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341章

作者:渔雪

  三家投资机构全都爽快的答应下来。

  尤以DCM最为主动积极,时间直接约在了下午。

  方卓囫囵的吃了个午饭,见了见易科的管理,审视了一遍这两周时间的状况,然后,他在DCM康纳还没到来之前紧急把副总裁苏薇从外面给喊了回来。

  “市场部门调整规划的方案书是怎么回事?”

  总裁办里,方卓泡了杯浓茶,桌上摆着的是一份动刀子的方案书,上面有一众高管的签名。

  “这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市场部门,提高我们在国内的占有份额,以及音乐市场布局……”苏薇一板一眼的回答,然后被方卓喊了停。

  “等等,小苏老师,我要听的不是这个,这是谁的意思?你的意思?”方卓纳闷,这份方案书对内部的调整力度不小,而他先前并没有这个意图。

  苏薇抿抿嘴:“是德里克的强烈建议。”

  德里克是易科的CFO,由高盛集团推荐入职,本人也有很漂亮的工作履历。

  “你也有这样的建议吗?签名了的楚总、孙总他们也是这样想?”方卓皱眉。

  苏薇愕然:“德里克经验丰富,他认为我们国内业务要向美国市场靠拢。”

  “你也这样认为吗?”方卓再次问了个类似的问题。

  苏薇踌躇了几秒:“我认为最起码音乐市场不像美国市场那么成熟,暂时没必要靠拢。”

  “那你为什么签名?”方卓又问。

  “德里克以前在摩根大通、高盛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提出的建议……”苏薇很真实地说道,“我有些不认同,也打算等你回来再和你沟通。”

  方卓不客气地说道:“那你就不应该在这上面签字,市场部门的调整是重中之重,战略方向的改变同样如此,德里克一个外国人懂个屁的国内市场?”

  “不光你,还有其他签字的高管,好家伙,我去一趟北京,回来就发现你们要抄家啊。”

  “我让德里克来是处理财务合规问题,让各种报表都更符合SEC要求,不是让他来指手画脚的。”

  “你们不要迷信他的国外履历,感觉不对就提出来。”

  方卓说到最后已经有些严厉了。

  苏薇为同事们辩解了一句:“主要是怕影响公司的上市……”

  方卓摇摇头:“下不为例。”

  他说完就拿起电话打给了高盛集团的徐开伟,当着苏副总裁的面说道:“你们高盛给我推了个什么CFO?到了公司还要动我的部门,他是来给易科上市还是来当CFO的?”

  电话里的徐开伟问了两句情况。

  方卓也不详细解释,简略说了几句之后提出要求:“重新换一位知道自己职责的CFO过来。”

  他挂掉电话,对苏薇说道:“你去通知德里克,公司解除了他的职务,即将更换为高盛推荐的另一位首席财务官。”

  “这……好的。”苏薇接受了总裁的处理。

  “南方和北方市场就有差异,更何况,大洋彼岸和咱们国内的区别?不要一味的迷信洋方法,他连自己的定位都没弄清楚,怎么弄清楚市场的定位?”

  “小苏老师,你既是董事,也是副总裁,更要有通盘的清晰认识。”

  方卓最后缓和语气的说了两句。

  苏薇若有所思的离开了总裁办。

  方卓拿起桌上的方案书,又瞥了两眼就扔进垃圾桶,德里克从来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这份动刀纯属胡来,是拿他美国市场的经验强行嫁接到国内市场。

  但如此一位光鲜履历所带来的说服力又是无与伦比的,换了其他的总裁,没准也跟着瞎折腾,等到折腾出一地鸡毛才会幡然醒悟——洋方法,土方法,能让公司好好活下去的才是好方法。

  下午两点半,亲手开掉易科历史上第一位也是仅仅任职不到一个月CFO的方卓丝毫不受影响,言笑晏晏的在会议室接待了DCM的一行人。

  他拿出了这一趟去北京的所得,如愿在康纳的脸上看到了满意的神情。

  “中国政府还是很乐意看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的,这是好事。”康纳点评着快速拿到优惠政策的行动。

  对于他来说,美国也好,中国也罢,只要对项目有利,只要对自己的投资决定有利,那就是好事。

  “嗯,这是我们的机遇,国内的半导体项目还少,再过两年,恐怕就拿不到这样的优惠了。”方卓笑道。

  康纳点点头,很有可能,物以稀为贵嘛。

  方卓又聊了聊北京之行的细节,然后说道:“CSMC的资金已经开始部分到位,合肥国投的13亿合同也正式签署了,我们会开始分批采购设备,也同时补全资金。”

  易科集团、MIGA基金、合肥国投、中国企投的资金全都到位,这不是小数目,已经有总预算的50%,也就是接近5亿美元,如果再算上IDG获得的社会投资资金,拟定到账的钱已经超过5亿美元。

  再加上来自工信部盖章的优惠政策,冰芯CSMC正在大踏步的前进。

  康纳问了一句:“德银、高盛、IDG怎么样?”

  “IDG落实了部分资金,因为他们的美国和中国业务比较独立,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其他两家也在推进,流程有快有慢,高盛集团会先和我们签署一份草签协议。”方卓说道。

  高盛的草签协议可谓来之不易,是易科的上市、新浪的定增之后即将推进出的成果。

  康纳微微点头,承诺道:“我们DCM争取这月上旬走完所有的投资流程,最好在这之前见到高盛的草签,这样能更快一些。”

  方卓露出微笑,伸出右手:“没问题。”

  康纳用力的握了握手,笑道:“有时候,我也不清楚,早一步投,晚一步投,有什么区别,既然看好这个项目,当然是全力支持。”

  “我们DCM全力支持CSMC成为中国大陆最好的晶圆代工厂。”

  方卓心中感慨,要是各家都多一些康纳先生这种人,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第197章 东窗

  DCM定了!

  几乎。

  高盛定了!

  也几乎。

  德银定……哦,还没进行实质性的推进。

  方卓回上海之后分别和三家投资机构见面,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DCM本就计划之内,康纳如他所说的那样是全力支持他看重的项目。

  高盛因为新浪定增和易科上市这两笔关联交易,一下子变得你侬我侬,徐开伟虽然是高盛在华的首席代表,但他也依然会被其他业务部门的声音所影响。

  这就像是风险对冲,不管冰芯能不能赚钱,新浪和易科都已经有切实的利益填补,更何况,冰芯这个项目的整体考察也没有问题,那该投就得投!

  至于德银,方卓见DCM的康纳和高盛的徐开伟都是在会议室,只有见德银的张红力是在自己的总裁办,所聊的内容大概也就30%和冰芯相关。

  方卓对张红力有种直觉,这位在项目投资上的谨慎心很高。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只要彻底搞定高盛和DCM,冰芯这个项目的融资进度就完成了99%,差5亿多和差1亿多,操作的空间不可同日而语。

  9月的第一周,方卓坐镇上海,邱慈云扎根合肥,一个继续搞资金,一个确定合适厂址。

  随着各家资金的逐渐进入,注册地址在开曼群岛的CSMC股份比例几乎一日一换,逐渐显露出规划中的框架。

  方卓在和DCM、高盛的草签协议里没有加上让渡管理权的条款,他和中芯张汝京的不同即在于能通过股权来牢牢掌握住公司的归属。

  自家持股30%+合肥国投的14.4%+第三方公司代持的期权池10%,这就拥有了绝对的决策权,如此还没算上资金还没到位的IDG,即便后续继续融资,依旧能把持董事会。

  9月9号,DCM挑了个吉利的日子和冰芯CSMC签署正式协议。

  没有香槟,没有庆功宴,没请媒体记者,只让易科的人拍摄了几张照片。

  照片中的方卓和康纳都笑得很开心,两人拿着合同彼此握手的照片更是被康纳要回去以作纪念。

  DCM来华是要开拓业务的,康纳作为合伙人,他挑选的赛道就是半导体产业,手上推进的两笔投资项目分别是冰芯和中芯。

  中芯自不用说,即将上市,规模和业绩都注定在股市上有不错的表现。

  冰芯嘛,有前景。

  康纳相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快速发展,自家则能从中获取不菲的利润。

  时隔三天,先前一直和德银保持默契的高盛集团也欣然与冰芯CSMC签署正式协议,同样成为公司董事会的一员,由首席代表徐开伟担任董事一职。

  至此,易科集团、合肥国投、MIGA基金、高盛集团、DCM、中国企投全都和CSMC冰芯达成合作,共同斥资7.5亿美元打造国内先进的晶圆厂项目。

  现在,只剩下德银和IDG两家还没有完成他们的任务。

  方卓没有第一时间去联络这两家,他花了两天时间向各路地方政府致谢,表示这次没有达成合作,下次仍然有机会建设生产线,就像中芯不只在上海建厂一样。

  未来,冰芯和地方政府还有很宽广的合作空间。

  9月14号,CSMC举行了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应到五位董事,实到四人,缺席的那位属于MIGA基金,大家对这席位设置的用意心知肚明,也没表示什么看法。

  方卓、徐开伟、康纳以及代表合肥国投的吴宏全,这是董事会能现场表决具有效力的四位。

  参会的还有从合肥返回的邱慈云等高级技术骨干,以及,易科的供应链总监孙琦。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国际上的设备采购。

  也正是因为这个,邱慈云才专门回上海,他先前已经拟出了设备名单,但碍于方卓的非专业,必须得当面说清情况才行。

  “按照我们前面两年的采购经验,欧洲的设备比较容易,反而亚洲的像新加坡不太好买,他们主要考虑到他们自己的产业保护,会有行政上的干预。”

  “以色列也不错,挺乐于卖设备,但他们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后续维护和升级的费用很昂贵。”

  “中芯最开始有的设备替代就是从以色列采购,用了一年一算后续费用都快赶上最初买设备的钱了。”

  会议室里的邱慈云侃侃而谈,介绍采购情况。

  等他说到最后又补充一句:“中芯的不少二手设备是凭借张总的人脉搞到的,如果我们买不到,恐怕还需要去买新的,而且,国际上采购的最新情况我还不是太了解,恐怕得跑一跑才能评估。”

  方卓听得很认真,虽然对这个领域基本不懂,但知道用人就行。

  他先点了自家公司的总监孙琦,问道:“孙总是常年在国际上跑业务沟通的,我们易科和日本东芝的合作都是孙总负责,接下来能不能拓展下业务范围,你们商量下给个结果。”

  方卓示意孙琦和邱慈云相互沟通一下,前者精通国际采购流程,后者熟知设备需求情况,应该能有所互补,至于易科的供应链,现在已经十分稳定,提拔副手上来就可以。

  “徐总,你们高盛推荐的新CFO很好用,能不能在设备采购这块再给推推人啊?”

  方卓扭头也和旁边坐着的徐开伟沟通起,意思很明白不过,签过合同,大家都是自己人,赶紧就设备采购这方面提供帮助啊。

  徐开伟沉吟一会,说道:“我们肯定愿意帮忙,尽量让这个设备层面不出问题,但实话实说,高盛能提供的帮助还是美国境内的更方便一些。”

  高盛是个全球性的集团,但影响力自然是大本营最强。

  只是,美国设备采购遭遇的审查尺度最高。

  两边的影响因素纠合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还真得试试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