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48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还有一位姓李,应该是所有人里年龄最大的,性格很好,嘻嘻哈哈的。他家也属于边山坐地炮,他本人在长客公司上班,工会主席,算是班子成员。

  最后一位看起来有点腼腆的是小刘,三十多岁的样子,是电业局的,副总工程师!再一问,人家是东北电力学院高材生,响应扎根基层的号召才从省局下来的。至于他媳妇就是边山人这点小事,不用深究。

  这个小刘,柳鹏程确实不认识,不过和他老丈人还算是熟悉,付政委的佳婿啊!

  手把肉,羊杂汤,盐水养肝,白水羊脸,味道都非常地道。

  几人也没喝什么高档酒,就喝他们这里山里草药泡的小烧酒。

  这几人在这里,说明他们和王锁福或者周长友的关系都非常好,而且王主任在这里,说明他的身份大半是瞒不住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大青山老杨家的外孙子,市场管委会一把手杨主任的亲外甥。

  而柳鹏程也没有什么架子,他说自己在桌上最小。于是沏茶倒水,催酒点菜的活儿他干了不少。中间还出去一趟,拿了一条长建放在桌子上。

  大家都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知道怎么的,大家谈起了公安局的集资楼的事情。

  这事儿是真的,小刘说的。

  不说他老丈人就是公安局主持工作的政委,就说他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签字,恐怕啥楼都盖不起来,所以这事儿肯定是真的,而且遇到了一些麻烦。

  本来,公安局住宅不够的事情,县里早就知道,也早就给他们找好了地方。就在县上的人民公园边上。这地方不算繁华,可也绝对算不得偏僻。在几个地方中选择这个地方,也是付政委选的,理由很实在:“我们的公安干警太累了。回家就别让他们看人了,让他们看看景儿吧!”

  这次南粤省浩东警方赞助了一笔“办案经费”,加上局里攒的钱,上次骷髅案剩下的钱,按照原计划盖两栋住宅楼富富有余。可是付政委也快退休了,他想在退休前,多给干警们弄些房子。于是一咬牙,盖三栋!

  现在,钱不够了。

第089章 二舅的会议

  柳鹏程两辈子都没听说过盖住宅楼还能钱不够的。你要是说弄个巨人大厦,钱不够烂尾了,那可以理解,住宅楼怎么可能钱不够呢!参加集资的干警预先交一部分是不是钱?小区面对公园正门那边盖一圈门市房先卖了是不是钱?

  拿出半幢楼卖给检察院法院是不是钱?不行就多找几家单位,公检法司都找上,大伙一块在这里盖集资楼,先把“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钱给摊没了行不行?实在不行找银行贷款呗,盖完楼直接把房子扔给银行,人家银行的干部不需要集资楼吗?

  等到柳鹏程借着酒劲儿说了一大套,然后就看着大家看着他的目光就像看着外星人。

  “又说秃鲁了?”柳鹏程酒都要吓醒了。

  李主席说道:“按照小柳这个办法,别的地方我不知道,银行肯定没问题。钱还上了,有效益拿,钱还不上,有房子分,这买卖谁不做?你们都记着点啊,真要是按照小柳的道儿来了,千万告诉我一声,我们公司也插一脚。公园那地方盖住宅不错。”

  王锁福看着柳鹏程说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一点啊,就你这一堆馊主意,真要是能传到领导耳朵里面,这事儿还真能成!”

  柳鹏程更惊讶地指着王主任:“这都是我二舅他们玩过的啊。你看,咱县自己盖轻工市场二期盖不起,不就找来了草原省的商会先交钱啊!然后他们也有贷款啊,也在外边多盖一圈门市房增加收入吗,这事儿大家都应该知道啊。”

  大伙一想,也是啊,这可不是轻工二期的“套路”吗,自己不说全知道,但是也应该算是了解的七七八八了。怎么没想到把这个套路弄到单位集资房上呢!

  柳鹏程心里鬼笑,心说套路还多着呢,什么一元抵一万元神券,什么赠送阳台,什么公摊……这个算了,太缺德。

  酒席散了,喝到刚好。

  柳鹏程鬼鬼祟祟去结账,结果已经被长客公司的李大哥结过了。

  回到姥姥家已经九点多了。柳鹏程和姥姥姥爷打声招呼,也洗洗睡了,丝毫没有惹了祸的觉悟。

  周六被葛亮拽到家里,挨个试了试他们的新衣服,然后收获了一堆新衣服,给钱还不要,于是和葛亮去找大兴玩耍,在他的游戏厅完了一会儿就去喝酒了。席间说了衣服的事儿,葛亮说这批货有一部分是纯正的发法国的。这才让柳鹏程去取几件穿。

  结果他们一说,大兴来了兴致,也去葛亮家取了几件,柳鹏程这才觉得这批衣服版型确实挺“洋气”。

  周日是大青山的大集,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全家人去赶集。虽然现在像老杨家这种人家是不愁吃穿,可是赶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周一半睡半醒坐着乡村公交去上班,刚进公安局大门,就看见一群人围着通告栏在看通告。

  柳鹏程过去看看,我去,是集资房的事情。

  这次集资房的主导原则,是“三公,三论”意思就是公平,公正,公开。论功,论年,论难。

  论功这个很好解释,人家是功臣,破过大案,立过功的,你好意思不给人家房子吗?这不行吧!

  论年就是资历了。警龄,工龄都得算,人家在公安局三十年没有房住,你刚上班三年的小年轻非得要房这就不对了吧。

  论难就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住房确实困难,还有烈士遗孀等等。

  红色的大纸上写的是领导研究决定,第一批集资房的名单。凡是名单上的同志,三天内将集资款交财务处!

  然后柳鹏程就傻眼了。

  红纸上写着,柳鹏程,县局刑警大队一中队侦查员,两室一厅,76平方米,14592元。

  他排第三个。

  然后柳鹏程就像是梦游一样回到了办公室。

  刚到自己座位上坐下,董老师走了过来,把一把车钥匙扔他桌子上了。

  董老师说:“给你,212车钥匙,你去哪取钱赶紧去,别耽误正经事。”

  柳鹏程问董老师:“董老师,你怎么不要个房子?”

  董老师叹了口气:“你小子乐傻了吧,我要什么房子啊,我又不是没房子,再说,我要是住楼上去,我家大夫种的半院子草药咋办?”

  柳鹏程看了看郑浩,郑浩说道:“我刚来,也没有立功,没我啥事。再说我家那口子刚在瑞城分了个三室一厅。”

  瑞城一高中,好吧,惹不起。

  然后柳鹏程反应过来了,自己在刑警大队本来就是精英扎堆的地方,要是连房子都没有混上,还能叫精英?

  柳鹏程想了想,还是去找了娜姐。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年轻,不着急要房子,应该让给更需要的同志。

  然后就被娜姐臭骂一顿,大概意思就是败家子。

  然后就把柳鹏程骂跑了,才播出了个电话,问问你家到底要不要房子?

  一上午柳鹏程就没干别的,净回传呼了。

  姥姥姥爷的,大舅的,二舅的,爹妈的。

  反正每人骂一顿,说好听点说他没溜儿。

  姥姥直接骂他不顾家的败家子!

  下午的时候,柳鹏程听说自己的房款交完了。

  真的是听说,听内勤大姐说的,还送来个收据,让自己收好,房子盖完了还得拿着它去办房照。

  娜姐看他那一脸懵的样子忍俊不禁。心说就不告诉你我亲哥和你二舅妈是小学同桌!

  柳鹏程一脸懵的时候,二舅更懵。

  他接到的是正式的会议通知,办公室发出的那种,这事儿太熟悉了,因为原来他就是发这个东西的。

  下午两点没问题,去大院开会更是常事儿。可是为什么是七号会议室,七号会议室是政法委专用的会议室啊!为了保险起见,二舅决定还是早点去吧,刚才打电话问了县政府办公室小刘,小刘都不知道有什么会议是非得自己参加的。

  一点四十分,二舅带着办公室王主任来到了位于办公大楼裙楼政法委区域的七号会议室,听到里面人声鼎沸,人可不少。

  二舅敲敲门,听到里面一个沉稳的声音;“进来。”

  二舅一开门,愣住了。

  刚才让他进来的应该是政法高官刘山,在座的还有检察院一把手,法院一把手,司法局一把手,以及一些二级单位的领导,比如瑞城监狱的监狱长,瑞城第一看守所,第二看守所所长,瑞城劳动院院长,瑞城反贪局局长,法院执行局局长,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等等。

  任谁被连抓带判最后关“一条龙”的大盖帽盯着看也不会太舒服。

  二舅笑着说:“我可能是看错通知了,刘书记你们继续。”

  刘山哈哈大笑:“没错没错,杨主任,我们可都等着你呢!”

第090章 大事件

  二舅总算是弄明白了找他是什么事儿,概括来说就是“学习钱不够还能盖大楼的先进经验。”

  二舅先是统计了一下他们到底要盖多少楼。

  加来加去,各个单位需求的集资楼一共是十五栋。

  二舅默默给自己的管委会加上了两栋,那就是一共十七栋。

  当然,公检法司一家还得加一栋,加到二十一栋。不加这四栋,拿啥赚钱?

  总之,二舅的规划中,这个政法小区的资金来源一共有四种。

  第一,个人集资款。

  第二,各个单位的赞助。

  第三,人民公园对面的门市房的钱。

  第四,市场价稍低卖出三到四栋楼的利润。这个要几个大机关操作。不能明目张胆的卖房子。

  二舅讲了能有一个多小时,把领导们听得频频点头,最后,几个部门的一把手简单碰了一下,刘山就很和蔼地和二舅说:“小杨啊,你看你说了这么多,先喝口水。你呢,大学毕业就进了县机关,虽然说不是我们政法的人,可是我们几位也算得上是看着你成长起来的吧。”

  二舅总结了一下,领导的大概意思是说,既然杨主任已经考虑的这么全面了,你们管委会就直接把这件事干了就算了。当然,手续我们走,地皮我们拿,你们管委会就出出力,最后也能得两栋集资楼,多好!

  下午四点多,会议结束了,二舅赶紧推辞了各位大佬“一起聚聚”的邀请,驱车去公安局抓了柳鹏程就回了大青山。

  二舅觉得这简直是无妄之灾,他见多了喝酒吹牛比坑自己的,可是头一回见喝酒吹牛比坑舅舅的。

  盖一堆楼,盖好了应该应分,出问题就是挨收拾,关键是这几个甲方太牛了啊!那可是公检法司!

  你说还有比这更坑人的事儿吗?

  柳鹏程坐在沙发上蔫头耷拉脑挨说,这次连姥姥都没有帮他求情。老太太上次那个柳鹏程不和家人商量就不想要房子的火气还没消呢。

  还是姥爷笑着说:“这不是坏事,你的问题是什么?第一是毕业开始就一直在机关,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第二就是人望。你这个事儿要是再干好了,全市的公检法司干警都念叨着你的好,这就是人望。没准这市小鹏给你争取到的一个机会呢?”

  柳鹏程想问问谁帮他交的钱,总得还人家啊。可惜没人搭理他。

  之后的日子又恢复了正常,大凯终于回来了。

  看来大凯这次出去很有收获,整个人都看上去沉稳不少。

  这是大凯朋友开的一家小饭店,就五个包房,人够了就挂“客满”,价格虽然说不便宜,但是也没有像后来的那些私家菜一样贵到天上去。

  包房里就三个人,大凯,葛亮还有柳鹏程。

  其实包房里的三个人里,有两个人都面临着选择问题。

  葛亮也面临这这个问题。

  其实葛亮还算是个打工的。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柳鹏程非常惊讶,他一直以为葛亮是回家创业自己当老板呢!没想到他回家,租摊位等等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他们厂子的。葛亮就算是个吃奖金的员工。

  他们厂家的老板也说了,也欢迎葛亮自己做,尤其是面对草原省的市场,说实话老板也不放心啊,谁知道葛亮拿着厂家的名头干啥了,要是葛亮是个经销商,那就没有问题了,你给钱,我给货,你好我好大家好。

  大凯这次不仅去吃了肯德基,而且还混进去打个星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