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429章

作者:华东之雄

  一个断裂,其他的吊环承受的力就多了,于是,又有几个绷不住了,继续断裂,然后,更多的吊环断裂,也有钢丝开始断裂……

  “快,立刻降低高度!”亚历克斯的声音中带着惊恐。

  这该死的吊环,早不断,晚不断,偏偏现在这个时候断!刚刚一路过来,吊起来的高度不超过一米,就算是几个吊环断了,也可以平稳落地,但是现在,为了能吊进船坞里面去,起吊高度已经超过了五米,哪里有那么容易就能落地的。

  吊机的液压马达声响起,吊钩开始下降,但是已经没用了,下面吊着的分段突然翻转,倒扣而下,而万吨级的龙门吊也因为这股冲击力,整个龙门吊向一旁歪了过去。

  咣!

  分段首先掉下,砸塌了船坞,然后滚落进入船坞,又发生了金属碰撞的声音。

  完了,里面的分段也给砸坏了,这下,这艘航母全完了!

  不,这还不是最坏的!

  此时,龙门吊正在翻转,而且,翻的方向还是亚历克斯等人所在的方向!

  “快,快跑!”苏尼尔的手下眼疾手快,拉着苏尼尔就要跑,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经验。

  伐木工人最有经验,不要着急跑,抬头看树头,就知道树要向哪个方向倒,然后向安全的方向跑。

  但是苏尼尔的手下不知道,他们只想要保护苏尼尔逃跑,却并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最安全的。

  “不能向那边跑,危险!”亚历克斯大声地喊着,想要去拉苏尼尔,但是已经太迟了。

  巨大的黑影从黑暗中出现,苏尼尔和他的手下都被黑影笼罩,绝望的声音响起。

  咣!

  龙门吊砸了下来,地面上尘土飞溅,不知道有什么东西飞起来,狠狠地砸到了亚历克斯的后脑勺上,他两眼一翻,什么都不知道了。

  第二天,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印度使用龙门吊搬运超日王号分段的时候,发生了事故,超日王号分段掉落下来,砸塌了船坞,砸坏了蓝天卫士号的后部分段,里面的燃气轮机等等全部报废。

  整个生产事故造成了一百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印度的航母专家亚历克斯,以及一直主导着印度海军装备发展的苏尼尔,损失惨重!

  科钦造船厂一片狼藉,闻讯赶来的记者都没有能进入其中,只能从外面观察这个惨状,然后得到了结论:五年之内,印度不可能造航母出来!

  船坞没了,龙门吊没了,航母专家没了,印度这次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对这次事故的分析,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很多人都煞有介事地分析这次事故原因,吸引眼球。之前张忠说海军发展的热度,瞬间就没了。

  “龙门吊是和船坞搭配使用的,全世界没有一个造船厂会让龙门吊移动几公里的距离搬运装备,而且还是一万多吨的大件,中间遇到的风险会很大,哪怕一阵侧风吹来,都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这完全就是外行的操作,事实证明,蛮干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希望这次印度能吸取教训,以后踏踏实实,回顾印度这几年的航母路,可以发现,浮躁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东方。

  秦涛看着这些分析,脸上露出了笑容。

  “惨,真是惨啊,死了那么多人,连航母专家都死了。”秦涛的话语里,可没有半分的惨的意思。

  “大部分都是公正客观,但是,也有少数把矛头指向振华重工,认为是因为龙门吊的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许正阳说道。

  “这一定是印度的专家说的,他们想要给我们振华重工泼脏水,不过,他们是不会成功的。”秦涛说道:“我们接着就对外公布我们的龙门吊项目,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实力。”

  “好,我去通知振华重工。”

  其实,印度就算是泼脏水,振华重工也不会在意,毕竟振华重工在印度没有任何产业。

  甚至,东方的大部分企业,都和印度没什么合作,就算是有,那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印度想要耍手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很快,振华重工就正式对外公布了消息。

  “为了进一步满足我们国内造船业的发展,我们即将为国内某单位建造一款最大起吊重量超过两万五千吨的龙门吊,这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龙门吊,是我们振华重工先进技术的体现!”

  两万五千吨的龙门吊,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当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世界都是酸溜溜的。

  “他们一定是要用这种龙门吊造航母。”

  “没错,有了这种级别的龙门吊,只要分两段就能完成航母的对接,他们这是打算要继续造航母,而且还要快速造航母!以后,我们可能会看到东方人的航母一艘接一艘的下水了!”

  “是啊,我们必须要增加军费,否则我们就落后了!”

  随着这些外界压力的不断增加,美国新一轮的海军拨款预算终于增加了一大截,美国海军高兴了,美国造船厂高兴了,至于多出来的钱,大不了发行国债就可以了,反正美债不愁卖。

  另一边,印度们望着科钦造船厂的烂摊子,心情复杂。

  “十年之内,我们恐怕都没有办法建造出来下一艘航母。”接替苏尼尔职务的库马尔来到科钦造船厂视察,听到了负责人阿图尔的报告。

  “为什么?”

  “首先,这里的船坞已经废了,我们需要重新修建船坞,就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我们预计,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修建起来船坞。”

  “就算是这样,我们在五年之后,也可以开工造航母了!”

  “我们还需要龙门吊,我们很难采购大型龙门吊,目前,西方生产的最大的龙门吊,也不过两千吨级,我们无法建造大型分段,只能用传统的塔式建造方式,预计在船坞内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航母专家……”

  造船不仅仅要有设备,还要有人!这次龙门吊倒塌事故,砸坏了航母分段,还砸死了不少人,亚历克斯只是死掉的其中之一,还有很多专家也都死掉了!

  他们自己已经没有航母专家了,如果想要新的航母,那就只能请国外专家,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外国专家是不靠谱的。

  “没有专家,我们可以请专家,没有大型龙门吊,我们就买小型的,总之,我们必须要继续发展航母,我们不能被拘束在陆地上!”库马尔满脸不甘心:“还有,我们难道就不能自己制造龙门吊吗?这种关键装备,绝对不能受制于人!”

  印度能自己造龙门吊吗?

  阿图尔没有回答,开什么玩笑!他们印度哪里有这个能力,美国人都没有能力造龙门吊,清一色的从东方采购!

  “东方人造两万五千吨的龙门吊,那我们就造三万吨的龙门吊!我们印度有钱,我们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库马尔意气风发。

  听到他说有钱,阿图尔突然反应过来:“如果上面愿意拨款,那我们科钦造船厂愿意研制先进的龙门吊,我们印度也要成为制造龙门吊的大国!”

  管他最后能不能造出来,先把经费要过来再说!

第1272章 我们的科技最强大

  “秦总,有一名西方记者想要来采访。”

  听着许正阳的话,秦涛下意识的就想要摆手,这种人,不见也罢,谈话不一定愉快,说不定还处处给自己挖坑,搞不好就被绕进去了。

  不过,他还是随口说了一句:“叫什么名字?”

  “博蒙。”

  “全名?”

  等到许正阳说完了全名,秦涛立刻点头:“请她进来!”

  很快,一名三十多岁的西方女人走了进来:“秦总,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我从法国来,想要报道一件让我们西方很惊讶的事情,希望能在您这里找到答案。”

  “什么事?”

  “为什么在你们东方,生产航母的成本会那么低,根据相关分析,美国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在你们这里能生产五艘003航母,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靠压榨劳动力?”

  “我们的工人都是自愿干活的,他们的工资也很高。”秦涛说道:“正阳,你去财务室要一份普通工人的工资表过来。”

  许正阳很好奇,秦总为何对这样一个外国女人很热情?居然还把工资这种保密内容给对方看?

  不过,既然秦总要,那自己去拿就好了。

  很快,工资表就通过投影机打在了墙上,博蒙的目光中带着惊讶:“普通工人,每个月就能赚到八千多人民币!”

  “是的,我可以保证,这个工资表是确实有效的,接下来,你可以去问我们的一线工人,问他们一个月赚多少钱。”

  现在,首都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只有一个月七八百,能赚到三千块钱以上的,就属于白领阶层了,明州集团的普通工人,每个月能赚八千多,绝对是高收入。

  “而且,这还是交了保险和养老金之后剩下的实际到手数字,每到年底我们还会额外给两个月的工资当做年终奖,我们的普通工人,应该不比西方的工人工资低。”

  “是的,换算下来的话,和西方的工人差不多收入。”博蒙点头。

  “但是,我们东方的物价低,这些钱实际购买力,远远超过你们西方。”

  博蒙再次点头。

  “既然不是工资低,那又是什么?”

  “三十年前,我们国家就提出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秦涛说道:“我们的成本低,当然是靠高科技换来的。”

  “造船需要什么样的高科技?”

  对从来没来过东方的西方人来说,的确很难理解东方的科技水平到什么程度了,甚至在很多西方人的印象中,东方应该是和非洲差不多的。

  现在,秦涛要纠正对方的印象。

  “接下来,我带你去我们造船厂看看,你就明白了。正阳,安排一下,咱们去华亭第二造船厂。”

  “好。”

  很快,一架专机从首都起飞,直接飞往华亭。

  坐在宽大的沙发上,博蒙很是羡慕:“秦总,这就是东方富豪的生活吗?”

  “不,不是东方富豪,是东方的企业家,我经常需要在各地来往,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所以就有了这架专机。”秦涛说道:“你应该知道,对企业家来说,时间最重要,我带你看过了造船厂的设备之后,晚上还能回来。”

  “那秦总,我是不是打乱了您的行程?”

  “没关系,只要你能把在东方看到的一切都客观公正地报道出去,让全世界能更好地了解我们东方,这就够了。”

  “我一定会的。”

  明州造船厂还在造航母,保密程度很高,所以,秦涛带着博蒙到华亭第二造船厂看看,她就应该懂了。

  丛菊听说了秦涛过来,非常好奇,再看到秦涛带了一个外国记者,就更是好奇了。

  于是,就在许正阳带着博蒙走在前面的时候,丛菊在后面小声开口。

  “秦总,这记者什么身份,值得你亲自陪同?”

  “丛菊姐,这个记者可以公正客观地报道我们东方,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东方,了解我们明州造船厂,所以……”

  丛菊点头:“好,让她看什么?”

  “看我们的生产线。”

  “好。”

  “华亭第二造船厂是民用船舶生产基地,目前主要生产液化气船,这也是我们明州集团的主打产品。”秦涛介绍着:“博蒙小姐,您应该知道,造船是从切割钢板开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