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307章

作者:渔雪

  方卓:“……”

  就算招人恨,那也只是一时的!

  产品总监来了又去,满心凄楚。

  公司副总裁替班进来,笑意盈盈。

  “小苏老师,你刚才瞧见许老师了吗?昨天是怎么回事?”方卓问了句。

  “很简单,他觉得新浪攻击抹黑学校呢,然后就发了火,我劝他冷静,但可能言语里也有些阴阳怪气,我们就吵了起来。”苏薇平静地说道。

  方卓惊讶地看向副总裁:“你不会也是进来和我道歉的吧?”

  “嗯……不是,作为被方总指定的副总裁,我要是连架都吵不赢才要给你道歉呢。”苏薇露出一个笑容。

  方卓斟酌道:“苏副总裁,唔……”

  他放弃挑动男女对立的话题,聊起公司在国内的市场现状。

  苏薇从人事总监到副总裁,她的职权发生变化,着眼点不再局限于单独一块,自家产品的市场表现尤其需要被她重点关注。

  易科先前因为摘掉一位元老副总的职务,北京那边的市场部门有些震荡,同时,03年上半年的特殊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销量,苏薇有时候因为这些事比方卓还要忙。

  “方总,你接下来还有什么大事么?”

  苏薇聊了会市场,调侃式的询问老板,先房地产后芯片,出风头得很。

  方卓长叹一声:“做点事可真难,这边一动,外面外面是领导,里面里面出矛盾,没大事,没大事了。”

  他继续说道:“咱现在就剩一件小事,把易科弄上市,挣点小钱,顺便看看索尼和苹果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给点助力。”

  今年上半年,索尼姗姗来迟的发布了去年的财报,首度披露了巨额亏损,股价连连下跌,甚至一度诱发日本科技股的集体跳水。

  但后来又有所反弹。

  只是,方卓从索尼的业务来判断,实在找不到继续维持反弹的点,就等着它再公布上半年财报后看看有没有什么秋风可打。

  苏薇眨眨眼,提了个问题:“方总,你觉得易科如果上市,和现在的新浪相比,哪一家的市值更高?”

  新浪今日的股价是36.65美元,竞争对手的网易是28.85美元,搜狐则明显差了一档,堪堪维持在20美元左右。

  三大门户网站真正的走出互联网泡沫阴影,焕发了别样的活力。

  也因此,诸多著名机构纷纷上调评级,看好中概股的未来走势。

  截止到今日,新浪的市值在15亿美元左右,作为参照,苹果公司如今的市值是60亿美元。

  “你问倒我了,咱们公司的市值嘛,国内加上国外的业务,这个衡量起来比较复杂,软件+硬件组成了对后来者的护城河才真正的有了认真考虑市值的资格。”

  方卓思虑一会,说道:“我们如果路演,一定是对照有着类似业务的苹果,嗯,我希望易科能有2浪的市值。”

  苏薇反应了一下,噢,是以新浪市值作为基准的。

  “明年你能当全国首富吗?”苏薇盘算道,“就算不上市,价值也摆在这呢。”

  “虚名,都是虚名罢了,小苏老师,你怎么也看重这个。”方卓摆摆手,“一个上海首富就搞出来这么多事,这玩意就是容易为声名所累。”

  苏薇作敬佩状。

  “哦对,明天下午召开会议,副总监级的都要参加,人到不了可以电话会议。”方卓准备在易科展开上市之路前动一动组织架构,需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好的,没问题。”苏副总裁答应下来。

  恒隆23风平浪静,有条不紊的安排易科工作事项,外界则继续刮着汉芯造假的风暴。

  只是,隔了一天,近期一直不断上涨的新浪股票忽然意外价格下挫,虽然只跌了不到1美元,还是被视为受新任董事长的动作所累。

  尽管新浪这三天收获了高点击、高流量、好口碑,但资本市场显然不认可这种方式。

  自从无线增值业务出彩,新浪股价始终或多或少的增长,如今给了个态度式的下跌,倒让方卓有点恼火,太不给新任董事长面子了。

  他在召开易科高层会议前考虑半晌,给总裁汪延发了条短信。

  “我认为新浪股价已经接近可以考虑增发的水平了。”

  经过半年多的涨势,新浪要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

第162章 热心的围观群众

  六月中旬,上海易科通过了几项决议。

  产品部门一分为二,硬件团队成立产品中心,依旧由许柯登出任产品总监。

  软件团队则设为IM中心,由医科集团原技术副总监陈铭担任技术总监——iMusic软件是由挂号网和易科的技术团队联合研发,两边转岗通道十分顺畅。

  同时,公司成立音乐中心,剥离原先跟进索尼音乐合作的团队,主要办公地设在纽约,国内部门人员负责为音乐和软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此外,市场部门划出两块,中国区、海外区,前者由杨琬连升两级任职市场总监,后者由虞红副总裁担任海外的市场总监。

  其它部门也微有调整,主要是相似职能的合并,也进一步明确苏薇副总裁的职权,还将从外界招聘一位首席财务官来推动公司的上市进程。

  易科连续召开了三天的会议,清晰的释放出寻求上市机会的信号,且在释放如此信号之后又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宣布解除三位中层管理的职务,送交法办。

  这次依旧是经济问题。

  易科所设薪酬属于同行业优秀水平,但依旧耐不住有人想要更多,借着易科高速发展期的粗放式管理来钻营牟利。

  方卓没有手软,即便有一位还是挂号网政策变动时期转过来的,可是先前已经以唐尚德的案例作为警示,他实在找不出不严肃处理的理由。

  如此先甜后苦的三天下来,易科管理层的气氛为之一清,上上下下都阅读出一个讯息,老板会亲自坐镇易科的上市之路了。

  继新浪、房地产、汉芯事件,老板终于想起自己的亲儿子还嗷嗷待哺呢。

  不过,苏薇对大家的乐观说法表示怀疑,方总吧,不是不过问不重视易科,全公司就他来回飞美国飞得最多,他只是总在关键节点推动公司往前的一步。

  甚至,不能说是一步,应该说是一跃。

  由硬件到数字音乐版权的闭合就是如此惊险的一跃。

  市场反应是需要时间的,尽管当下看来还只是产品的补充,尽管国内因为环境状况体会不到它的意义,但苏薇相信未来一年乃至半年之内就能评定这种节点的重要性。

  6月21号,易科内部调整完毕,只剩下一位CFO的人选还在物色。

  这一天,距离“6·14汉芯”正好过去一周的时间,官方调查组的结论终于出炉——汉芯造假。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当事人的处理,撤销各种荣誉称号、追回科研资金、解散大小项目。

  鉴于陈进还在被警方调查经济问题,如此处置,算是学术领域一个正式的交代。

  最起码,公众层面对此有了一定的满意,大家也都知道司法流程还需要时间。

  至于汉芯项目牵扯到的专家、领导,这不属于调查组的职权范围,官方通告也没有给出回应。

  新闻媒体仍旧对此有所追踪,一系列的分析报道、批评批判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此一个以那么拙劣造假方式而欺世盗名的项目算是有了主体上的终结。

  也就是这一天,苏薇下午忙完回到公司,想找老板聊些事的时候从总裁助理那得知他要在会议室接待客人。

  “小陈,哪里的客人?领导吗?”她询问道。

  “不是领导,好像是许总监邀请来的,人还没到,方总在会议室里看资料呢。”助理答道。

  苏薇看了表,现在是下午两点一刻:“客人什么时候到?”

  “两点半。”助理又答。

  苏薇点点头,稍微收拾了下文件才走向会议室。

  恒隆23的会议室很大,最前方是投影屏幕,长长的桌子两侧经常坐不满,这里的信号很好的支持着电话会议,也最大程度的保证着网络会议的通畅。

  可惜,一直使用的国外会议软件有时候不太灵光。

  此时此刻,会议室里只有两个人,方总和他的传记作者梁幕。

  两人都在看资料,后者偶尔会聊天式的提个问题。

  苏薇进来打了招呼,听着梁幕的问题和老板的回答,心中一顿诧异,方总好像在胡扯啊,这梁幕好像是真信?

  “方总,今天要接待谁?涉及新机型吗?”她等了两分钟,好奇问道。

  “哦,不是不是,我让许老师找了找IC产业的老师和从业者,听听这个产业到底什么情况。”方卓略一沉吟,提及新品,“他们现在做出的M2有点保守,我不太满意,已经打回了。”

  苏薇知道产品部提交的M2是进一步加大存储和优化音质,她觉得只是凑合,因为先前的改进款就在加存储。

  “我下午没什么事,我也听听?”副总裁试探着说道。

  “可以啊,梁老师呢?”方卓看向梁幕,他不太好称呼这位自称待两年就离开的前记者、现作者,干脆也就喊老师,算是尊敬。

  梁幕比苏薇对客人身份和会议时间还知道的早一些,点头道:“听听,看看有没有值得写的。”

  会议室里重新换了茶水,客人也就到了。

  由产品总监许柯登引见,两位是来自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副教授俞军和讲师曾晓洋,一位是上海华虹的PIE半导体工程师吕荣辉。

  复旦没有微电子学院,交大也是今年借着汉芯项目才刚刚成立,但……后者都不能说是蒙上阴影,直接就被套麻袋套懵了,所以,这两位已经属于行业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权威人士,而PIE工程师负责整个流程的工艺整合,实属行业的中坚人才。

  这一趟收到邀请,他们三个人对近来声名大噪的上海首富也很好奇,可以说,国内的整个行业都对这位掀开汉芯真相的富豪如雷贯耳。

  一番客套之后,方卓没提汉芯的事,只表达了一位行外人对半导体的好奇。

  这不奇怪,毕竟,很多人都知道方总裁和陈教授是有芯片项目的商业合作——有些人还感慨,如果陈教授没找方总裁,没准还能继续骗下去。

  2+1的客人嘉宾阵容没有让下午的这场会面多么有趣,苏薇和梁幕都听得昏头昏脑,时不时冒出来的简写和专业术语让人如坠云雾。

  不过,高深、专业的不懂,好歹也知道了些常识。

  IC产业,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缩写,整条产业链分为IC设计、IC制造、IC封装测试,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环节。

  其中,IC制造是核心环节,价值最高,毛利率在行业内也属于较高水平。

  目前,国内的这三个环节相较于全球都处于落后状态。

  “国家这块在提高重视,咱们和国际是有差距,但中芯这两年发展的很不错。”讲师曾晓洋今年31岁,时时关心行业发展,对国内情况如数家珍,说起来也比较兴奋,“中芯的第一条产线只用了13个月就建成投产,从2000年成立现在,就这三年,已经有了4条8英寸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

  方卓摩挲着下巴,听起来很不错,他想了想,问道:“那中芯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相差得多不多?”

  曾晓洋默默评估,犹豫着没给出答案。

  副教授俞军一直在旁补充内容,面对这个问题,他缓缓开口:“就拿台积电来比较,我听朋友说,他听过中芯有个内部的说法是来自创始人张汝京,他说,中芯和台积电的差距只有一两年,甚至给他九个月时间就能追上。”

  方卓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知道张汝京是中芯的创始人,曾经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德州仪器是同事,后来在台湾任职的公司被台积电收购,他不愿加入便来了大陆创办中芯。

  这样一个人说的话自然不是空口无凭,那……后来的中芯为什么没赶上这个差距?

  方卓站在当下的时间点往后眺望,一时间有些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