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229章

作者:华东之雄

  所以,留下两个锅炉,两个汽轮机,就可以随时开动了。

  至于拆下来的四个锅炉,当然不会全给韩国人了,先翻新一个,给韩国人用,以后慢慢地吊着他们。

  他们想要凑齐五个锅炉,把明斯克号修复?门都没有,跳窗户也不行!秦涛怎么能看着祖国的东边出现强大的威胁。

  俄国人的锅炉,功率是够了,但是安全性不够好,所以,基辅级经常爆锅炉,后来到了印度手头那艘,也是隔三差五的出故障,己方的航母当然不能出这种问题,得增加安全措施才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是巴比奇对中国航母的评价了。

  以后,那艘瓦良格号是要拖回来的,里面的锅炉能不能用还不知道,自己得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坏了,随时能换。

  “王彦威,你怎么还在这里?海军领导去了咱们学院,要给咱们891工程的技术人员开会,其他人已经坐车走了,我来叫你。秦总,您还在?一起来开会吧,领导点名叫您参加的。”

  海军要开会?891工程的人员去?还要自己列席会议?

  秦涛也是有些受宠若惊,既然去了,要不要在会议上发表一些正式的看法?

  海军为了航母,也算是铺垫很久了啊。

  70工程就不说了,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华亭这里的海军研究所,就开始启动了一个航母设计和建造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甚至还建造了航母模型进行了实验。

  到了85年,海军高层又开始了论证,对航母心念念的刘老拍板:“航母总是要造的,到了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于是,在88年,由国防防工委主持,船舶七院牵头,各方精英汇聚,再次进行航母发展的论证,并将《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系统可行性研究》列入国防科工委1989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到了89年1月,项目获得批准,成为了八五期间军队的十大工程之一。

  对这个项目,秦涛是非常清楚的,海军的这条航母路,走得非常艰辛啊。

  等到秦涛和王彦威一起回到了华亭海军学院(这个机构,应该是没有,不过前面已经用了,就继续用好了,反正这些项目都是保密的,如果写真实地址,那就要涉密了),进入会议室之后,远远地,主席台上的人就开始喊了。

  “秦总,秦总,请坐前面来!”

  这不太好吧?我不是列席会议的吗?秦涛看着主持会议的老丈人,有些迟疑。

  “秦总,您就赶紧上来吧。”一同在主席台上的张洋已经喊了起来:“您可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角。”

  我算啥?主角?

  秦涛也只能走了上去,坐在了张洋的旁边。

  参加会议的人可真不少!

  “大家都知道,明州船舶工业集团买了一艘基辅号回来,这艘重型载机巡洋舰,将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万吨排水量的战舰,会对我们的891工程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武胜利开口了:“现在,让我们鼓掌欢迎,感谢秦总为我们带来的机会。”

  现场掌声雷动。

  秦涛有些疑惑地看向自己的老丈人,这是怎么回事?提前给我戴个高帽子?海军不会是想要将这艘军舰改造成航母吧?

  秦涛倒是无所谓,反正没怎么花钱就给买回来了,但是,这艘军舰要是给改造了,以后还怎么拖回来瓦良格?

  “咳,咳。”秦涛咳嗽了两声,看着已经平静下来的会议场,郑重地说道:“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做航母公园的设计工作了,咱们在场的很多同志,也都是刚刚参加了我组织的会议的,前不久,基辅号发生过一次火灾,内部结构严重受损,已经不可能改造成为航母了。”

  秦涛得把丑话说在前面,哪怕是当场驳了老丈人的面子呢。

  “是啊,这是一个遗憾,不过,在航母公园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也能把这艘军舰里里外外地研究个透,只要秦总不收我们门票就行。”在场的一名领导说道。

  秦涛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咳,咳,趁着各位领导在场,我想要提一个要求。”

  这好机会,干嘛不用?

  “请讲。”

  “我们的基辅号航母公园,在改造出来之后,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展览场地,希望在场的领导能够帮忙协调,让我们在华亭市获得一部分的场所,我们不挑,浦东可以,去崇明岛也行。”

  航母公园改造出来,也不可能直接停留在海上,谁想要参观,坐着摆渡船过去,肯定是要停泊在某个码头的,这个码头还需要专门的改建,弄点什么俄罗斯风情街之类的项目,这样才能完美。

  华亭,在后世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现在趁着轰轰烈烈的商品房大开发还没有开始,赶紧圈块地皮啊。

  华亭老城区肯定是不行了,浦东新区刚刚开发,所以,去浦东新区也行,如果浦东也不给地方,搬迁到崇明岛也行。反正那里人迹罕至,现在还没有开发起来,这个要求,总得答应吧?

  “当然没有问题,把航母公园建设在我们华亭,那也可以成为华亭的一个亮眼的景观啊!请放心,这个要求,咱们转达华亭政府,一定给你们解决了。”

  秦涛点点头:“多谢。”

  “好了,咱们接着开会,首先还是了解一下我们891工程的进展吧。”武胜利开口。

  张洋站了起来,走向了一侧的发言台。

  “目前,我们的项目依旧还在探索论证阶段,后来,在经过了2001项目和接下来的培训之后,我们的设计团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认为,891工程项目,应该适时修改,采用滑跃起飞,阻拦降落的方案,难度会更小。”

  当初秦涛要修改明斯克号的设计图,因为着急,所以和老丈人打了个招呼,让891工程的研发人员加入进来帮忙,对这些人来说,也是个难得的经历,项目完成之后,他们也开始思考自己的项目。

  蒸汽弹射器?太难了,俄国人都没搞定,还是换滑跃起飞更容易一些。

  后来,2001项目结束,他们一边听巴比奇上课,一边也在完善自己的设计,当张洋把设计图给打出来之后,秦涛也是兴致盎然地看着这艘五万吨排水量的自行设计航母图纸。

  可以说,和瓦良格已经有八分的接近了。

  航母的整体设计,讲解了半个多小时,尤其是修改的部分,张洋说得非常的详细,等到这些说完之后,就该说舰载机了。

  “目前,我们经过了严密的论证,认为歼七和歼八改装的舰载机,都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应该从新的型号里面选择。”

  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有军舰,还得有飞机,在飞机方面,目前国内能拿出来用的,就是歼七和歼八。

  但是,这种二代机的机体,天生就不适合舰载。

  陆基战斗机改舰载机,要有很多的问题,就算是不用弹射器,不用加强前面起落架了,后面也得加强,毕竟降落还得通过着舰钩来挂住阻拦索的方式。

  歼八就是歼七的双发放大版,尾部结构一样,两段的,拆开维修发动机的时候,得把整个后机身都给拆下来,巴基斯坦对此非常的不满,要求在后面开口直接把发动机拆下来。

  陆基维修很困难,海军舰载,那搞不好,着舰钩挂上阻拦索,咣当一下子,歼七歼八的屁股就掉下来了。

  而且,由于垂尾太高,还需要把单垂尾改造成为双垂尾,这些工作量都不小!

  气动布局大调整,重新布置增升装置,机体结构要加强,起落架装置要重新设计,机载设备也要重新选择等等,总之,和全新设计的工作量差不多了。

  “目前,611所正在研制的十号工程,是一款现代化的三代机,只是前起落架无法加强,如果滑跃起飞的话,这就不是问题。”张洋继续介绍:“如果海军以后要逐步过渡到弹射起飞的话,那601所的歼-13项目,通过他们的积极改进,这款飞机已经非常适合当我们的舰载机了。”

  歼-13?

  秦涛的心中不由觉得好笑。

  在航空领域里,中国的发展也很落后,所以,为了追赶,也在进行全新战机的研制。当初在竞标阶段,601所就拿出来了歼-13项目,外表和F-16类似,看上去虽然先进,但是定位却是日间战斗机,自然被611所的项目给打败了。

  目前,虽然611所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歼十,但是由于空军已经引进了苏-27,这个项目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竞标失败的601所,也有所不甘,干脆把自己的项目改动一下,当做海军的舰载机来用。

  当年诺斯罗普的YF-17和通用动力的YF-16竞标失败之后,转投海军的怀抱,结果成就了F/A-18“大黄蜂”舰载机的传奇。601所显然也想要走这条路,他们也算是豁出来了,彻底大改,两肋进气,边条翼一直增加到了座舱附近,如果从外观看,就和湾湾的IDF战机类似。

  “秦总有不同的意见?”张洋好奇地看着满脸不屑的秦涛。

  “海军舰载机,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双发。”秦涛开口了:“对于我们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发动机方面严重落后,更是得有双发,才能保证飞行安全。”

第0270章 航母发展史重要一笔:2003项目

  以前的时候,有关舰载机的问题,秦涛就和武胜利聊过,但是毕竟不是专业场合,秦涛就算是聊了,也不过是信口开河,今天就不同了,在这种正式的会议上,在这些航母工程论证人员的面前,抛出这个论调来,那就算是正式提出来了。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不管是F-14还是F-18,全部都是双发的,再看看俄国人,当初在测试的时候,选择过米格-29和苏-27,也都是双发的,法国人虽然目前还是单发的超级军旗,但是目前正在建造的戴高乐号上,是打算配备双发的阵风战斗机的。这些操作中型和大型航母的国家,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双发战斗机,这是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万一其中有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至少还能飞。”

  双发战斗机都是高性能的,毕竟动力储备大,推重比强,在空战中可以更好地占据先机,同时,双发的飞机,还有动力备份,万一一台熄火了,靠另一台还能飞,要是单发的,那就彻底歇菜了。

  在陆地上,单发的飞机万一熄火,还能迫降,但是海上就不行了,一旦掉海里,那很可能就光荣了。

  “可是,目前我们现有的飞机里,双发的太少了,也没法满足需求。”

  “怎么没有?我们的空军,不是正打算采购第二批苏-27吗?”秦涛说道:“苏-27改进一下,就是俄国人海军使用的苏-33。”

  在场的人,顿时就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这些搞891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过苏-27!

  第一批的苏-27,已经在一个月前,飞回了国内,顿时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那流畅的造型,那巨大的机体,那十几个外挂架,都在展示这种飞机的强大。

  他们都在感慨,祖国的空军终于有一种可以和西方匹敌的三代机了!在面临敌人的威胁时候,也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他们就是没有想过,这种飞机还能给海军使用,当舰载机!

  “这种飞机,太大了,就算是我们能够得到,也会导致航母上搭载飞机的数量严重下降。”一名专家在下面开口了:“如果携带舰载机的数量太少,那么,将会无法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

  如果按照机体的大小来分的话,苏-33和F-14,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两款重型战斗机,他们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超过了三十吨。

  至于F-18,阵风,这种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在二十吨左右,算是中型战斗机。

  雅克-38和海鹞这种十几吨的,就算是轻型的了。

  机体越大,航母上能搭载的数量也就越少,没有足够的数量,那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二三十架飞机和四五十架飞机,作战效能显然是不一样的。

  秦涛笑了笑:“飞机出动的数量重要,质量也很重要,我们简单来举例,就拿苏-33和阵风来对比。”

  秦涛也不想搞得唇枪舌剑,尤其是,现在的张洋被晾在一边了,但是,这些基本的东西,都必须要确定下来,这样统一了思想,才能少走弯路,毕竟,科研经费就那么点,可不能被分摊了。

  “苏-33,自重18.5吨,从195米的远点起飞,可以实现3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这两个数据相减,也就是说,苏-33可以携带14.5吨的燃油和弹药。我们再对比一下,阵风M舰载战斗机,空重约为10.2吨,按照法国人的计划,采用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实现了22吨左右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就是不到12吨的燃料和弹药的挂载,两者相比,有三吨左右的差额。”

  秦涛看着在场的人:“在飞机设计师的眼里,知道这三吨意味着什么,同等情况下,苏-33可以多挂载三枚一吨重的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或者是多挂装燃料,增加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或者5分钟的空战格斗时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而且,以后我们自己生产舰载机的话,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增加发动机的推力,降低飞机的自重,类似于苏-33这种舰载机,最终可以实现16吨以上的载荷携带能力。它起飞一次,在天上的飞行时间,将会是中型机的两倍!”秦涛继续宣扬自己的观点:“而且,中型机的庞大机体,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以后的改装潜力更大,比如说,我们的平板缝隙雷达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轻松地换到苏-27的机头上,这样至少能让苏-27减重半吨。”

  “秦总,您对这种飞机很熟啊!甚至都超过了刚刚接收了苏-27战机的空军。”终于有人发出了感叹。

  “那是当然,当初俄国人分家的时候,那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我陪着俄国人一起开回来的,我和他们的舰长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这些数据,当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现在,空军正在商量引进第二批苏-27战机以及生产线的问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国内将会生产苏-27系列战机。”武胜利开口说道:“就目前来说,把舰载机项目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歼-13等等身上,还不如等待我们自己生产的苏-27.大家觉得如何?”

  苏-33可是现成的,歼-13这种?水中月,镜中花啊!

  除了机体庞大之外,就没有别的缺点了,所以,还有什么犹豫的?

  “可是,这样我们的航母携带的载机数量就少了。”

  “数量少,可以将排水量扩大一下嘛,五万吨不行,那就六万吨,六万吨不行,那就六万五,六万七。机库和甲板算到一起,能搭载上36架类似苏-33的战斗机,再加上12架直升机,这样就差不多了吧?”

  当秦涛说出六万七这个数字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沉思起来了。

  这不就是那艘瓦良格号的排水量吗?

  武胜利点点头:“我看,六万五到六万七这个数据差不多,我们的891工程,可以修改一下初始的设计参数,以这个排水量为前提来研究,各位觉得如何?”

  咦,自己的老丈人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