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227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柳鹏程又嘱咐一句:“注意安全!”

  看到两个刑警走了,陈大队说道:“柳局你看看这个,这是在油门下面找到的,应该是掉在那里的。”

  柳鹏程接过来一看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金色时代休闲娱乐中心”下面是电话,还有地址,看到地址,柳鹏程眼睛眯缝了起来:“景水市嘎砂街23号。”

  果然是南滇!果然是金三角!

  到这时候,柳鹏程几乎已经能确定,平洲这里应该就是有一条运输线,而不是推测。

  费劲巴拉从那个地方往平洲这种不流行吃药的地方,这么大老远运货,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领导,我们有发现。”

  随着声音,一个警方的车检人员又拿出一个东西放在了桌子上。

  车牌!

  对啊,那边检查非常严格。在那边的时候,这车是不敢用假牌子的!

  柳鹏程拿起了车牌。滇k!

  正是景水的车牌号!

第441章 朱医生的诊所

  柳鹏程在七点多的时候,给车站所,客运站所都打了个电话,然后就在车检所待到上午九点多,却再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柳鹏程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回去睡觉好了,现在好了,都上班了,还有一大堆的事儿呢。

  柳鹏程和交警们告别之后,上了车,叫醒了在驾驶座呼呼大睡的小杨,开车准备回到局里,却接到了蒋所长的电话,于是车子拐了个弯,直接开向了园区派出所。

  经过振邦公司的时候,看到一群民工正在修墙,这可真够有效率的。

  进了派出所,警员直接把柳鹏程带进了会议室,就见蒋所长正在和一个老头子了解情况,边上一个联防员在记录。

  柳鹏程打个招呼就坐下了,示意他们继续,蒋所长也没有客气,就直接往下说。

  这老头柳鹏程是不认识,但是他是园区这一片的名人。老头姓朱,是个大夫。沈城人,在这边开了个诊所。

  本来这老头和很多沈城人一样,在改制的大潮中体验到了阵痛,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儿子和儿媳都下岗了。

  这可真是晴天霹雳啊!

  想当初他在沈四机厂医院,老伴在职工副食店。儿子在沈城机电学院毕业,分配回厂在技术处,儿媳省财校毕业在财务处。就这条件可是四职工啊,除了老伴是全民工之外,剩下的可都是干部,这家庭条件别说是在沈四机,就是在铁西这一大片都能数得上!

  谁能想到沈四机能完蛋呢?

  覆巢之下无完卵。沈四机都没有了,你家啥条件,你哪里毕业的又能咋样?家里是有点积蓄,可是赚钱这种事,不怕慢,就怕站!这老话都是有数的。

  你说啥?再就业?

  就不说沈城,就说铁西区,机械厂黄了多少?企业医院倒了多少?你上哪再就业去啊!

  不过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儿子的同学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给儿子打了个传呼。平洲,一家湾湾岛的小型机床厂,别看厂子不大,但是专门生产精密机床,你来不来?

  去,必须去!

  儿子直接包袱款款买了硬座票就去了江南。没多长时间把儿媳也接过去了,有证有文凭,会计算机的财务人员,那边都要缺疯了!儿媳也是真争气!联系了几家公司之后,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广告,然后直接在家复习了一个月,一举考上了园区招商中心财会科!这可是事业编制的单位!

  眼看两年不到,媳妇单位分房了,尽管把家底这次是掏了个干净,外边的亲戚朋友也借遍了,可是这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啊!

  这就算是在江南扎下了根!儿子又从那家湾湾公司跳槽到了一家美资公司,这家公司不是生产性公司,而是一家代理服务公司,专门为中国的厂家采购漂亮国的工业设备的。他的新岗位是售后维护。平时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培训或者是自己看书学习,一旦有事情,那出差补助都是按照小时算的。你还别不好意思,因为公司找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也是按照小时算的。

  眼看两口子都在这边发展的不错。老两口也过来了,一来是把快五岁的小孙子送过来。原来儿子两口子住的那什么白领公寓,两个人转身都费劲,哪有地方再放个孩子啊!

  这下好了,儿媳妇单位分了集资房。两室两厅!会客看电视有会客看电视的地方,吃饭还专门有吃饭的地方,这多好啊!

  老两口到了庆湖,一看花园小区,就更满意了,在沈城,花园小区还不多呢,这把房子盖在花园里的主意,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出的。

  儿子刚到新单位得学英语,得学国外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成天的看书。

  儿媳妇那单位倒是不那么忙,但是那是国家的单位,有点儿啊!不像是原来在厂里,说句家里有事,不到四点就回去了,一个月30天,你20天有事儿都行,剩下的时间是周末。

  于是老两口就在庆湖住下了,别的天天接送孙子去幼儿园。还得是说占了儿媳妇的光,园区管委会机关幼儿园,费用不高条件好。

  老两口白天没有什么事情,就到处溜达,买买菜。至于远处,那是不去的,园区的地方在整个平洲看,还是有些偏的,在整个城市的东北角。别说是去市中心,就是去二轻街还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呢,这一来一回就得一个多小时!

  溜达溜达,这老大夫可就看出问题来了。

  园区里倒是有一家庆湖区第三医院。可是普通打工的,有个头痛脑热,磕着碰着,哪有上大医院的。

  也有一些小诊所,可是良莠不齐,医术先不说。人家就是得了个普通感冒,吃几片速效就能好的小毛病。这诊所倒是好,上来青霉素都不过瘾,上来就给人家扎先锋!这点小病都打先锋,以后真要是什么地方发炎了,感染了,那可咋办啊!为了钱啥都不管不顾了!

  老头连着几天都在园区的小诊所晃荡,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也要开一个诊所,开一个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诊所。

  其实老头也是有私心的,虽说是儿子,媳妇工资都不低,可是家里还欠着饥荒!他可是看到了,这帮骗子和二把刀开的诊所可都不少赚啊!他虽然是退休了,可是身体还好,老伴也能伸把手,开个小诊所有什么的呢!原来下乡的时候他就当过赤脚医生,整个大队就有他一个大夫,还不是把啥事都处理得利利索索的!

  儿子儿媳也都对这个提议比较赞成,第一是他们确实觉得自己老爸一身医术要是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了。还有就是她们也看出来了,老两口在这边还是比较孤单的。因为平洲这边的东北人就比较少。而且打工的居多,都是小年轻,不想他原来在铁西,退休老头老太太都一群一群的。

  说干就干。

  儿子找朋友借了点钱,又找单位借了点工资。漂亮国人对医生还是非常尊重的,而且医生诊所在他们那里也非常多,所以老外们都非常支持,借了他一笔钱,每月扣工资还。

  而儿媳妇更牛,拿出她公公的主治医师的职称说话。直接套上了相关园区生活保障设施的政策,弄了点补助。

  小小的诊所可就开张了。

  医生不像是别的行业,年龄越大越值钱啊。别的不说,就朱老爷子往那一坐,那派头子也不是不是那些二把刀能比的啊!加上收费合理,能开便宜的药绝对不开贵的,医术也真好。

  朱医生的“便民诊所”很快就有了些名气。可是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第442章 重要线索

  朱医生干了一辈子医生,而且是从县城的医生到大队的医生,再到大厂医院的医生都干过那种,这行当里的弯弯绕实在是太明白了。他就只进真药,还只进大厂的药,还只进各个大厂性价比高的药,就让往这一片送药的药贩子们恨得直痒痒。

  这老头够厉害的,我们什么不赚钱他进什么。可是我们不赚钱的药,他也不赚钱啊。图什么啊!

  同样恨他当然还有同行。

  郭老师有云:只有同行之间才有赤裸裸的仇恨啊!

  打工仔,打工妹知道什么呢?

  园区的大老板,管委会的干部,有个病有个灾的就去医院了,谁去小诊所啊。

  一群傻乎乎的小工人还不也是任凭这些诊所摆布?

  背井离乡,累个半死打工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生活吗?什么是生活啊,首先你得活着啊,有病得治病才能活着呢?所以你赚这么多钱,不给诊所给谁?

  本来大家生意都做的好好的。能卖小厂药的就不卖大厂的。能打点滴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开药。生意都是红红火火。谁知道来了个东北老头,还大夫呢,都缺心眼。所有的事情都跟她们反着来。

  最先受不了的是距离朱大夫最近的诊所。

  随着朱大夫的名声传出来,他的诊所是真没人了啊。这可得想点办法了。

  于是,他找了几个小老乡。

  别误会,不是那种混子,他找的老乡都是正经在园区里的厂子上班的。就是形象都是比较“另类”。

  一个是染着黄毛的。

  一个满胳膊纹身的。

  一个人高马大还秃瓢的。

  还有一个贼眉鼠眼瘦得像猴的。

  等把事情和许给她们的好处和他们说清楚之后,几个老乡把胸脯拍得山响,告诉这位大夫,等信儿就行了,不就是个老头吗,有什么难对付的。

  说起来这是五月份的事情了。

  五月份的时候,蒋所长把所里的干警编成了若干个打击小组。每一组有正式干警两人,联防员三人。

  这天,一个打击小组顺利抓捕了一个在这片有点名气的混子。一切都比较顺利,就是一个干警在追人的时候摔了一跤。手蹭破了一大片。这点小伤,按说自己上点药就行了,可是尘土和小石子进去不少,大伙就陪着他去朱大夫的诊所去处理一下。这点小事,真不用去医院,不够挂号排号折腾的。

  就在老朱大夫在给那只手消毒的时候,四个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的小伙子横着就走了进来。为首的一个人高马大,大秃瓢。后面还跟着三个奶年轻人,一个黄毛的,一个满胳膊纹身的,还有一个瘦的像猴用余光看人的。

  老朱大夫刚要说话,那个为首的就开口了:“老头,你姓朱是吧。那就是你了。你得罪人了知道吧,今天之内,给我滚出园区,不许在园区开诊所了,知道不?不然的话,小心哥几个拆了你一身的老骨头!”

  朱大夫:他这是得罪人了?

  警察:……现在工作都这么好做了吗?

  联防员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走过去直接把门堵上。

  剩下两个看了看着四个指标,其中一个说道:“都跪地下,我们派出所的。”

  这四个人还没被反映过来,以为是假冒的,就见到一支五四手枪对着他们。

  他们真不是什么混子,哪里见过这个场面啊,很有骨气地“噗通”跪在地下了。

  朱大夫除了开始的时候顿了一下,全程手都没有抖。熟练清创之后,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纱布包扎上了。说道:“明天再过来看看,我再给你上点药,要是没事就不用包扎了。”

  警官也笑着说道:“谢谢朱大夫了。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到我们所里做个笔录。”他也看到了,小小的诊所里还有两个打着点滴的,现在去不了。

  朱大夫笑着说:“行,我尽快去。”

  警官掏出了对讲机:“蒋所,蒋所,我刚才处理伤口的时候,抓了四个嫌疑人,派个车过来接一下呗,对,就是朱大夫的诊所。”

  后来吧,这四个倒霉蛋被单位开除是肯定的,每人还喜提行政拘留十五天,罚款五百。

  找他们的那个诊所老板就倒了霉了,诊所肯定是开不下去了。这没什么说的。

  但是蒋所还算是讲道理,给了他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赔偿加罚款一万!

  第二个是劳动半年!

  二选一!

  于是,他交了一万块钱,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他回去了,他的诊所可就空出来了。

  这可不是朱大夫原来那个小诊所了。

  是两层的,一楼可以卖药,看病,二楼可以打点滴,还能住人!这可太好了,小两口和老两口住在一起再怎么也不太方便。再说孙子一天天的也大了,不能总和爸妈一起住啊。

  于是朱医生就把这个租下来了。派出所可是送来三千的赔偿呢!正好交房租啊!

  经过这件事,朱大夫的名头可就更响了。找他来看病的人也就更多了!

  今天早上七点,朱大夫刚打开外边的卷帘门,就进来一个大汉。

  他也不想这么晚才来看伤。昨晚上他跑出了大货车驾驶室之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想歇一会儿,谁知道他是又困又累,又受到了惊吓,直接就睡过去或者是昏过去了,这才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