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39章

作者:华东之雄

  涡扇十的直径是一米一,三姨夫的直径是一米三,后者更粗,也就意味着塞不进去,如果要用三姨夫,那就意味着整个后机身都要推倒重来了!

  但是,611所最终还是屈服了,修改了后机身,应用了面积率来修型,改动了进气道,最终,歼十成功了。

  这段经历,秦涛也是知道的,所以现在,他就提出来了这个方案。

  果然,宋老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宋老,西方研发军机,发动机要早五年以上,我们国内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就我们的水平,发动机难产也是注定的,用俄国人的发动机,或许尺寸不合适,要大改,但是,那也比国产的发动机迟迟不就位,最后项目被拖黄了强吧?别忘了我们的歼七III!”

  提起这个型号,宋老的身体颤抖了一下,显然,他也有深深的忧虑。

  “还有强六。”武胜利加了一句。

  武胜利知道得更多,从技术人员的角度,当然不希望眼看快搞好了,结果推倒重来,但是,从外人的角度看,不改变,那还真的可能就没了。

  强六也是前车之鉴。

  320厂的陆老,也是个能人,强五就是他设计的,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就把机头进气给改装成了两侧进气,还非常的成功。(可以和歼八改机头比比,借鉴了米格23的机头,还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陆老再接再厉,开始搞强六,计划使用国产的涡扇六发动机,还用当时潮流的可变后掠翼。

  但是,涡扇六一再拖延,强六根本就没有发动机可以用,当时,上级找过陆老,能不能用库存的斯贝,结果被陆老给拒绝了。

  于是,用斯贝的歼轰七活了,等着涡扇六的强六没了。

  宋老坐在那里,沉思了很久,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是啊,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太落后了,指望自己的发动机,风险很大啊!”

第0201章 开工造航母

  秦涛本来是搞造船的,结果掺和了航空工业一把,算是不务正业了。不过,和宋老聊了之后,他还算是很骄傲,以后611所捎带着做点生意,也算是能补贴一下军机研发了,自己做了件好事。

  以后要是宋老他们搞出来了歼十,腾手出来,顺带着将垂直起降战斗机给搞出来,那就更逆天了。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嘛,当然还是要去干自己的事情。

  明州造船厂。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秦宝山站在新造好的船台上,大声地说道:“今天,是我们十万吨船台的建成仪式,我们的秦总已经回来了,现在,欢迎他给我们讲话。”

  秦涛刚刚回来,就赶上了剪彩,心中也是格外的激动,他看着船台两侧崭新的两百吨吊车,看着下面闪亮的轨道和已经搭起来的脚手架,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对我们明州船舶工业集团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船台刚刚建成,我们就将建造一条万吨级的航母,接下来,这个船台上,将会有十万吨级的货船、油轮,上万吨的战舰,甚至是数万吨的航母!我们明州船舶工业集团这艘大船,也将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现在,我同时宣布,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第一块钢板正式切割!”

  就在他的声音之中,从国外进口的等离子切割机开始吐出火焰,相比氧气乙炔火焰,这种切割出来的表面更加整齐,甚至不用打磨就能进行焊接,属于加快造船速度的好工具。

  虽然合同已经签署,但是,开工依旧等到了秦涛回来,这也是因为要等待新的船台启用。

  第一块钢板切割完毕,众人又鼓起掌来,就在无数人的目光之中,吊车将钢板吊运到油压床上,开始成型,压制成为合格的形状之后,就能上船台焊接了。

  秦涛宣布了钢板切割之后,看向了一旁负责监工的船东代表史蒂文。

  “史蒂文先生,您要说点什么吗?”

  虽然这艘万吨级的航母是给泰国人造的,不过,泰国人也知道他们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可靠,所以,就雇佣了西方人来监工。

  史蒂文是英国维克斯造船厂的,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订单,但是却派出了一名代表来监督制造,这也算是一种认可了。

  史蒂文点点头,他走向了话筒,看着下面的人:“以后,这条航母由我来督造,虽然在设计图上,有很多地方采用的是民用标准,但是,我会按照军舰的建造质量来要求你们的,有任何的纰漏,都会返工!你们可以在背后骂我,但是,只要没有达到我的要求的地方,就不会给你们签字!”

  哼,吓唬谁呢?

  听到了他的话,下面的船工们都有些不以为然,如果在以前的时候,他们没有和外国人接触过,或许会不适应,但是现在,那条天然气船,一直都是由外国人监督制造的,丛工和那些外国人,谈笑风生,应对得当,外国人都得给丛工竖起大拇指来!

  “比如现在,你们人手足够,除了船体焊接之外,也可以先焊接船体内部的马鞍管试片,这些试片,我要求进行X光检验。”

  随着造船厂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装备也都有了,专门检验焊接质量的X光机也有了,大家都习惯了试片进行X光检验,但是,这种马鞍管,还从未用过!

  毕竟,如果手艺不精通的话,不用说X光机了,就连目视都容易发现问题。

  放眼全世界,都没有哪个船东代表要求这种工件用X光机检查,这个史蒂文,纯粹就是刁难人的!

  什么是马鞍管?

  其实就是圆形的管道,和其他的管道相接形成三通,如果要是细一些的,比如说自来水管,直接上个三通的连接件就行了,但是,如果比较粗的管道,那就得焊接了。

  在焊接的时候,插进去的圆管和那个被插的圆管,接触的部位都是需要切割掉一部分,才能匹配起来的,这个部位的切口,就和马鞍一样,所以叫做马鞍管。

  这种切割和焊接,都很考验焊工的技术。

  史蒂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来耍威风来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给焊接个试片,给史蒂文先生看看。”就在这时,一个娇小的人影走了出来。

  “丛工!”

  目前的丛菊,正在天然气船上挑大梁,这个热闹的仪式她也没参加,否则就得站到上面去了,她毕竟是造船厂的高层了,不过,她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路过而已。

  而且,丛菊的身上,穿着的也是普通的焊工服装,再加上瘦弱的身材,丝毫不起眼。

  秦涛知道,丛菊是要来杀一杀这个外国船东代表的锐气了,省得让对方目中无人。

  “丛工,您让让,还是我来吧。”就在这时,又一个声音响起:“您要是上场的话,岂不是说我们造船厂没旁人了!我先来,我要是不成,您再接着来。”

  焊工张阳也站出来了!

  丛菊来明州的时间不短了,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带起来了一大群的焊工骨干,张阳和赵长水一样,也是明州造船厂的老焊工了。

  听到张阳的话,丛菊笑了笑,刚刚想要点头,史蒂文就在那里开口了:“不,我就要她焊接,如果她的试片没有问题,那以后这个项目免检,如果她焊得不行,所有的焊片,都要经过X光机!”

  这经过X光机,不是说句话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浪费一些电,这是要胶片的,这艘航母所有的马鞍管都照一遍下来,仅仅胶片就得花上万元!

  现在,史蒂文磕上了丛菊,在他眼里看来,瘦弱的丛菊,肯定技术也不咋地,刚刚不过是头脑发热,至于那个后来站出来的男焊工,倒像是有几把刷子似的。

  “史蒂文先生,您确定?”秦涛饶有兴致地看着史蒂文,这家伙是要上来先耍耍威风的,现在直接被丛菊给虐了,那场面,肯定好看啊。

  史蒂文点头:“没错,就是她!”

  “丛菊姐,那就请您给展示一下手艺吧,也让史蒂文先生看看,咱们明州造船厂,那是卧虎藏龙的。”

  于是,就在船台一旁的焊工操作台上,无数人围起来了一个圈。

  虽然是试片,也不能浪费了,焊接的就是一个正常的工件,丛菊向一旁的人说道:“劳驾,给备料,一根两米长的六寸管,一根一米长的四寸管。”

  六寸和四寸,都是英制单位,换算成标准的话,分别就对应着DN150和DN100,内径分别是150毫米和100毫米,这两个管子,直径是不同的!

  这种焊接,相当不容易,此时,看着拿来的两个直径不同的管子,史蒂文脸上的表情也精彩起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焊工,还真有能耐吗?

  史蒂文有些好奇。

  “给我角磨机。”丛菊继续说道。

  当丛菊纤弱的右手拿起角磨机的时候,史蒂文忍不住开口了:“难道你们不需要先放样吗?”

  两根管子要焊接到一起,就得开口,和古代的榫卯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开口的地方,是个复杂的曲线。如果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的话,叫做双曲抛物线,方程式x^2/a^2-y^2/b^2=2z(a,b>0)。

  有经验的老师傅,会用一张纸包住管子,确定纸张的大小,然后将纸张对折,然后在纸上画线,各种操作之后,用剪刀剪下来,重新抱住管子,然后用笔画出那个曲线来,这样就能确定开口的形状了,两个对接的地方都画好了之后,才能切割。(用这张纸,成功实现了降维操作,将管口的三维形状,变到了纸张的二维平面。)

  到了后来,有了电脑,就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放样,也就是计算出来那个方程式,然后打印出来纸张,直接做标记。

  在西方,各种对接的复杂曲线,几乎都是电脑放样,然后再加工的,甚至有的机器直接就能自动切割了。

  现在呢?

  这个矮小的女工,居然要直接就下手?还是用角磨机?估计也就是切个直口子啊!

  想到这里,史蒂文又有一种看好戏的心里,看着这个女工切割就得出问题,焊接出来更是没法直视。

  嗡!角磨机响起,丛菊的手拿着震动的机器,靠近了六寸管的侧面,然后,火花飞溅。

  巨大的噪音传来,片状的砂轮已经开始和六寸管亲密接触了,然后,丛菊的手,习惯性地移动着,火花也开始改变方向。

  还不是直线切割?

  史蒂文有些好奇了。

  丛菊的动作很快,角磨机很快就在六寸管的侧面绕了个圈,最后当丛菊收角磨机的时候,嘭的一声,被切割的部位掉落下去,露出了一个口子。

  当看到那个开口的时候,史蒂文突然笑了出来:“两边是不对称的!你这是要做什么?这是废品吧?”

  想要将四寸管戳到六寸管的侧面,那就得在六寸管上开口,而这个开口,两边至少要对称才行吧?

  “六号马鞍管。”丛菊回答了一句,然后,继续切割那个四寸管的一端。

  六号马鞍管?这是什么?

  虽然史蒂文是船东代表,但是,这也是他第一天来到这里工作,他还没有接触到设计图呢,不知道六号马鞍管是什么。

  只是,其他的人都在用一种敬佩的目光望着丛菊。

  “丛工太厉害了。”

  “我还以为可以出师了,没想到,只学到了丛工的皮毛啊!”

  “丛工,您是我最佩服的人!”

  大家伙都在叫好,也就意味着这个工件不是废品了,所以,这个不对称的开口,应该是故意这么做的,这到底是什么工件?

  突然间,史蒂文反应过来了:“这要带一定倾角吗?”

  上帝啊,能不这么牛逼么?

  把两个同口径的管子,焊接成三通的形状,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两种不同口径的焊接,只有极少数的优秀焊工能做到,还得是电脑放样割口子,而现在,眼前这个看起来瘦弱的焊工,不仅仅要焊接不同口径的三通管子接口,而且还要带一定倾角!

  (如果形容的话,就和树干上长一个树杈一样,咱们的丛工,就是要把树杈焊到树干上,就是这个难度。)

  因为带倾角,所以接口两边的开口,肯定是不对称的,对称就是直角了。

  “没错,六号马鞍管,倾角六十度,是所有马鞍管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在角磨机的声音停下来的时候,丛菊开口回答道:“现在,请史蒂文先生看好了。”

  丛菊说着,将一米长的四寸管挪动起来,那个已经打磨好的开口,戳向了六寸管的开口,在地面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接缝的位置,甚至没有缝隙!

  完美,太完美了!

  在欧洲,只有数控切割机,才能切割出来这样完美的接口,现在,对方居然连线都没有画,仅仅是拿着一个角磨机,就给捣鼓出来了!

  不用说接下来的焊接了,仅仅是这一手切割的绝技,就已经让史蒂文彻底震惊了,当对接起来之后,看到严丝合缝,史蒂文举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来:“OK,OK,您是最棒的,我佩服!这个马鞍管,就算过了。”

  “那可不行。”丛菊说道:“现在只是备料,还没有正式开始焊接呢,现在,我们要动手焊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