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98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第382章 恶魔之路(下)

  一号审讯室。

  伍刚有点愕然,他发现这次审讯他的人变成了三个,除了自己已经认识了的柳鹏程和肖教授还多了一个漂亮的不像话的带着金边眼镜的女警官。而柳鹏程的前面有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显然他是负责记录的。

  这个审讯室,是经过突击改改造的,有屋顶上伸出的三台摄像机,一边把实时图像和声音传到隔壁,而且还记录了下来。

  那个女警官开始说话,他没听懂。但是他知道那是粤语。

  女警官看到他愕然的样子,显然也反应过来,有点不好意思,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习惯了用粤语审讯,我是特区刑侦局的警官,我叫关彤,希望你能配合我的审讯工作。”

  伍刚也反应过来了,这位是特区的警官,当然面对的是那边的犯人,审讯的时候肯定是用粤语方便。

  其实这是审讯时候的小花招!

  有的时候,警察在审讯之前,会出现一些状况!

  比如刚问完姓名什么的,突然就停了,然后就说自己的钢笔没有钢笔水了,请嫌疑人稍等一下,他去换个笔,或者找看守的警察的办公室打点钢笔水。

  这是干啥?难道警察不知道在审讯之前把笔准备好?而且这么做的时候一般都是大案!

  这是在打乱节奏,不是在打乱警方的节奏,是在打乱犯罪分子抵抗的心里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么个意思!

  然后过一会儿警察会回来,然后再来一遍。

  所以说真要犯了法,进了审讯室,不要有任何幻想,有什么就说什么还能换得宽大处理,不然到最后也不会扛过警方的审讯的。我说的这个是小技巧,能说的,不能说的那就太多太多了。不信你去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判决你翻一百页,看看能不能翻到一例零口供的!

  又扯远了。拉回来。

  关彤本身就是国内顶尖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对付伍刚这么一个已经表现的非常配合的嫌疑人,上来就用“套路”,当然有她自己的考虑,实际上这次审讯策略也是他们三个人共同制定的。

  柳鹏程记录而不审,就是因为上次就是柳鹏程主审,伍刚已经有些适应了他的节奏。

  关彤自然是审讯老手,不知道有多少南粤省甚至是港城的重犯就是“栽”在了她的手上。

  问完了自然情况,关彤突然问起了他的职场状况。就是他的工作情况。

  自从伍刚离开了古贡县之后,洛河市的家里又把他的工作安置名额给卖了。实际上他就没有地方去了,还是他大姐和大姐夫收留了他,去了兵工厂的家属区医疗点。

  那这是个什么单位呢?

  其实兵工厂是有自己的医院的,不仅设施非常好,而且治疗外科伤势和烧伤,炸伤的医疗队伍也很强,同时科室非常齐全,也有内科,妇幼科这种科室,甚至还有自己的口腔科。

  这其实是并没有办法的事情,工厂有八千多职工,连带家属就过万了。而家属一般也有一份工作,比如厂附属小学,中学和技校的老师,幼儿园的阿姨,副食店,和百货店的售货员等等。

  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工厂在大山里。距离最近的县城三十多公里,还是山路居多,汽车开到县城得一个多小时。

  每到周末,县里的运输公司就会调一大串大客车到这里来接人,这里的工人和家属就会坐着这些车到县城去购物。

  由于工厂的特殊性,生产区和生活区是严格分开的。

  别说是家属区,就是工人宿舍也在生活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为了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抢救,医院是必须在生产区的!但是生活区的家属,甚至是附属学校的老师也是没法进生产区的!那要是这些人有病了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这个医疗点。

  官方叫法是厂医院第二门诊部。

  要是有个头痛脑热,当然在门诊部开开药,顶多打几天针就好了。

  要是需要住院,甚至是手术治疗,或者是孕妇需要临产到医院,甚至是要进行孕检的,医疗点诊断不出什么病的,就拿着医疗点开的病历,去生产区的医院。

  大概就是这么个地方。

  八十年代的时候,医生绝对是稀缺资源,哪个医生愿意去山沟子里啊。要是医学院毕业的,连县医院人家都不去,还去山里?你可别闹了。所以,伍刚的大姐和大姐夫就给伍刚争取到了一个机会。人家医院可以用分配的解决,可是医疗点不行啊,没有那么多的名额!于是伍刚就有了这个机会。

  面对几名厂医院的资深医生,伍刚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甚至还用医院的假人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术技巧!

  没有任何意外,伍刚被留下了,要不是医院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医院的领导都想把他留在医院了,而不是去医疗点给居民们治疗伤风感冒。

  这一干就是好几年。伍大夫医术高明,又没有架子,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又有耐心。在家属区这边口碑好得不得了。可惜,是个临时工,不然张罗给他介绍对象的能超过三位数了。

  这种安稳的日子到了1988年,他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黑户”医生终于还是呆不下去了。不过好在他在医疗类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家药厂的招聘启事,找业务员,于是他在人家把他开走之前辞职了。告别了大姐,大姐夫和侄子侄女。自己到了千里之外的药厂,当上了业务员。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

  他杀人,除了前两起,后最后在明州一起之外,都是在出差的途中,都是在他走之前,买好了火车票之后。

  这样,公安机关在全城排查的时候,他已经在火车上了,甚至是已经下火车了。

  就算是找到了他住宿的地方,人家老板一句,这个人啊,早就走了,是个药厂的业务员。

  谁能怀疑他?

  伍刚依旧是那么的配合,关彤问什么,他就说什么。没有一点隐瞒。

  突然关彤问了一句:“你不觉得你选的祭品有问题吗?”

  伍刚愣住了:“祭品,什么祭品?关警官不好意思,我没明白。”

  关彤抱歉地说道:“抱歉,是我的问题,不怪你,是我没说明白。我重新问一下,你要依着你的本心回答,可以吗?”

  伍刚一头雾水的样子:“没问题,没问题,您问吧,我肯定说实话。”

  关彤说道:“我的意思是,你每次杀人都是在你回洛河之前,或者是就在洛河的时候!然后就会去拜祭大黄,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不把杀害大黄的仇人当作祭品,而是要找无辜的普通人呢?”

  伍刚并没有回答。而是低下了头。

  柳鹏程平静地看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记录下了关彤的话。

  边上监视室的一群高级警官瞪大了眼睛,关教授是什么意思,伍刚杀人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给那只已经死了几十年的猫找祭品?

  伍刚抬起了头,好像换了一个人,两眼一片血红色,面目狰狞!从牙缝里说道:“因为他们脏,大黄不喜欢他们!”

第383章 打捞金倭瓜

  终于,还是问出了伍刚真实的作案动机!不过!这还没有完。

  关彤在这个时候立即又问道:“在你开始担任医药业务员之后,就只在出差的时候杀人,明州案为什么不一样呢?”

  伍刚马上回答道:“因为那个时候公司在进行新产品的培训,最近都没有业务出差的计划。而那家子已经搬了新楼了!还是我姐姐告诉我的。”

  这句话非常关键!不是说他回答了明州案的特殊性很关键,而是他非常有逻辑的回答这句话很关键!

  其实伍刚在承认了他杀人的真实动机是祭拜大黄之后,关彤立即就问出了关于明州案的问题,看起来还是非常合理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和伍刚的回答排除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

  这个可能是双重人格。

  为什么排除了这个可能?因为双重人格的记忆是不共享的!如果伍刚的杀人副人格回答这个问题,就不会提起公司的事情。

  为什么必须排除这个可能?因为中国刑法是承认双重人格的。如果是副人格杀人,并且得到了证实,嫌疑人有可能脱罪。也有可能轻判。

  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了吧?

  直到这个时候,柳鹏程,肖教授,关彤他们三个通宵达旦的通电话,查资料,做方案,所有的努力才终于得到了完美的回报。

  不仅仅是案子清清楚楚,人也清清楚楚。

  柳鹏程必须回去了,其实肖教授和关彤留在这里也没有意义了剩下的事情,人家洛河市刑警支队肯定能搞定。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柳鹏程回去,毕竟他还是公安局长,必须回去布置普天同庆的安保工作。然后还有改革,盖大楼等一大堆事情。

  肖教授和关彤还要留在这里。

  他们留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部里还是不太放心,这个案子太大,太诡异,也典型。必须办得圆满。

  第二个原因,人家肖教授和关彤才不愿意回去呢!不说人家洛河市局为他们提供的吃住环境极佳,就是自带干粮他俩也会赖在这里。

  为什么,这还用问吗,伍刚在他俩的眼中那简直就是肥猪一样大的小白鼠啊!

  柳鹏程在走之前,找到了刑警支队的李支队,嘱咐了他一件事。

  李支队瞪大了眼睛:“你信他说的话?”

  柳鹏程说道:“我肯定是不信,不过人家毕竟给咱们提供了不少线索,我也答应了,所以就得麻烦您了。”

  李支队很勉强的说道:“既然你答应了,那行吧。”

  柳鹏程一路赶路回到了庆湖,马上开始和政委交接工作,补作业(签文件)。又忙着修改基层警务改革的计划书,简直忙得一塌糊涂。

  这天,柳鹏程突然接到了明州市刑警支队的小刘的电话,说是要起获金倭瓜,问柳鹏程去不去看热闹。

  柳鹏程很惊奇地问:“怎么现在才弄那倭瓜啊。”

  小刘说道:“那怎么可能,已经换了两拨人了,都没弄出来啊,我看这伙人靠谱才给你打电话。”

  柳鹏程其实不怎么想去,但是沈娟想去啊!加上小杨也想去看看,金倭瓜张啥样,那就去呗。

  开了三个小时车才到明州,在国道出口,小刘开着一辆桑塔纳警车领路,一直开到了乡下。

  等到他们到的时候,看热闹的人群已经把老杜的老宅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其实他们就是看个热闹,因为大老远就被警察和联防员隔开了,不让往里走了。

  柳鹏程他们几个当然随便往里走,再往里走,赫然发现居然还有个警戒圈,里面有警察,有经警,都是荷枪实弹,这里还停着一排车,有警车,有一辆是喷着明州联合银行的运钞车,还有一辆是喷着明州渔业打捞公司的面包车。

  柳鹏程问道:“银行来干什么?”

  等到小刘一解释柳鹏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大倭瓜说白了属于私金,都按照赃物没收了都正常。可是不能这么干。为什么呢?

  你要是敢把人家老杜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没收了,明天明州有钱人都得跑没影,招商引资也别搞了,谁敢来啊!你没收,你有理,我离你远点行不行?

  于是,明州这边和老杜的闺女达成了协议,大倭瓜归人家,小倭瓜当作罚款没收。倭瓜按照当天的官方价格必须卖给明州的银行。

  这个时候,几人已经走进了老杜老家的院子,见到了明州市局和刑警支队的几位领导正在和几位中年人寒暄,老杜的女儿女婿两口子也在。柳鹏程过去寒暄。这才知道,几个穿便装的有明州联合银行的领导,还有人行省分行的一位正处级主任,这位应该是来给自己手下撑面子的。由此可见,老杜的女婿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干部那么简单。

  柳鹏程和他们聊着天,这才知道以前已经来了两拨打捞队,都没有打捞出来。这家打捞队其实是兼职的,潜水员都是经过简单训练的渔民,但是水性好,没有装备的时候人家也潜到海底捞海鲜换钱来着,这次是他们和明州第三建筑公司联合行动,因为他们的方案比较靠谱,所以大家都来了。没看银行的工作人员和持枪经警都来了吗。

  柳鹏程也和大家说了案子的情况,听得人们津津有味,连环杀人,死猫抓人,以命祭猫等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这个时候,打捞开始了。

  其实这个打捞队的方案非常简单,但是前两个打捞队没有想起来合作这回事罢了。

  为什么专业打捞队弄不上来俩倭瓜?

  还真不是人家不行。

  人家都有专业的设备,就是打捞船,你把打捞船开这个野塘子来试试!可能吗?

  然后既然是捞东西,自然应该用起重机,第二个打捞队倒是把起重机开来了。可是上面是铁链,那金倭瓜多光滑啊,根本就捆不住。后来又试了渔网,可是金倭瓜在淤泥里,大的那只干脆只是露出个瓜蒂,兜不到低。

  至于潜水员自己往外拔那就更扯淡了,那是好几十斤,够用来沉塘的了。

  这个打捞队想的办法就很简单。先是弄两根非常长的竹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