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319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我来派出所6年了,”刘鑫微笑道,“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一家医院,我来的时候,正好盖好。”

  “那你应该很熟悉这家医院?”柳鹏程有些兴趣地问道。

  “熟,”刘鑫端着自己的杯子,“每个月都有几次警情,基本上我们去了都给面子。游客过来买东西觉得买亏了闹,有人报警我们就去,去了基本上都给退。之前我和赵所商量,想把这家医院挤兑走,但是……失败了。”

  “没发现什么违法线索吗?”

  “游客来买东西也是自愿,导游会有逼迫、强行要求买东西的行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只是拘留过两次导游,医院的人根本不涉及违法。他们只要给导游提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旅游公司往这里送人。导游抓了也没用,放出来以后还这样,甚至变本加厉。”刘鑫看着柳鹏程。

  “那你觉得,今天是不是有点可惜?”柳鹏程突然问道。

  “可惜?”刘鑫看了一眼柳鹏程,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柳鹏程看着刘鑫,感受到了刘鑫内心深处的不服气,只是,刘鑫一点没有表现出来。

  “今天抓的医院的人,明天一早都会放。”柳鹏程道。

  “嗯。”刘鑫点了点头,无喜无悲。

  柳鹏程也没有急着解释什么,而是拿起了刘鑫给他倒的茶,轻轻喝了一口,仔细地品了品茶的味道,他终于还是品出了刘鑫茶叶的味道。

  “我说的是明天一早都会放。”柳鹏程喝完之后,再次抬头看了看刘鑫。

  “嗯?”刘鑫像是听出了什么,但是还是没有接话茬,“您什么意思?”

  “明天一早才会放。”柳鹏程知道自己的话不是很浅显,再强调了一遍。

  一字之差,刘鑫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他盯着柳鹏程,想了想:“您今天来找我,我就觉得……”

  “算了,柳鹏程摆摆手,“我先挑明,我信任你。虽然说我不应该信任你,但是接触下来,我信任你。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和周队私交非常好,对吗?”

  “他是我师哥。”刘鑫点了点头。

  这也符合柳鹏程的猜测,小谷是柳鹏程司机这个事情,在今天的行动中,只有周队一个人知道。现在想想,刘鑫既然知道,肯定是周队告诉他的。

  “我能明白你的想法,你现在不信任我,是觉得我们今天的抓捕有问题,你我都不是第一天当警察的雏,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来找你,也应该想想为什么一开始我不信任你。”柳鹏程道,“你们所,是不是内部出了问题?”

  说着,柳鹏程也不墨迹,一指旁边的床:“是这个赵所有问题吗?”

  刘鑫非常惊讶,但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为什么不信任我?你认识周队,应该跟他问过我的情况,我这个人绝对不会和这些犯罪分子同流合污的,你应该信任我。”柳鹏程突然发现语气有些无力。这不是他正常的性格,日常来看,柳鹏程是非常洒脱的。

  但是为了这个案子,他似乎又不得不如此。

  想了想,柳鹏程拿出了自己刑侦局的证件:“你可能对我了解比较少。”

  刘鑫的表现,反倒是让柳鹏程觉得心疼。

第608章 百密亦疏

  柳鹏程正在等待刘鑫讲述,还没等到刘鑫开口,自己的手机响了。看了一眼,是小谷的。

  “今天的行动,其实是不会失败的,”柳鹏程暂时没接电话,和刘鑫说道,“既然早就推定李显有问题,想查出来并非需要在这里抓现行。”

  刘鑫当然不知道柳鹏程的信心在哪里,他看着有些自信的柳鹏程,心里百味杂陈。

  “柳主任,您交代的事情,我这边已经有进展了。”小谷说道。

  “你直接说。”柳鹏程道,一点也没有避讳刘鑫的意思。

  李显有问题,目前可以肯定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让癌症病人签署器官移植的材料并且从黑市买器官洗白,另一个是关于中成药(假药)的事情。

  这两个问题,不得不说后期处理得都非常干净。即便是洛教授等人在查的案子,也至今没有发现什么端倪。李显做事是非常稳妥和谨慎的。

  但是,凡走过必留痕,既然已经推定有这些事,那么目前四院的住院部,就一定有病人已经遇到了一些“推销”。毕竟癌症病人治疗时间往往都是几个月甚至更久,有的出院后还会回来继续住,李显无论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曾经做过的事情掩盖。

  小谷直接道:“从那边忙完之后,按照您的安排,我和赵大夫一起,仔细走访了住院区几十位患者,终于有患者承认使用了一些特殊的中成药,目前一共发现了两位,这两位都说是同一位医生给介绍的。这位医生我们已经找到了,名叫曹友田,是个主治医生,看到我们之后非常害怕,他似乎已经听说了李显刚刚被送到医院抢救的事情,心理素质也不咋样,都招了。”

  “他怎么说?”

  “曹友田倒是没墨迹,这个事情里面还真有李显,”小谷道,“您知道,李显他们通过什么偷卖中成药吗?”

  见小谷卖了个关子,柳鹏程倒是思索了一下:“李显是化验科的主任。”

  “对!”小谷道,“化验造假!有些病号吃了一些中成药之后,会发现自己过一阵子的指标变好了!因此就多了一些期待,还想继续吃!一旦客户的病情严重恶化,那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小谷,我和柳主任说。”在小谷身边,赵大夫似乎有些激动,他接过了小谷的电话,跟柳鹏程说道,“这是……这是谋杀!谋杀!李显他们是在谋杀!”

  说着,赵大夫组织了一下语言,给柳鹏程介绍起了这件事的过往。

  赵大夫自然是认识曹友田的。

  作为主刀医生,赵大夫属于搞技术的人才,身份比较超然。因为他有东北人性格,加上家学渊源,和本院的很多人走的不算很近,日常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打磨技术,不能给父亲丢脸。

  没想到,自己刚刚提了副高,医院就出现了这种事!

  赵大夫给柳鹏程介绍了一下肿瘤医院的一些内幕。

  不光是中国,几乎全世界都一样,一个国家80%的医疗资源,几乎都用在了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年中。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谁也不想死,谁都想要个奇迹,能够敢拔管的人是极少数的。

  手术、化疗、中药,都是病人的稻草,哪个也不想放弃。这些事情的内部,也很难说谁对谁错。

  针对肿瘤治疗,一般分为三种流派。

  一种是保守派,也就是标准治疗模式,该手术手术,该化疗化疗,这种是最常见的。赵大夫显然就是这一派。

  第二种是激进派,就是什么都敢用,什么都推荐,主打一个炮火覆盖。推荐全世界最先进的疗法、最昂贵的靶向药、最好的中医疗法等等。

  第三种是投降派,认为已经绝症晚期的病没必要治疗,留着钱干点啥不好?出去旅旅游不香吗?

  在三种流派里,激进派人数不算多,但是很能发表意见。比如说他们治疗了100个病人,有1个存活时间超过了5年,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确而且特别愿意发论文写这个人。

  赵大夫认为应该手术的还是要手术,没办法手术的会拒绝手术。

  李显和曹友田都属于激进派,一开始,曹友田和李显并不熟悉,他来的比李显要晚,基本上就是在住院部待着。后来,有一款叫“天仙液”的东西进入市场,也出现在了病人的治疗圈。

  曹友田研究过这个药,发现这个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是存在的,但是药理上并不算好,加上价格昂贵,他也并不推荐。但是,很快地,李显找到了他。

  李显这里也有天仙液,而且价格只有市面上的一半,东西看着一模一样。李显许诺了曹友田不菲的分成,曹友田就开始了推广。按照李显的说法,这些药物都是从上京直接拿的,没有交过税的内部药物,如果想用必须保密,这种机会难得,不能告诉其他人,否则过来找医生要,医生只能谁都不给了。

  与此同时,很多服用了一个月天仙液的患者,确实出现了“好转”,不管怎么说,化验结果能看出来有好转。

  一开始,曹友田是有些底线的,但是,底线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低。

  曹友田是知道每个病人病情进展的,当他发现病人的症状不可逆转或者已经严重恶化之后,他就会以“这种内部药已经买不到了”为由停止售卖,并且和病人说“我这有人举报,渠道断了,你们可以自己去买,但是效果怎么样不保证”,于是,病人就不得不停药,接着在后续的短时间内极速恶化,患者及其家属也赖不到曹友田身上。癌症本就是终末期疾病,所有治疗进行之前都会告知一堆风险,患者真的死了也是很无奈的。

  但是,死亡并不是终点。有些患者因为治疗费用高昂,负债累累,甚至连善后工作都变得艰难。这个时候,曹友田再次出现,给与患者家属关怀,并且给了患者家属一些后续方案。

  这些方案,里面涉及的内容往往非常丰富。

第609章 坚守(中)

  新世纪之前,我国大多数人民是非常传统的,这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上。

  2000年前后,有的单位,为了鼓励职工献血,能给出5000元补偿+15天休假的奖励。即便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要知道,那时候工资才1000多元。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捐献器官、捐献遗体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有些东西在黑市上的价格非常可观。

  曹友田知道的就是这么多,至于这些的后续,他并不清楚,他只是涉及前面和患者沟通的部分,后面的事情全是李显亲力亲为。

  这条船,自从曹友田上船的那一刻,就再也没有机会下船。随着知道的事情逐渐变多,曹友田不止一次的睡不着觉,但一次次地只能继续。

  当然了,这句话更像是曹友田为自己的开·脱,小谷和赵大夫都不信。

  “事情就是这样,李显那边是不是也承认了?”赵大夫问道。

  “还没有,李显已经没什么心理防线了,他现在只是状态很差,需要+一点时间。”柳鹏程道。

  “唉……”赵大夫有些伤感,“我不是院领导,但是和李显认识这么多年,其实他……其实挺好的……怎么就……”

  “这么说,卫生部督办的案子,也是和他们有关?”柳鹏程倒是没继续这个话题。

  “嗯,应该是,但是具体的事情,曹友田并不清楚,我觉得他应该知道,但是可能没敢说。”赵大夫道,“这就不是我的专业了,要不是有谷万里,我估计啥也问不出来。”

  “后续的事情,赵大夫您就别管了,交给小谷就是了。”

  李显的案子,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算是柳鹏程第一次这么主动办一个没有事头的案子,从开始到现在,准备的东西已然不少。

  和赵大夫沟通完,柳鹏程再次嘱咐了小谷几句,这才挂掉了电话。

  “医院那边,您早有伏笔?”刘鑫有些惊讶,“你们一开始就知道这里面有犯罪吗?”

  “这个不重要,”柳鹏程摆摆手,“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我?”刘鑫苦笑了一下,“柳主任,也许在你看来,我们这都是小家子气……”

  “嗯?”柳鹏程有些意外,喝了口茶,“不妨讲讲。”

  “这个事,要从六年前说起了,”刘鑫指了指那家私人医院的方向,“这家医院的院长,叫谭松,今天也被带走了,如您所说,现在还在传唤期间,最早也要明天才能出去。这个谭松,可真不是一般人,我刚刚来咱们所的时候,就和他打过交道。”

  “谭松是个见了谁都笑的人,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医院正在进行装修,我来派出所的时候,所里一个人都没有,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他们医院那边有人闹事,当时我跟着县局的领导,就一起去了医院。路上,县局的领导还给我讲过这里的事情,据说谭松曾经是个采药人,后来直接在这个地方就开始盖医院,但是这个医院前前后后盖了四年多,中间因为费用问题停工了四五次,每次都有工人闹事。但是,很神奇的是,每次停工之后,谭松都会消失,然后过一阵子就会带着钱回来,工程就继续。”

  “我第一天来,局里的领导就是在医院快要完工的工地上把我交给赵所的。”

  “赵所这六年都没有变动?”柳鹏程打断了一下。

  “嗯,他来了七年多,一直没变动。上一任所长叫孙正义,有一年夏天下暴雨,出去执勤,牺牲了。牺牲的原因,和这家医院有一点关系。当时正好这个医院的工人在那边闹事,下暴雨,工人们都躲在棚子里,结果山洪把棚子冲走了,孙所长去救人,把自己搭上去了。总之,派出所和这家医院的关系非常差,这个是前提。我听说此事之后,我恨不得这个医院倒闭才好。”

  刘鑫接着说道:“我去的时候,医院已经要投入使用了,但是工程款没有结,工人们闹着不让开业。当时谭松不在,谁也联系不上他,给他发传呼也石沉大海,后来有人给他发传呼,说如果三天内不回来,就带着工人开始砸医院,也没有收到回复。当天人都散了,我们就一直在等,等了两天,谭松就真的回来了。他带了3000块钱回来,给工人分了一部分,并且许诺一个月后会把钱都带回来,如果不带回来就砸医院。再后来,他真的把钱都给了,但是他受了伤,像是被人打了,我们问他,他也不说具体情况。”

  “本来这个事就过去了,可是他那个地方,警情是真的太多了。”刘鑫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些恨得牙痒痒,“我这里,至今都放着两套案卷。”

  说完这句话,刘鑫从从自己的床底拖出来一个破旧的纸箱,里面用线状封订了大概十几本案卷。

  “我一开始也没关注那边的杂事,因为多是工资纠纷,谭松并非不给钱,他一直在尽力筹钱,所以派出所肯定不会抓他,就是比较烦那里的警情多,但是后来有人来报案,说是家里的男人失踪了。我给这个人取了笔录,这个报警人说,她老公和谭松是同一个县出来的,结果人不见了,找谭松谭松就说不知道,已经失踪了几个月了。我们找到谭松,谭松就矢口否认,不承认报警人的老公与他有关系。当时是跨省失踪案件,我们打电话联系谭松老家的公安,也没有发现存在什么关联,案子就搁在这里,无从查起。”

  说着,刘鑫指了指这些案卷:“这六年时间里,我陆续遇到了五个来找谭松要人的,都是家人失踪,但是都没有后续进展。再后来我顺着这些家属往后查,已知的失踪人员有13位,但是没有一条证据指向谭松。这年头……”

  柳鹏程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种事。实际上,这个年代,家里人外出打工然后失联的事情不算稀奇,有的客死他乡都没人知道,但是这么多情况指向谭松,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赵所也认为这里面有问题,但……就是查不到,到现在没有一个案子立案。”

第610章 坚守(下)

  没有一个案子立案……

  柳鹏程看了刘鑫一眼,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命案,讲究一句最基本的原则: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果没有发现尸体,想刑事立案难度非常大,除非发现了命案现场。

  如果没有命案现场,也没有发现尸体,更没有任何命案佐证,只能按照失踪论处。而失踪案的立案,一般是失踪人员的近亲属在其户籍地、经常居住地报案,这类案件只要没有具体的线索,大概率就是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