力超过15吨。”

  虽然叶里谢耶夫还在努力推销他们的方案,但是很明显,大家伙都是不怎么相信的,萨留特是发动机厂,又不是设计局,他们有这种技术能力吗?

  接下来的考察,就平平淡淡了,大家伙看了发动机的生产线,看着某些特定的工艺里,技术工人穿着全套的航天服一样的东西,进入充满氮气的舱室里进行焊接工作,这一切,都和苏联时代类似。

  当天晚上。

  “俄国人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愿意将AL-35F发动机卖给我们,仅仅是把改装后的三姨夫卖给我们,而且还得我们出钱投入改进?”林老很是不满意。

  “我们也没有看过AL-35F发动机更多的参数,不知道它是怎么实现14.5吨推力目标的,如果是以牺牲寿命为代价的话,或许现在这款AL-31FM也是我们不错的选择。”秦涛倒是很看得开。

  推力提升到13.5吨,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让现有的飞机性能提升一大截,至于AL-35F发动机,秦涛更担心的是它的寿命。

  毕竟,这款发动机只用在了苏-35的测试中,到了全新的苏-35S的时候,用的就是全新的117发动机了,这种发动机据说是综合了四姨夫和三姨夫的技术研发出来的,性能更加的先进。

  原本的AL-35F被淘汰,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很可能就是因为刻意地追求推力而导致寿命不达标。

  此时,听到秦涛的话,林老也认真考虑起来:“你对这个厂里的改进项目看好?”

  秦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至少他们的这种精神,还是不错的,林老,俄罗斯现在剩余了那么多企业,您是否看过哪家企业有这种觉悟的?”

  这还真是个例外,苏联崩塌之后,一般的企业都是在吃老本的,甚至一吃就是几十年,哪怕就算是苏霍伊设计局,也失去了创新能力,搞出来的苏-57,就是个拍扁的苏-27而已,他们再也没有搞过全新的战机。

  萨留特不过是个生产三姨夫的发动机工厂而已,但是,他们却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这还真是个特例,以至于他们的研发成果还引来了留里卡土星科学生产联合体的嫉妒,总经理尤里·拉斯妥奇金酸溜溜地宣布宣布,萨留特对AL-31的深度开发违反了研制单位——已经加入土星公司的留里卡设计局的知识产权。

  一个生产厂的设计力量,居然比肩了留里卡设计局,甚至到了后来,还和他们留里卡设计局竞争苏-57的发动机,怎么能不让他们设计局羡慕嫉妒恨呢?

  听到秦涛这样说,林老点头:“是啊,这萨留特厂的确是够邪门的了,那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秦涛还没有回答,林老的秘书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报告,上级的决策下来了。”

  他们这次出来考察,只是空军的行动,而上级还没有正式批准呢!现在,在他们考察期间,上级终于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