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233章

作者:华东之雄

  “对了,计划中的发电机,还没有到位。”想到这里,周永飞又着急起来。

  “嗯,相关的采购,会立刻就安排的,绝对不能耽误了我们军舰的建造。”武胜利说道。

  “采购?”

  “没错,咱们需要从国外进口,等到以后,咱们自己也一定能生产这种发电机的。”秦涛说道。

  项目越来越多,秦涛也是越来越忙,航母的下水仪式结束之后,秦涛又要出去跑采购了。

  当天晚上,武胜利等人已经走了,造船厂的很多工作,依旧需要向秦涛汇报。

  “秦总,咱们选去的十个焊工,已经全部都拿到了G证,完成了培训任务,已经回来了。”丛菊向秦涛说道。

  秦涛点头:“不错嘛,用了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比同行要快多了。”

  一般来说,熟练的焊工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培训任务,但是,明州造船厂的焊工师傅们,彻底刷新了记录,最快的丛菊,只用了一个星期,最慢的焊工师傅,也没有用两个月的时间!

  “那是当然了,咱们每个焊工,在听到了培训费用的时候,就卯足了劲,十五万啊,厂子拿出来这么多钱让大家培训,大家怎么能浪费呢?”丛菊说道:“在焊接方面,咱们都合格了,但是……”

  “但是,法国人还是留了一手,只是培训咱们学会了焊接技术,但是,各种零件怎么焊接,他们还是没告诉我们,比如说殷瓦钢三面体,比如说殷瓦管。”

  听到了秦涛的话,丛菊睁大了眼睛,原本还以为是被法国人给坑了,但是没想到,秦总早就把这一切都洞察到了!

  “回来之后,咱们尝试着制作过,但是都失败了。”说起这些的时候,丛菊有些沮丧,她原本就是不服输的性格,但是现在,她也有些急躁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薄得如同纸张一样的殷瓦钢,在两百五十度的高温焊接中不变形,是非常难的,咱们学的都是直焊缝,回来需要焊复杂的形状,遇到困难的正常的。”秦涛说道:“只要我们不低头,在不断的失败之中反思和总结,最终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要学会焊接,还要比法国人,其他人焊接得更好!”

  “但是……”

  丛菊还没有说完,秦涛就继续开口了:“不要怕浪费,哪怕我们这批试制用的殷瓦钢是进口的,那也得拿来练习,如果不练的话,那永远也不会做,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殷瓦钢练不会技术。”

  虽然他们实验室里已经能生产殷瓦钢了,那产量也是很低的,大批量工业生产设备,还在购买之中,安装之后,生产,估计就得今年年底,甚至是明年了。

  他们的薄膜天然气船,不能再等了,必须要现在就开始摸索。所以,首批进口了一些殷瓦钢,全部拿来练焊工技术,这绝对是够奢侈的了。

  丛菊他们不敢多实验,也是怕浪费,这简直就是在烧钱啊。

  秦涛却是大手一挥,别怕费钱!

  丛菊的内心深处,是感动的,从华亭来这里,她没有后悔过,跟着秦涛这样的领导干,那就是有劲啊!

  “法国人,太可恶了,这个项目,赚了咱们多少钱!”

  听到了这句感慨,秦涛笑了笑:“一招鲜,吃遍天,所有的专利都是法国人的,他们躺着睡觉都能获得大笔的利润。谁让咱们起步晚呢?”

  “先发明的躺着赚钱,后来的人就得老老实实地给他们交钱,这不公平!”

  不公平?专利制度要是有公平的地方的,如果没有这个制度,那谁还会去耗费巨资搞研发?自己投入了几千万搞研发,别人几万块钱仿制出来,搞研发的就得破产了!

  秦涛笑了笑,知道让大家伙重视专利是不可能的,不过嘛,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

  “咱们现在只是学习阶段,到了以后,咱们再搞个全新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咱们也就能躺着赚钱了。”

  “咱们自己搞?哪里有那么容易的。”秦宝山在一旁摇头。

  “有啥不容易的?咱们这第一条船,就可以弄点新的专利出来。”秦涛说道。

  “什么?”

  “改进一下隔热箱,让货箱里面的自然蒸发率,从百分之零点一五,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一。”秦涛说道。

  表面上看,法国的GT公司好像是躺在专利上睡大觉,实际上,他们也是在不断地改进的。

  虽然都叫做NO.96,实际上,也有不断的改型,就像是蜘蛛网一样,表面上看,织一张网,接着就能睡大觉,等着昆虫自投罗网,实际上,用了一天,粘性下降,蜘蛛还是得把丝吃进肚子里,然后重新加工出来。

  改进型的NO.96-LO3,就是使用玻璃棉和聚氨酯泡沫代替了隔热箱原本使用的珍珠岩,结果发现货箱里面的自然蒸发率降低了三分之一!

  这个指标,是相当重要的。

  液化天然气会不断蒸发,从液体变成气体,这些气体必须要放掉,否则的话,存放液化气的罐子就会被撑爆,造成严重事故。

  在后世,北方流行的天然气重卡,根本就不敢去南方,在北方,或许一天才放一次气,在南方,一个小时就得放一次,如果车子在停车场里面停上半个月,那么,一罐子的天然气,就全部没了。

  天然气船也是一样,货主很看重这个自然蒸发率,蒸发掉的,就是损失掉的啊,如果能降低这个数值,那客户绝对会抢着来订购。

  (在后世,咱们干不过韩国的天然气船,就是这个指标比人家高。)

  丛菊在震撼中点头,虽然花了钱,但是秦总绝对会让这笔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秦总就是这么厉害!

  其实,这还仅仅是小儿科,秦涛还有更大的后招。

  “说起专利的问题,我想到了咱们的MOSS罐天然气船。”就在这时,秦宝山开口了。

第0273章 你不懂,我可以教你啊

  秦宝山也是个与时俱进的人,秦涛给他灌输的这些知识,他还是能理解和消化掉的。

  专利这个问题,说起来是很严重的,如果只是在国内使用,那外国人跑来中国打官司,是打不赢的,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市场上混,那可能会被人家给搞得倾家荡产的。

  曾经,他们的那些MOSS罐,可是测绘仿制的啊!

  秦涛笑了笑:“老头子,你终于聪明了。”

  “老子一直就很聪明!”秦宝山向秦涛说道:“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我们不是正在解决吗?”秦涛说道。

  专利的问题,从他们测绘MOSS罐的时候,秦涛就已经考虑到了。

  在全世界,只有挪威人拥有MOSS罐天然气船的专利,名不经传的明州造船厂,也造出来了这种天然气船,那么,会不会是一种侵权行为?

  挪威人肯定是要关注的,要调查的,但是,这需要时间啊!

  现在,己方只交付了第一条天然气船,手头还有三四条船的订单,正在生产之中,挪威人想要证据确凿,那是需要时间的。

  等到挪威人有了确定的把握,跑去国籍法庭告状的时候,己方已经全面转产薄膜天然气船了!

  秦涛花费巨资转型,一方面是因为薄膜型天然气船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规避专利的问题。挪威人想要找麻烦,就找大宙公司去好了,到时候,大宙公司正好开始造MOSS罐的天然气船。

  秦涛挖了无数的坑,就不信大宙公司不倒闭破产!

  其他国家的同行,搞倒一家算一家。

  秦宝山也很快明白过来,秦涛的意思,以后是要全面转产这种薄膜的天然气船了,这倒是个思路。

  “但是,人家要是揪着咱们以前的船不放呢?”

  “如果使劲揪着不放,那咱们集团大不了改个名字,让以前的集团破产倒闭。”秦涛不负责任地说道。

  想要打官司,总得有个对象吧?只要改个名字,就能完美地解决问题了,索赔?侵权?以前的公司已经没了!

  这一招,早就被后世的一些公司给玩烂了,接个项目,做完了之后,只要要到账,公司立刻改名,换场所,售后啥的都就可以免了,找企业法人?是个老头老太太,一无所有,不过是贪图几十块钱,把身份证借出去了一下而已。

  现在,如果挪威人玩得太过份,秦涛当然也可以金蝉脱壳。

  秦宝山在那里,有些感慨,自己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儿子怎么变成这样了?不过,儿子做的这些,也都是为了整个集团的发展,所以,他也没有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造船厂的事情安排了一通,秦涛就再次踏上了出国的道路,这一年,他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国外渡过的,忙得不可开交。

  而这次,他们要去的则是法国,和秦涛一起出去的,有主管海军装备的郑明,还有马明,加上翻译,一行四人。

  马明非常的兴奋,他记得很清楚,当秦涛去找他的时候,言谈甚欢,接下来的科研也有了方向,此时,就算是在飞机上,不能说太多,马明也是滔滔不绝。

  “秦总,上次和您聊过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研究,目前,我们在实验室里,已经搞出来了一台十二相发电机的样机,进行了各种测试,我们还发现了这种发电机的缺陷。”

  马明一向都是说到做到的人,虽然只是秦涛回明州策划泰国航母下水的事情,前后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马明就已经着手研究起来了十二相发电机,虽然不能当做工程样机使用,但是,可以进行很多理论的研究。

  “如果海军不着急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在两年之内,研制出来舰艇使用的十二相发电机。”马明继续说道:“这次去和德国人谈判,正好可以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是啊,这东西毕竟是德国人发明出来的,他们拥有很多的经验,不过,我们也不能迷信于他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或许,我们能比他们还优秀。”

  马明腼腆地笑了笑。

  “是啊,这东西,是德国人发明的,那些年,咱们落后了啊!”

  说起这个来,郑明就很是感慨。

  在最初发明交流发电机的时候,就是三相电,三火一零一直用到了现代,但是,在舰艇的使用上,三相交流电一直都有不足,整流出来的直流电,脉动很大,无法和电池提供的稳定的直流电相比。

  (关于这点,大家可以看看八九十年代的收录机,用电池就很安静,用交流电,就会有杂音。一直到后来出现了开关电源,整流出来的直流电,才算是品质足够高了。)

  军舰上的发电机是交流的,上面的很多用电器需要用直流电,所以,这个矛盾一直存在。

  然后,一名叫做哈林顿的技术人员突发奇想:既然三相电不好用,那干脆在发电机里面,多塞进去一倍的线圈,做成六相电,整流出来的直流电,脉动就会大大降低了啊!

  (这个解释太专业,需要画重复的正弦曲线,三条和六条相比,肯定是六条出来的更平稳。)

  在1970年,德国人就做出来了这种工业化的六相发电机,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十年之后,他们将六相变成了十二相,无比的完美,同时,也成为了多相发电机领域里面的佼佼者,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才出现了十五相发电机,达到这个领域的最高峰了。

  所以,想要进口这种发电机,那就得找德国人,毕竟就连英美都没有相关技术。

  漫长的航程,也在聊天之中过得飞快,秦涛虽然不是专业搞舰艇电力系统的,但是前世的他是航母总师,高屋建瓴,说出来的很多东西,让马明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德科电气公司,会议室。

  “非常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你们的选择是最明智的。”兰伯特的脸上露出笑容:“我们的十二相发电机,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产品,一定可以满足你们的使用。”

  “兰伯特先生,在我们采购之前,希望能够了解一下贵方的十二相发电机技术,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参数。”郑明开口说道。

  听到这话,兰伯特的笑容消失了,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严肃的神情来:“对不起,不是我们不愿意讲,而是因为这个技术太过先进,就算是我们讲了,你们也听不懂。”

  有句隐含的话,他是没有说出来的,我们当然不能讲了,我们怕你们山寨啊!

  这种出口的发电机,都是有密封签的,如果破坏了,那就会影响保修,而且,德国人很自信,东方人买回去,如果拆开的话,那根本就装不回去!

  就和印度一样,买了他们的坦克发动机零件,回去自己组装,结果,原本能输出一千五百马力的柴油机,在印度手里,一千马力都无法输出!

  装配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所以,他们不怕这些,现在要让他们讲解技术,当然不行。

  兰伯特说完之后,看着在场的东方人个个脸色不好看,于是继续出言安慰:“其实,你们没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技术,你们只要买我们的产品就行,绝对错不了!”

  这家伙,一会儿唱白脸,一会儿唱红脸,把销售人员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秦涛的心中不由得感慨,哼,这技术牛逼的公司,销售也这么牛了。

  不过,既然不说,就别怪咱们踢馆了。

  “你们这样推三阻四,该不会是因为你们的这种发电机有技术缺陷,怕被我们看出来吧?”

  翻译有些迟疑,秦涛大手一挥:“接下来的话,你照原话翻译就行了!”

  “怎么可能?”兰伯特说道:“我们的技术,是非常完美的,不可能有任何的问题,你们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