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63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董老师笑着说:“刚才大兴说啥你没听啊,咱俩纯属沾光。”

  娜姐笑着说:“这倒也是,不过这招商做的,也太到位了,小柳啊,这酒味儿倒是不错,也不给劲儿啊,要不咱换白酒吧。”

  柳鹏程笑着说:“到了江南,还是尝尝江南的酒吧。”

  柳鹏程心说,就你,给你医用酒精抱着喝都一样。

  几人说起了在边山的往事,或者是在边山的酒局,说起赵大队痛苦的戒酒历程,柳鹏程都哈哈大笑。他到这里之后,太忙了,很少有这么放松的时候。

  而且沈娟突然发现,柳鹏程在江南,没有朋友!

  白叔叔一家不用说,那是长辈,是家人。小杨倒是和他对脾气,但是终究是差了一层。

  也许等柳鹏程忙完这段时间就好了吧。沈娟自我安慰道。

  一顿饭吃到了晚上九点多,柳鹏程去结账,三千七百多。柳鹏程心说,真便宜啊,要是放在以后,一盘江刀这个价儿都下不来!

  两辆车开出了江南人家的停车场。

  来时晚霞漫天,去时万家灯火。

第311章 刑警大队长

  第二天,柳鹏程准备去开会。穿着一身警服,告诉小杨也穿着警服,陆巡从人才大厦的停车场驶出,汇入车流向市局开去。

  会议的内容无非就是总结,总结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这些都将作为办案经验,下发给相关单位。柳鹏程一边听也一边感叹,这工作做的真的能称得上踏实,细致了。

  轮到柳鹏程发言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说办案的事情,而是直接说了执行的事情。柳鹏程说的主要有三点。

  第一,参加非法组织的无所谓。组织,领导非法组织的,必须在异地监狱执行。至于异到什么程度,得看这个非法组织的影响力范围。

  对于这点,所有的人都反应过来为什么了,但是还真没有人想到。

  判决完事了,投监改造。好,监狱里都是他小弟,还有小弟的小弟,还有兄弟的小弟。那还改造个屁!直接就去里面当大爷去了。要是里面再找人联系上老师的关系,那就彻底别改造了,变成渡假了。

  其实后来是有这个规定的,但不是因为经验,而是因为教训。

  第二,组织,领导非法组织罪的罪犯。减刑要提级核准!保外,假释要省局主要领导签字。

  提级核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家减刑都是监狱说的算,你表现好了,就能减了。但是你是组织,领导非法组织罪,监狱就不行了,得上级部门批准,至于人家批准不批准,那谁都说不准。

  保外,假释就更是这个道理了。什么叫主要领导,通常一把手才叫主要领导。可想而知,得多想不开能签这个字啊。出去要是还干点啥坏事,谁签的字那是要负责任的!

  第三,要打碎非法组织的造血机制。比如历氏集团,你不把他那个酒店打碎了,彻底改造,明天又有一个老李靠着这个酒店弄出个李氏集团,后天再有个老王,靠着这个酒店弄出个王氏集团,那可就没完没了了。

  柳鹏程说话的声音不大,远远谈不上洪亮,而且他说的内容又不是公安负责的内容,但是与会人员,尤其是几位领导听得却十分认真,不时还记记笔记。

  柳鹏程说完之后,一位高法的领导说道:“小柳的这几条建议非常有价值,尽管现在还没有审判,但是关于执行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准备到前面,主要是一些政策上的准备。

  小柳说的有道理,不能让这些所谓的老大,在改造过程中继续当老大,但是这个异地的标准是什么,他们的影响力如何评估,罚没的固定资产如何处理,如何达到所谓打碎造血机制的效果,这都是我们要面对的新的课题,也是必须完成的课题。”

  他说完之后,一位二级警监说道:“对我们监管也是新的课题,小柳说的很有道理,他在外边当老大,绝对不能进来还是老大。他在外边有伞,不能让他在高墙里还能打伞,对于组织,领导非法组织罪的监管,减刑,假释,保外,我们司法部门也要提前做出一些准备,制订一些政策,会后我会马上和部里联系。”

  会议开的还是比较热烈的,毕竟专案组在会议之后,人数最多的公安人员除了几个留守联络之外,剩下的就要撤了。会议结束已经晚上七点多了,娜姐他们的班机已经起飞了。柳鹏程带着小杨在市局食堂混了一顿聚餐,回到家里已经是九点了。

  沈娟又在加班,不过是在书房加班,用笔记本。

  开完了这个会,柳鹏程就把历氏集团的事情彻底放下了。不过他的刑警大队还得五天之后才能到位,因为五一根本没放假,平时几乎也没有周末的说法,专案组人家都补了五天假期。

  第二天,柳鹏程接到了赵局的电话,让他到一招来一趟。

  柳鹏程在路上就想,赵局找自己是什么事情呢?自己昨天的发言过界了,找自己过去挨训?不能吧!

  等见到赵局之后,赵局问了第一句话,柳鹏程就知道什么事情了。

  赵局问柳鹏程:“听说你在刑警大队长?”

  柳鹏程就纳闷了,赵局可是刑侦总局副局长,怎么还管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事情啊!

  但是领导问话你又不能不回答,只好点点头:“对,是缺一个,领导怎么知道的?”

  赵局长看了看柳鹏程,说道:“我怎么知道的你不用管,看在你小子昨天出了几个好主意的份儿上,我给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吧。”

  说着,递给柳鹏程一份档案。

  柳鹏程打开档案一看:

  罗兴,34周岁,男,汉族。北方省燕都市人。侦查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

  哎呀,燕都市和瑞城接壤,还是老乡。

  柳鹏程继续向下看去。

  1986年入伍,历任滇虹省边防总队战士,教导队班长,人民警察大学侦察专业本科队学员,滇虹省利川市边防支队边防检查站副站长,站长。利川市六道山边防派出所所长,利川市边防支队侦察科科长。

  柳鹏程就奇怪,这家伙武警警校本科毕业,学的还是侦查,还当过派出所长,侦查科长,怎么武警就舍得他转业呢?这宝贝必须重点培养才是啊!而且这么个营级干部转业,居然能惊动赵局!

  柳鹏程突然想起一个可能,问赵局:“领导,这位罗兴同志是不是保护性转业啊?”

  赵局叹了口气,说道:“有这个因素吧,但是档案上不是这么写的。”

  柳鹏程急忙问道:“犯错误了?”柳鹏程心说看看是啥错误吧,这要是原则性错误我也不能要啊,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要真是原则性错误,人家赵局也不能管这件事不是?

  终于赵局说了罗兴转业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在边境设伏武装偷渡集团,战友牺牲,罗兴情急之下出现差错。

  赵局说道:“罗兴也只好安排转业,而且不能在有陆上边防的省份工作。滇虹省武警领导找到我,请我给这位同志找个好地方,你觉得庆湖是个好地方吗?”

  听到这位转业的原因,柳鹏程的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哈哈大笑说;“庆湖是啊,肯定是好地方!谢谢领导了,人什么时候能到啊!”

  赵局说道:“现在人还在北方省探亲,一些手续也需要处理,大概得一周时间吧!我先和你说好了,武警到底是武警,就算他是搞刑侦的,一些工作方面的事情,还是和咱们公安是不一样的,你要给人家适应和学习的时间,明白吗?而且不能因为人家犯过错误就抓辫子,歧视人家,知道吗?”

  柳鹏程现在是赵局说啥是啥啊:“明白,肯定明白。”

  柳鹏程心说我歧视他?就那情况我肯定也开枪啊!

第312章 莲塘村血案

  从见过赵局之后,柳鹏程可就把那位罗大队放在心上了。每天几乎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为什么?积案啊!柳鹏程到庆湖之后就没闲着,从抓住偶然的机会打掉历氏集团,到五月风暴,扫荡长客总站,中间还破了个儿童公园命案,哪有空琢磨积案的事情啊。

  五月风暴其实就是一次扫除,其实最核心的任务是减少街面犯罪和团伙犯罪。说白了就是让庆湖的社会治安情况“好看”一点。起码不能弄到公安小区都招贼,大街上就能收保护费,成群结队调戏女工,没人把警察和法律当回事的地步。

  但是咱往实了说,这是公安工作的及格线!柳鹏程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弄明白庆湖分局面临的问题和庆湖区的基本治安形势之后,根本就没想别的,先及格再说吧!如果说社会治安是及格线,那拿分的大题还得是案子。柳鹏程没有来的时候,分局的情况乱七八糟,连及格都及格不了,更别说是大题了。

  柳鹏程的愿望是好的,他想的是罗大队来了之后,正好参与五月风暴行动,在行动中了解分局,也让分局的同事们了解他,等到五月风暴忙完的时候,他正好带着刑侦大队把分局的积案清了,哪怕他业务稍微差点,能当个不错的工具人也行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是从边防派出所所长调任的支队侦查科长,业务怎么可能差了?人家武警支队的领导也不是傻子!肯定是他擅长办案才能把他调到侦察科的。

  应该说,柳鹏程想的却是挺好,但是吧,现实和美好的愿望总是有点差距。具体到柳鹏程这里就是,没等罗大队来呢,案子来了!

  凌晨五点二十分。柳鹏程正搂着媳妇呼呼大睡,突然手机响了起来。柳鹏程闭着眼睛在床头柜摸到手机,闭着眼睛打开折叠手机:“喂,哪位?”

  那边传来了一个非常急迫的声音:“柳局吗?我是湖滨镇派出所邓铁柱啊,我们镇发生了命案,两死一重伤,重伤那个可能也够呛。”

  柳鹏程一下子坐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邓铁柱他认识,转业干部,湖滨镇派出所副所长。

  这个时候发生命案是非常完蛋的一件事,一旦在五月份不能破案,五月风暴的行动效果至少打五折。

  柳鹏程起来就开始往身上套衣服,沈娟也醒了,迷迷糊糊问他怎么了。柳鹏程说有点紧急的事儿,让沈娟接着睡。

  柳鹏程穿好衣服。下楼开了车,把吸顶警灯放在车顶上,想了想自己能找到湖滨镇派出所,就开着车闪着警灯一路高速冲了过去。

  柳鹏程半路上给局里打了电话,得知昨晚值班的何局长已经安排法医,技检,刑警等单位出警了,并且上报给了市局。为了节省时间,所以是邓所长给柳鹏程打的电话。

  柳鹏程刚刚挂断电话,又接到了小杨的电话,问柳鹏程在什么地方,柳鹏程说过了喜来登大酒店了。小杨说了句,柳局你等等我,我马上就追上你。就挂断了电话。

  柳鹏程心说我哪有心思等你啊,这人命关天的。但是又实在是怕小杨飚车出事故,也只好放慢了车速。结果就是他已经看到了远处的湖滨镇的时候,一辆黑色的富康闪着警灯以富康不可能达到的速度追了上来。

  两辆车一前一后来到了湖滨镇派出所,随即在一位联防员的引路下,来到了案发地,湖滨镇莲塘村。

  莲塘村是湖滨镇所属的最远的一个村,它的名字也不是乱叫的,因为这个村有很多天然形成的池塘,池塘里又有许多莲花。几乎每个池塘或者是小湖都有天然的或者是人工的水道与庆湖相连。

  景色是很美,但是距离市区比较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里水道纵横,就算是本地人划着船有的时候都迷路绕远,更别说是外地人了。更别说这种奇特的地形,简直就是给发展水产养殖度身定制的!所以这个村根本就没有发展旅游业。

  弄一帮游客来干啥?迷路了我们还得去找,而且来一群人在塘子里稀里哗啦的玩水,那不影响水产的产量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拉到吧,养鱼养虾养螃蟹挺好,还能收藕收莲子收菱角,多好!不比装孙子伺候游客强多了?

  这也是湖滨镇唯一一个没有发展旅游业的村子。

  柳鹏程下车之后,第一感觉这个村非常富裕,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小别墅样式的洋楼,而不是老式的二层小楼。能看到开门的人家,院子里要不有车库,要不就是有车,虽然大部分是农用三轮运输车或者是拖拉机,但是也有不少人家院子里停着的是皮卡车,小型货车或者是微型面包车。

  现在农村人家有台几万块钱的国产微型车或者是皮卡车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那可是97年!别的先不说,那时候可是连车贷还没有呢!

  几人在村里走了一段,终于来到了案发现场。案发现场是一幢三层的小楼,在村里不算好,也不算坏。但是柳鹏程注意到,他旁边的五层楼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豪宅了。

  院外拉着警戒线,显然是派出所的警察在保护现场。院里趴着一个老太太,地下一滩血迹。柳鹏程和小杨出示证件,走进了院里,邓所长迎了上来:“柳局你们可算是到了!”

  柳鹏程问道:“什么情况?这就是受害人?”

  邓所长说道:“这是其中一个受害人,屋里还有两个,我们到现场的时候发现女受害人还有呼吸,吴教导员和村主任送医院去了,现在怎么样还不知道呢!太惨了。”

  柳鹏程说道:“你说说情况,案发经过!”

  邓所长说道:“这家人家叫胡水才,村里人都叫他胡老二,家里有三口人,他们夫妻俩和上高一的儿子。”

  柳鹏程指着趴在地下的老太太的尸体:“那这个是谁?”

  邓所长说道:“我们询问了邻居,这是死者,就是胡老二的丈母娘。”

  柳鹏程又问道:“他们家还有别人吗?”

  邓所长说:“有的,还有他们的儿子,在市六高上高一,但是住校。还有就是他侄子也借住在他家,在青云山高中上高三,也住校。”

  柳鹏程说道:“那两个孩子昨晚上都不在家?”

  邓所长说道:“又不是休息日,应该是不在家。”

  柳鹏程指着院墙上向旁边“豪宅”开的一扇门:“这是怎么回事?”

  邓所长说道:“这个我们还真问了,旁边是受害人的哥哥家,但是他哥哥常年在沪都做生意,很少回来,原来就是他们哥俩的父母居住,这两年他们父母也都相继过世了,实际上这房子空着。他侄子节假日放假也直接到这里来。”

  柳鹏程问道:“这孩子的父母都在沪都,看来条件也不错,为什么他自己在这边上学呢?”

  邓所长说道:“嗨,这个不用问都能知道,沪都的户口不好上呗,孩子上高中得从这边上,从这边高考!”

  柳鹏程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外边有警笛声传来,柳鹏程知道是分局的警察到了。

  分局法医室的于主任和技侦室的刘工急匆匆进了院子,看到柳鹏程马上打招呼。

  柳鹏程笑笑说:“赶紧忙你们的,刘工你那忙完了告诉我一声,我看看现场。”

  刘工知道这是现场保持的不错,柳鹏程没有破坏。

  柳鹏程对邓所长说道:“现场保持的不错!报案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