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21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老左说道:“这您可难为我了,我这是二手车行,卖什么得看老舅收到什么,这车就这一台,我也实在没招啊,要不你看看这台行不行,也是展示车,还是红色的,弟妹骑着不正好?”

  柳鹏程摇摇头,又找到了一台大崔克,可是这车也不一样,价签上写着4200,这可都够买一台摩托了!而且矿务局疗养院丢的大崔克是有照片的,一看都没有这台高档。这台不是展示车,上面也带着沈城的车牌。柳鹏程暗自记下了这个车牌,沈自A21328。柳鹏程觉得,整个北滨都应该没有这种自行车。

  果然,老左过来说道:“兄弟有眼光,这是我镇店之宝,整个北方省不超过十台,纯美国货,而且人家说还是参加过比赛,拿过奖的。咋样,相中没,相中了咱谈谈价钱。”

  柳鹏程想了想,直接讲讲价花了1500把那台捷安特买了下来,和小刘推着车子走了,老左还在念叨,这车都没赚钱,千万得帮他介绍点客人。

  柳鹏程走到老左看不到的地方,让小刘推着车子,自己拿出手包里的本子,迅速把他刚才记下的几个自行车牌号记在了本子上。

  柳鹏程先把车子抬上了面包车,然后人也上去了。

  吴队长一会儿也过来了,上了车:“怎么样?”

  柳鹏程摇摇头:“没有,起码我是没找到,但是里面又都是成色很好的变速车,有的带着沈城的自行车牌。你看这台,说是车行用来展示的车,上面还贴着沈城物价局统一制作的价签。”

  吴队长哈哈一笑:“那咱就查查这个老板有什么牛黄狗宝!”

  柳鹏程皱着眉头,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车行一定和自行车盗窃案有关,可是别说是证据了,连能把他和盗窃案联系起来的逻辑都没有,柳鹏程觉得这个自行车盗窃案越来越不简单了。

第227章 死胡同

  柳鹏程回到了派出所就和在所里值班的林所长说了去二手车市的事情,林所长听着也是一阵皱眉头:“以往大规模销赃要不就是通过关系,找靠谱的买主一点点卖出去,要不就是卖给合法的商家低价卖出去,把赃物堆在一起大模大样的靠牵驴卖赃物的,我还真没听说过。”

  柳鹏程说:“我先打听打听那些车牌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沈城偷的车来我们这里销赃,我们这里的车拉到沈城去销赃了。”

  林所长笑着说:“有这个可能,但是千万别报太大的希望,咱这里才几台车,沈城多少车?要是沈城也有人这么几十台几十台的弄车,要不了多长时间,咱北滨一人一台都富余!”

  柳鹏程说:“那要是互相帮忙销赃呢?”

  林所长说道:“那就更不可能了!千万别信什么江湖义气之类的鬼话,那帮渣滓连法律都不遵守能遵守所谓的江湖规矩?

  他们防着同行比防我们警察还厉害,还帮忙?嘴里说着江湖义气,背后下绊子,捅刀子,甚至打报警电话的,我可见过太多了。从咱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伙人可不是雏儿,不存在什么帮忙的问题。”

  柳鹏程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给沈城的大师兄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案子的情况,然后又提供了四个沈城的自行车号码,请大师兄帮忙查一查这几台车是不是丢了,还有请大师兄问问有没有报案丢失大崔克公路赛车的。

  大师兄一口就答应下来,心里却琢磨自己这小师弟当了派出所所长之后,这案子的档次可是直线下降啊!

  柳鹏程不知道他的想法,刚要去食堂吃饭,接到了吴队长的电话。他的电话一共是告诉柳鹏程三件事。第一,柳鹏程买的那个自行车,痕检看过了,钥匙肯定都是后配的,而自行车的车锁有拆卸过的痕迹。是赃车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各个派出所排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不算柳鹏程辖区的24辆,全市一共丢失了自行车61辆,都是品相不错的变速车。这个案子的丢失车辆上升到了85台。

  第三,车印确定是BJ130轻型货车。而且从轮胎痕迹表现出的磨损程度分析,这车够老的!

  柳鹏程挂了电话,去食堂吃饭,茄子土豆五花肉,麻辣豆腐,清炒木耳,蛎蝗萝卜丝汤。

  柳鹏程很有意思,装修的时候把食堂重新装了,还换地方了,但是吃饭用的圆盘桌子却没有换掉,他觉得这种像是朋友家人聚餐的吃饭的感觉很好。加上派出所也没有几个人,没必要弄方桌自助餐什么的。

  现在柳鹏程就一边吃饭和一边和林所长刘教导员说案子的事情。

  林所长说道,八十多台车,要都是咱所辖区丢的车这样的,那案值得上六位数了。

  刘教导员说道:“这还是这一次,要是再来一次呢?”

  吃了饭,柳鹏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躺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脑袋里想的还是案子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知道罪犯有三个人,这个是林家村的五叔说的。知道了罪犯的盗窃过程,这个其实没啥用。

  现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小区是有围墙的。除了单位的家属院,就没有封闭小区。甚至很多单位的家属院的围墙和大门也是象征性的。没人值守很正常。

  尽管自己做出了简要的嫌疑人侧写,但是说实话,指向性并不是很强。但是柳鹏程也不是算命的,现有的情报只能做出这种侧写了。

  知道罪犯有一辆BJ牌的bj130汽车,这汽车从六十年代生产到八十年代,全国怕不是有几十万辆,也不好查。

  还有就是自己发现的那个奇奇怪怪的车行,到现在也不知道能不能和这起盗窃案联系上,如何联系上,柳鹏程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却不知道这个死胡同是什么,如何出来。

  电话响了,是大师兄的电话,柳鹏程接起电话,大师兄告诉他两件事都查出结果了,第一个,沈城公安机关没有接到大崔克公路赛车的失窃报警。

  第二个,大师兄请交警部门查到了那几个车牌的主人,人家都表示,自己的车子很好,没丢,也没卖。最后,大师兄还附赠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几个车牌都是铁西工业区的,而沈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自行车盗窃案件。

  挂了大师兄的电话,柳鹏程起身,和林所长说了一声,开车向北滨公安局驶去。

  二十分钟之后,柳鹏程走下北滨公安局的电梯,这是刑警队的楼层,柳鹏程找到三中队的办公室,敲敲门,看到吴队长正好在,正在和几个干警一起,排查市里的两劳释放人员。

  吴队长看到柳鹏程,很惊讶:“柳所长,你怎么来了?”

  柳鹏程说:“我这有点收获,和你一起合计合计。”

  吴队长眼睛都亮了:“有收获?什么收获?”

  柳鹏程把沈城刑警支队的答复告诉了吴队长,吴队长还是没反应过来:“没丢车,也没卖车,但是车牌却出现在北滨,这是什么意思啊!”

  柳鹏程笑着说:“人家说的车没丢,可是没说车牌没丢啊!”

  柳鹏程继续说:“想想铁西现在是什么样子,满地的下岗工人,生活困难,按照沈城公安局的规定,补办自行车牌五块钱!”

  吴队长这次反应过来了:“也就是说,车牌是他们去沈城偷的,车不是?”

  柳鹏程说道:“很有可能这些车牌就是个障眼法,说实话如果不是我大师兄就在沈城刑警支队,而且我们关系非常好,咱也不会因为几个自行车牌发协查通报吧!”

  吴队长:“要不咱会认为这些车是他们在沈城偷的,要不就会认为这些车真是在沈城收的。下一步你想怎么办?”

  柳鹏程:“现在看,这些车不是北滨的,有很大可能也不是沈城的,可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偷那台大崔克!这车全省都应该没有几台,有几个人会花一台崭新的摩托车的钱去买一台自行车呢,我想,就从这台车入手,先弄明白那个老左院子里的车,是哪里来的!”

  吴队长说:“那就先问问周边的县市,BJbj130那车我知道,故障率可不低,他们要真是拉着一车赃物到处跑,如果太远,还真容易把他们扔在路上!现在看,那个老左那里应该是他们的一个销赃窝点,得派人看起来!走,咱和王大队汇报一下!”

  王大队听了他们的汇报和想法,皱着眉头说道:“一个自行车盗窃案,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这样吧,我和大队长和周边的几个县市还算是熟悉,这点事儿也犯不上发协查通报,我们俩看看帮你们问问那台大崔克。

  小吴的想法是正确的,不管怎么说,先把那个姓左的看住!你们三中队人不够的话,五中队现在手头没有什么案子,可以支援你们。你们俩个中队长商量一下,要动就尽快动!

  但是你们记住,这个姓左的是我们现在唯一踏踏实实抓在手里的线索,别的线索都是虚的!宁丢勿醒,明白吗?”

  十分钟之后,一台地方牌照的拉达轿车开出了公安局大院,他们的任务是寻找合适的蹲守地点,并且蹲守到晚上八点,八点之后,会有其他的刑警接班。

  半小时之后,吴队长接到电话,老左和他老婆,还有那个院子里所有变速车都消失了。

第228章 山重水复

  柳鹏程看到吴队长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对着电话说道:“马上问他们的邻居,什么时候走的,那么多车子,肯定是货车才能拉走,不可能这么大的动静都听不到吧!”

  电话对面的侦查员说道:“问了,他们邻居那个院子一共住了三家,都是在咱这里打工的,家里都没有人啊,这还是从邻居的邻居那里问出来的,家里就一个老太太,七十多了,我们问她情况都得冲着她耳朵喊,她能听到什么?吴队,不行我们就先回去吧!”

  吴队没好气说道:“回来干什么。队里有线索啊!那个姓左的不是说他是给前面几家车行牵驴的吗,你们去问问情况,打听下这个姓左的何方神圣!”

  吴队放下电话,又找来了一名侦查员:“小李,你和小汪也去二手车市那边,看看能不能通过社区街道找到那房子的户主,进去看看情况,顺便问问那个姓左的情况!”

  小李点点头,刚要走,柳鹏程叫住了:“等等,还是把房东请到这里来吧,我和他聊聊。”

  吴队长摆摆手:“去吧。就按柳所长说的办。”

  王大队看着去而复返的吴队和柳鹏程,脸色十分难看,半晌才说道:“队里内部泄密的可能性有多大?”

  吴队和柳鹏程都没有说话,从整个过程来说,哪个所谓的左老板肯定是跑了,有很大可能是提前知道了警察马上要查他的消息,可是怎么才能提前知道警察要查他的消息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内部有人泄密。

  柳鹏程说道:“会不会是我在他那里买了自行车回来的时候有人跟踪?”

  吴队长说道:“不可能,从你和那个左老板去他的车行开始,我就在你后面,你往回走的时候我还特地注意了一下,没有尾巴。”

  柳鹏程把整个过程回想了一遍,突然说:“我怀疑是沈城泄的密。”

  吴队长说道:“这不太可能吧,沈城都没有发案,他们可能在沈城下大力气花大钱埋钉子?”

  柳鹏程摇摇头:“不是内部人干的。我看那些自行车,也就有二十几个沈城车牌,如果那些车牌的主人有罪犯的同伙呢?”

  王大队说道:“我们要是查赃车,一定会从车牌查起,只要警察一找上门,他们就可以根据车牌知道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对不对?”

  柳鹏程点点头说:“对,我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几乎可以肯定,这伙人不只是一处销赃窝点,甚至不只在一个地方作案。那么哪个车牌在哪个地方,什么车上,他应该有记录。只要警察问起来,他就知道什么地方已经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了。”

  王大队说:“我们问车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开始调查了,你想过没有,这是你和沈城那边有人脉,如果正常情况,应该是我们给沈城公安局发协查通报,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开始下大力气查这个案子了。”

  吴队长说:“这就对了,所以这个姓左的跑的这么快!”

  这个时候,小李和小汪回来了,还带回了房主。其实房主就离他的房子不远,二手车市场门口有个小卖店带着饺子馆就是他开的,二手车市场一周有四天人来人往,就是不开市的时候还有十几家车行,所以生意非常不错。

  房主姓郝,是个看起来很和气的中年人,进了刑警队就给大伙散烟,红塔山。这人胖乎乎的,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属于一眼就让人心生好感的人。

  柳鹏程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他也非常有礼貌的道谢,然后就说起了房子和租客的事情。

  据他说,这房子就是他家老辈传下来的,他们一家四口也一直住在这里,可是去年就不行了,他大闺女考上了北滨一高中,这里本来就是郊区,北滨一高中也不可能在闹市区,所以也在郊区,在北滨地图上和这里正好是一个对角线。

  小儿子后年也得考高中,学习成绩也不错,很大可能也能上北滨一高中,而他家一直做买卖,尤其是开着这个卖店小吃部,手里还真有俩钱,就在一高中附近买了个三室一厅,全家搬到那里去了,他自己在车行挑了一台二手的拉达,天天来回跑。

  这样他家的院子就空了出来,其实不是没人想租,但都是几个人合租,或者只想租一间。他这房子是给自己留的,想着以后孩子都上完高中,他就搬回来住,那个三室房子给儿子留着,怎么可能租给这种啊,所以房子一直空着。

  其实他都想自己搬回来住了,就算是有车天天这么跑也受不了,尤其是周末,夏天的时候二手车市场早上六点就开市,在这之前他的卖店和小吃部都得开门了,人家有早上到了想买盒烟,买瓶水的,起得早没吃早饭想吃碗水饺的,这钱他得赚啊!

  于是他早上四点半就得爬起来,洗漱之后赶紧往车市跑,平时的时候也得天天早点走,在早高峰的时候穿过整座城市可不是好玩的,尤其是旅游季节,外地车比本地车都多,且得堵呢!

  他的房子由于对房客太挑剔,就是想租给一家正经过日子的。可是人家正经过日子的,就算是不差租一座院子的钱,人家拿这个钱在市里租一套楼房好不好,谁跑这么老远来住啊!所以房子就一直没有租出去,就在死了心,打算留着自己周末住的时候,真有人找上门来要租他这房子!

  来的这个人姓朱,说自己找个个二婚媳妇,舅丈人是沈城做二手自行车生意的大老板,给他赊货让他开个二手车行,可是他手里没钱,门市房租不起,就相中这个院子了。院子虽然在胡同里,不过是把头第一家,门口挂个大牌子不比门市差,而且还有院子,正好停车!

  郝老板做这么长时间的生意,就没见过这么实诚的人,自己把房子好处就都说出来了,也不怕涨价?不过他也没对不起自己的姓氏,真没涨价,而是很痛快地签订了合同。

  郝老板笑着说:“其实他说,卖二手车的时候,我心里就打了个嘀咕,把他身份证要来了复印了一份。”说着他拿起了放在桌子上的手包,拿出了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交给柳鹏程。

  柳鹏程看了一眼照片,尽管复印件有些模糊,但是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老左”!

  吴队接过复印件看了看,对柳鹏程点了点头,他也认出来了,之后他递给一个刑警:“去户籍科,查查。”

  刑警接过复印件就走了。

  这郝老板真是帮了大忙了!就在柳鹏程和老吴表示感谢的时候,王大队开门进来了,看了郝老板一眼,愣住了,试探问道:“二疯子?”

  郝老板笑出声来:“哈哈,王警官就是火眼金睛,我都胖成这样了,还能认出我来,怪不得当了刑警大队长呢!”

  吴队长说:“你们认识啊,王大队,郝老板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这个时候,刚才拿着身份证复印件出去的警察回来了,脸色不太好看:“王大队,吴队,柳所。刚才户籍科查了,身份证是假的。”

第229章 赶往沈城

  郝老板的脸色也不好看起来,吴队长说:“郝老板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线索,这个身份证,假的也不少,很多我们的干警都能被糊弄过去,别往心里去。”

  郝老板说道:“唉,风水轮流转啊,我郝老二也有被人家这么糊弄的一天。”

  王大队问郝老板:“这人多大年龄?”

  郝老板说:“年龄?年龄和我差不多吧,大概得往四十上去了。”

  王大队笑着说:“那就别琢磨这是本地人了。要是这个年龄,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你是谁,还敢和你玩这套?你想想,还有没有关于他的别的线索?”

  郝老板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他们有台车,往我院子里卸货那天,我正好和我媳妇回去取东西!就看到了那台车,这个老朱说是他舅丈人车行的车,专门给他送货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