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42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在山边县公安局这个会议室里,现在有来自瑞城市局,以及下属的一个县局,两个分局,从普通侦查员到副局长的各路精英。

  沈大队拿出一块手绢擦擦嘴,小声对身边的娜队说道:“你们队那个小柳啊,太能折腾了。”

  娜队无话可说,柳鹏程中午走的时候怎么和自己说的来着?回大青山看姥姥?

  娜姐和沈队在谈论柳鹏程,柳鹏程和赵毅却在小声谈论着刑警支队的孙支队长。

  市局刑警支队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高局兼任的。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位孙支队是空降的,原职务是北方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正处级侦查员。

  这位从外形上看,怎么也不像是个地级市刑警的一把手,他的身高往多了说也就1米63,而且身材比较敦实,又长了个聪明绝顶的脑袋。脸上挂着一副大近视眼镜。和警察相比,他更像是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

  不过这可是个狠人。警察击毙负隅顽抗的罪犯,这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可是你听说过几个警察直接用大五四给罪犯爆头的?恐怕很少吧,这位就是一个!

  他曾经长时间担任钢城局刑侦支队大案大队大队长,破获重案无数。他在调往省厅之前,就已经长时间被聘任为省厅的刑侦专家了。

  看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高局长轻咳了一声,说道“大周末的晚上,把大家都叫到这里来吃着面条过周末,也是没有办法,山边县局刑警大队报上来了一条特大涉毒案件的线索。经过我们市局刑警支队的研判。认为这条线索还是比较把握的,而且时间也比较紧迫,所以我们把所有和这条线索有关的人员,都集中在这里,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吧。孙支队。”

  孙支队抬起头,看了会场一圈,看到大家都安静下来看他,比较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我姓孙,是瑞城公安局刑侦支队新任支队长,今天是我上班第三天,我想最好的了解就是在工作中了解,多了先不说,先听听案情是怎么回事吧。谁叫柳鹏程?”

  柳鹏程急忙站了起来,手里拎着综合中队加急做好的相关幻灯片,开始了讲解案件线索。

  他一上去就先声夺人:“这起案件的线索,是从山边县大青山镇一起毛驴谋杀案中找到的。一头在镇子里都很出名的毛驴被杀死,种种线索和证据表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目标指向明确的案件。”

  幻灯片放映的照片是被捶歪的驴头,以及后来起获的锤子,尖刀等作案工具,还有罪犯胡大彪的照片。

  柳鹏程简单介绍了一下这起案件的情况,继续说道:“我们起初想尽快破获这起案件,主要是从人的安全,就是老葛家一家人的安全考虑,因为我们没有判断出罪犯的犯罪动机,而证据又明确指向罪犯携带锤子,尖刀等工具夜晚时间潜入了老葛家。所以我们想尽快抓获这个胡大彪,解除老葛家的危险。”

  这个时候,孙支队打断道:“这个时候你已经从被杀的毛驴的消化道中提取出了罂粟籽和罂粟壳,为什么没有判断为涉毒犯罪?”

  柳鹏程苦笑着说:“在山边县的山里,野生的罂粟不是什么稀罕物。”

  孙支队没想到是这个回答,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凝重。

  柳鹏程继续说道:“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接到我们的协查请求以后,光荣路派出所迅速将罪犯抓捕到位,并在经开区分局治安大队侦查员赵毅同志的协助下,一举打破了罪犯的心理防线,我们才知道大灰被杀的真正原因是杀驴灭口。以及隐藏在杀驴案后面的可能存在的种毒,制毒大案。”

  孙支队扶了扶眼镜,看了看手中的询问笔录,笑着说:“杀驴灭口,这个提法挺有意思,也挺准确。”

  他没有继续说案情的事情,而是对张南洲说:“张局长,好像你,柳鹏程,刚才提到的赵毅,还有光荣路派出所金副所长,你们原来都是一个单位的?”

  张南洲点点头,笑着说:“当时小柳在实习,金所长是他们的组长,就是他们在调解夫妻打架的时候发现了那起特大聚赌案的线索。也是他们组按住了529灭门案的主犯。小赵是小柳的同学,当时他们两个都在瑞城巡警大队三大队实习,我是大队长。”

  孙支队点点头:“强将手下无弱兵啊!那你们这次就是为了这个案子凑在一起?”

  金大哥站起来说:“报告支队长,人是我凑在一起的,当时还有巡警支队机关的司机老吴,我们都是一组的,当时就想小柳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大家聚聚,所以大伙把我们能干的工作,就帮着干了点,节省点时间。”

  孙支队哈哈大笑:“人帮着抓了,口供都问好了,等着大家一起去聚餐。没想到碰到了我们这几位,聚餐变成了面条。等案子破了,我请你们吃饭,这次把你们老领导带着。”孙支队指着张南洲。

第078章 谁谋杀了我的驴(五)

  杀驴案的案情已经基本介绍完了,后面隐藏的种毒案也就藏不住了。

  那还是今年刚过完年的时候,胡大彪在镇上闲逛,居然遇到了南下“跑路”的郝四,这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不是大青山的,是隔壁五家堡子乡的。不过都是十里八乡的街溜子,他和胡大彪也是认识的。

  可是据胡大彪所知,这家伙前年的时候因为酒后闹事,把人家打坏了,已经连夜跑路了,这怎么就回来了,大模大样的在街上溜达。

  郝四见到胡大彪也很高兴,两人在大街上聊了几句,郝四就把胡大彪领进了饭店里,野鸡,大虾,海参,那是啥贵点啥,他们两个人愣是点了六个菜。然后又一人拿了一包玉溪烟。

  胡大彪被昔日比他还扣,还穷的小伙伴的做派“镇”住了,等他一打听,好家伙,合着这家伙在南方发财了。

  郝四说自己跑路到南方,阴差阳错进了一家专门做花草园艺的公司,好听叫花匠,其实就是种花的。可是人家南方人就认这个,就连上医院看病人,上公墓上坟都得带鲜花去。所以这种公司都很赚钱,自己的老板光哥很赏识自己,现在已经当上了一个小头头,收入嘛,肯定比县长高。

  至于两年前那破事,自己回来第一时间就用钱摆平了,这才敢大摇大摆在街上溜达。

  他说他们老板也是这边的人,准备引进一种外国的名贵花种。可是这种花对外部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不过大青山这边的温度,湿度和山区的海拔和这种花的原来的生长环境,阿尔卑斯山区是非常相似的,老板想先实验性种植一些,要是行了会找当地政府大规模包山种植用于出口。

  对于胡大彪来说,啥背死不死的和他有个屁的关系,不过这个郝四既然都混得不错,自己是不是也行?于是他问郝四,你们还要人不?

  郝四说,要啊,肯定要啊,我们以后得包多大一片山呢,这几个人哪够啊。只要今年我们实验成功了,那肯定要人,你放心,你肯定第一个!基层干部必须先安排上!不过这段时间你可别闲着,你啊,多打听下镇子上的风声,要是有关于我们的风声,千万先告诉我,我们好赶紧想办法。

  听到这胡大彪又迷糊了,这咋还怕风声了呢,他们种花不合法?

  仿佛看出胡大彪的疑惑,郝四笑着说,所以你不是生意人呢,要是镇子上提前知道了我们在这里能种出很值钱的东西,那我们包山的时候人家得要什么价?要是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当是荒山包给我们又是什么价?

  胡大彪这才恍然大悟,对啊,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要是镇上的干部知道他们包山能赚外国人的大钱,那还不往死了要承包费啊!要不活该人家发财呢,这脑袋啥事都想在前面,想不发财都难啊!

  从那以后,胡大彪和郝四常常见面,因为郝四过几天就得下山采购一些吃的和一些生活用品。为了掩人耳目,有些东西他干脆就让胡大彪代为购买,也给他留了点“缝儿”。

  这天郝四又一次下山采购,却惊奇地发现,闲极无聊的胡大彪手里拿着一袋两毛钱买的爆米花正在逗一头驴。

  这头驴就是大灰。

  因为老板并不常上山,郝四也没有权限买一头驴这种大牲口,所以每次下山还没什么,山里长大的小伙子哪有怕走山道的。可是回去就遭罪了,背着一大堆东西上山绝对不是什么舒服事儿。

  于是郝四问清楚了大灰是咋回事之后,试探着买了一些便宜零食和大灰混熟了。然后把他买的东西放在大灰的背上,一路用零食给大灰“加油”,还真让大灰把东西背到山上去了。

  大灰似乎也很满意,这家伙对他们种的花很有兴趣。不过大灰还是很懂事的,没有进花田霍霍,只是在边边角角啃几口就很高兴。

  这什么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终于有一天,老板来了,而且照例又带来了很多瓶瓶罐罐。郝四带着正好在镇上闲逛的大灰到公交站接老板。把老板带的东西放在大灰背上,又喂了大灰一把爆米花。大灰就跟着他们上山了。

  开始的时候,老板还对大灰很有兴趣,一个劲儿说这驴不错,通人性。等大灰在花田边上享受完自己的福利,自己溜溜达达回家的时候,老板的脸色变了。

  他没有想到大灰认路!他还以为得有个人把大灰送回镇子上去。

  这下老板可急眼了,大灰看来很喜欢他种的花,给它吃点这没有什么,就当付给它工资了。可是万一它哪天想要吃了,自己溜达过来,后面还跟着人可怎么办?实际上,老板的计划就连郝四也不是完全知道,这一片罂粟田其实还好办。最要命的是那个总锁着的小木屋!要是里面的东西被人看到,他可是有八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至于郝四,也知道那个屋子是老板放膏子的地方。等到过段时间他们收完了种子下山,那些东西一旦出手,他们可就发了财了!

  他哪里想到,老板每次带上来的坛坛罐罐也确实像是老板自己说的,是提纯膏子的好定西。可是他们辛苦熬出来的膏子用老板的好东西提纯之后,也就不是膏子了!可比膏子值钱得多!

  老板想了想,还是让郝四连夜下山,想办法快点把那头驴解决掉!他现在回想那头蠢驴的样子,就像是要命的冤家!

  于是,晚上的时候,胡大彪的家门被敲响了。

  在一个小饭店的包房里,胡大彪满脸为难:“你说找人,那也不用找,我就会捶驴。驴这东西不像别的,嗓门太大,要是不会捶驴,上来就是一刀,它一疼,嗷一嗓子能喊醒半个镇子,到时候谁都跑不了。不过真的非得要大灰的命?”

  郝四也是一脸无奈:“没办法,我们的试验马上就要出成果了,老板把身价都压上去了,肯定是关心则乱。”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个信封。

  郝四也没有玩什么套路,直接把里面的钱拿出来了。

  “两千块钱。就一头驴的命,一锤子一刀的买卖!我信得着你,钱你先拿着,记着,今晚完事,明早赶紧走,风声过去再回来!等你回来,我还有重谢!”

  “咳咳,”高局长清清喉咙。“根据现有证据和胡大彪的口供,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伙在我县境内大规模种植毒品,再结合胡大彪曾经看见过哪个所谓的老板拿着的盐酸盐袋子,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在自制或者是准备自制海落英。大家都说说吧。”

  孙支队长说道:“这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觉得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这个庙。一旦他们取籽完毕,自己捣毁了罂粟田,咱可就都白忙活。”

  周德勇说道:“可是这个难度就大了。别说我们山区那么多,就说在走访或者排查过程中一旦泄露了一点风声,那就鸡飞蛋打。”

  高局长说道:“大家都说说,谁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我们这么多人,总能想出办法吧。”

  柳鹏程又没忍住,站了起来。

  张南洲的心脏跳到了嗓子眼,他可记得上次柳鹏程在会上的惊人之语,当着几十人的面说要发展别人当特情!

  这次实际上也没好哪去。

  因为柳鹏程说得是:“派一架飞机上去看看吧!”

  整个会议室的人看柳鹏程就像是看妖怪。只有张南洲在心里狂吼:你又想什么呢!整个北方省的警察都没有飞机!要不你回家让你爷爷打个电话就有了,起飞一架侦察机帮你看看!

  柳鹏程还没反应过来自己这句话在1993年有多离谱,那时候整个国家才有几架警用飞机啊!他还纳闷呢,觉得自己已经把想说的话“翻译”过来了啊。

  因为他想说的:“扔一架无人机上去看看情况!”

第079章 谁谋杀了我的驴(六)

  看到会议室的里人的反应,柳鹏程有点奇怪,自己也没说什么啊。弄架飞机上去就那么费劲吗?这好歹是1993年,不是1939年啊。

  随即他反应过来了,一定是大家的思维进入了误区。于是说道:“这个,和林业部门沟通一下很困难吗?我记得大青山附近每到防火的时候,总是有飞机来回飞啊,有的时候还会往老林子里面打农药什么的。”

  柳鹏程尽力描述着:“就是那种双层翅膀的大飞机,不是经常在那一片飞吗?我们上去一个人跟着看看什么地方有大片的罂粟田就行了。只要知道地方了,不就好办多了吗?”

  大家这回反应过来了。对啊,公安是没有飞机,但是林业局有啊!

  原来柳鹏程说的飞机是林业局的运五啊,早说啊!

  其实柳鹏程脑袋中一提起飞行侦察,第一反应真的是警用无人机。可惜这东西还得十多年才能见到,于是第二反应就是从小就像蜻蜓一样在头顶盘旋的运五了。

  既然空中侦察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会议就继续进行。后面的会议基本都是孙支队主持召开了。柳鹏程看着高局鬓角的白发,突然想到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高局可是比肖局大了七八岁,确实没有精神头总在一线折腾了。没准这次大案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时候了。

  高局宣布成立专案组,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专案组组长由高局亲自兼任,孙支队和刘局任副组长。专案组设在边山县公安局,以县局为主,市局刑警支队二大队随时增援。

  孙支队布置了专案组的组成。

  第一组是情报研判组,负责空中侦察,确定种毒位置。相关情报的研判,并且负责给其他组提供情报支持。这一组组长由孙支队亲自担任。人员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比如娜队,董老师都在这个组。柳鹏程也在这个组。

  第二组是布控组。这组大多数是由市里的侦查员组成,将对以大青山镇为核心的方圆十公里范围内乡镇,村庄进行秘密布控,对老葛家,郝四的母亲等重要目标进行布控和保护。赵毅被分到了这组。

  第三组是溯源组。现在省厅正在积极联系郝四在东南期间前科发生地公安机关,争取早日弄明白山里这些人是谁。这组的负责人是周德勇,随时准备飞往东南。

  第四组是行动组,也就是抓捕组。一旦出现意外状况,这一组为主力将对目标进行立即抓捕。这组都是精兵强将,由张局指挥。沈队,郑浩就在这一组。

  第五组是后勤保障组,组长是齐小菊。负责所有这些组的保障,机票,车票,办案车辆,枪支,警械,吃喝拉撒,现金等都是这个组负责。

  专案组所有成员统一食宿,没有休息,没有下班,没有回家。

  在散会之后,柳鹏程立即溜进了张南洲的办公室开始打电话。

  给爷爷和姥爷打电话询问,剿匪的时候,大青山附近哪个绺子的罂粟长得最好,大概在什么位置。

  两位老人都是经历过事儿的人,听大孙子很严肃的问这个问题,都回答了也就好了,别的什么都没问。只是爷爷多说了一句注意安全。

  挂了电话,合上笔记本之后,就看见张南洲似笑非笑看着他:“你倒是省事,不用去军分区调档案。”

  柳鹏程笑着说:“有没有档案当初也是老爷子带着队伍上的山。这要是往经开区折腾一次得多长时间啊。”

  张南洲挥挥手,意思是让他赶紧走。

  然后柳鹏程就去找了孙支队,说自己问了经历过剿匪的老干部,老军人,得到了三个地点,这三个地点是当初种花最好的三个绺子。如果要是有本地人参与大规模种花的话,这三个地点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孙支队看看柳鹏程,对照一下墙上挂着的大地图,问了一句“准确吗?”

  柳鹏程用力点点头:“准确。”

  次日早上六点半。县郊战备机场。

  一架运五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大大的机翼上写着“山边林业”四个大字。

  这是一次计划内飞行,也是一次计划外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