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280章

作者:华东之雄

  但是,专业的武装直升机,是前后串列双座的,眼前的,却是一个座位,这是单座的武装直升机?

  卡-50,卡莫夫设计局的王牌!

  虽然他们是靠着海军的舰载机的订单活下来的,但是,他们不会接受只有海军舰载机市场的,他们也在不断地谋求新的突破。

  当西方新一代的武装直升机出现之后,他们就知道,机会来了。

  虽然国内有米-24直升机,但是,这种在运输机基础上改装的武装直升机,机体庞大,设计落后,在阿富汗战场上显示了很多的弊端,新一代的武装直升机开发,势在必行。

  米里设计局拿出来了米-28,他们则是搞出来了卡-50。

  飞机的总体设计,还是用他们最拿手的共轴反转的布局,机体短粗,看上去更杀气十足,同时,他们还第一次使用了单座布局!

  传统的武装直升机,是双人驾驶体制的,一个开飞机,一个操作武器系统,而眼前的直升机,却只有一个人!

  听到秦涛夸奖这款直升机,米哈耶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啊,我们也认为,自己的这款武装直升机,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如果不是因为苏联已经崩塌,这款直升机,已经大量进入军队之中了!”

  “是啊,这几年的变化太多了。”秦涛说道:“你们不仅仅要有先进的直升机,还要将它打入国际市场之中!”

  对方为啥把好东西,这么大大方方的拿出来让秦涛他们看?当然是因为对方要推销了,既然来了客户,就得展示出来啊!万一忽悠住一个呢?

  “是的,我们已经带着它参加过一次航展,希望能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你们有兴趣吗?”

  这家伙,简直就是饥不择食了,咱们是海军啊,要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干啥?郑明在心中暗自想到。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是不完美的。”

  听到秦涛这句话,在场的人脸色立刻就变了,米哈耶夫也皱起来了眉头:“你说它是不完美的?”

  “是的。”秦涛很大方:“你们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尤其是这个单人的驾驶体制,可以让客户少一个机组人员的开销,但是,客户会认可吗?在市场经济里,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主,为了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你们应该多元化发展。”

  这啥意思?大家伙好像没听懂啊。

  “秦,能具体说吗?”

  “你们可以多做几款,除了有单人的驾驶体制之外,还要有双人的方案,而且,按照你们这款飞机的机体尺寸,不仅仅可以做串列双座的,也可以做并列双座的。这样,有多种方案供客户选择。”秦涛说道:“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并列双座的方案。我认为,这款方案的潜力最大。”

  “可是,单人的驾驶方式,是我们这款飞机最大的创新!”一名技术人员开口了。

  “是啊,是你们最大的创新,你们还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客户放心吗?你们搞设计,不是为了让自己沉浸其中,感觉到很过瘾,而是要获得用户的认可,在很多时候,竞标成功的产品,绝对不是因为创新,而是因为可靠。”

  一旁的郑明有些焦急,今天这秦总是咋回事了?这卡-50,咱们又不买,你随口说几句赞美的话就可以了,干嘛给他们挑毛病呢?自古以来,就是忠言逆耳啊。

  咱们是来买卡-27的,你把这些人得罪了,到时候,谈判就不好进行了啊!

  在场的人都严肃起来,尤其是米哈耶夫,脸色更是阴沉的可怕。

  秦涛却是毫不在意,他走到一旁,继续出主意:“而且,你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你们是搞海军舰载机的。武装直升机虽然是突破,也要有海军的份,比如说,把顶部的螺旋桨继续做成可以折叠的,侧面的武器挂架,也能挂载海军武器,反舰导弹什么的,海军肯定喜欢。”

  “秦,你说得对。”沉默中的米哈耶夫开口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发明创造之中,我们的设计,要让更多的客户接受!其实,在去年参加航展的时候,就有一些客户问我们能不能做双座的布局,当时我们一口拒绝了,现在想起来,是我们错了。”

  一般来说,设计局的一把手都是很固执的,这个挺着大肚子的米哈耶夫,看上去就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没想到,他居然被秦涛的几句话给打动了!

  只有秦涛心中清楚,他说的都是真理,是卡-50的发展方向,所以,眼前的这些人,肯定会听的。

  单座的卡-50,没有卖出去,后来改成了并列双座的卡-52,才获得了订单,俄罗斯也真够一碗水端平的了,卡-52和米-28都要,谁都不偏心,但是,在实战中,卡-52的确比米-28更加出彩。

  他们已经在去年的航展上受过别人的质疑了,也已经有了大量的铺垫工作,现在,秦涛这个,算是临门一脚而已。

  至于海军用的舰载武装直升机,也没有啥,卡-29都有了,更何况是专业的呢,当卡-52挂着海王星反舰导弹飞上天的时候,那才叫真正的霸气侧漏。

  现在,秦涛说的,都是卡莫夫设计局会做的,那就是能说到他们心里去的啊!

  “对了,贵方是来看反潜直升机的?我带你们去看看。”米哈耶夫的心中,已经有了改进卡-50的思路,留在这里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还是带着客户去看反潜直升机好了。

  就在设计局的车间里,几架直升机排在那里。

  从外形上看,似乎都是一样的,短粗的机身,显得有些臃肿,尾部有几块竖直的垂尾,也是圆鼓鼓的,看上去非常的独特。

  外行人很难把这些飞机的型号区分出来,但是,秦涛却能一眼看出来区别。

  卡-27,卡-29,卡-31?

  没错,最旁边那架,正在改进中的飞机,机头上的玻璃平直,没有圆弧的过渡,应该是卡-29的版本,但是,它的机身直接放在了一个台子上,下面有几个人,正在研究怎么将平板雷达天线固定上去,带着一块长条形平板天线的,不正是卡-31舰载预警机吗?

  虽然俄国人发展出来了两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但是,随着核动力航母的拆解,这些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可能了,现有的库兹涅佐夫号,如果想要有舰载预警机的话,只能是和英国人一样,走预警直升机的道路。

  英国人吸取了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在自己的海王反潜直升机的侧面挂了一个大圆球,虽然和E-2没法比,也总比没有强。

  俄罗斯则是在自己的卡-29的基础上改进,只不过,不是大圆球,而是一个苍蝇拍,直接挂在肚子下面,需要的时候就伸出去。这款预警直升机,被命名为了卡-31。

  虽然从库舰测试开始,就有卡-31,但是,直升机好改,配套的雷达可没有那么容易搞定,所以,陆陆续续的,一直搞到现在,看来还是在折腾。

  在后世,国产航母有了两种预警机,花费巨资进口的卡-31,和自己在直-18基础上搞的预警机,后者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更加先进,所以,卡-31在进口之后,就处于了闲置状态,几乎没什么用。被很多人批评,花费三亿美元,结果从来没有在航母上部署过,真是浪费!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如果要是在几年内,就把瓦良格给搞出来的话,直-18预警机估计还没那么快,也就是说,这种预警直升机,还是有必要弄几架回去的。

  如果想要让它拥有E-2一样的性能,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它的机体有限,就拿眼前的卡-31预警直升机来说,装载的是代号为E801M“眼睛”型空中和海上监视雷达,主要探测五千米以下高度,尤其是掠海飞行目标,对待反舰导弹这类目标,发现距离不会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说到底,就是用来补盲的,省得人家的导弹飞到跟前也不知道。

  不过,由于它是用卡-29改装的,而卡-29又是卡-27改装的,三者的尺寸几乎一样,也就意味着,这款预警直升机,不仅仅能上航母,还能在普通的驱逐舰上搭载,随时给舰队提供低空补盲的能力。

  就算是航母不要,现代级之类的军舰,还能搭载。

  所以,这种飞机还是有必要引进的,而现在,卡-31就在眼前!

  “这架飞机,在做什么?下面安装的这个石棉瓦一样的东西,是相控阵雷达天线吗?”秦涛开始对着那架飞机发问了。

  石棉瓦?

  听到了秦涛这个称呼,郑明差点要笑出来。

  石棉瓦?那块平板雷达天线的形状,还真是像一块石棉瓦啊!

  “当然是相控阵雷达天线。”听到了秦涛的话,一名正在研究的技术人员抬头说道:“这款雷达,是我们下戈罗德无线电科学研究院研制出来的,性能比英国人的海王雷达要好得多。”

  这家伙是搞雷达的啊!这句话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实际上,就算是相控阵,也是最落后的被动相控阵雷达。

  它的天线,长接近六米,宽一米,分成四行,每一行有24个移相器,总共也就九十六个,相当的原始落后了,在八十年代,或许还算先进,但是现在嘛……

  (各种资料众说纷纭,有说脉冲多普勒的,有说相控阵的,个人感觉被动相控阵的可能性更大。)

  “亚历山大,我认为,在飞行中晃动,是因为平板天线旋转造成的,和我们的飞机没关系。”就在这时,一旁穿着飞行服的试飞员和这名技术人员继续分析了起来故障原因。

  “不,我们的天线不会有任何问题,它的重量已经降到最低了,只有两百公斤,它不可能再做任何改动了,只能由你们的飞机来改进!”亚历山大摇头。

  虽然卡-31有十几吨的重量,但是,带着一个两百公斤的平板飞,还是会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这平板还要旋转。

  所以现在,他们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着。

  每次试飞,天线一旦展开,飞机就会来回晃动,随时都有坠毁的危险!

  要说两百公斤,的确不重,但是,一个六平米的招牌,在狂风中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他们,研究了很多天,也没有解决。

  听到这里,秦涛心中一喜,这机会来了!

第0308章 卡-27,卡-29,卡-31

  “各位,我有一个想法。”就在这时,秦涛开口了。

  你有想法?

  这些人看着从未见过面的秦涛,有些好奇。

  “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试飞员斯米尔诺夫问道:“我并不是害怕自己遇到危险,作为试飞员,我们就是要面对风险,但是,如果这种预警机装备部队,绝对是那些飞行员的噩梦。”

  秦涛点点头:“是的,我能理解您的顾虑。”

  “我们的雷达,已经不可能再修改了。”亚历山大在一旁继续坚持。

  俄国人的电子技术原本就不咋地,在苏联崩塌之后,更是严重缺乏经费来源,很难继续创新,能把这种设备安装到直升机上,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让他们降低重量或者体积,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他绝对不会为了飞行安全,修改自己的雷达,根本就没法改啊!

  “各位,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块雷达天线面积太大,所以在转动的过程中,受到风的影响很大,导致飞行难以控制。”秦涛说道:“所以,我们就要从这块板子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亚历山大还想要坚持什么,秦涛已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所以,在板子上戳几个窟窿,怎么样?”

  在各种活动之中,经常会悬挂条幅,要是在有风的天气里,条幅就会被风吹动,上下翻飞,甚至会将条幅扯破,所以,到了后来,制作的条幅都是带窟窿的,可以让风直接从条幅上穿过,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受到风的影响了。

  现在,这面天线也是这样,如果要是在上面捅几个窟窿,让风能从上面穿过,那就会显著地降低风的影响力了。

  亚历山大睁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我们这是相控阵雷达天线!不是波导管!”

  如果要是和现代级上安装的顶板雷达波导管天线一样,那天线之间原本就会有缝隙,根本就不用担心风的影响,但是,现在他们是相控阵雷达啊!

  “要是相控阵雷达,那还转什么,直接贴在这架直升机的肚皮下面就可以了。”秦涛说道。

  谁见过相控阵天线转的?相控阵天线,通过改变电磁波的相位来改变辐射方向,压根就不用转啊!

  当然了,那也得看数量,四面相控阵雷达,正好可以照顾到各自的九十度的区域内,就不需要旋转了,后世的45型驱逐舰之类的,因为只有一面天线,所以还得旋转才行。

  不过,那得看设计需求,对于这架预警直升机来说,如果只打算用来低空补盲的话,那就贴着肚皮,直接照肚皮下面的空域好了。

  其实,秦涛对这些并不是很熟悉,他提出来的这些设想,不过是一个外行人在这里的歪招而已,但是,看亚历山大的表情,显然是受到启发的样子。

  原本秦涛还打算帮海军采购几架卡-31预警直升机,但是现在,这预警直升机还没有研制成功,所以,他也就是给提了两个歪点子,然后就算是过去了。

  卡-27直升机,静静地停在一旁,郑明等人,已经开始对这架直升机研究起来了。

  “这机体的长度,和我们的直九差不多,甚至比咱们的还要短。”郑明感慨:“但是,这架飞机的起飞重量,肯定远大于咱们的直九。”

  直九的长度是十三米多,而这架卡-27,只有十二米多,至于最大起飞重量,卡-27几乎就是直九的三倍。

  这就是共轴反转直升机的好处。

  “咱们海军,需要这种反潜直升机。”郑明又看向了机头下方,那里一个圆鼓鼓的锅盖一样的东西,里面塞进去的肯定是雷达了。

  “没错,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载直升机。”米哈耶夫也兴奋起来:“贵方能选购我们的直升机,真是我们的荣幸,这种直升机的价格也很便宜,每架只需要……”

  米哈耶夫在斟酌着用词,他得提出一个合适的价格,低了,他们不划算,高了,可能把这些人给吓走。

  他已经接到造船厂的电话了,知道这些人是不肯多花钱的。

  “我们在米里设计局那边采购的米-171,价格也不过三百万。”秦涛看到米哈耶夫犹豫,干脆接过来了话茬:“贵方的这种飞机,应该不会超过三百万吧?”

  三百万,一架直升机?这价格也太便宜了吧?

  在引进海豚直升机项目的时候,相关谈判人员借助贝尔公司来压价,最后拿到了相当优惠的价格,7500万美元就得到了50架海豚直升机,同时还有相关技术引进的项目,折合下来,每架直升机仅仅150万美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