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9章

作者:华东之雄

  海军不解释,西方不停地猜测,发表了很多的专业文章,一时间,这种六联装的大圆筒,成为了一个迷。

  等到谜底揭开的时候,所有人大跌眼镜,这大圆筒里面塞进去的,居然就是射程只有十公里左右的红旗-61!

  这简直就是个战略欺骗的大杀器,虽然战略忽悠局还没有成立,局座也没有出名,但是,这种大家伙还是成功地忽悠了外国人一次。

  当然了,这不是设计师主动的,而是因为红旗-61的导弹设计师们,不懂得如何设计折叠弹翼,所以只能造出来这么个大家伙了。

  “喂,你在笑什么?”三男一女停住了,看着秦涛对着己方的那个导弹发射装置大笑不止,有些恼火。

  “你知道这里装的是什么?”

  “师兄,注意保密纪律,走吧,吃饭去。”女孩开口劝阻。

  对方说完就走了,秦宝山的脸上稍稍的有些尴尬,秦涛倒是不以为意:“弥补咱们海军防空的短板,任重道远啊。”

  “是啊,咱们海军反舰能力一流,但是防空实力太弱了,去年的那场海战,打完就跑,其实,也是怕对方出动空中力量报复。”张震叹了口气。

  “张舰长,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秦涛和张震等人也向食堂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话。

  “洗耳恭听。”

  “我们明州造船厂,已经开始建造大型挖泥船了,这种专业船舶除了能挖掘河道,解决港口淤泥堵塞航道的问题之外,还能将挖出来的淤泥堆积起来。”秦涛说道:“如果咱们海军有想法的话,我们可以在南海里,找几个岛礁,填补起来,成为陆地,然后在那里建立机场,部署战斗机,就能解决南海的空中力量支援的问题了。”

  张震眼前一亮,这还真是个低成本解决问题的方案啊!

  “嗯,这个想法好,以后有机会,我会向上级汇报的。”

  庞建民有些皱眉头:“这方法能成吗?听起来不靠谱啊。”

  在海上,把那些岛礁填充成岛屿,这和当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差不多啊,这不是吹牛吗?

  秦涛笑了笑:“等到我们那艘挖泥船建造出来之后,请你们过去看看,绝对是填海造陆的神器。”

  一众人走进了食堂,此时正好是用餐的高峰期,只剩下一个空桌子了,旁边就是刚刚进来的三男一女。

  庞建民跑去窗口要小炒,其他三个人就坐了下来。秦涛坐的位置,正好和那个女的靠得最近,此时,他们正在小声地议论着。

第0038章 来求我啊

  “你们说,真是够奇怪的,人家法国人的海响尾蛇,那么点体积,居然就能打十几公里,咱们的导弹塞进发射筒里,就变得那么臃肿了?”

  此时,秦涛的筷子,刚刚夹起来了一颗花生豆,听到这话,忍不住手又开始抖了。花生豆掉落在了盘子里,筷子发出啪啪的响声。

  旁边的三男一女脸色很难看,这个人,又在嘲笑咱们吗?甚至有人都要站起来了,秦涛赶紧控制住情绪:“导弹塞进发射筒里,弹翼需要折叠,这样就能大大地缩小体积。”

  导弹自身的体积其实并不大,红旗-61的直径只有半米左右,但是,在弹体的外侧,还有巨大的弹翼,尤其是尾部的四个三角形的弹翼,面积都不小,这样才能够提供足够的转向力矩,这也让它的直径扩大到了一米以上,外面的发射筒也就如此巨大了。

  所以,想要减少体积,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要折叠弹翼。

  此时,听到了秦涛的话,其中那个女生开口了。

  “我们当然知道折叠弹翼,但是,想要折叠弹翼可不容易。不管是用气动、液压还是电动的方式,都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我们的导弹弹体已经开发完毕了,如果想要给弹体继续增加这种装置,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小玲,和他说这些有什么用,他又不懂。”一个男的开口说道:“他们这些人,只会夸夸其谈,搞不好还问咱们为啥不研制类似MK41的垂直发射装置,将我们的各种导弹一股脑地塞进去。他哪里知道其中的具体技术问题。”

  秦涛身上穿着的不是军装,是一款劳动布的工作服,很让人联想到是某个工厂里面的工人,平时也喜欢看个报纸杂志啥的,自以为学问很深,就可以指点江山了,实际上,根本就是外行在胡乱的指手画脚而已。

  “气动,需要在导弹内部增加额外的气源,液压,需要增加专门的液压泵,这样都会让导弹增加体积和重量,电动,又需要消耗导弹内部大量的电力,所以,这些都不合适。”秦涛没有搭理那个男的,只是在自言自语:“明明有更加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不去想,总是拿复杂的问题牵绊住自己,作茧自缚。可惜,可惜!”

  “来,西红柿炒鸡蛋。”庞建民端着第一盘炒好的菜过来了:“秦工,来,吃!”

  “好,谢谢。”秦涛夹起来一块鸡蛋,放进嘴里,大口地咀嚼着:“不错,不错!”

  名叫小玲的女孩,放下了筷子,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秦涛,嘴唇微微地晃动了几下,然后开口说道:“请问,还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小玲,不要问他,这种人,就是故弄玄虚。”

  秦涛瞟了那个家伙一眼,然后摇头:“唉,某些人啊,自己没本事,还阻拦别人虚心求教。”

  “你!”

  “师兄,不要说了。”小玲站了起来,面向秦涛,很是郑重地说道:“这位……老师,我向您虚心请教折叠弹翼的问题。”

  “不要搞那么隆重嘛,好像我这个人很高傲一样,我其实很好说话的。”秦涛说道:“搬着你的凳子,过来坐吧,和我们一起吃,我给你介绍介绍。”

  “小玲,不要听他的,我们又不是没有考虑过,气动、液压、电动都不合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扩大发射筒的体积……”

  小玲已经搬着凳子过去了。

  秦涛扫了一眼,这名技术人员,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她又叫那几个男的为师兄,应该是刚刚大学毕业的。

  齐耳短发包裹着一张瓜子脸,大眼睛,长睫毛,柳叶眉,精致小巧的鼻子和嘴巴,看上去有一种刚刚走上社会的那种清纯的味道,只是那双眼睛里,微微带着一些血丝,看起来最近在为科研项目熬夜。

  “认识一下,我叫秦涛,船舶工业学院毕业的,你呢?”

  “我叫赵玲,您也可以叫我小玲,对了,您刚刚说的那个折叠弹翼的问题……”

  秦涛两手拿着筷子的两端,然后用力拧动了一下,筷子在他的手里,瞬间就成了一个麻花。

  “你可以叫我涛子。”

  秦宝山在那里有些尴尬,小兔崽子,你这是干嘛呢?要是放到前些年,这分明就有调戏女同志的嫌疑了。

  庞建民又去端第二盘炒菜了,张震的目光盯着秦涛手里的筷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扭杆?”赵玲反应过来了。

  “没错,就是扭杆。”秦涛说道:“很多问题,都是有简单的解决思路的,折叠弹翼,除了用那些复杂的外接动力方式,还可以在弹翼的尾部,增加一个简单的扭杆作为扭转弹性部件,当导弹塞进发射筒的时候,扭杆将发射筒的约束力转换为扭转弹性势能储存于扭杆内,待导弹飞离发射筒或发射架时,弹性势能释放,从而使弹翼自动展开,尤其是我们的地对空导弹,弹体出筒速度较小,折叠弹翼随着导弹飞行出筒后的展开过程中所受的气动阻力较小,所以,只要一根简单的扭杆就足以保证弹翼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这样一来,发射筒的直径,就能缩小一半了。”

  三个男的惊呆了。

  他们当然知道折叠弹翼能够让导弹发射筒缩小体积,他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是,各种方法都不好用,他们才不得不搞出来这种大圆筒。

  现在,秦涛提出了简单的思路:一根弹性扭杆,它给弹体带来的增重很少,却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那么,这个扭杆具体该如何布置?”赵玲继续问道。

  “这个也很简单,我给你画个结构图,这里也没有纸笔,我就用水在桌子上……”

  “我这里有。”赵玲已经掏出来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铅笔,翻开了其中空白的一页。

  于是,秦涛拿着铅笔,唰唰唰地画了起来。

  一个单片的弹翼,翼根处增加扭杆,秦涛虽然没有用尺子,却是横平竖直,就连圆圈都画得非常标准,展现了他优秀的绘画功底。

  秦涛一边画,一边还在说:“其实,就算是弹翼不折叠,也有办法,比如说,发射筒的截面变成方形的,弹翼分布在对角线上,再把翼尖削掉一部分,这样,也可以把六联装的发射架变成八联装。”

第0039章 折叠弹翼原来很简单

  秦涛给这些未来的导弹专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们想了种种办法,都没有解决问题,在秦涛这里,一个简单的扭杆就行了,甚至,就算是不折叠弹翼,仅仅把发射筒的截面改成方形,就能迅速缩小发射筒的体积了。

  他们现在的这种巨大的六联装发射筒,是最笨拙的一种方式了,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赵玲拿着秦涛画出来的三视图,认真地看着,不断点头,这个秦涛真是太厉害了!

  “老……”

  “我还没那么老,叫我涛子吧。”

  “涛……哥,多谢了。”赵玲说道。

  一声涛哥,叫得秦涛心情大好:“小玲,别光看着了,赶紧吃吧,来,吃块红烧肉。”

  秦涛说着,夹起庞建民端来的第二盘菜里面的红烧肉,放到了小玲面前的碗里。

  其他人都很尴尬。

  三个男的在另一个桌上,就更是尴尬了。

  “小玲,要不叫那三位师兄一起过来吃吧,咱们也认识一下,以后说不定还要打交道呢。”秦涛看向了那边三个人。

  两边的桌子推了一下,就合并到了一起,成了一个大桌子。

  赵玲介绍了一番,三个男人分别叫张大刚,张二刚和许强,其中,许强只比赵玲大一届,在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一直出言反驳的,就是这个许强。

  现在,许强脸上的表情有些难堪,还以为秦涛没什么本事,只会夸夸其谈,谁能想到,秦涛还真的给他们把问题解决了,尤其是这图,既然能绘出来,足能说明对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秦工,听您这介绍,是主要搞船舶设计的,怎么对导弹这么感兴趣?”听到秦涛介绍了一番自己的经历之后,许强忍不住地问道。

  他不想和秦涛表现得太过密切,更不可能叫他涛哥,所以,还是换了个秦工的称呼。

  “导弹也是要放在军舰上的啊,我当然很感兴趣了。”秦涛说道:“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咱们的红旗61,如果要是不受耽误,早二十年装舰就好了,现在,就算是安装上了我们的军舰,也已经落伍了。”

  如果要是在最开始秦涛这样说的话,肯定会被许强怼的,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了,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就变成了感慨。

  当年刚刚开始研发红旗61的时候,和海麻雀是对标的,技术方面并不落伍,但是,海麻雀嘁哩喀喳的,几年就定型装备美国海军,成为人家的防空武器了。

  己方呢?折腾了二十多年!

  有技术薄弱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一直倒腾到现在,还是因为去年海战吃了缺乏防空武器的亏,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要装到军舰上去。

  专门为搭载这种防空导弹研发的护卫舰已经在造船厂开始建造了,相应的武器系统也在那艘改造的试验舰上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他们这些随同军舰测试的技术人员苦不堪言。

  听到了秦涛的话,众人都有些默然。

  “是啊,已经落伍了,虽然我们的产品要定型装备部队了,但是,海军更倾向于仿制海响尾蛇,我们这款导弹啊……”年龄最大,研制时间也最长的张大刚感慨了起来。

  “没错,从各种技术角度来看,海响尾蛇都是我们更好的选择。”秦涛说道:“不过,海响尾蛇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海军必须要具备区域防空能力才行,张舰长,您说呢?”

  射程十公里左右的红旗-61和海响尾蛇,都是点防御系统,等到敌人的反舰导弹飞过来之前,进行唯一的一次拦截,如果要是失败了,那就只能靠近防炮,近防炮失败了,那就听天由命。

  如果要是有区域防空导弹,哪怕不放到一百公里,仅仅是五十公里左右,那也可以多两次拦截的机会,增加军舰的生存几率。

  张震点点头:“是啊,咱们海军最缺乏的就是防空能力,只可惜,咱们自己的科研机构不给力,从英国引进,要价又太贵,咱们买不起啊!”

  国门打开之后,海军就迫切地想要解决自己的防空问题,做的最多的努力,还是和英国的接触。

  就在80年,英国一支庞大的舰队,来到了东方,“安特里姆”号轻型巡洋舰(自称驱逐舰)、“考文垂”号驱逐舰、“活泼”号护卫舰等舰艇组成的分舰队驶入长江,再转向黄浦江,进入华亭的军港。

  中国海军蹬上了英国的军舰,看着那双联装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充满了期待,这种射程七十公里的防空导弹,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的防空武器。

  按照原定计划,引进海标枪系统之后,将会安装到051驱逐舰上,成为051S区域防空驱逐舰。

  但是,后来这个项目还是无疾而终了,一方面,是因为对方要价太高,国家承受不起,另一方面,是马岛战争中,海标枪的表现稀松平常,根本就无力撑起未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