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265章

作者:华东之雄

  “我说的就是在你们那里生产啊。”秦涛说道:“你们难道不想引进一套生产线,自主生产这种无人机?”

  在场的一众伊朗人都惊呆了,什么?我们能引进生产线?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咱们以前没想过啊。

  “秦总,我们能引进这种先进的无人机生产线?”侯赛尼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然后问道。

  这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引进之后,他们就能同步生产这种先进的无人机了!他们是做梦都没有想过能引进。

  “当然可以,你们以后还要生产隐身战斗机呢,现在先搞个无人机来练练手。”秦涛说道:“只不过,这种无人机生产技术复杂,引进生产线的价格也很高。”

  当然可以了,给钱就能卖,很久没有和伊朗联系了,也说明很久没有赚伊朗的钱了,这次既然来了,那就好好地赚一笔。

  生产线的确是可以卖的,毕竟卖的只是一个总装线,说的再简单点,就是生产个壳子,然后安装来自东方的设备。

  肯定得安装东方的啊,发动机,得用东方的AI-222发动机,毕竟这是相互匹配的,伊朗自己生产的闪电战机的发动机还是古老的涡喷,太落后了,根本就不好用,控制系统用的还是东方的电子设备,各种侦查设备肯定也是东方的,这样以后还得从东方继续采购各种装置,还得花钱。

  而且,输出生产线是要收入一大笔钱的,伊朗如果产量不多的话,肯定比他们直接采购整机要贵。

  “钱不是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国防自主,秦总,多谢贵方的慷慨。”侯赛尼说道:“您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国防上不能用钱来衡量,哪怕贵一些,也要追求自主,更不用说还是东方的朋友慷慨给他们输出,其他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给你们输出,也是为了帮助你们维持地区平衡,等到以后,你们可以随时出动大批的无人机,来保护好你们的天空,在需要的时候,还能挂着导弹进行攻击。”

  “是的,多谢你们的慷慨,这条生产线要多少钱?我们现在就可以准备。”

  “不多,五亿美元。”秦涛说道。

  张万和在一旁感慨,秦总真是够厉害,五亿美元,这得卖多少架无人机啊,只要出口一条生产线,就能卖这么多钱。

  而且,只要在里面限制一下飞行路线,这些无人机就只能在该地区飞行,无法飞到其他地区,再考虑到伊朗自身的问题,应该不会影响到己方的出口订单。

  五亿美元,这个价格有些高,不过,侯赛尼只是简单地沉思了一下,就点头:“好,秦总,我们引进这条生产线,就能自主生产,五亿美元,我们能接受!”

  “嗯,那也别在这里听介绍了,我们去生产线上看看,到时候,给你们复制一套一模一样的生产线!”

  “好。”伊朗人又兴奋起来了,张万和知道这其中的意思。

  五亿美元,卖一模一样的生产线,这就意味着那些外购的部件,发动机、电子设备等等,伊朗人都得外购,而且,到时候他们也说不出别的来,毕竟这些生产线是一比一复刻的,咱们是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众人来到了生产线。

  “对无人机来说,外壳越轻越好,普通的铝合金蒙皮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使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来制造,现在我们生产线上用的是拉挤和拉绕生产工艺,这种方式将增强纤维材料与基体树脂进行拉挤或拉绕,从而形成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复合材料。它质量轻,强度高,抗疲劳,耐腐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张万和介绍完毕,秦涛继续说道:“这些工艺不仅仅能生产无人机,等到以后,你们需要的时候,还能生产其他飞机的零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飞机已经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战斗机也不例外,但是,伊朗没有这种能力。

  现在虽然要花五亿美元来采购这种生产线,但是采购之后,还能为以后制造国产隐身战斗机做准备,完全是值得的。

  一众伊朗人看得睁大了眼睛。

  “这边是起落架生产车间,我们的无人机需要先进的起落架,为了减少起落架占据的空间,需要用外八字的起落架,为了方便在机翼下面挂导弹,需要起落架很长,这种薄壁结构加工起来很难,需要先进的数控机床,等到给你们输出生产线,也会有这种先进的数控机床。”

  起落架的加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工业水平最强的国家才能造出来,当初国内研制歼十战机的时候,就为了这种外八字的小三点起落架费尽心思,宋老原本打算从国外采购,但是价格昂贵,最终还是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无人机7.5吨的重量,降落时候的冲击也不小,而它的起落架是细长的,就和竹竿差不多,足以说明东方现在的技术有多么的先进了。

  这不仅仅需要加工技术,还需要有合格的毛坯,就像是大客机起落架上的毛坯,必须要用四万吨以上的大型液压机来锻造一样,这种无人机的起落架毛坯需要的钢材也是特殊的,这些都需要从东方进口。

  继续向前,就是无人机的组装车间了,起落架首先被装进外壳,机体就能支撑起来了,然后搭起脚手架来,很多人在飞机上忙活,安装各种各样的部件。

  十几架无人机同时组装,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其中一架外面喷漆,写着东方应急几个大字。

  “这是我们的应急救援无人机。”张万和介绍:“无人机不仅仅是军用的,在民用领域里也能发挥出来很多作用,比如说气象观测、应急救援、在灾区上空搭建通信通道等等。”

第1120章 天骄航空的新项目

  无人机可不仅仅是军用的,早就发展到民用领域里,一般人接触到无人机,还是从民用开始的。

  不过,民用的都是小型机,毕竟一般也就是个摄影爱好者用来居高临下拍摄的,最多就是个农村喷药的无人机,能带动一两百斤的农药已经很强了,再强的很少见,上吨的更没有。

  军用无人机都是大家伙,这种和全球鹰类似的WZ-7无人机,更是一种起飞重量7.5吨的大家伙,这种无人机也可以用在民用上,飞上天观测一下万米高空的气象,比气球要快,还能到任何地方,在需要救助的地方,还能空投物资,如果灾区没有信号,还能当个移动的信号发射塔。

  总之,好处太多了。

  侯赛尼想到了什么:“我们的无人机也可以喷涂个气象观测的标志,然后飞到安息湾上空去观测,如果要是有人敢击落我们的无人机,那就是在故意挑衅。”

  “当然可以。”秦涛点头:“你们还真是聪明。”

  军用无人机如果要是飞到别人的航母编队上方去观测,发生冲突之后还是无礼的一方,民用的就不一样了,咱们是在搞气象观测,你们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击落我们的无人机?得赔偿!

  不知觉中,伊朗人也聪明起来了,懂得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站到有理的一方,不错,不错。

  “都是和秦总您学的。”侯赛尼说道。

  生产线参观完毕,接着就是商谈细节了,秦涛不管这些细节,对繁琐的合同谈判也没有什么兴趣,干脆出去溜达溜达,晚上只要能回来一起吃饭就行。

  先去哪里?

  当然是天骄航空。

  扎莫塔耶娃已经听说秦总过来了,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到秦总忙活完,果然带着妻子过来了。

  “赵,欢迎回家。”扎莫塔耶娃热情地迎接上来,当初天骄航空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不放心俄国人,所以秦涛把赵玲留在这里总揽大局,跟着忙活了一段时间的。两人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现在,扎莫塔耶娃上来先欢迎赵玲,秦涛也不在意,一屁股坐在了柔软的真皮沙发上:“扎莫塔耶娃,最近公司情况如何?”

  “公司的情况很好,我们的利润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十的速度上涨,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出货的发动机越来越多,航空发动机和舰用燃气轮机一起开花,我们马达西奇公司那边也非常满意,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在东方的产品线。”

  以前的时候,他们对于向东方出口技术还有很多疑虑,不愿意把先进技术出口过来,但是现在,他们唯恐出口的技术不够多。

  “是吗?我们接下来打算生产什么?”秦涛问道。

  “我们的舰用燃气轮机已经在大批量生产了,这种燃气轮机的生产线只要稍稍改动,就能用来生产D-18T发动机。”

  当初就是按照这种发动机改装的舰用燃气轮机,功率四十兆瓦,现在反过来,用它来生产D-18T发动机也是没问题的。这是最快捷的一个办法。

  “不过,我们好像没有这个需求吧?”秦涛问道。

  这种航空发动机是用在安-124和安-225上的,后者只有一架就不说了,前者是一款起飞重量四百吨的战略运输机,能运载的物资就高达120吨,可以说是飞行的火车皮。

  但是,东方需要这种级别的运输机吗?

  东方的战略思维还是保守的,没有全球部署的需要,在国内只要铁路就能完成运输了,运输成本还很低,偶尔需要,那架安-225飞一趟就行了,所以好像没必要。

  当初在引进的时候,秦涛是考虑过这个需求,两台就能推动两百吨的飞机,四台就能推动四百吨的飞机,但是……秦涛毕竟是造船的,不是造飞机的,他就算是涉足了航空企业,也不过是生产了隐身战斗机,还从未涉足过运输机。

  “就算是你们不生产战略运输机,你们也应该生产民航客机,这种发动机推力适中,完全可以用在民航客机上。”

  秦涛摇摇头:“这个和我们没关系,而且,如果说客机的话,D-18T应该是落伍了。”

  把军用飞机的技术直接移植到民航客机上来,是要吃亏的,因为双方的需求不同,军用飞机以性能为首,而民航客机以成本为首先要考虑的内容。

  D-18T的油耗高,涵道比还只有5.6,根本就不适合现代化的民航客机,要知道,先进的民航客机发动机是用核心机和外涵道组成的,涵道比足足达到10,这样才够省油。

  就拿后世的发动机来说,长江1000推力12吨级,满足C919的使用,长江2000推力35吨,满足C929的使用,这些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发的,没有直接用运二十的涡扇二十发动机,反倒长江1000还在运二十上进行过测试。

  现在,秦涛当然不会认可把D-18T用在客机上的说法。

  “那我们全新研发呢?”扎莫塔耶娃问道:“秦总,我们天骄航空有足够的实力来研发一款全新的民航客机发动机,继续丰富我们的生产线,军机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东方的经济在蓬勃地发展之中,不能永远都是外购客机,肯定也要自己研发,到时候,我们天骄航空就可以提供发动机了。”

  扎莫塔耶娃目光中充满期待。

  “研发?我们有这个实力吗?”秦涛问道。

  “当然有,我们公司汇聚了大量的发动机专家,他们现在只负责监督生产,有些浪费,完全可以集中起来搞研发,我们发现,东方在航空发动机的材料上进步也很快,我们可以利用东方最先进的材料来制造航空发动机,完全可以和罗罗公司以及通用电气公司竞争。”

  秦涛点头:“好。”

  秦总居然答应了?

  扎莫塔耶娃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秦总,我们天骄航空存在的意义,不就是给集团赚钱吗?也给我们马达西奇公司赚钱,您居然能同意我们投入资金搞研发?”

  搞研发可不是说着玩的,当初罗罗公司研制先进的三转子发动机,差点就给玩倒闭了。他们天骄航空虽然赚钱,但是真要投入进去,恐怕也有这个风险。

  “当然,想要发展壮大,就不能吃老本,总得有研发才行。”

  秦涛当然要支持了,如果天骄航空真的被研发项目给拖累了,需要注入更多资金的话,马达西奇公司是没钱的,只能明州集团出,这样明州集团占据的股份就会更多了。如果要是没拖垮,搞出来了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也可以给国产大客机储存动力,怎么看都是有好处的。

  “秦总,您既然同意了,那我们就接着说一说,接下来要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的参数。”扎莫塔耶娃说道:“我们究竟造多大的发动机,装配什么样的飞机,用什么技术路线。”

  秦涛摆摆手:“这个我不懂。”

  “秦总,这可不行,您可不是不懂,您在航空领域里也是很有天赋的。”扎莫塔耶娃说道:“而且,天骄航空也有您的股份,您既然来了,总得拿一些意见出来。”

  说完之后,扎莫塔耶娃想了想,继续说道:“我给您介绍一下国际上主流的航空发动机,比如英国的罗罗公司,他们主力生产的遄达系列发动机都是三转子结构,其中核心机的大小不同,不过一般来说,小的核心机都是大核心机缩比过来的,比如说瑞达900的压气机,就是将瑞达800的压气机缩小到0.9组成的,对我们来说,只需要研制一款先进的三转子核心机,应该就能通过扩大和缩小的方式,以及通过改变风扇叶片大小的方式来调整得到不同的推力。”

  对航空发动机来说,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核心机的难关,在核心机的基础上安装不同的外涵道,就能得到不同的推力,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或者缩小,那就得改变核心机的大小,这个居然可以通过缩比过来,流体力学特性也会跟着缩比吗?

  秦涛可不清楚这些,不过他知道,对于客机用的发动机来说,三转子发动机应该是更合适的。

  最初的发动机都是单转子的,也就是说只有一根轴,到了二代发动机之后,就开始用内外嵌套的两根轴来提升增加比,同时可以解决高低压区转速不同步的问题。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增加增压比,只有双转子还是不好协调,于是就出现了三转子,分成高中低压三个区域,各自都工作在自己的最佳转速区间,这样虽然好,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结构复杂。

  英国人在六十年代就开始考虑研究三轴发动机的方案,在这个领域里,罗罗公司还是相当强的,经过一系列失败的型号,比如说RB203,积攒出来了足够的经验,英国人捣鼓出来了RB211这种经典的三转子发动机,它采用了高涵道比、高增压比与高涡轮前燃气温度的设计方案,简称三高。

  72年的时候,这种发动机投入使用,到八十年代已经占据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到了93年就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六,足以说明三转子的优秀,同时,它的推力宽泛,从170千牛到424千牛,足以满足各种客机的需要。(这个数据百度来的,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罗罗公司再接再厉,搞出来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瑞达,从瑞达500到瑞达1000,不同推力,不同大小,应有尽有。

  “这个瑞达900还采用了独特的高压和中压转子反转的设计方案,噪音更低,油耗也很不错。”扎莫塔耶娃介绍:“我们接着来说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

  秦涛做出很认真听的样子来,实际上,他对这些也不是很懂,他只是记得,国内商飞第一款自用的发动机是CJ1000,推力是12吨左右,所以,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等到扎莫塔耶娃滔滔不绝地说完,秦涛开口:“既然推力都是可调的,我们是不是先从最容易的起步,比如说造个推力12吨的发动机出来,这样可以满足起飞重量80吨左右的支线客机,先满足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然后再研制更大型的干线客机。”

  一般来说,发动机推力得是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的四分之一,起飞重量80吨左右,那推力至少二十吨,两台推力12吨的发动机是绰绰有余的。

  后世的C919,最大起飞重量才72.5吨,用的也是这种级别的发动机。

  听到秦涛的安排,扎莫塔耶娃皱了皱眉头:“这也太小了吧?咱们的D-18T的推力23吨,一台就相当于这个两台。”

  “油耗呢?噪音呢?寿命呢?”秦涛发出了灵魂三问。

  扎莫塔耶娃不说话了。

  “咱们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来研制民航客机的发动机,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我们得小心谨慎,不能走弯路。”秦涛说道:“大型的干线客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目前如果要造客机,肯定是从支线客机起步,有这种动力就足够了,但是必须要满足现代以至于今后的需要,相信我,如果这种发动机研制成功了,国内至少有上千台的需求。”

  对航空发动机来说,有一百台就足够承担研发成本了,有上千台那利润会相当大,C919后世订单上千架不是说着玩的,国内市场很大,到时候仅仅满足国内需求,也得两千台以上。

  有了这个经验再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