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324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不得不说,这次体检是有效的,很多农村人日常连个医生都不看,这次和医生聊几句,医生好心也能指出几个问题。好几位农民在体检中发现了疾病隐患,都抓紧去县医院去查了。

  可是,谁也不知道的是,谭松这一次,拿到了大量的血液样本,再之后,就有了这几天的一幕。

第621章 水落石出(十一)

  谭松的话,直接让李显听得头皮发麻。也就是说,谭松先是掌握了大量人员的血液信息,接着又去找需求,而且只为最有钱的那批人服务。

  “也就是说,这个人不是正常原因刚刚死亡的,是你杀的?”李显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个答案,但还是颤颤巍巍地问道。

  “对,”谭松道,“你来之前就只剩下一口气了,我看到了你的车,就动手了。”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谭松甚至没什么精神波动,仿佛杀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猪。

  “我到现在都觉得老秦死的可惜。”谭松叹了口气,“这次你知道我赚了多少钱吗?13万!13万啊!你们好多年的工资了!”

  李显怕的不行:“以后,以后不要找我了,这次我帮你,钱我也不要了,都给你,我们两清。”

  “你真把我当成好人了?”谭松满脸地嘲讽之色。

  李显说到这里,轻笑着摇了摇头:“警官,我是不是很可笑?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走到这一天的,但是,就是到了这一天。”

  “你的意思是,这里面所有的案卷,里面涉及到的人,全部都是谭松的同乡,而且全部都被你摘掉了器官?”柳鹏程问道。

  “应该是,但是这些人,我一个都没见过。每一个,在我见到的时候,都是……头上蒙着白布的尸体,而后来,这些手续也是我办的。谭松有了启动资金之后,就弄了桐县的医院,那个医院建了三四年,断断续续地,这期间他至少杀了四个人,而且因为找到的老板并不是很阔绰,有的只拿到了三四万。除此之外,还有一起手术失败的,总之……挺麻烦的。”

  “你从头到尾,有没有留下什么证据?比如一些照片,比如他开的车的车牌号?”

  “没有,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告发他……因为……”李显没有说完,但是柳鹏程知道后半句。李显已经越陷越深了。

  “嗯,那你知道他把尸体埋在什么地方吗?”

  “我们每次见面的地方,都在黄州市附近,距离他老家不算远。有时候他也不开那个车,只是找个窝棚,不过,这些窝棚几乎都没重复过,又不像是临时搭建的,具体在哪我也记不住了。”

  “好。”柳鹏程做好了记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防空洞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个我不能说。”李显摇了摇头,接着低下了头。

  这倒是让柳鹏程无比震惊,还有秘密?

  他原以为,这个防空洞的东西,就是和谭松有关的那一部分,但是目前看来,居然和谭松无关?这就有意思了。

  但柳鹏程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人,防空洞里的东西再重要,也肯定不如这一箱子资料重要。当务之急是查出来这些人的尸体在哪里,毕竟失踪案和杀人案一比,完全就是俩概念。

  继续问了李显一些问题,柳鹏程让李显在笔录上签了字,也就带着周队先离开了。

  “如果李显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找到了这些尸体,这个案子一定是惊天的大案!”离开看守所,周队终于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周队觉得李显说的是真的假的?”

  “我觉得是真的,但是仅凭这些肯定无法定罪的。”周队说道,“毕竟他说的这些,逻辑上非常合理。只不过就是防空洞……”

  “李显说的,确实是真的,编的话也编不成这个样子。而且,他没必要编,浪费我们的时间对本案没有任何帮助。关于防空洞,里面放的什么东西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一定和李显的后台有关,比如说某个副院长之类的人物。李显现在一直是主任,这些年他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少,能坐稳这个位置必然有人帮他。也许帮他的这个人,是他拼了命也想保护的吧。”

  “嗯,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先找谭松这边的问题。”

  “医院这边,我让小谷慢慢查吧,”柳鹏程想了想,“周队,关于黄州是那边的情况,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这个是肯定的,全力以赴。”

  从这边离开后不久,柳鹏程就拿到了诸多关于黄州市的资料。

  这个区域,距离谭松的老家并不算远,大概30-80公里的样子,这片山区绵延大概四五十公里,内部也有几个乡镇和一些村子,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人迹罕至。

  从李显交代的地方来看,柳鹏程推测这些“窝棚”可能和采药人有关。应该是谭松在这里采药的时候,和其他的采药人共用的一些临时住处。

  戴主任和周队等人都认可柳鹏程的分析,事不宜迟,周队那边出了两台车,余杭市局这边也出了两台车,一共四台车迅速奔赴黄州一代,柳鹏程暂时没有过去,毕竟不算太远。

  在余杭这边,柳鹏程开始调查李显背后的人物,这个倒是比想象中还要简单,因为赵大夫都知道。

  医院就这么大点地方,谁不知道谁啊?赵大夫父亲的情况,估计全医院都知道,有些事根本藏不住。李显背后的这位,正是四院的武副院长,柳鹏程没有直接查,而是让卫生局找他约谈。

  武院长并没有说出他和李显之间的任何不法关系,也没有承认自己做过什么违法违纪的事情。按理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会有人真的去查武院长的,但是架不住柳鹏程好奇,非要追查到底。

  起码要知道防空洞里,之前到底是放了些什么东西吗?是什么让李显不惜装神弄鬼也要混淆视听?

  但是很可惜,卫生局查了一圈,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而负责监察的同志查了一圈,发现武院长并不是一个非常奢靡的领导,日常甚至可以称得上节俭。

  用赵大夫的话来说,武院长比他都要节俭。卫生局的同志跟着去了武院长的家里,武院长的房子有180多平米,是普通砖楼左右两户打通的样子,屋里很干净整洁,但没有任何东西称得上违规。

  武院长不抽烟不喝酒,最多喝喝茶,家里有一间还不错的茶室,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很明贵的紫砂壶都没有。

第622章 水落石出(十二)

  武院长接受检查后不到半天,就被卫生局的领导送了回去继续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武院长的生活作风堪称表率。

  柳鹏程也不好直接去审武院长,这个事只能暂且搁置。

  只是,送武院长回去的路上,武院长意味深长地跟柳鹏程说了一句:“有些事,远没有你们理解的那样复杂。”

  柳鹏程看了武院长一眼,就知道武院长并没有深聊的意思,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回去后,柳鹏程还是把精力放在了谭松这边的案子上。

  到了晚上,柳鹏程接到了周队的电话。

  周队他们在路上就联系了当地的公安,当地公安也找了一些老药农,甚至有的药农还对谭松有些印象,毕竟谭松一直都是比较凶悍的样子,有的药农在山上采药碰上谭松,都会避让。

  据说,谭松会主动靠过来问别人采了什么药,如果看到收获还不错,就非得问出来在哪采的,不依不饶。一般来说,一个老药农如果采集了一些药材,旁边多少还是留一些,无论是留根还是留芽,总归是不会采光。但要是告诉谭松,必然就彻底没有了,所以认识谭松的,基本上都绕着他走。

  有一位药农还说,谭松不是纯粹的药农,如果被谭松看到常见的野生动物,他只要能捕获是一定会顺便逮回去的,哪怕是幼崽。

  “所以,目前是不是普遍认为,谭松把尸体埋在了山里?”柳鹏程问道。

  “嗯,一般来说,谭松虽然有一些特殊的设备,但是人工采集的器官不能在外存放太久,越早拿过去越好。所以谭松处理尸体的地方,应该就在这个山上,而且应该……不会多于两个小时的步行路程。”

  “应该不太现实,背着一个人爬山可不是容易事,尤其是尸体,”柳鹏程对此不认可,“我觉得这不是说多久步行路程的问题,这些人爬山采药,起码山脚附近肯定是有开辟过的小路的,这样背着尸体上山也太容易暴露了。我刚刚想了想,谭松要想把尸体埋在山上的某处,必须在晚上行动。”

  “你的意思是,他先把尸体暂时放好,然后去送器官,接着再回来埋?”

  “对,他应该是每次行动之前,提前找好能够暂时存放尸体的地方,应该也在山上,但是会比较近,也没人路过那种。抓紧放好之后,等晚上再处理,我听李显提过,有一次器官移植失败,搞不好是那次耽误的时间长了点。”

  “本来,如果按照我们的观念,认为谭松埋尸的位置不超过两小时脚程,但是你这么一说,这整片山区都可能是他的埋尸地点,这就真的难办了……”周队也有些发愁,他在余杭这边也爬山,但是真的去这种能采药的老山区,是绝对的深山老林。如果是最近的案子,还可以找警犬来看看,但是最近的案子也已经过去了两年,这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那么多药农,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山上有什么废弃的山洞、矿井之类的地方?要知道谭松杀的人可不少,不可能是自己挖坑埋,山上的土很难挖,他体力不可能坚持得住。我推测应该是放在了同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非常隐蔽……或者是悬崖、山谷之类的地方,还是普通人下不去的那种。”

  “我问过几位药农,他们都说不可能。这片山上,山谷、悬崖是有的,但是真正的绝路根本不存在。比如说有的山谷很难下,那么这就意味着这里面很可能有不少好的药材,所以肯定有人想办法下去。总之,没有你说的这种地方。至于矿井山洞,这个还不好说。”

  “那就得先去当地的地质部门、矿务部门好好问问了,”柳鹏程道,“不过,如果这个山区连一条老路都没有,就意味着不可能有这些。开矿不可能没路。”

  “嗯,我知道,今天没办法问了,明天吧,我先安排当地的兄弟们吃个饭,慢慢聊。”

  沟通完,柳鹏程还是一个人先回了家。今天回家时间还挺早,柳鹏程拿出手机,给沈娟打了个电话。

  “你在那边,一定得注意安全,这几天你都忙,我一直睡不好觉,铁头也是总是想找爸爸,也不知道怎么了。”沈娟道。

  “余杭又不是国外,不用担心,”柳鹏程道,“该抓的我都抓完了。”

  “结案了?”沈娟一喜,“是不是很快就能回来了?”

  “还没,快了,剩下一点尾巴,我不在还真不行。说起来,这次还真亏了小谷,他也是真的成长了很多。”

  “嗯,有他在就好。”

  二人打着电话,柳父也听着声音过来,拿起沈娟的电话和柳鹏程聊了几句,让柳鹏程不用担心,在外面好好工作。

  “对了,还有个事,年前说好了今年过年去你大伯那里,我们打算一起去中原,等你忙完了,你就别回东北了,直接来你大伯这里,你大伯也好久没见你了,今年过去过年!”柳父嘱咐道。

  “行,我忙完就回去。”柳鹏程知道大伯去了某机械化军,年前确实说好了过去。

  柳鹏程应付了几句,也就挂了电话,心思还在案件上。

  正想着案子,柳鹏程的电话响了,是戴主任的,接到电话之后,戴主任让他抓紧去一趟余杭市局,柳鹏程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李显的笔录过于震撼,余杭市局提格处理案件,并且给厅里进行了报备。

  这个案子到目前为止,就找到了老秦一具尸体,而且尸体上的证据几乎也都消失了。谭松不承认,案子其实就是僵着的,但是柳鹏程这三个字还是很有分量的,今天傍晚,市局开了几个会,仔细研判了李显的笔录,最终决定案件由市局直接侦办。

  “李局长,又见面了。”到了市局,坐好之后,柳鹏程先打了个招呼。

  之前办理赵大夫家中被盗的案件,柳鹏程和李局长打过交道,合作应该说很愉快。

第623章 水落石出(十三)

  “有个新的线索,估计你那边不掌握,你看一下。”李局和柳鹏程也不绕弯子,拿起一张A4纸,就递给了柳鹏程。

  照片上的这个人,柳鹏程接触过,也算是熟悉。

  正是赵大夫家中被盗案的幕后影响者之一,老周。

  赵大夫家中被盗案,当时小谷为了查明线索,佩戴安全措施徒手爬了15楼,并最终找到了一种少见的鞋子的摩擦痕迹,进而抓到了攀爬者李俊辰。李俊辰是农村来的高材生,之所以盗窃,是因为听“刘主任”说有8万元落户的政策,方才铤而走险。

  这个政策,当时是那个视李俊辰为情敌的小周“不经意间”让李俊辰得知的。

  这个案子,柳鹏程有些意难平,恶人逍遥法外,李俊辰成了恶人。

  “这个老周,经过我们调查,也是前期换肝的人员之一,”李局道,“他们家在七八年以前条件比现在还好,后来老周得了严重的肝硬化,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肝源,这期间他曾经去过港岛和南泰,但是都没有成功。但是回来之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匹配到了合适的肝源,然后做了移植手术,因为匹配的好,现在依然算是健康。据我所知,小周之所以后来有了这个性格,跟他爸做事不择手段有关,也跟他爸得病导致的家道中落有关。当然,即便他家家道中落,依然不是李俊辰这种人能够比拟的。”

  听到这熟悉的名字,柳鹏程有些无言,思索了几秒,点了点头:“怪不得李局你们对这个案子这么重视。”

  “如果没有你对本案的重视,恐怕刘鑫他们永远也抓不到谭松。”李局显然已经知道了案件的来龙去脉,“这个刘鑫确实是个好苗子,也感谢柳教授为我们市局挖掘了这样的人才。”

  这句话让柳鹏程很高兴,李局这一句话,刘鑫的前途就不用担心了。

  “你来的路上,我们和周队等人进行了沟通,市局的多位专家也参与了,”李局指了指身边的一位一级警督,“林队是乡村刑侦案件的专家,让他讲一讲。”

  林队看着已经50多岁了,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也比较沉稳:“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谭松应该在这个山上有一个秘密据点。我们查阅了不少这片山区的资料,因为历史原因,山上也有几个防空洞。但是这些防空洞都是公开的,目前倾向于两个可能,一是当年的游击队曾经设立过小型的、没有登记过的防空洞,另一个可能是山上有一些古代墓葬。关于墓葬,我们大概查了,这篇山区还真可能有,历史上这个地方还是有王爷的。”

  “这么说,您更倾向于墓葬?”柳鹏程问道。

  “对,因为建设防空洞难度太大,游击队也大概率只会依托现有的山洞。那个年代不比今天,山上的树都当做柴火砍的差不多了,山洞也藏不住。建国初期,一直到八十年代,当地人烧火也是问题,上山捡柴火是很常见的事情。总之,除了古代的墓葬可能藏的很严实,其他的山洞、防空洞很难不被其他人发现。”林队解释道。

  “所以,我们需要一位考古专家。”柳鹏程道。

  “考古专家不一定行,”李局摇了摇头,“恐怕我们需要几位风水先生,要根据古代的风水来判断可能的墓葬区。”

  “风水先生?”柳鹏程一下子想到了几天前遇到的吴灵,也就是那个“世代土夫子”。吴灵刑满释放后遇到了柳鹏程,他能力是绝对没得说,有心走正道,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

  “你有认识的?”李局有些好奇,“警校应该没有这个专业吧?”

  “警校没有,但是之前我办理拐卖儿童案件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很专业的。”

  “拐卖儿童?”

  “与这个案子无关的人员。”柳鹏程解释了一下吴灵的情况。

  “要是真有本事,这个案子他要是能立功,我举荐他去市文化馆。”李局立刻拍了板,这个案子,可太缺这种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