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如龙 第224章

作者:关中老人

  这时候他才缓缓说道:“其实就算老哥你不找我,我也会主动找你的,我跟苏秦那边妥协和解其实都是障眼法,就是为了给我说服高层争取时间,现在我也不用再藏着掖着了,我准备给他来一场鸿门宴。”

  “鸿门宴?”郑南峰满脸疑惑道。

  刘远征不紧不慢的说道:“没错,就是一场鸿门宴,我觉得解决了苏秦以后,楚姨余良三叔所谓的联盟就会不攻而破,到时候我就可以逐一对付,以后这秦州就是我说了算了。”

  “你真打算这么做?”郑南峰满脸惊喜道 。

  刘远征冷哼道:“嗯,难道老哥不想么?”

  郑南峰赶紧追问道:“什么时候?”

  “就这周六,老哥想不想来凑热闹?”刘远征不紧不慢的说道,同时也开始给郑南峰下套,当然他已经准备了一份合理的说辞。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根本不需要他忽悠,郑南峰就直接上钩道:“报仇这种事情,我怎么能错过,我要亲眼看他倒在我的眼前,这样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刘远征:???

  看来郑南峰对苏秦真是恨之入骨啊。

  可惜他并不知道,这场鸿门宴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苏秦,而是他这个大冤种。

第三百六十九章 苏家长老会

  本来刘远征和苏秦商量忽悠郑南峰这个老狐狸的说辞是,他给苏秦说了郑南峰想给苏秦道歉,以前两家有什么误会从此就算过去了。

  这样苏秦就更加放心不会怀疑了,毕竟苏秦这边已经知道郑家跟他结盟了。

  想来郑南峰也不会拒绝,毕竟郑南峰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想着只要能找苏秦报仇就行了。

  外加他一顿忽悠,郑南峰必然入局。

  谁知道根本不需要刘远征忽悠,他只是说了自己这个鸿门宴的计划,郑南峰就直接上套要亲自参与。

  这让刘远征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啊。

  “老哥,你放心就是了,苏秦这次必死无疑。”刘远征底气十足的说道。

  本来郑南峰对刘远征并不怎么相信,可是刘远征这套说辞让他不得不信,再者只有这样他才能确定刘远征是否真动手了。

  如果刘远征还在忽悠他,那他就可以跟刘远征一刀两断了。

  如果刘远征真的杀了苏秦,那他的大仇也就得报了。

  郑南峰端起酒杯道:“那我就等着老弟你的消息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只是喝完这杯酒后,郑南峰轻叹口气道:“不知道我们郑家现在的麻烦老弟能否帮帮忙?别的先不说了,能不能帮忙把我那不争气的大儿子捞出来?”

  刘远征呵呵笑道:“老哥,这些都是小事,别说是把你儿子捞出来,只要我出面你们郑家肯定也不会有事的,只是这一切都得等到周六过后,不然会引起苏秦的怀疑。”

  郑南峰想想也是,确实很容易打草惊蛇,所以只能再忍忍了。

  想明白后郑南峰主动给刘远征倒满酒道:“那今天就不说别的,咱兄弟俩好好喝点。”

  周五,上京。

  这座城市如今已经回归了他本来应有的职能,随着所有国企和高校外迁后,整座城市瞬间就减少了不少人流量,也再没有往日那么的拥挤了。

  只是上京毕竟是权利之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没有其他城市那么耀眼,可不是谁都能在这里立足的。

  比如汉唐联邦八大世家其中一半都扎根在这里,就是想在权利之都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让他们接触到最核心的东西,而不至于被淘汰了。

  其中就有苏家李家这样排名前列的大世家。

  苏家的宗祠祖坟虽然在秦岭深山,可苏家的老宅却在上京,只是这座老宅如今早就没有人住了。

  紧挨着紫禁城的北池子大街南池子大街,这里可谓是寸金寸土,其中就有不少价值不菲的顶级四合院。

  苏家老宅就位于北池子大街中段,这是一个占地上千平米的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四合院,高墙耸立的四合院有四进,地下两层地上两层戒备森严内敛奢华。

  前院是门房接待,中院是会客议事,后院则是主宅客房,最后面还有花园。

  整个四合院的二楼都能眺望到紫禁城,夕阳西下坐在这里喝茶喝酒十分惬意,苏秦小时候就喜欢站在二楼的露台眺望紫禁城数房子,都不用直接去参观,老爷子就给他讲解了。

  此刻,一直紧闭的黄铜大门突然大开,十几辆豪车鱼跃而出,其中就有劳斯莱斯宾利等等顶级豪车,还有几辆车牌比较特殊挡风玻璃更是放着通行证的车辆。

  这样的排场瞬间吸引了路过的行人,不少人都在伫足围观指指点点,猜测着这到底是哪个豪门望族或者财团大佬的府邸,可惜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知道。

  当所有豪车都离开后,大多时候几乎都紧闭的大门离开关闭。

  不过在四合院的中院客厅里面,还有两个人正坐在沙发上喝茶聊天,这两位就是从长安赶到上京的韩老和方景龙。

  这是苏家的老宅,除过苏老爷子的嫡系亲属,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住在这里,当然还有族长特殊批准的,比如守陵人龙头韩老。

  不过如果遇到家族会议或者其他家族大事,苏家众人又都必须来这里,因为这里才代表着苏家,其他地方代表不了苏家。

  苏老爷子以及苏秦苏玉儿现在虽然不住在这里,可是这里却常年都有人管理,负责人就是韩老的心腹,不然苏老爷子谁都不放心。

  “真是一场闹剧啊,谁都知道结果是什么,却非要把所有人折腾到上京,太无趣了。”对于刚刚召开完的家族会议,方景龙有些感慨道。

  韩老不苟言笑道:“怎么就没趣了?这或许就是黎明的号角,说明这些人都坐不住了。”

  “老爷子还健在,坐不住也得忍着,谁敢出头谁死的最惨。”方景龙眼神阴霍道,丝毫没有在苏秦面前的谦谦君子模样。

  韩老撇眼就站在门口的心腹,他也是苏家老宅的负责人沈炼,年过不惑的沈炼是他一周提拔起来的心腹,可是这几年沈炼的表现让他有些很不满。

  上京待久了,多少会被利欲熏心,忘了自己是谁的狗,谁给点甜头就敢跟着跑。

  这次韩老进京的另一件事,就是处理了这条忘恩负义的看门狗。

  “同意八票,反对三票,景龙啊,你说这三家会不会已经背地里结盟了?”韩老毫无征兆的问道。

  方景龙给出的答案更加让他震惊,只见方景龙淡淡说道:“韩老,同意的也未必不能怀疑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才是谋略,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狐狸,谁还没点本事?”

  韩老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了。

  “老爷子果然没看走眼啊,有你在苏秦身边,我也放心了。”韩老心情不错的说道。

  苏家所谓的家族会议又被称为长老会,长老会规定嫡系有三张投票权,族长有两张独立投票权。

  除此之外其他入选家族长老会的六家旁系代表各有一张投票权。

  长老会最终是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这么多年嫡系的位置牢不可破,旁系的位置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为任何旁系都有可能进入长老会。

  当然,这也就代表着其他旁系必须有人退出。

  所有苏家旁系都想进入长老会,因为这才代表进入了苏家的核心,每年的家族分红远不是其他没有进入的旁系能够相提并论的。

  所有旁系都在窥觑着长老会的位置,同样他们也都在暗中经营提升实力,争取有冲击长老会的机会。

  怎么才能获得长老会的位置?

  同样的道理,召开家族会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因此掌控家族五张投票权的嫡系是谁都不敢得罪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踢出长老会。

  当然嫡系也不能太过分了,不然其他六家旁系也可以联合起来推翻嫡系。

  虽然可能性很小,可依旧有可能。

  苏秦爷爷当年力挽狂澜的时候,就是联合了六家旁系推翻了嫡系的统治。

  长老会还有个规矩,如果族长突然死了,他手中的两票自动废除。

  如果族长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那族长进入长老会的儿子都有可能继承族长的位置。

  接下来就看各自的本事了,谁在长老会获取的票数更多,谁就有可能继承大权。

  现如今的苏家长老会比较特殊,老爷子唯一的儿子死了,只有苏秦这个孙子。

  所以如果苏老爷子死了,苏秦是独占五票的。

  可是如果苏秦死了呢?

  所有人就都有机会了。

  这就是苏家所有旁系想要看到的局面。

第三百七十章 给你机会了

  苏老爷子没有其他子嗣,苏秦是苏家嫡系唯一的继承人,除非老爷子还有什么私生子,或者苏秦赶紧结婚生孩子。

  因此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的机会。

  如果老爷子死了,没有任何竞争的苏秦顺其自然就成了族长,这时候的苏秦独占五票没有任何挑战。

  可苏秦一旦死了,那苏秦这五票就直接作废了。

  所有旁系就可以竞争族长大位了。

  谁都清楚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苏老爷子一直在给苏秦铺路,苏秦也想尽可能的掌控住整个苏家,这样才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

  由此可见,豪门望族为什么总喜欢多生孩子呢?

  不仅仅是开枝散叶,同时也是为了分担风险,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样竞争就只会在内部,不管是左手右手上位那都是自己的手,可一旦子嗣凋零就很容易被人断子绝孙了。

  由于苏老爷子远在海外,韩老则代表他主持家族会议,现在韩老的任务已经结束了。

  可是这场家族会议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韩老若有所思的说道:“苏北冥的野心不小,他想要再继续往前走不仅需要陈家的支持,更需要苏家的全力以赴,可是老族长觉得他的能力无法匹配野心,因此一直都没有答应。”

  “所以说,苏北冥显然勾搭上了南方苏家,不然这次不会如此态度坚决的支持南方苏家?”方景龙默默说道。

  这次罢免他西北地区负责人的三票,其中一票就是这位苏家如今在仕途走的最远的苏北冥,其次就是南方苏家的两票。

  所谓的南方苏家就是同出一脉的岭南苏家和西南苏家,岭南苏家因为深处经济重心的岭南,外加在香江和濠江的布局等等,实力算是苏家旁系中最强大的。

  这些年时常跳出来反对老爷子的决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南苏家偏居一隅,如果不是岭南苏家提携都很难进入长老会,所以向来是以岭南苏家马首是瞻。

  苏北冥所在的齐鲁苏家和被苏秦教训过的苏哲所在的南方苏家,这两方势力就是韩老给苏秦所说的苏家内部三大山头其中的两座。

  最后一座山头则是被苏老爷子夺了位置的前族长势力,他们虽然被推翻了地位,可深耕上京这么多年,底蕴那可不是其他旁系能够相提并论的。

  再者,在苏北冥调入上京任职以后,他们就和苏北冥走的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