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270章

作者:华东之雄

  所以,滚装船的装卸货必须要慎重小心,开船出海也得注意。

  那么,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明州集团既然出马了,当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研制一套特殊的系统,可以时刻监控船只的装载情况,判断船只的重心偏移情况,如果超过太多,还会报警。”

  这个监控系统并不难,对船只来说,监控船只的吃水就行,不同的船舷,吃水的情况不同,自然就能监控出来了,还可以在甲板上设置传感器,哪怕就算是微小的倾斜,最上层的甲板也会把这个倾斜放到最大。也可以是最上面的桅杆,在上面安装水平仪等等,都可以监控,现代的技术条件不难解决这个问题。

  而有了这个系统,滚装船的装卸就要安全多了!

  “同时,我们会把航母甲板上的涂料喷涂到甲板上,最大限度地提升甲板的摩擦系数,同时还会把索具装置移植过来,每一辆车在甲板上放好之后,如果有需要,可以快速地固定好。这样如果到了高海况的情况,可以降低车辆的移动可能,保证安全。”

  滚装船是装汽车的,汽车在地面上,可以直接靠手刹固定,但是到了船上呢?

  船只是晃动的,如果摇摆的幅度大了,那汽车就可能会在上面滑动,这会起到更加可怕的反作用:船只向一侧倾斜,上面装载的所有的汽车也向这一侧倾斜,然后就芭比q了。

  汽车在公路运输的时候,每一辆都会捆绑在轿运车上严严实实的,但是如果要是在船上也挨个捆绑好,那可是巨大的劳动量,不是一般船员能承受的。

  8500辆车,每辆车四个轮子,固定四次,一艘船上一般十几个船员,哪怕一百个,都干多少次才行?

  明州集团设计的这种船只,会在甲板上喷涂航母甲板的涂料,这种涂料摩擦系数很大,可以让车子牢牢地蹲在原位,需要的时候再捆绑,也可以先装船出海,慢慢地挨个捆绑,节省时间。

  总之,必须得用航母技术。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会在船只上使用一套复杂的全自动配重系统。”秦涛继续介绍,说得安德烈亚斯睁大了眼睛,只剩下听的份了,脑子根本就转不过来。

  全自动配重系统?

  “在船舱的底部,我们会设计一套双轨道系统,会有一个重量22吨的配重小车在这个轨道上通过计算机的控制进行移动,动态抵消船只的重心改变,同时,到了海上,也会抵消海浪拍打带来的横摇和纵摇,让船只的运行更加平稳。”

  说的很高大上,实际上,这就是军舰上常见的减摇系统,几乎就是戴高乐号的翻版。

  戴高乐号的排水量只有四万吨,为了提升装载飞机的数量,甲板面积很大,外飘很多,导致这艘军舰航行不稳,为了能让戴高乐号在高海况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稳定性进行舰载机的起降作业,他们精心设计了减摇系统。

  除了有主动式减摇鳍之外,还有复杂的全自动减摇系统,用的就是秦涛说的这种原理,别看小车只有22吨,但是四两拨千斤,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军舰的需求。

  在这里,当然也能稳定滚装船。

  其他的船只不用,晃就晃,这滚装船要是晃得厉害,说不定就会出大事了,所以,需要有很多手段,普通的造船厂不敢接,就是因为没有这些技术,明州集团是造航母的,把航母上的设备拿过来,下放到民船上,那效果自然是刚刚的。

  此时,说起这些来,那可都是高大上的东西,安德烈亚斯听得眼珠子都要出来了,他们集团是把滚装船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抓的,自以为是最熟悉滚装船的,没想到,在秦总这里听到的都是新鲜的东西,闻所未闻!

  秦总太厉害了!

  “秦总,我们早就该来求助你们了,你们虽然没造过滚装船,但是你们造了无数艘航母,你们的经验是最丰富的,我们相信你们的能力,对了,这样一艘滚装船要多少钱?”

  “三亿美元。”秦涛说道。

  三亿!

  安德烈亚斯的眼珠子彻底蹦出来了:“秦总,怎么会这么贵?比液化气船还要贵!”

  液化气船的吨位更大,液化气船还需要用昂贵的殷瓦钢,就这样,造一艘也才两亿多美元,这滚装船呢?吨位只有液化气船的一半,还不需要昂贵的殷瓦钢,怎么需要这么多钱?

  “没错,滚装船的技术含量可不比液化气船的低,它上面虽然不需要殷瓦钢,但是它需要建造航母需要的高强度钢材。”秦涛解释起来:“我们设计了15层甲板,上面五层甲板为了降低重量,降低重心,需要用航母甲板钢这种高强度钢材,各位,你们可以计算一下,仅仅这些钢材就需要花多少钱?”

  航母甲板钢就是一种特殊的钢材,可以承受舰载机降落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还必须要薄,厚了的话,甲板太重,重心上移,航母就不稳了。

  全世界能生产航母甲板钢的国家,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只有这些国家才能制造现代化航母,也只有这些国家才能造现代化的滚装船!

  滚装船十五层甲板,下面几层可以用普通钢材,厚点无所谓,甚至厚了还有好处,这样下盘重,开起来稳,但是上面必须要轻,越轻越好,航母甲板钢是最合适的!

  哪怕只用五层这种钢材,价格也是天文数字!这五层就价值一亿!当然了,这一亿不是成本,而是采购价格,不信的话可以问一问印度,看他们采购航母甲板钢用多少钱。

  “同时,这上面还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刚刚我已经给您介绍过了,那些技术都是用在现代化的航母上的,价格本来就不会低,这些新技术就值一亿,您说呢?”

  甲板钢一亿,新技术一亿,剩下的船体一亿,对方只打算买那个普通船体的钱,当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三亿都花了,再多花三千万也不多,我建议你们还是上高配版,太阳能电池板铺上去,那多高大上!”秦涛说道:“开出去,就是你们雷夫礼诺集团的脸面啊,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在环保领域里走在了世界前列,你们在滚装船领域里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这种话是没有用的,安德烈亚斯早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了,怎么可能被秦涛这么几句话给忽悠了,他的脑子里都是价格。

  三亿!

  现有的装载能力一万吨的滚装船,订购一艘都用不了一亿,装载能力翻一倍,价格翻了两倍多,这划算吗?

  去别的造船厂问一问?别的造船厂都造不来这种船啊,他们都怕出意外,到时候赔偿金就够他们喝一壶的,有线代重工的先例在,他们宁可不赚钱,也绝对不赔钱,他们赔不起。

  “秦总,贵方建造的这艘滚装船,能承诺几年的维护期?如果出现了意外,贵方是否承诺赔偿?”想到这里,安德烈亚斯问道。

  “意外?赔偿?”秦涛白了安德烈亚斯一眼:“这是对我们明州集团的侮辱!安德烈亚斯先生,您可以看看,我们明州集团造了这么多船,您见过有哪一艘出过质量问题的?我们明州集团可以承诺,造的船绝对没问题!在合同上约定赔偿条款,那是没有信心的船厂才会做的,我们绝对不会同意这种条款。”

  安德烈亚斯很尴尬。

  明州集团的订单不断,压根就不用去国际市场上抢订单,建造船只的过程都有船东代表看着,根本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他们的合同里也从未有过赔偿条款!

  只有心中没底的船厂才会签署赔偿条款!咱们不会!

  “当然了,我们明州集团有自己的保险公司,你们如果要是觉得心中没底,可以来我们保险公司承保,我们的保险公司也非常欢迎,毕竟这是赚钱的买卖。”

  咱们不赔偿,赔偿的事情归保险公司管!秦涛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安德烈亚斯的脑子有些乱,他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明州集团一直都是这么强势,毕竟有绝活,但是他们的价格太贵,根本就不划算,在这里订购的话,有些冤大头,不过,他们公司是经过一番分析的,认为这种级别的滚装船的运输效率会更高,而且,明州集团还承诺了各种高大上的技术,这些技术加持进去,也很让人期待。

  秦涛看着对方左右为难的样子,抛出来了王炸。

  “实际上,四万吨的滚装船效率也不高,这只是一个开始,等到以后,你们可能会需要六万吨,甚至是八万吨的滚装船,船只越大,单次运输的装备越多,船员还是那么多。虽然采购费用高,但是只要运行效率高,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如果要是不跨出这一步,那永远就只能在过去的运输效率上原地踏步。”秦涛说完,站了起来:“安德烈亚斯先生,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看看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

  四万吨算什么,以后会需要六万吨,八万吨的滚装船,你们现在不迈出这一步,以后还怎么继续发展?能造这种船的只有我们!

  “如果你们要是觉得贵的话,可以和你们国家联系一下,请他们资助一些经费。”

  国家资助?怎么可能?韩国政府最喜欢给下属企业拨款,扶植企业发展,咱们可没有这种优待,如果国家给咱们拨款,其他企业会怎么说?那些天天叫嚣着环保的人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要求把钱用在环保上的!

  不过,此时秦涛已经站起来了,向外面走去。

  “等到您想好了,随时都可以回来找我们明州集团!一年之内,报价不会变!”

第1126章 华亭飞机厂的合作

  “涛哥,他们会答应吗?”离开了华亭造船厂的会议室,赵玲向秦涛说道。

  “应该会答应,毕竟只有我们能造,而且我们要的价格的确不高,他们必须要跨出这第一步,否则,他们公司也就别想发展壮大了。”

  赵玲也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真的来合作的,还是涛哥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对方的想法。

  和对方要三亿美元,不仅仅是建造费用,还包括设计费用,甚至可以说,设计费用是占大头的,只要完成了这次设计,那以后,明州集团就可以涉足这个滚装船的业务,而且上来就是高端产品。

  国外需要,国内也需要,甚至国内的需求更大,毕竟,这种滚装船可不是一般的滚装船,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给海军服务的。

  “对了,涛哥,你怎么一直都在推销这个太阳能业务,这个重要吗?”赵玲又想到了什么。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但是这种能量的功率不高,把整个船只的甲板摆满,也没法让船只依靠太阳能来航行,这东西就是锦上添花的,不是必须的。

  秦涛笑了笑:“当然得推销了,咱们的太阳能电池铺上去,外界才看不出来甲板像是航母的甲板,否则他们会产生太多的联想。”

  为了方便起见,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把最上面设计成全平的,需要的时候,只要将太阳能电池板去掉,就能当舰载机的起降平台使用,但是在正常的运营中,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所以,铺上太阳能板最合适,就当做是伪装了。

  赵玲明白过来:“涛哥,那么,给国外建造的这艘船,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改装成两栖攻击舰来用吗?”

  “当然不行,咱们给他们在最上面的甲板用普通钢,直接降落舰载机,就得砸个大窟窿,咱们要是国内自己的,那就用高级的航母甲板钢。”

  虽然秦涛忽悠对方如果钱不多了就和国家联系,请国家给申请经费,但是,他可没打算给别人提供额外的用处,想要承受舰载机的起降,哪怕是垂直起降战斗机,最上面的甲板也得有足够的强度才行,但是如果要是作为滚装船,顶部甲板不需要露天装车,那就没必要用好的钢板了。

  实际上,就连下面那些需要用航母的甲板钢,也是一种忽悠,需要的质量的确得高,但是距离航母甲板钢还是有一大截的差距的。

  不过,也只有这样说,才能让对方产生错觉:这种船只有明州集团能造,因为它需要航母技术!

  这样一来,对方就得乖乖地接受明州集团的要价,从明州集团订购这种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的滚装船。明州集团正好也可以借助他们的资金来完成这种滚装船的研发。

  毕竟,国内暂时还没有这种需求,他们也没必要为了藏兵于民而专门研制这种船,造出来干嘛?咱们东方的汽车还没有出口到全世界呢。

  就在此时,许正阳跟了过来。

  “秦总,刚刚接到消息。”

  “什么消息?”

  “华亭飞机厂发来邀请,请您去他们厂参观。”

  秦涛的脚步停了下来:“好,那就安排明天吧。”

  华亭飞机厂只是过去的名字,当和麦道公司合作的时候,就直接改成了华亭飞机制造公司,毕竟和国外合作,都是公司之间的交流,对大家来说也没什么,工厂还是以前的工厂,工作还是以前的工作,就和成飞一样。

  八十年代,当132厂开始对外推销飞机的时候,就不能再用厂子的名称了,就改了个成都飞机公司,这个时候的成飞和后世的成飞不一样,没有611所,就一个工厂而已。

  至于华亭飞机厂,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的飞机修理队,后来改成了5703厂,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为了实现上级乘坐自己大客机出访的需要,开始从修理飞机改成了制造飞机,当时调集了全国很多的航空精英,马老这种牛人,就是在那个时候过去的。

  第二天,当秦涛乘车来到华亭飞机厂,还没有到达厂区,就看到了停在草坪上的运十。

  巨大的机体上带着一条条黄色的痕迹,那是长年累月雨水的冲刷下流下来的东西,就像是人的眼泪从脸盘上流下一下,它肯定还不甘心,还想要一飞冲天。

  秦涛的目光望着这架飞机,心情复杂。

  运十,东方人第一次追寻大飞机的制造梦想,以为一飞冲天是个开始,没想到却是巅峰。

  运十一共造了三架,一架做静力试验,一架用来试飞,第三架的材料被练了铆钉枪。

  眼前看到的,就是那架试飞过的运十,这架飞机经历了无数沧桑,飞过了国内无数的城市,首都、哈尔滨、WLMQ、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LS等国内主要城市,尤其是七次沿“死亡航线”飞抵高原城市LS,足以说明这架飞机的性能优秀。现在,却只能孤零零地在飞机厂的草坪上,无人顾及,等到后世的2017年,才会被拆开运输然后重新组装到了商飞的广场上,搭上舷梯,随时供人参观,在这个飞机的展品前面,还会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永不放弃。

  现在,这架飞机却只能孤零零地留在这里,仿佛不甘心一样。

  “停车。”

  车子停了下来。

  秦涛走过潮湿而松软的草地,走向这架飞机。

  “秦总,他们从门口那边过来了。”许正阳看了一眼远处的厂区门口,向秦涛说道。

  秦涛仿佛没有听到一样,继续走向飞机,抬头看着这架历尽沧桑的飞机。

  但是,当他走过去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还有一个人也正在那里,抬头看着这架飞机,这是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

  “运十已经停在这里二十年了,我们航空人追求大飞机的梦想,也停滞了二十年啊。”老人开口说道。

  “没错,如果当年运十项目没有停,那我们现在也应该有合适的大飞机平台来改装了,至于某些人说的那些不成熟的理由都是扯淡。”秦涛说道。

  关于运十项目下马,是有很多争论的,有人觉得惋惜,好好的项目没了,也有人觉得这个项目就是没前途的,必须下马,还提出来了很多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