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77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他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不会让他们这几个圣骑士去抓旱魃吧?

  柳鹏程猜对了。

  回到了帕拉丁之家,老周照例不在。阿猜和关彤都非常惊奇这个时候柳鹏程居然能弄到这么多的糯米!

  等柳鹏程把糯米送去厨房,把早餐摆在桌子上,三人在一起吃早餐的时候,柳鹏程才说起自己听刘家父子讲的故事。

  阿猜叹了口气:“这又是一个版本,不过这个版本可信多了啊。”

  关彤喝了一口甜沫,说道:“我们这几天都听了好几个版本了!”

  柳鹏程问道:“那真相是什么?”

  阿猜说:“无名干尸案。”

第138章 无名干尸案(上)

  事情还是得从这次清滨大旱说起。

  其实清滨气象局对这次大旱已经早有预警,只是没有想到范围这么大,持续时间这么长。其实按照清滨的工商业和服务业和渔业的经济规模,就算是绝收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农民怎么办啊!多少农民一家老小可就指望着这点地里的收成呢!

  清滨做出了紧急部署要求各个部门划分责任区域,全部下乡督导抗旱,有问题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马上上报,由上级想办法解决。

  作为公安局的重要部门,办公室当然也在这次抗旱中当仁不让,甚至还得一边兼顾其他的部门抗旱工作,进行材料汇总,上报,抗旱物资的统筹发放等,而且他们自己也有负责的区域,这天,办公室的林副主任就带队来到了张家庄。

  林副主任今年五十七岁了,原来常年担任市局机关的食堂主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事故,公安局食堂也在市里比较有名,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关键是他还能很好的控制住成本。

  要是有个大型行动,或者有半夜从外地押解回来的,他也能提前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从来没掉过链子,着实不容易。

  局里上到局长,下到联防员,提起食堂老林,可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这次也是在他退休之前提拔一下,算是解决他的退休级别问题。实际上他还是分管食堂。

  抗旱需要人下乡,这位林主任主动请缨,各位领导的事儿都多,就我没啥事,我去吧!

  张家庄其实并不是旱情十分严重的地区,因为他们有三个机井还能正常运行。虽说正常应该是六口机井同时运行,但是赶上这种天气,有三口能正常运行那就相当不错了。还想怎么着?

  林主任和张家庄的村支书老张头在田里一边看着大家努力想法抗旱,一边聊天,其实也是说的是工作的事儿。

  林主任问:“是不是机井多一些就能情况好一点?要是再打几口机井呢?”

  村主任说:“林主任你是不知道,前几年打井的时候就把所有适合的地方都打上了,就是西边的荒地都,哎呀,我才想起来,我们哪里是有六口机井啊,我们是有七口机井啊!我怎么把那口给忘了,真是太该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张家庄的田地本身距离水源比较远,种地都得靠天吃饭。只要雨水有一点跟不上,张家庄马上就受灾。

  三年前,一位从张家庄走出去的买卖人做运输赚到了钱,就捐给村里一些钱,可以用来修修路,修修桥什么的,算是富贵之后不忘家乡。

  可是这些钱还不够,张家庄自己凑了一部分钱,乡亲们又捐了一部分钱。上级看他们抗旱的决心坚决,也给拨付了一部分专项资金。老张头大手一挥!这些钱全部用来打机井!

  老张头日子都不过了也要打机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让张家庄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另一方面由于缺水,张家庄常年只能种植抗旱的作物。可是抗旱的作物一般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产量低或者价格低。

  第二个是同样的作物,抗旱的种子贵。这就意味这张家庄的农民收入照着周边的村子差了一截!

  这下钱够了,老张头咬咬牙把钱都用来打机井,以后张家庄也能像是别的村子一样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让农民都多赚点钱。

  乡里帮着找来专业的打井工程队。

  工程队经过缜密的勘测,在村里找出了六个最适合打机井的位置。

  老张头大手一挥,那就都打上!连价格都没讲,只是尾款比例高了一些,老张头说我们这是把过日子钱都给你们了,留点尾款也放心点啊!

  要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没用多长时间,六口机井都打好了,口口出水,村民们都乐疯了,仿佛看到富裕的日子在向他们招手。

  可是工程队的队长快哭了,因为他去找老张头要尾款的时候,老张头又说了:“你看我都没和你们讲价,这样吧,你再给他们打一口机井,我立马一句废话没有,钱一分不差的给你们。”

  队长说你说的容易,可这是钱的事儿吗?能找的地方我们都找了,一共就这六个地方能出水,现在都出水了,一口废井都没有,我们没找你们多要钱就不错了,还上哪儿找地方打井去啊!

  最终队长到底是没有说过老张头。在他们村西边根本没有办法耕作的荒地上找到了水,打了一口机井,老张头这次没有食言,把钱一分不差的给了人家。

  可是这口井基本就没用过,一来是六口机井其实已经非常够用了,没人跑这么远来打水。二来是这口井虽然有水,可是这出水量和和那六口根本没法比,水流不大不说,稍微旱一点他就不出水了。

  最后这口井利用率太低,等同于零,就把这口井给封上了,等啥时候万一有用的时候再打开。

  按说这个时候这口井是不会出水的,可是什么事儿都有个万一啊,而且这地底下的水的事儿谁能说的准啊。

  老张头在林主任的提醒下想起来西边的荒地还有一口机井,赶紧找来几个小伙子,赶紧启封,看看万一要是能出水呢!

  这时候村民们也是才想起来,对啊,我们村还有第七口机井呢!

  于是,几个年轻的村民拿着家伙到了西荒地,把高高的荒草掩盖住的机井四周先简单的清理了一下,就开始给这口机井启封。

  但是当盖子起开的那一刻,一股非常难闻的臭味四散传出来,别说把那几个小伙子熏个跟斗,就连旁边围观的村民都熏得后退了好几步。

  在这个时候,村长捂着鼻子从一个青年村民手里拿过强光手电。屏住呼吸往井里一照,顿时“妈呀”一声后退几步坐在了地上。

  一张蜡色的干瘪面孔,瞪着干涸的双眼,无助地望向天空。

  林主任看老张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赶紧让两个村民把老张头扶到树荫下边缓缓。他自己捡起强光手电向井里看去。

  等看清楚了之后,心里咯噔一声,心说当了一辈子警察做了一辈子饭,这马上要退休了,居然遇上案子了。

  林主任看到干尸之后没有声张,让他带来的文职民警拦住想要上前看热闹的村民。

  这才拿出了通讯录和老式的大哥大,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派出所。

  派出所值班的警察一听,市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在自己的辖区发现了尸体,这可是大事,立马就向领导汇报,没两分钟,所里仅有的两辆警车就拉响警报满载着全副武装的警察和联防员开了出来。

  林主任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刑侦总队,简要说明了情况,让他们赶紧派人过来,而且他还说尸体很诡异,有点像是电视上演的干尸。

  这两个电话打完之后,林主任才给自己的领导打电话,说明了情况。等到林主任挂断电话的时候,派出所的警车已经到了。

  所长下车看警衔找到了林主任向林主任敬礼报告。

  可怜林主任一个年近花甲的大胖子,先是顶着大太阳和老张头在田间地头溜达半天。然后机井启封的时候,又吸入了不少有害气体,又是张罗保护现场又是打电话找人增援,身体早就抗不住了。

  现在看到增援终于到了,心思一松,直直倒了下去。

第139章 无名干尸案(下)

  林主任被第一时间送到了乡卫生院,院长亲自做了检查,一查血压,好家伙,高压196,低压144。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乡卫生院来说实在是太超纲了,而且林主任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中毒症状,这不是乡卫生院能处理的。

  于是院长亲自上了救护车,一边给林主任打上了紧急降压药和脱敏药,一边拉开警报,在一辆同样开着警报的警车的护送下向市区驶去。

  而同时,更多的警车从市区往张家庄方向驶来。

  增援都到齐之后,发现机井井口太小,根本没有办法把干尸弄上来,只好求助消防队。在这个过程中,法医已经得出了井下的气体有毒的结论。

  一大批防毒面具从军分区仓库紧急运往张家庄。

  法医终于等来了消防队,也终于等到了尸体,一看到尸体,傻眼了。这是完完全全的干尸。你让法医检验尸体行,可是对于干尸他们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说别的,就说最简单的,死亡时间,根本没办法判断。

  而刑警们想知道,这个尸体为什么会成为干尸?这种情况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

  随着尸体的出现,疑问反而越来越多。

  现场指挥的副局长,想了又想谁能解决这么多的问号?他突然想起来,马王堆汉墓里不就是干尸吗?

  当时好像是考古队搞定的吧,连汉朝的干尸都能检验出来,弄这个穿着牛仔裤,运动鞋的干尸那肯定不是问题。

  于是,就有了刘总的员工看到的那一幕,市文物局和大学考古所的专家紧急赶了过来。

  他们需要帮忙确定的有两件事,第一是干尸形成的原因,第二是确定干尸的死亡时间和法医无法确定的相关生理特征。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可是谣言是哪儿来的呢。

  这就说有句古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张家庄隔壁二合村有个叫刘兴建的人,原来就是个二流子,懒得出奇,成天偷鸡摸狗不干正事。

  后来号称自己要进城打拼,人就没影了,连着好几年没有音讯,大家都以为他是死到城里或者是让警察给扔到大墙里了。没想到过了几年,他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还带了大笔的钱,找了工程队盖了一座大院,据老人说比当年大地主张半城的大院都气派。

  然后他又在城里带回来了几个精精神神的小姑娘和小伙子,说是他的徒弟。

  这下二合村可就热闹了,有钱的城里人开着车就往大院里奔,都是来见刘大师的。而他带来那些小徒弟也就有了用处,维持秩序,发号叫号都是这几个年轻人的事儿。

  这个时候村里人才知道,原来这个刘兴建成了大师了。

  张家庄挖出干尸那天,刘大师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当然没空去看热闹,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件事。

  是他的两个小徒弟出去买菜,正好赶上了就在张家庄看热闹。一直看到文物所的专家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毒面具在井壁和井底取了样之后重新把机井封存才回去。

  她们俩看热闹是看得过瘾,可怜刘大师吐沫横飞和人家白话一上午,早就饿了,等到看到两个去买中午吃的菜的徒弟回来,刘大师已经饿得快眼冒金星了。脱鞋就给俩年轻人揍了一顿。

  问他俩到底干啥去了,这俩徒弟把事儿一说,刘大师计上心来。他给好几个“vip客户”打电话,让他们赶紧来一趟,有关乎生死大事。

  这几位老板一听“大师”说得这么严重,赶紧就跑了过来,于是刘大师就把旱魃的故事给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自己这里有祛邪灵符。

  人家老板也不傻啊,平时测个吉凶,说个来意的什么的,你这察言观色加上有徒弟帮着套话再通风报信,信了也就信了,你这讲着神话故事骗人不行啊。

  就打着哈哈都走了,也没人说灵符的事儿。刘大师呢,也不着急。

  几个老板走了之后越想越不对劲,这刘大师平时也不这样啊,也不是胡说八道的人啊。既然他说有人看着了,那就打听打听吧。

  于是那几天张家庄经常出现陌生人打听那天到底出啥事了。

  农村人都没啥心眼,一颗好烟一瓶汽水就能给人家绘声绘色地把挖出干尸的过程讲一遍。

  等下面的人回去把打听来的事儿给老板们一汇报,老板一拍大腿,这不是跟大师讲的都对上了吗,我的天啊,赶紧备车,别的不说,先把那灵符拿到手再说!

  刘大师看着眼前不停说着奉承话的几位老板,脸上波澜不惊,心里已经乐的开始跳迪斯科了。

  老板们问:“这灵符怎么请啊。”

  刘大师声音缥缈:“天地人为三才,日月星为三光,福禄寿为三喜,本来我这灵符只要333元,可是几位是去而复返,就得三倍的价钱。”

  “999不多。不多。”

  “唉,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了,三倍应该,太应该了。”

  “钱倒是小事,大师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到了我们哥几个,这种情谊可是无价之宝啊!”

  老板们不约而同递上一千,告诉刘大师没有零钱就算了。

  刘大师呵呵一笑,每人给了他们一个硬币,可不是壹块钱的硬币,是古钱,就是老百姓说的“大钱”。

  刘大师说:“这是五帝钱,奉皇命所铸,自带盛世龙气,几百年间又有无数人过手,沾满人间阳气和喜怒哀乐烟火气,也能算个祛邪的小法器,就算你们一块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