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229章

作者:华东之雄

  “是的,他们是没有费什么力气,追着那些武装人员跑,打死了他们十几个人,但是,他们却因此偏离了原来的路线,然后……”

  “然后怎么了?”

  “然后他们进入了雷区!有十几枚地雷爆炸,车队全军覆没,阵亡了四十多人,重伤二十多人,轻伤五十多人。”

  “什么?”本杰明瞬间傻眼:“怎么可能,他们哪里来的地雷?什么地雷有这么大的威力?”

  “事后爆炸专家进入现场分析,那些地雷应该是155毫米榴弹炮的弹头改装的,威力巨大,呈环形布置成了一个包围圈,凡是在包围圈里面的,都会被波及到。”

  155毫米榴弹炮的弹头,那玩意儿一炸就是一个篮球场,十几枚弹头爆炸,车队里还有活着的人,那才叫运气好。

  这场战争打得非常顺利,英美的底气十足,在打仗前,还有很多人说会成为第二个越南战场,会让美国人伤亡惨重,但是,嘁哩喀喳的战斗就结束,地面战斗仅仅打了一百多个小时,直至战争结束,美军阵亡人数262人,英军仅仅伤亡了33人。

  他们再次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绝对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可以横着走的。

  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那些人的手里拿着超限战的阿拉伯文翻译书,都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超限战,超越一切限制,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作战,不管是面粉,白糖,还是煤气罐,更不用说在战争结束后遗留在大地上的那些没有爆炸的弹头了,反正人命不值钱,让人去拆就行了,尤其是让那些犯过错误的人去拆。

  这次,他们故意引诱英国人上当,进入了雷区,虽然付出了十几个死亡的代价,但是炸死炸伤了英国上百人!

  这是一次成功的行动!

  战场上的伤亡只是小数目,接下来几年,他们会让英国人和美国人流干了鲜血!

  本杰明脸色无比难看,还好英国军队的抚恤金标准比较低,就算是这样,也得出去几百万欧元。对他们的军费来说,这也是个不低的数字了,尤其是,这才是个开始,以后还会继续发生类似的事情吗?

  美国常年打仗,士兵也会经常死亡,不过,为了绿卡,为了优厚的阵亡抚恤金,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卖命。

  美军的阵亡抚恤金约为10万美金,他们还会上保险,其中人寿保险为40万美金,补充保险约为15万美金。再加上阵亡后的现金补偿65万,一名美国大兵的死亡抚恤总金额超过105万美金,听起来已经很不错了,虽然生命宝贵,但是很多人来说,什么都没有,就只有拼命了。

  不过,不要以为这种待遇就是良心了,想要领到这个阵亡抚恤金,那得有一个前提条件:直接死在战场上!

  当场阵亡才有这个待遇,如果还有一口气,给抬到医院去了,在医院断气,那就什么都领不到了,所以,在残酷的战场上会出现这样一幕:原本还有一口气的美军大兵,为了领阵亡抚恤金,不让战友把他抬下去!

  相比之下,美国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英军就不行了,阵亡抚恤金只有4.5万欧元,这点钱能干啥?他们也是没办法,毕竟钱就这么多,阵亡太多了根本就承担不起啊!

  承担不起,那就别打仗啊,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国土过日子不好吗?当然不好,毕竟人家曾经统治过全世界,哪怕没有实力了,也想要四处招摇一番。

  东方,张忠说节目。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的节目叫做张忠说万吨大驱。”张忠的脸上带着兴奋:“就在一个月前,我们国内的万吨大驱055已经下水,当时我们就做了一期节目,但是,因为太过先进,所以不便展示,这期节目就没有播出,今天这一期的节目,就来聊一聊英国的万吨大驱,也就是83型驱逐舰,听到这个名字,我们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82型驱逐舰,所以我们就先从这款驱逐舰来说起。”

  “82型驱逐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第四级驱逐舰,用来替代老旧的郡级驱逐舰,并承担计划中的CVA-01航母的护卫任务。但是由于没钱,该舰仅建成1艘,用来做实验,虽然也参加了马岛战争,但是却只是个打酱油的货色,主力是大名鼎鼎的42型驱逐舰。”

  “满载排水量七千七百吨的82型驱逐舰似乎代表着皇家海军最后的辉煌,不过现在,我们看到英国海军实力再次扩大,他们将拥有两艘女王级航母,六艘45型驱逐舰,这种驱逐舰的排水量再次放大到了七千吨以上,和82型没有太大区别,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桅杆顶部安装了一个大球,这个大球里有什么古怪?我们请潘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潘老已经是张忠说节目的常客了,他大大方方地和观众打招呼,然后开口介绍:“这个大球里面装的就是英国电子技术的结晶,桑普森雷达,它是一种双面雷达,通过旋转来搜索目标,据说能同时搜索五百个以上目标,还能发现低空掠海反舰导弹,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双面雷达?为何不做成我们的四面相控阵雷达的形式?”

  “当然是因为太贵了,这样的雷达价格据说超过了3亿欧元,欧洲联合研发的驱逐舰,就是因为英国人强行坚持要用这种雷达而散伙的,太贵了,其他国家装备不起。”

  “那么,他们的83型驱逐舰的桅杆上,贴了八块雷达天线,这种雷达需要多少钱?”

  “至少要十亿欧元吧。加上舰体,我认为整个军舰的造价可能会超过二十亿欧元。”

  “二十亿欧元?我们知道,女王级航母的预算也才四十亿欧元吧?两艘83型驱逐舰的价格,赶得上一艘航母的价格了,这买卖不划算啊。”

  “是的,我们也看到了,英国人目前就连女王级航母都是咬着牙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建造出来之后,也没有钱购买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把83型驱逐舰建造出来,他们根本就没钱。”

  “也就是说,这个计划是一个PPT计划,只是拿出来炫耀自己的实力的?就和俄罗斯要自己造航母一样?”

  “是的,这应该就是一个PPT计划,他们看到了我们下水了万吨大驱,心中不平衡,所以想要搞出一个项目来胜过我们,但是,他们又没钱,就只能这样打肿脸充胖子了,我们知道,哪怕就算是造价十亿欧元的45型驱逐舰,他们也从原本计划的12艘降低到了六艘,又怎么会有钱采购更加昂贵的83型驱逐舰。”

  “是啊,相比造军舰来展示国力,还不如多关心一下阵亡的将士,我们发现,英军的阵亡补助低的可怕,在战场上阵亡只有4.5万欧元,这点钱,根本就不值得士兵们卖命。”

  “这指桑骂槐的功夫是越来越厉害了。”已经回到了首都的秦涛看到了这一期节目,很是感慨。

  英国人宣传的83型驱逐舰就是个PPT项目,己方当然有义务帮忙宣传一下,省得英国人眼巴巴地等着,等到地老天荒也看不到这种军舰的出现,同时,也可以给他们指点一下其他的待遇问题,阵亡抚恤金那么少,你们还卖什么命。

  “秦总,接到了最新的消息,线代电子已经在美国签署了协议,决定投资五十亿美元,在美国设立DDR2内存的生产线,硅谷对此表示支持。”

  秦涛点头:“虽然用的是我们的标准,但是跑去美国开厂,他们肯定是欢迎的,这简直就是给美国交的投名状。”

  “他们计划使用90纳米的工艺,他们已经有自己的光刻机和刻蚀机,但是其他的原材料,包括光刻胶等等,想要从我们这里采购。”

  “当然没问题,用成本价卖给他们。”秦涛说道。

  东方一直都有成本优势,价格很低廉,现在又要成本价供应给线代电子,那对他们来说,还有研发的必要吗?

  肯定没有啊,自己研发得耗费巨资,就算是研发出来投产,也没法盈利,因为这东西需求量很小啊。他们已经投入了五十亿美元,肯定也是伤筋动骨的了,能采购,就暂时采购,等到发现采购的很香,也就没必要自己研制了。

  “还有,找一些人宣传一下,科技无国界嘛,现在都是全球产业链,没必要什么东西都自己生产,搞自己最擅长的才是最好的选择。”秦涛说道:“不能找我们的人,得找白种人。”

  “好的。第二件事,线代造船厂已经开工造起来了用他们自己专利的液化气船,他们的动作很快。同时开工四条,一起建造。”

  “那是当然,那么多订单压着,他们肯定会一起建造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秦涛的脸上带着笑容。

  “不过他们国内的相关单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配件的生产,所以,他们希望从我们这里采购一些配件,尤其是双燃料发动机。”

  天然气船的核心是液货围栏系统,不过也需要其他的很多配件,各种管路,阀门,都需要特制的耐低温材料,其中最关键的,当然还是发动机。

  在以前的时候,液化天然气船也不需要额外的特殊设计,普通的船用发动机装上去就能用,但是随着用户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液化气船都需要先进的双燃料发动机。

  平时烧柴油,在运输液化气的过程中,一部分液化气会耗散出来,这些天然气会被收集起来,进入发动机之中燃烧,不浪费一立方米的燃料。

  每一款天然气船都是有蒸发率的,哪怕就算是百分之零点零几,那也是不小的浪费,用双燃料发动机,那就能将浪费降到最低。

  东方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船制造国,东方也有了一整套的配套工艺,其中的双燃料发动机更是一绝。

  韩国居然要来找己方配套!

  有什么说的,答应!

第1084章 南洋柴油机厂的发展

  当年,明州集团刚刚发展的时候,秦涛就计划弄个柴油机厂来搞配套,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投资入股的是老区柴油机厂,这个柴油机厂主要是引进法国技术,生产的16PA6V-280STC柴油机已经成为了054护卫舰的主要动力,不仅仅自用,还大量出口。

  后来绝对控股的则是南洋柴油机厂,这个柴油机厂原本是濒临破产,最后抱上了明州集团的大腿,明州集团也不是出钱出力支持,主要是出了TBD620柴油机的技术资料,让他们钻研技术资料,然后仿制相关的柴油机。

  这套资料原本是给滨城柴油机厂的,因为这件事还让滨城柴油机厂大为不满,不过资料是秦总弄来的,他们也没办法,双方相互竞争,最后都开发出来了先进的柴油机。

  这种柴油机是曼海姆公司九十年代最先进的技术,可惜公司经营不善,现在已经被道依茨公司收购,不过曼海姆公司的柴油机技术却在东方生根发芽。

  这种柴油机也用在了多种船舶上,尤其是还有了潜艇用柴油机的版本!

  当德国佬想要用断供潜艇柴油机来和明州集团抢订单的时候,明州集团就推出了装备TBD620柴油机的先进国产潜艇,动力系统也实现了自主化,完全不用担心被外国人卡脖子,现在,德国佬的潜艇柴油机已经卖不出去了。

  同时,南洋柴油机厂还在继续发展其他的柴油机,高速柴油机适合用场所有限,对于大部分的民船来说,用中速柴油机的情况更多,他们不仅仅搞了中速柴油机,还搞了双燃料发动机!

  随着环保的不断发展,天然气发动机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出租车上使用的汽油发动机可以改烧天然气,重卡上的柴油机也可以改烧天然气。重卡厂推出的天然气发动机其实都是在柴油机上改装的,和原版的柴油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在柴油机的缸头内部安装火花塞,柴油只需要压燃就可以,而天然气是需要点火的。

  火花塞什么时候点火?那就需要安装一系列传感器,然后通过发动机的ECU来控制。

  改装之后动力会下降,缸盖的温度也会升高,不过都在可以容忍的限度内,关键是省钱啊!天然气重卡刚刚出现的时候,同样的路线比柴油车省三分之一的燃料费用。等到后来,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和柴油车的费用相差无几,但是天然气车环保啊,柴油车到处限行,天然气车直接放行。

  天然气发动机还是有很多用处的,环保的要求不仅仅存在于陆地,也存在于海洋,船只的动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南洋柴油机厂,厂长章玉占一大清早就站在了大门口,眼巴巴地观望着外面的公路。

  他的身后,跟着其他几名厂领导,他们的心中也都在嘀咕,这秦总也不提前打招呼,马上要来厂子了才打电话,这分明就是想要来他突然袭击啊。

  不过,咱们厂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有着完善的流程,绝对不会让秦总挑出毛病来的,时间刚过八点,所有人都能到岗。

  说话间,远处已经出现了一辆高档红旗轿车,秦总来了!

  秦涛也是兴之所至,回来之后,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了,在各个造船厂里转悠也很快就会没意思,所以,就得找点有意思的事情来做,这柴油机厂很久没有来了,听说了这里生产的柴油机被韩国人看上,要下订单,所以他就决定来看看。

  至于提前打招呼?那厂里肯定要赶紧打扫卫生,忙着招呼他,他不过只是想要过来看看,用不着那么大张旗鼓,就没有提前联系。

  车子停在了门口,秦涛下车,看着迎接自己的人。

  “老章,你这些年辛苦了。”

  当初和章玉占认识,这个人已经是厂长了,面容带着忧色,显得很苍老,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章玉占的头发虽然都白了,但是精神状态却很好。

  “不辛苦,能让厂子发展壮大,我个人感觉到很骄傲,当然,也得多谢秦总的支持,没有当年的资料,我们这个厂子肯定已经倒闭破产了。”

  “嗯,当年其实我也没怎么支持,就是给了你们技术资料,想着看看你们自己究竟能不能把技术资料吃透,这是一笔风险投资,不过结果让我很满意。”秦涛说道:“你们不仅仅吃透了技术,还改进了技术,走,咱们进去看看,让我开开眼界。”

  现在,秦涛主要重心放在军舰上,主要动力也是燃气轮机,柴油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他还真没有太多的关注。

  “好,您请进,这边就是厂房。”章玉占带着秦涛前往厂房,进去之后,就看到一个巨大的不规则长条形物体正在吊装。

  “曲轴?”秦涛好奇地问道。

  “没错,就是曲轴。”

  柴油机是一种往复式运动的机械,活塞在气缸里来回运动,去而复返,但是动力却需要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怎么解决?

  这就是曲轴的功劳,曲轴把连杆传递过来的往复运动变成转动,有多少气缸,就得有多少个连杆轴径,这些轴径角度不同,就组成了这样一个怪异的结构。

  “这套曲轴总长度10.6米,回转直径1.63米,重量120吨。”章玉占说道:“这是我们给天然气船研发的先进中速双燃料柴油机上用的。”

  仅仅一套曲轴就有这么大的重量!那整个双燃料发动机该有多大?多重?

  中速柴油机会占据民船市场,当然是因为它省油,用简单的数据来说明,最先进的中速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是175克每千瓦时,高速柴油机要达到195克每千瓦时,到了燃气轮机上就得增加到205克每千瓦时,至于蒸汽轮机,这个数据达到了350克每千瓦时。

  当然了,蒸汽轮机烧的是渣油,没法和前面几个比。

  船用柴油机的个头都很大,为了降低油耗,采用中速或者低速柴油机是最常见的,看着这个曲轴,秦涛兴致勃勃:“这个曲轴是我们自己加工的?”

  这种复杂的构型,还要求足够的精度,加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技术最强的工厂才能加工!秦涛知道,在滨城有一个著名的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专门制造各种船用发动机的曲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曲轴是自己生产的,还是外购的?

  “我们自己生产的。我们和国内相关单位联合,研发了专业的曲轴加工用的CNC数控中心,大大地提升了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章玉占很是骄傲:“毕竟,这种发动机已经是我们的主力发动机,一年有二三十台的订单,如果不用数控加工技术的话,那我们根本就加工不出来。”

  “我们自己研发的?”秦涛很是惊讶。

  “当然了,现在我们国内拥有一流的数控机床研发能力。”章玉占说道:“我们的生产已经进入了数控加工的时代,不管是曲轴,还是高压油泵等等,都是要用数控技术来加工的。”

  想当年,国内的数控技术落后,先进的数控机床只能从国外进口,不仅仅价格高昂,而且还会面临巴统限制,只有落后的机床才能进口到,先进的人家根本就不卖。

  但是这些年来,国内的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已经有了先进的数控机床研发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要说引子,当然是当年明州集团搞螺旋桨加工时候得到的那台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以及明州集团后来搞的三维数控弯板机,这些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整个数控机床的进步。

  曲轴的加工相当复杂,以前的时候只能用卧床加工,不仅仅操作工序复杂,而且对技工的要求很高,能掌握这些技术的老师傅都是柴油机厂的技术骨干。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开发出来了车拉工艺,从此有了现代化的曲轴加工技术,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简单的直线车拉过渡到内环刀具旋转车拉和外环刀具旋转车拉,大大提升了加工速度。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曲轴的加工进入了数控时代,各种加工机器层出不穷,CNC高速外铣技术更是让曲轴的加工变得容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