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693章

作者:渔雪

  此外,去年加入腾讯担任首席战略投资官,今年2月份开始担任腾讯公司总裁的刘炽坪,他就是高盛出身,曾经操作了名噪一时的粤海集团重组。

  有高盛加盟对校内网的投资,一是解决部分资金需求,二是也给这个项目留一条容易推动的退路。

  与巨头的竞争是极其烧钱的。

  拿原本收购了校内网后又改名为人人网的发展来说,收购价也就200万美元,随后却从软银集团融了3.84亿美元用来支撑发展直到上市。

  再后来,同样是面对腾讯、新浪微博等对手的竞争,人人网烧掉了最少3亿美元的现金,还是没能扭转乾坤。

  彼时此时的竞争环境当然不一样,但烧钱的心理准备要同样做好,毕竟,如今的腾讯已经得到二级市场青睐,花起钱来也不会手软。

  方卓不打算由自己作为主力来烧这个钱,现在用钱的地方很多。

  以及,也不打算烧钱烧到最后啥也不剩。

  IDG、申新科创、易科投资、新浪、高盛,这里面要么是亲儿子干儿子,要么是老朋友,要么是多次的合作者,在面临腾讯入场的情况下,打固然可以打,也得未虑胜先虑败。

  成功了当然最好。

  真的失败了又要怎样?

  可以由高盛和申新科创这位腾讯股东来共同出面推动腾讯对校内网的收购。

  投资界有个说法,先期投资人赚的是后期投资人的钱。

  败可以败,钱不能亏。

  反正,还有博客→微博这样一脉相承可以拿出来的竞品,新浪才是当下做社交媒体平台最娴熟的公司。

  反正,移动时代到来之后的竞争才是刀刀见血。

  校内网这样一个项目对方卓来说不是伤筋动骨,QQ校友对腾讯来说同样也不是伤筋动骨。

  真正的筋骨是腾讯那庞大的流量。

  方卓从心里客观的来判断,即便是自己能筹钱、调资源,可能还是不太容易干过同样有钱有资源以及还有流量的腾讯。

  但这并不妨碍彼此切磋。

  他现在是有些判断不了腾讯对QQ校友这样社交网络的重视程度是怎样。

  如果腾讯是正常的做一做,那这一波竞争的希望颇大。

  如果腾讯是尽力的来投入,那它这一次适合流量转化的打法就不是能正常应对的了。

  换了以前,方卓没准就直接给马化腾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可是,这一次有些直接的摩擦,腾讯方面又是五虎之一的许晨晔站出来发声,那就先过过手再说。

  方卓心里想的比较多,打算根据具体的竞争形势来决定如何推动下一步的方向,但现在面对懵懂的王星,表现出来的就是校内网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种种考量有必要和王星说吗?

  似乎没必要。

  现在的王星能保持勇猛精进,不被巨头入场打击的道心崩溃就行。

  方卓又和王星聊了一会,眼看时间快到九点,他让王风益带着明显情绪高涨的幼兴去外面解决温饱问题,自己则仍旧有一些工作需要处理。

  上海和纽约的时间颠倒,一直到深夜十一点钟,来自虞红关于安卓系统、手机研发的进度才交流完毕。

  两地都设置了研发中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先前因为易科主动爆料手机消息,不知是不是影响到了苹果公司的策略,最近关于它家手机的消息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华尔街和业界的看法普遍不太支持两家公司杀入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

  方卓放下电话之后汇总了一遍小虞汇报的消息,考虑着是否让上海这里的安卓中心去美国那边学习学习,进度上确实差了不少。

  十一点半,熊晓鸽的电话打了进来。

  他现在和方总的说话越来越直接,也懒得寒暄:“校内网要做东方Facebook?”

  “做做看,我看王星心里挺有章法的。”方卓答道。

  熊晓鸽说道:“这样和腾讯直接竞争,又是在它擅长的打法里,你不亲自来做,让王星做,我不放心投。”

  “你下次过来直接带刀把我劈两半得了,易科、易购、冰芯,我已经拿不出多余的时间了,事情是做不完的,我看他还不错,况且,关键的决策,我们也会交流的。”方卓游说道,“王星为主,我打打辅助,查缺补漏,我看今年国内这情况,没准就是一个电商和社交年。”

  熊晓鸽听懂这意思,电商自然指国内本土的竞争极可能加剧,社交年嘛,校内网、5Q网、占座网、QQ校友以及更早一些的博客、QQ空间,这方面的概念也很火热。

  他沉默一会,问了句:“腾讯看起来是动真格的,真能打过吗?”

  熊晓鸽说了这话反而不等方总回答,立即解释道:“我不是不信任你的判断和能力……是……是腾讯流量之威有些到了让我惊愕的地步。”

  方总当然极具商业才华,但,腾讯的空间、电商、游戏、门户等领域的多线作战所取得的良好成绩简直让人震怖。

  熊晓鸽曾经是特别看好腾讯发展的,即便这样,他也万万想不到腾讯能发展到这样的程度。

  “谁能做一定成功的事呢,这次拉了几家一起来也算分担风险,可以预计的是,我们的投资好歹能换回用户数量。”方卓委婉地说道,“用户数量就是成果,也就是钱,不至于落个大败而归。”

  他顿了顿,又说道:“总要打过一场才知道,不然,今天让了个社交网络,明天是不是腾讯入场的领域也要让?后天呢?”

  熊晓鸽叹息,做腾讯对手的滋味确实不太美妙。

  不过,他转念一想,以过去经历来看,似乎做方总对手的滋味也好不到哪去。

  他沉吟了一会,还是应允下来:“那就试试看,真亏了,反正我自己是能从大额存单上找补。”

  也是因为IDG和他自己都是赚了钱的,不然还得多思虑思虑。

  “很好,老熊,你不愧是我最佩服的投资人。”方卓称赞道。

  熊晓鸽挂了电话,方总这一夸,就觉得他还有些冒着坏水的打算。

  ※※※

  次日,王星又在恒隆23参加了一场项目讨论会,主要便是讨论国内的社交网络目标群体。

  校园生态里的大学生是既定的,办公室白领群体还是他的假想。

  但仅仅一个晚上过去,易科就出了份简易的调查报告来讨论这个事。

  王星不得不感叹易科做事的效率。

  到了下午,他没见到方总,但会议室里初步敲定投资机构、确定从新浪征调熟手、联络公司向来保持合作关系的不少高校,种种行事,有条不紊。

  又过一天,王星还是没见到方总,可是,易科、IDG、申新科创这三家的投资都基本确定,就等着再来两家以进一步履行程序。

  5月3号,王星要飞回北京,是王风益到机场送别。

  “王总啊,方总这几天很忙,因为台记那边又挑事了,但他还是很看重你这个项目的,他回头还得去北京,你可千万别懈怠。”王风益谆谆教诲。

  “王哥,放心吧,我怎么也不能辜负各位投资人的期望,也不能辜负方总的信任。”王星表态。

  王风益满意的离开。

  王星看着这位本家离开的背影,想着这两天在知乎上无意看到他当狗的言论,不由得愈发感觉王风益是个幽默风趣、目光敏锐、能谋善断的优秀投资人。

  要是早点碰见这样的投资人就好了。

  不过,好饭不怕晚,现在有了这批人的加持,怎么也要和腾讯斗一斗。

第39章 就干腾讯

  5月3日,中午时分,王星抵达北京。

  刚一落地,他打开手机就瞧见若干条电话和短信,基本都是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其中还夹杂一条陈一舟的来电。

  来去皆匆匆,心态却已截然不同。

  王星去公司的路上先吃了碗面条果腹,然后才打给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到了北京。

  “好,你快来吧,陈一舟等下也到了公司了。”王慧文如此说道。

  王星出于某种莫名的情绪,这几天没有和公司通报与易科的顺利接洽,只是模糊的说自己在谈。

  等他到了公司,千橡集团的陈一舟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而校内网的几位高层正笑着聊天,气氛和谐的不像是在谈收购。

  “王总,关于千橡对校内网的收购,我是满怀诚意的。”陈一舟见到王星来了,温和地说道,“不然,我也不会一次次的跑来见你。”

  他看了眼校内网的其他高层,继续说道:“我其实很佩服你们这群年轻人的成绩,刚才和赖总他们也聊得很好,不知道王总你对我们上次的收购价格是不是还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商量的。”

  王星听完这些话,沉默两秒,说道:“陈总,抱歉,校内网不卖了。”

  这话说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但又转瞬即逝。

  王星看着陈一舟以及自家高层的惊讶,宣布了最新的消息:“易科的方总愿意投资校内网,将会大力支持校内网的发展。”

  王慧文的脸上闪过喜色,王星这一趟居然真的谈成了?

  陈一舟听到易科和方总的名号,愣了愣才开口道:“王总,你们网站现在面对的腾讯……”

  王星打断,但又只重复几个字:“易科的方总。”

  也就这几个字便足够了。

  陈一舟吸了一口气,犹疑几秒,转而有些忧虑地问道:“易科也要入场了?”

  千橡集团下的5Q网也是主打校园社交,这次收购校内网失败,外部环境继腾讯入场,如果再添一家易科,那恐怕更加难以成功。

  王星毫不犹豫的点头,也意料之中的看到了陈一舟脸上复杂的情绪,以及,校内网其他高层的喜悦。

  陈一舟起身,完全没想到这一趟会听到这么一个坏上加坏的消息。

  他和校内网的高层一一握手,最后和王星握完手之后说道:“看来这是一场巨头之战了,希望校内网发展顺利。”

  王星礼貌致谢,把陈一舟送至电梯口。

  等他回到会议室,众人正在交头接耳的讨论易科投资这件事。

  王星也不说话,慢条斯理的喝了几口茶便等来大家的安静,继而宣布更多的消息。

  “这次我见了方总,不只是易科投资,包括新浪、IDG、申新科创等公司都会投资校内网,资金方面是不用担忧了,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如何成为东方的Facebook。”

  “这是我们原先的目标,也是所有投资人对我们的期许。”

  “这个月我们一起经历很多挫折,希望这些能成为大家继续前进的财富。”

  “忘掉千橡,忘掉红杉,忘掉ES,我们现在要考虑怎么和最大的竞争对手较量了。”

  王星没有慷慨激昂,只是略带平静的叙述了情况。

  会议室里的众人依旧十分喜悦,唯有王慧文,他隐约觉得王星这一趟回来似乎变得……变得更从容了。

  原本的收购会议改为业务探讨,但也没进行太久,大家都需要消化消化从上海带来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