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1127章

作者:华东之雄

  这是东方海军第一次秀肌肉!

  降落区左边,除了弹射器上的一架海盘子之外,在挡焰板的后方,还停靠了一架海盘子和三架战机,都是斜着停靠的,这样等到前面的飞走,直接拖过去拉正,就正好对准弹射器,最为方便。

  在航母的尾部,左侧是一架海盘子,三架歼十五并排停在着舰区,右侧则是常规停放,升降机后方三架,舰岛左侧五架,舰岛前方两排四架,占据弹射器部位,又停放了八架。

  加上一号弹射器的一架,这就已经是三十架了,在着舰区的降落跑道上,又停了一溜十架。

  这样,整个甲板上就放满了四十架舰载机。如果再算上升降机上待命的四架,那就是四十四架。

  其实,如果塞的话,还能塞进去更多的,但是继续塞的话,就会影响起飞调度,这也算是综合之后的最优方案。

  美国佬秀肌肉的时候,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上最多就停靠过57架战机,加上机库塞满,总数一百多架,当然了,这个时候只能作秀,根本就没有运作能力。

  站在舰岛上,张震看着满满的舰载机,心中也充满了一股豪情。

  祖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海军!这样的海军,足以战胜任何敌人!

  如果从天空中看的话,那这场景就更壮观了!

  以前的时候,还需要靠反舰弹道导弹来恫吓对手,现在已经用不着了,现在咱们摆开架势,真刀真枪的干,也不会怕了对方!

  四艘军舰护卫在旁边,两艘052C一前一后,两艘054则是左右布局。

  此时,054已经开到了全速,如果要是航母放飞舰载机的时候继续加速的话,那它们也只能掉队了,不过,张震觉得不需要全速。

  现在又不是满载起飞,最多也只灌了三分之一的燃料,还没有带武器,所以,二十五节的航速就足够了,这样,也会有充足的电力给电磁弹射器储能。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

  “出发!”王玮大声地喊道。

  一众飞行员全身披挂,离开飞行简报室,迅速跑向自己的战机。

  德拉诺直接跑向二号起飞位,蹬上舷梯,就在进入座舱之前,他扭头向后看了一眼,海盘子那边,一个娇弱的身影也走了上去,似乎是感受到他在看自己,项静也望了过来,然后向他笑了笑,竖起来了大拇指。

  加油!

  德拉诺也笑了笑,然后跨进座舱。

  其实,这些天来,他已经在不知觉中,习惯了和项静吵架的生活方式,现在想想,吵着吵着,就把心给吵到了一起。

  德拉诺跨进座舱,然后关闭座舱盖,做起飞前的准备。

  航母编队乘风破浪,还在向南一路航行。

  “所有人注意,三分钟后起飞,第一批二十架战机启动发动机!”

第0989章 002航母入役

  为了加快起飞速度,甲板上的舰载机都是在停机区就启动发动机的。

  航母的甲板上轰鸣声响起,这对甲板上工作的各色马甲们来说,工作中随时充满危险,如果靠得飞机进气道太近的话,都可能会被吸进去,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

  这就是常规操作。

  他们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

  飞行员在起飞前,需要绕着飞机转一圈,从外面检查确认,比如油压管路是否漏油、扰流板等等的操作装置有无异常、弹械装备是否挂载妥等等,等到这些检查完成,飞行员就可以登机。

  登机之后也有很多操作,比如说把飞行资料输入导航系统,调整无线电频率等等。

  等到这些工作完成,就开始启动发动机。

  飞行员首先需要举起手指询问下面的甲板上的黄马甲,如果一切已经就绪,黄马甲的一只手指向发动机,另一只手开始不断转圈,传达启动的信号。

  在地面上,为了减少飞机自身电力的消耗,启动可以使用外接电源车,但是在甲板上,发动机的启动一般都是靠飞机自身电源来进行的。

  如果是歼十五这样的双发,那发动机就需要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启动,如果是歼三十二这样的单发,那就什么都不需要了,只要启动一台就可以。

  听到身后传来的发动机的呼啸,德拉诺满意地将发动机的油门放在慢车位置。

  后面的挡焰板已经起竖,弹射杆也早就挂好,所以,对德拉诺来说,有一些步骤已经可以省略,他只等着最后起飞命令的发出。

  “全甲板出击,开始!”

  随着命令,黄马甲蹲下,做出了那个熟悉的起飞姿势。

  德拉诺顺手松开刹车,启动加力燃烧室。

  接着,在甲板边缘狭窄走道的的弹射组组员也按动下了弹射按钮,澎湃的动力传入弹射器,弹射梭带动歼三十二战机猛然加速。

  嗖,嗖嗖!

  德拉诺的身体被紧紧地压在座椅上,感受着弹射器的巨大过载,虽然说他已经经历过多次弹射起飞,但是每次都会让他有种欲仙欲死的感觉。

  他喜欢这种感觉!

  巨大的歼三十二战机腾空而起,在斜角甲板上,海盘子也几乎同时起飞,项静的身体蜷缩在转向前方的座椅中,目光闪烁。

  两架战机离开甲板的瞬间,弹射梭也减速停下,然后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后复位。挡焰板也缓缓下降。

  后面,两架就位的飞机也开始工作了。

  等候在二号弹射器后方的一架歼三十二战机上,飞行员向甲板上的黄马甲做了个手势,黄马甲拿掉了轮挡,飞行员加大油门,松开刹车,飞机在甲板上慢慢滑行。

  黄马甲继续引导,飞机缓缓地前进,压过挡焰板,然后稳稳地到达弹射器,分毫不差!

  如果想要快速出击,用甲板牵引车来牵引是非常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滑过去!(看了个美军的手册,还真是能滑过去,这技术可不低。)

  所以,哪架飞机先出动,哪架飞机后出动,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直接关系到了出动的效率。

  这架歼三十二腾出来了原本的位置,立刻又被后面一架飞机占据,后面的飞机还折叠着机翼,来到了预备起飞位置之后,棕马甲们上来,快速地帮忙翻折机翼。

  前面已经在弹射位上的飞机,则是开始被固定弹射杆,做起飞的准备,身穿绿马甲的弹射器组员举起了弹射重量指示牌,等到飞行员确认手势之后,就立刻回到原位。

  虽然还是同型号的飞机,但是这个规矩不能乱,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不同的起飞重量有不同的弹射推力。

  起飞重量小,弹射力太强,那飞机可能散架。

  起飞重量大,弹射力太弱,那飞机速度不够就掉海了。

  就算是飞机型号一样,也可能因为机内燃料、弹药等等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弹射力。

  就在他们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电磁弹射器储能已经完成。

  嗖,嗖嗖!

  第二次弹射迅速进行。

  舰岛上,王玮举起自己手臂,看着手腕上的表,两次弹射间隔,只有一分钟零十秒,严格的训练下,他们发挥出来了最强的实力!远比当初设定的时间要短!

  当然,这也是因为航母的速度只有二十五节,把大量电力供给给弹射器储能,同时只用了两条弹射器,所以速度很快。

  第三次,第四次……

  弹射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甲板上的战机不断地从停机位前往弹射区,甲板上的飞机数量越来越少,逐渐腾空。

  舰首右侧的停机区,因为需要让舰载机先向后走,然后还需要转动一百八十度,才能对准舰首方向,所以不能靠自身动力,只能牵引。

  不过由于甲板已经放空了不少,所以,弹射区的作业不受干扰,一号弹射器上的舰载机已经能被甲板牵引车轻松地牵引到后方,等待起飞的位置了。

  整个甲板的调度非常快。

  “我们虽然是第一次操作弹射型航母,但是我们的甲板作业已经非常娴熟了。”张震站在舰岛上,看着下面的情况,也是很感慨。

  几乎没有任何浪费时间的情况,一切都是那么的井井有条,舰载机的调度简直完美,哪怕就算是美国,也不过如此!

  不,美国海军也比不了己方,毕竟己方的弹射器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

  “注意,第一波次即将全部放空,第二波次起飞的战机,启动发动机!”

  如果一起启动,后面的空转浪费燃料,现在,眼看着第一波飞机即将放空,第二波的飞机启动发动机也不迟。

  双发的歼十五开始启动了,甲板上轰鸣声更大。

  已经清空了一号弹射器上的舰载机,所以,舰首上两条弹射器都可以使用,两架歼十五被固定在起飞位上,两名飞行员左右看看,非常骄傲。

  弹射!

  一号弹射器上的歼十五在轰鸣声中冲向舰首,当它离开甲板之后,二号弹射器上的歼十五也嗖的一声冲了出去。

  舰首弹射器是不能让两架飞机同时弹射的,就算是到了最前面,两架飞机的机翼依旧不碰撞也不行,因为不能保证在飞出甲板之后不相撞,为了提升飞行安全性,需要前后间隔几秒。

  没错,几秒钟就行,只要前面的飞机已经飞出去了,旁边的飞机就能跟着起飞。

  歼十五展开双翅,飞上天空,虽然它们后起飞,但是照样能追上前面的飞机,毕竟他们有两台发动机,推力强劲。

  一批,又是一批,甲板上继续清空,在放飞了普通型的歼十五之后,电子战型歼十五也滑向了起飞位。

  和其他的歼十五相比,这种电子战型歼十五的机翼下悬挂着吊舱,这些吊舱是不会取下来的,一旦安装到位,就会长时间地挂在上面,除非是出了故障,毕竟拆解安装会出各种意外。

  看着这批歼十五上了弹射位,王玮说道:“好了,我也该下去了。”

  航母进港之前,要把所有的舰载机都放飞,当然也包括舰载机联队长的那架,王玮也是有自己的座机的,那是一架双座型歼十五。

  王玮也要去飞了。

  等到他穿戴整齐下去的时候,升降机也开始将机库里面剩余的几架飞机给搬运出来。有普通型歼十五,也有直升机。

  没错,对于一款航母来说,必须要配备一批直升机的,航母不需要反潜,直升机一般都是要随时准备营救落水的飞行员的。

  002航母上的直升机并不多,只有四架,其中一架在甲板上,另外三架在机库里。

  由于直二十还在做最后的测试,所以现在上舰的是直十八。

  就算是直二十服役,它也不过是一款十吨级的直升机,起飞重量依旧比不上直八,直八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有十三吨,而直二十,只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十吨的直升机。

  改进到直十八之后,性能更加先进。

  外形上看,这款直升机和原本的直八F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原本的船型底改成了平底,外表看不到裸露的铆钉而已,实际上,这款飞机的变化主要是内在的,尤其是发动机。

  它采用了直二十的发动机,而且按照原本的布局,在机头里塞进去三台,这样功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最大起飞重量也提升到了十五吨。

  当然了,它依旧是一种中型直升机,只有起飞重量超过二十吨才是重型的。

  为了和发动机匹配,它还换装了先进复合材料旋翼和尾桨,更换了传动系统,改变了航电系统,如果进入里面,就可以看到飞行员面前已经是液晶显示器了。

  这些年来国内在航空技术上的进步,几乎都用到了这款飞机上。

  直二十重要,直八的改型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