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29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中队长叫阿娜日,蒙古族,是为数不多从前段时间的甄别中幸存的老刑警。大概三十多岁,个子不是很高,扎着一条不长的麻花辫,下身一条牛仔裤,上身一件简单的半袖衬衣,腰上的配枪明显不是六四,是五四。尽管是女人,但是整个人给人一种很彪悍的感觉。

  柳鹏程脸上的惊讶一闪而逝,虽然他也是一身便装,但还是敬了一个礼。

  给双方都做了介绍之后,周大队笑着说:“娜队长,我把人就交给你了,我那边还有事,这个小子你可得给我带好。”

  说完之后周大队就施施然走了。

  等到办公室门关上之后,阿娜日笑着说:“我可是久仰大名了,真没想到蓝天上的小雏鹰飞到我这里来了。小柳,你不用这么拘谨。以后叫我阿娜日也行,叫我娜队长也行,叫娜姐也行,反正他们是怎么叫的都有。”

  阿娜日站起来说道:“我们以后有的是时间聊天,我先带你认识下队里的同志们,然后让内勤帮你安排下生活问题。”

  后楼整个二楼都是刑警大队的地盘。一中队有中队长办公室一间,大办公室一间。值班室两间。

  阿娜日带着他来到了大办公室,给他介绍了同队的警察。而警官们也显得很热情,柳鹏程看得出他们彼此也不是非常熟悉,看来真的是重新组建的队伍。

  而柳鹏程也在娜姐介绍的同时,努力记住自己同事们的资料。

  郑浩,32岁,南方某边防支队机动大队转业干部,特级射手。三级警督。他应该是中队的战斗力担当。

  吴飞,26岁,司法干校侦查专业毕业,这次调整从看守所侦查科调过来的。受过痕迹检验的专业训练。二级警司

  刘国才,33岁,老刑警,因为和原王副队长不和被调离,这次又调了回来。非常熟悉县里的情况。三级警督

  张俊菲,女,23岁,原交警大队事故科案件侦查员,北方省公安管理干部学校交通管理专业(小中专)毕业。二级警司。

  董建设,48岁,老侦查员,因为原来王大队私自以“特情”的名义放了他抓的罪犯,把王大队堵在办公室骂街半个小时。在领导的斡旋下被“发配”到劳动院。这次整顿又被调回来。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五名警员,加上柳鹏程,正好是六个人。一般的情况下,在办案的时候。郑浩和吴飞一组,刘国才和张俊菲一组。那么柳鹏程的搭档应该就是老董了。

  另外队里还有四名联防员。

  小周,24岁。汽车兵转业,不仅驾驶技术出众,而且非常精通修车。

  小韩,22岁,财校小中专毕业,文笔和财务都很厉害,协助内勤王姐做一些后勤和文字工作。

  呼斯楞,26岁,憨厚的蒙古族大胖子,退役的古典摔跤运动员。

  杨彩梅,22岁,女,武警退伍兵。擅长擒拿格斗。

  另外,中队一共有三台机动车,一台212吉普,地方牌照。一辆金杯警车,还有一辆750边三轮。

  认识了同事们之后,内勤王姐就又把柳鹏程叫到办公室。先是给了他一沓子饭票。然后问清楚他不住宿舍之后,说一个月有10块钱的住房补贴。而且提醒柳鹏程下午按时参加授衔仪式。要着警服,佩戴勋章。柳鹏程急忙说放心吧王姐。

  中午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去吃饭。黄瓜片炒肉,丝瓜炒鸡蛋,西葫芦虾皮,还有鲫鱼崽子豆腐汤。

  柳鹏程打了饭尝了一口,挺好吃!

  “还不错啊。”柳鹏程心中暗想。

  他还不知道,下午的大会上,还有一件更“不错”的事情等着他。

第053章 柳鹏程的惊喜

  吃过了午饭,大家有的去了宿舍,有的去值班室休息。也有的留在办公室看看报纸,杂志。柳鹏程回家去换衣服。

  下午两点的时候,大家都穿着警服集合,柳鹏程直接站在了一中队的队列里。胸口一枚个人二等功,一枚集体二等功两枚勋章闪闪发亮。

  会议的地点是位于前楼三楼的大礼堂。两点半,准时开会。柳鹏程和其他分配到山边县局的实习生一起到大礼堂后台候场。这个时候,柳鹏程也见到了县局所有的领导,和二舅帮他打听来的资料一一对上了号。

  局长刘山没有穿警服,而是穿着一身西装。花白的头发,好像时刻都在微笑,这位县政法高官是暂代局长职务,局里走向正轨之后,就会卸任,其实他在公安局的时间也不多,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县里。

  政委付铁山,年龄看起来也不小了,给人一种很敦实的感觉,大背头应该是染过,没见一丝白发。一级警督警衔。就是这位看起来有些慢吞吞的政委,左挡右支,保证了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

  副局长张南洲,这个是老熟人了,就不赘述。

  副局长齐小菊,二级警督,看起来三十多岁,带着眼镜,长发盘起给人一种干练,时尚的感觉,她和张南洲一样是外调过来的“救火队员”,原来在北滨市(瑞城下辖县级市)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后勤,办公室,装备,人事训练等。

  原来县局的后勤已经乱套到食堂每天都是丰收批发部送菜,他们送什么,警察们吃什么的地步,据说有一次韩忠发韭菜进多了,公安局就连着吃了一周韭菜,满楼都是韭菜味。看到这位女副局长脸上难掩的倦色,也知道让这一大摊子回归正轨不太好干。

  副局长兼交警大队长赵新民,非常瘦的大个子中年人。这个也是柳鹏程最熟悉的领导,因为上辈子很长时间都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可惜他后来因为肝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有看见他柳鹏程觉得非常亲切,可是又没法上去打招呼,这就郁闷了。柳鹏程决定,想法“认识”赵大队之后,一定把他“骗”到医院去体检。

  赵大队是个很有“温度”的领导。虽然执法严格,但是真是心里装着老百姓。一次,柳鹏程抓了一台严重超载的大货车,而且司机的驾驶证还有问题。赵大队了解到车上的水箱里都是活鱼,就找到农贸市场的鱼类批发商帮着司机把鱼处理了。这让司机很感动,也让柳鹏程学到了很多。

  会议开始了,照例是领导讲话,因为下午还要办公,所以刘山的讲话不长,大概意思就是欢迎新加入的同志什么的,而且提了几点要求,尤其着重强调了廉洁。

  然后就是新入警的21位同志授予警衔。几位领导都出动了,给同志们把警衔加在了领章上。

  柳鹏程一脸懵逼地被拦在后台。拦住他的是办公室王主任。说是还不到他上场的时候。

  果然,新入警的同志们集体立正敬礼,和领导合影之后,回到了本单位的位置。主持会议的齐局长说道,下面请刘局长宣读瑞城公安局嘉奖令。

  刘山站起来,郑重地朗读手中的嘉奖令。嘉奖令的大概内容是1993年5月29日,瑞东区发生了一起灭门杀人案,手段残忍,性质恶劣。我局巡警支队三大队实习干警柳鹏程,及时发现了罪犯,并且采取断然措施将罪犯抓获。使得这起特大杀人案在案发25分钟之内即告破获。经我局和北方省公安干部学校协商,并报请上级机关批准。决定给予柳鹏程同志通令嘉奖并奖励提前晋升警衔一级,奖金两千元!

  王主任这才让他上台。

  柳鹏程上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方面是因为他这个事儿干得确实漂亮,还有就是胸前两枚勋章的加成。

  可能是别上四枚三角星比较麻烦。刘局长这里准备好了一对缀好了二级警司警衔的领章,直接给柳鹏程换上。又把嘉奖证书和装着钱的信封递给柳鹏程。

  握手的时候,刘局长小声说:“小伙子好好干啊,我这个老头子可看着你呢!”

  柳鹏程能说什么,柳鹏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剩下狠狠点头。

  整个下午,柳鹏程都如坠云端。娜队长也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工作,但是一些必要的手续还是要办的,一些办公用品也要去综合中队申领。忙乎一下午,很快就下班了。

  柳鹏程决定回姥姥家。先回家把勋章装好。然后骑着摩托就出发了。

  等他到家的时候,姥姥和姥爷正要吃饭。看见柳鹏程回来很惊喜。柳鹏程是穿着警服回来的,而且平常领章的光板上也多了两颗三角形的小星星,这就好看多了。

  大舅和大舅妈晚上有应酬,不在家里吃。就两位老人就吃的比较简单。酱小河鱼,蘸酱菜;自家园子里揪几根小葱,撕碎加点盐拌个白豆腐,配上二米水饭,这就是东北农家人盛夏时节的一顿好饭。

  看大外孙子回来了,而且还提前晋升了什么警衔,姥姥觉得应该再弄点啥。柳鹏程对着桌子上的吃喝都已经馋的要流口水了,赶紧把姥姥拽住,可是好说歹说,姥姥还是在冰箱里找出了两根香肠切了,也不知是谁回来的时候拿的。又给大外孙子打开了一瓶健力宝饮料,这才算完。

  吃了一顿饭,柳鹏程开始给父母,爷爷奶奶打电话分享他的惊喜。这四位可都是当兵的出身,自动把提前晋升警衔翻译成提前晋升军衔了,这难度可是够高的!于是他们都非常高兴!

  打完一圈电话,大舅和大舅妈开着车回来了,又是一番热闹。大舅妈说道:“你说说你哥,就非得不回来,说是这边限制他发展,这怎么就限制发展了,小鹏不是发展挺好的吗。”

  柳鹏程实在没有办法解释自己是警察,到哪儿有能力都一样,表哥那是未来科学家,没有实验室就只能干瞪眼。

  热闹了一阵之后,喝多了的大舅已经醉眼惺忪,于是各自回房间休息。

  璀璨星空下,一夜美梦。

第054章 简单案件(一)

  第二天,柳鹏程特地早点上班,寻思自己是新人,总得打扫打扫卫生什么的。可是事实证明他实在是想多了。等他到的时候小韩和呼斯楞两位在局里住宿的联防员早就把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柳鹏程突然发现自己没有水杯。昨天喝水也是祸害的办公室里的塑料一次性水杯,于是向食堂的方向走去。食堂边上有一个小卖部,柳鹏程顺利买到了一个不错的保温杯,价格也还可以。

  拎着新买的保温杯回到办公室,倒上水,也就到了上班的时间,队里的人都来了。只有自己的对桌,董老师的椅子上还空空荡荡。

  大家都管老董叫董老师,是因为他以前真的当过老师。

  柳鹏程喝了几口水,董老师还是没有来。柳鹏程心想再咋的也是搭档,还是问问比较好,于是找到了内勤发的通讯录,发现董老师没有传呼机,也没有家庭电话。

  通讯录上就一个孤零零的地址。倒是紧急联系人上有个省城的呼机号码,是他儿子的。

  这就没有办法了,柳鹏程看看办公室里的石英钟,已经上班二十多分钟了,要不先去找娜姐说一声,去他家看看?

  柳鹏程这正想着呢,办公室门开了。董老师拎着一个案卷走了进来。

  他直接走到柳鹏程办公桌前:“小柳,有活儿干了,刚才小娜找我,咱爷俩得把这个小案子破了。”

  说着他把案卷放在柳鹏程桌面上,自己回到自己办公桌前,从桌子里掏出一个大罐头瓶。又拿出一袋猴王,开始沏茶。

  柳鹏程的心思则全部用在这个案子上了,这可是他接的第一个案子。以前的都是碰上的。

  董老师说是小案子,也没错。这案子确实不大。也很常见,街头抢夺。

  案发经过非常简单。小河沿街一个老太太去早市买了菜往家里走,半路上被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人把脖子上的金项链给拽去了。老太太惊吓之下直接晕倒。

  好在这时候街上有人,马上把老太太送往医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案卷里有几份笔录,是目击者的笔录。

  罪犯根本就没有避着人,当然也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罪犯骑得是黑色二八车子。这车子在县城范围内得有好几千。

  因为罪犯骑着车子,身高未知。戴着口罩,长相未知。还戴着个帽子,头型未知。

  至于穿的衣服,迷彩服。这衣服别说民工一人一套,就是和部队不沾边的人家家里也都有啊。一般都是干活穿。

  而且在劳保商店就有卖迷彩服的,有真有假。这个来源真不好查。

  当然,这个案子也有简单的地方,就是罪犯的逃跑路线。

  罪犯得手之后,并没有沿着大路逃走,而是拐进了一条胡同,进入了另一条大街逃之夭夭。

  棚户区的胡同大家都知道,最复杂,不在附近生活一段时间,谁也不可能弄清楚哪条胡同通向哪里,哪条胡同是通的,哪条胡同的死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细节,开始的时候派出所接到报案,做了初步的笔录之后,这个案子并没有上报给刑警大队,而是由派出所自己侦查。

  派出所查案,优势就是对辖区和辖区居民的熟悉,仅仅三天的时间,小河沿派出所就把辖区内的两劳释放人员和治安重点人员全部排查一遍,结果毫无所获。

  眼看老太太出了院,派出所这边没有任何进展,辖区内却出现了传言,很多女同志出门都不敢戴首饰了。这给派出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只好把案件交上来了。

  柳鹏程清楚,这个传言其实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这种街头抢劫确实有系列性,多发性的特点。于是他问董老师:“董老师,要不我去综合中队找找案卷,看看有没有能串并上的。”

  谁知董老师斩钉截铁地说:“你别费那个劲儿了,没有,肯定没有。咱山边这么小个县城,要是出现系列抢夺案,不用你串并,肯定就传言满天飞了,现在还没有什么大动静,就说明没有能串并上的案子。”

  柳鹏程觉得董老师说的确实有道理。也就熄了通过串并案获得案件线索的打算。

  董老师喝了一口茶水,抬头看了看石英钟,站了起来:“走。”

  柳鹏程纳闷:“董老师,咱去哪儿啊。”

  董老师说道:“查案子去啊,在办公室咋破案啊,等着人家自首啊。”

  柳鹏程只好跟着董老师出了门。

  走到车棚,董老师准备打开一辆大28的车锁。突然想起了柳鹏程:“小柳,你会不会骑车,你骑车带着我也行。你要是会骑摩托就回去找内勤把那辆边三轮钥匙要来。”

  柳鹏程一脸黑线,不过想想边三轮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还是算了。于是说;“董老师,要不这样,骑我的车,我带你。”

  柳鹏程说着就推出了自己的铃木王。

  董老师看看铃木王,笑着说:“我倒是忘了这台车在你这儿了,你别说,小RB人不咋的,大摩托做的真挺不错。”

  随着一阵轰鸣声,柳鹏程带着董老师冲出了县局大院。

  董老师显然不是第一次坐摩托车后座,显得很轻松,问柳鹏程:“咱去小河沿派出所,你知道方向不。”

  柳鹏程没法回头和他说话,就点点头,在前面的路口左拐,奔着近路就去了。小河沿派出所他真熟,因为山边县一高中就在小河沿,也是小河沿派出所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