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19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如果说上午的风格是“娓娓道来”的话,下午的风格就明显有“成功学”的范儿了。柳鹏程的演讲不时被学生的鼓掌打断。

  而且在他演讲完毕之后,刚刚要说“社会实践”的事情,却被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们的提问给打断了,柳鹏程只好耐心的回答师生们的提问,其中有些问题非常有深度!

  好在这些案子都是柳鹏程办的,再刁钻的问题也难不住他,只是如何组织语言而已。等回答完大家的问题,柳鹏程终于开始说“社会实践”的事情。把在公安干校的流程又重复了一遍!

  然后柳鹏程就离开了刑大,问清楚沈娟在中街,而张丽丽和小刘昨晚去的是太原街之后,果断带着俩手下去了中街,和沈娟还有她那个在《北方日报》当编辑的师姐一起吃了顿饭,几人就在中街逛了起来。

  柳鹏程在商业城给沈娟买了几套衣服,小一万就没了,自己也买了几件衬衫用来换洗,因为柳鹏程现在其实很少穿警服,所以多预备几件衬衫是必然的。

  第二天一早,两所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如约来找柳鹏程,然后柳鹏程就傻眼了。他只是想骗,呸,是邀请回去20个警校学生当暑假联防员,却收到了460多份申请,这可咋整啊!

第222章 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柳鹏程抓耳挠腮,这要是自己带四百多人回去,别的不用说,自己那个小派出所能挤炸了。可是要是按照原定计划就要20人,以后这俩学校他也不用混了。

  想来想去,柳鹏程看看时间,拿出手机给朱局长打了电话:“朱局长您好,我是滨海北路所的柳鹏程啊,我要报告您一个好消息,这不是旅游季又快到了吗,我帮局里找了四百多最好的联防员!”

  朱局长开始根本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才问道:“四百多联防员,还是最好的?谁让你去招联防员了?章局长?”

  柳鹏程觉得混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把事情如实说了一遍。

  朱局长听完乐了:“你小子想出个办法,忽悠警校学生给你打假期工,本来想吃独食,可是没想到忽悠大劲儿了,现在好几百学生想参加你那个社会实践,你收不了场了,想起局里来了,是不是?”

  柳鹏程尴尬地说:“朱局,其实也不用说的那么难听。”

  朱局长说道:“你都干出来了还不兴我说的难听?你把局里当什么,你在前面惹祸,局里在后面给你擦屁股?”

  柳鹏程说道:“那个什么,我想既然我们所缺联防员,不可能别的所不缺是不是,加上巡警大队,这一次性解决是不是也挺好?”

  其实柳鹏程说对了,朱局这几天正在为这个事儿头痛,不过朱局也不想因为这个饶了柳鹏程,没好气地说:“一人还得两身老酋长,你当局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还是卖路牌卖出来的,你等着吧,一会儿给你回电话。”

  柳鹏程挂了电话,他当然听出了朱局长的敲打,不仅有这个事儿,还有自己“倒卖路牌”的事情。

  十八个路牌已经安装完毕,除了狮子楼刚刚开始装修没有看出效果之外,剩下的两家都从营业额体现出很好的广告的效果。祁旗都说了多少次请自己吃饭了,只是柳鹏程这段时间太忙,没有时间。

  朱局长心里知道柳鹏程弄来几百个学生暑期来“社会实践”对于局里来说是件好事,所以也并没有晾柳鹏程太长时间,过了不长时间,柳鹏程的电话就又响起来了,柳鹏程提心吊胆的一看,是章局长的电话!长长处了一口气。

  接了电话,章局长笑呵呵地说:“小柳啊,听朱局说,你把局里缺联防员的事情一次性解决了?下次再有这好事,提前和我说一声,让我也有个准备啊!”

  柳鹏程郁闷地说:“领导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局里是什么意见?”

  章局长说道:“局里的意见一共有四点,第一点,欢迎警校的同学们来我局参加假期社会实践,你说的所有条件,局里都认可。

  第二点,关于你本人,功过相抵,不奖不罚。第三点,那个衣服,每人发两套没问题,一套穿着,一套换洗,但是必须和你们所里的价格一致,质量也一模一样,这个你去办。

  第四点,局里也要不了那么多人,不算你们所,局里能接收220人。”

  柳鹏程长出一口气,二百多人也行啊,总算是有个交代啊!

  章局长已经在路上了,既然已经是局里的事情了,那局里就要和两个学校重新接洽,不能你一个小副所长就代表局里了。

  柳鹏程急忙给朴教授打电话,说明情况。朴教授也很无语,说道:“柳鹏程你是怎么回事,怎么什么事情只要你一经手,都变得奇奇怪怪的,你这是什么毛病?”

  柳鹏程哪里知道自己得罪了哪路大神啊,挂了电话之后,找来俩手下和沈娟帮忙,先把四百多份申请里面的大一学生挑出来,理由是学的东西太少,还不到社会实践的时候。

  这就出去了一百份,然后自己再问问学生会,优先贫困生录取就差不多了。毕竟这社会实践还发助学金呢!

  问了章局,他带了司机和人事科刘科长。柳鹏程想了想,就让小刘和张丽丽带着沈娟先回去了,周一还得上班呢。自己在沈城等着章局,等事情办完了再蹭章局的车回去。

  中午的时候,章局终于到了,和柳鹏程一起吃了午饭,柳鹏程把这事儿详细和章局做了详细汇报,下午,章局和刘科长就在柳鹏程房间里看那几百份的申请表。

  其实要是问章局和刘科长的态度,对这件事情是比较“惊喜”的,每年旅游季之前,他们俩都被各个派出所“围追堵截”,目的就两个字,“要人”!

  可是他俩去哪里变人啊,就联防员那点工资,旅游季小饭店刷盘子的都比联防员工资高一截,最后找上来的联防员都是什么素质可想而知。这下好了,清一色的警校生!

  关键是这还是第一年,如果这个办法效果良好,完全可以和两家警校继续合作下去。

  下午三点,柳鹏程带着章局和刘科长来到了公安干校六号会议室,朴教授,公安干校学生处的贾处长和刑院学生处的吴处长,两家警校的学生会社会工作部的学生干部都等在那里。

  柳鹏程当初想弄十个二十个的学生到他那里“社会实践”也就罢了。这涉及到和局里合作,几百学生,对哪个学校来说都是大事!于是几家就社会实践的详细工作做了统一的安排,并且最后确定了第一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名单。

  当晚,很多学生就接到了落款为“北方省北滨市公安局”的社会实践邀请函。邀请函的内容很多,除了邀请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之外,还有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比如几点,在什么地方集合,统一出发。社会实践时间是哪天到哪天。参加社会实践需要带什么,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之类的。

  而交了申请没有受到邀请函的同学也会有学生干部做解释工作。尽量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晚上,公安干校做东,在学校的六食堂宴请远道而来的章主任一行和刑院的同行。看得出来,两家警校也知道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好处,这只是第一年,先和一个县级市的公安局合作试试水,明年可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刑院,全国的旅游城市多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把刑院的大牌子一亮,哪里去不得?

  他们不知道的是,柳鹏程也是同样的打算,那社会实践邀请函,刑院发得,公大就发不得?人民警察大学就发不得?武警指挥学院就发不得?

  再进一步,大不了去教育局查历年高考录取结果,凡是本市的,还没毕业的警校和武警军校的学生,挨个发邀请函,在家门口社会实践不香吗?

  第二天一早,章局长和刘科长,柳鹏程出发回家,章局长还是比较高兴的,今年的暑期联防员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也有了路子。

  而且局里还得了省公安干校和刑大两所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牌子,公安干校也就算了,一个县级市的公安局,门口挂着刑院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牌子,这是什么牌面?

  半路上,柳鹏程接到林所的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柳鹏程说了自己现在的位置,问林所什么事情,林所也没说。柳鹏程敏锐地感觉到,所里出事了。

第223章 自行车盗窃案(上)

  柳鹏程和章局长,刘科长在回去的路上又完善了一下关于接纳警校生社会实践的事情,章局长先把柳鹏程顺路送回了派出所,才去了委里和朱局长当面汇报情况。

  而柳鹏程回到局里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林所长,询问所里有没有什么事情。却发现林所长不在,刘教导员说林所长出去查案子去了。

  有案子?柳鹏程回到派出所之后,并没有感觉有案子发生那种紧张感,还看见小刘在便民大厅那边值班呢,神情轻松,就是现在刘教导员看起来也不像是有案子的样子啊。

  柳鹏程问道:“什么案子?”

  刘教导员看柳鹏程一听有案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笑着说:“别紧张,咱派出所有什么大案子啊,就是昨天村里丢了三台自行车。”

  柳鹏程这才松了一口气,三台自行车啊。柳鹏程问道:“就村里丢了吗?附近疗养院有没有丢的?”

  刘教导员说道:“那就不知道了,疗养院的职工丢东西一般都是找他们的保卫科或者保卫处。”

  回到办公室,柳鹏程皱着眉头打开了对讲机,调到第五频段,一片寂静。

  无奈之下,柳鹏程只好拿出自己的手机,照着手机号码给各个疗养院的保卫负责人打电话。

  一圈电话的结果是,各个疗养院一共丢了19台自行车,加上村里的三台,22台!一天之内!

  然后对讲机里也热闹了起来,看来大家还没有习惯联防联控体系。

  柳鹏程大概也了解了一些情况,首先,丢的车子都是比较新的变速车,就是山地自行车或者公路赛车。首钢疗养院住宅楼一台新的公路赛和一台比较旧的山地车停在一起,公路赛就没有了,山地车还好好地停在那里。

  各个疗养院的损失是不一样的,比如兵工疗养院,一辆都没丢。两家军队的疗养院和两个警察基地也一个都没有丢。总工会疗养院也没有丢。甚至省财政厅和建设厅的疗养院的自行车也没有丢。

  柳鹏程大概总结了一下,凡是政府、军队,警察的疗养院都没有丢,企业的疗养院,除了兵工疗养院可能是因为防卫确实森严自行车大盗没进去之外,其他的几乎没能幸免,只是多还是少的问题。

  用对讲机沟通了一番之后,林所长也回来了,他一回来就听说自己的辖区丢的不是三台自行车,是22台!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他已经查清了,林家村的三台自行车都是白天丢的,而白天的时候,一辆村里谁也没见过的老式“130”曾经来过村里,车里有三个人,村头开小卖店的五叔还问过一句他们“找谁”,他们说是去海边拉货,从这边走个近路。但是就没见这车回来。

  说林家村白天就丢自行车,这个柳鹏程是信的,第一个,林家村很多人要不就在建筑队上班,要不就因为占地得到了各个疗养院的正式工名额,在疗养院上班,白天就没有几个人,而且林家村挨着派出所比较近,而且旁边都是疗养院,一到旅游季节到处都是游客,所以林家村人很少养看家狗,怕把人家游客咬了惹事。

  再一个,林家村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富裕的,而且家家都有人上班,所以不错的自行车还是有几辆的。丢的那三台自行车的主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班的各个疗养院的职工。

  柳鹏程

  柳鹏程拿着铅笔,在大比例北滨地图上,画出了各个丢了自行车的疗养院,和林家村,然后再用一条线连上。然后林所长,柳鹏程都感觉出不对来了。

  这条线也太长了。而且点也太多了。说是一晚上的时间,其实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半左右,其实就是十一点也早了点,很多人十一点还没有睡觉呢!

  而因为现在还没到旅游季节,很多值班室都是打更老头值班,有的觉少的老人家四点左右就起床了,而且这个时间四点半左右天都蒙蒙亮了,街上的环卫工人也开始上班了,所以他们三点半左右必须撤退了。

  柳鹏程心里模拟了一下他比较熟悉的瑞城矿务局疗养院的情况。从家属院的大门走进去,经过办公楼,大车库,小花园,就算是柳鹏程快走也得三分钟。而跑是不太可能的,晚上的时候有一点声音就会传得很远,而哒哒哒的跑步声音又比较明显,罪犯不太可能跑着进院。

  到了家属楼,还得寻找目标,还得把自行车锁打开。因为丢的都是高档自行车,所以他们的锁都是比较高级的,不像是旧自行车,有的车锁都坏了,花几块钱买个链锁糊弄上,或者干脆弄一截铁链子,用个小锁头一锁就算完事,那不是防着人偷的,那是防着人用的。

  不弄出大动静打开了车锁,然后把车骑出去。如果真的是林所长说的有台汽车作为接应的话,老式的130噪音都比较大,在作案的过程中顶多不开灯,但是不太可能熄火。所以这车距离传达室也不可能太近,罪犯得把车骑到汽车的位置,还得把自行车搬到车上去,然后再回到家属区偷下一台。

  柳鹏程大概算了一下,从停车的位置走到家属楼,就算五分钟。寻找作案目标,开车锁三分钟,骑回去,两分钟。偷一台车就得十分钟,矿务局疗养院一共丢了四台车,就光这一家,作案时间前后加起来就得四十分钟。

  而且,矿务局疗养院是两个院子,而家属院是比较小的那个。大多数疗养院只有一个大院子,而且家属区肯定在院子最里面,这个原因很简单,你是疗养院,不是花园小区,肯定要把疗养区摆在外边,不可能让人一进院子先看到的是生活区啊。

  也就是说,矿务局疗养院还是非常“省时间”的。按照一台自行车十分钟计算,光偷车的时间就是三个多小时,还得有休息的时间吧,还得有开车赶路的时间吧。从时间上说,是非常勉强的。

  如果是两个人负责偷车呢?把汽车停在两家疗养院的中间位置,两个人同时到两家疗养院去偷车,这个倒是也有可能,但是这样一来汽车就停的更远,来回的时间也更长,真不一定省下多少时间。

  林所长听了柳鹏程的分析,也觉得有道理,他提出一个新的假设,白天林家村的盗窃案有没有可能是罪犯顺手牵羊,他们到这边来的真正目的是踩点!

  柳鹏程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因为滨海大道经过林家村就到了海边,而海边就是北滨市下大力气打造的沿海景观路。

  可是滨海景观路沿路都是渔村和旅游景点,他们是要把偷来的自行车运到哪里?或者他们是从海边来的?这个不大可能,他们不可能在货箱里带着好几辆自行车去踩点吧!

  这个时候,柳鹏程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柳所柳所,柳所在不在,我是首钢疗养院,偷自行车的案子我们有发现,您最好来看一看。”

第224章 自行车盗窃案(中)

  收到了首钢疗养院的消息,柳鹏程和林所做了分工,柳鹏程去首钢疗养院看看那边有什么发现,林所和市局刑警大队联系一下,看看最近是不是有相似的案件能串并上,这样线索还能多一些。

  柳鹏程到了首钢疗养院,就被带到了疗养院的一处院墙。当柳鹏程看到首钢疗养院保卫科发现的痕迹之后,所有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

  前面我们说过,所有的疗养院的家属区都在院子的最里面,外边都是疗养区。这就客观造成了所有家属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定会和院墙离得近!甚至有的疗养院家属区是在角落的位置,那就是和两个方向的院墙离得近!

  首钢肯定是比较有钱的单位,而且首钢的名号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这地方是比较“招贼”的。在家属区被入室盗窃的小偷光顾了两次之后,首钢疗养院就采取了当时大多数的单位都会采取的防盗措施——往墙头立碎玻璃。

  而首钢疗养院的保卫科长,本来是首钢公安处的侦查员,也是首钢公安处刑侦二科的中坚,因病退居二线才来到了疗养院当个保卫科长,连上班带养病就都有了,这次他们疗养院也丢了好几台自行车。这位科长第一反应就是勘察现场。然后就发现距离他们家属区最近的那段院墙有问题,有一段院墙的碎玻璃遭到了非常明显的破坏。

  在对那段院墙附近进行勘察的时候,又发现那段墙的墙角有非常明显的“人字梯”的痕迹,又在地下发现一小块带有棉花丝的玻璃碴,在墙上还有一枚清晰的前脚掌脚印。

  此刻那玻璃碴就在柳鹏程带着手套的手里,柳鹏程笑着说:“王科长想必已经弄清楚他们的犯罪过程了吧。”

  王科长点点头:“应该是团伙作案,用棉被先把墙头盖上,然后再进行破坏,这就没有声音了。然后立上人字梯,把偷来的自行车通过人字梯顺着墙头顺下去,那边有同伙接应。”

  柳鹏程笑着说:“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你了解的情况有限。现在我们初步判断这个团伙有三个人,还有一台130货车。而昨天一晚上我们所辖区就丢了19台车。白天林家村丢了三台车,村民看到一台陌生的130货车,车上还有三个男人。”

  柳鹏程和王科长大概猜测了一下罪犯的盗窃过程,王科长找来了三个膀大腰圆的经警,又找疗养院工程科借了一部人字梯,找服务科要了一床破棉被。因为自家没有130货车,又找隔壁的鲁南油田疗养院借了一会儿130货车。就开始了犯罪重演。

  130货车把经警乙,丙放在距离疗养院正门不远的位置,又卸下了人字梯和棉被,就开走停在被破坏的墙外最近的马路上,距离围墙也就五十米。然后经警甲在墙外守候。

  经警丙去家属区寻找目标,经警乙找到合适的位置立住人字梯,把棉被铺在碎玻璃上,用实现准备好的砖头,把棉被里面的玻璃全部破坏,整个过程基本没有发出声音。

  这个时候,经警丙扛着一辆山地车过来,经警乙站在人字梯上,接过经警丙递上来的自行车,顺着墙头顺下去,在墙外的经警甲接过自行车扛到车旁,放在车厢里,然后再回来等。

  如此往复三次,最后经警乙先通过人字梯爬上棉被,骑在墙上把人字梯拎上去,再把人字梯顺下去给墙外接应的甲,最后经警丙后退两步一脚蹬在墙上往上一窜,抓住了经警乙的手,也上了墙,在墙上留下了几乎和罪犯弄坏的墙上一样的一枚前脚掌的脚印。最后两人在经警甲的接应下全部下来,上车离去。从车开到疗养院门口附近,到他们最后开车离去。整个过程13分钟。

  这个过程是几个人商量的结果,考虑到丢失的都是名牌变速车,有没有原厂锁,或者锁是不是好用,能影响二手车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价值,所以他们比较倾向于罪犯在盗窃过程中不会浪费时间去开锁,也不会采取暴力开锁的手段,先把车弄回去,然后回去再慢慢研究那个锁的事情,甚至可能给这些自行车重新配上钥匙。

  这个判定也是基于一个事实:越贵的自行车,越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