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42章

作者:肉丝米面

  上午半天课之后,就是一节讲武堂的军阵操演课,等学生们练饿了,正好吃午餐休息,继续下午的课程。

  今天的课题有关四域。

  只见偌大的课堂上,皇室在京的所有子弟,都聚在一起。

  大本堂不分年级,全都在一起上课。等二代皇室子弟到龄,都是直接就藩的。

  课堂上,皇室子弟们保持沉默。

  方孝孺便站在讲桌前。

  在他的身后,是自从增加了新课程之后添加的一块巨大的黑板。

  上面正画着一副大明及周边堪舆简略图。

  又在周围标注了方向,以及几处紧要的位置。

  方孝孺穿入长衫,手中拿着一根教棍。

  “自秦汉以来,东方之地皆以中原为正统。”

  “汉时,设四征四讨将军,对应四方。”

  “然,征讨西方却另有称谓。”

  “东为腹心,不听王命曰叛,以上击下曰征。”

  “南为荒僻,不尊教化曰蛮,恩威并施曰抚。”

  “西为番属,时或不尊曰逆,明惩其罪曰讨。”

  “北卫帝国,频繁侵扰曰贼,大张攻杀曰伐。”

  教棍在黑板上转了一圈。

  方孝孺便眉目慈孝的微笑着看向在座的皇家学生:“此番我朝已是永盛朝,四域渐次安宁,东海、南洋、西洋、新大陆之往来,资源转运,日益丰盛。本朝若欲成如前汉文景之治、前唐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已定经略西域之国策。尔等以为,此番国朝西进,恢复西域,当以何称之?”

  坐在课桌后的小二十三朱桱,立马举手喊道:“先生,是不是称西讨?”

  说完之后,朱桱的大眼珠子转了一圈。

  自己前段时间惹得方先生不快,然后自己就顺理成章的被老爹和老兄给狠揍了一顿。

  听说最近熥哥儿那边的西城项目要开业了,自己得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在休息日的时候,出宫溜达一下。

  方孝孺不曾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笑吟吟的看了二十三皇子一眼。

  这孩子本性纯良,就是顽劣了些,还是要时不时的紧一紧才好。

  方孝孺的目光,又在课堂上环视了一遍。

  “先生,学生以为,朝廷这时候要出兵西域,还需要看朝廷对西域是如何定位,才能以此称呼。我朝历来用兵,皆是师出有名,无论是讨逆还是伐贼,都是有根源的。”

  在一众目光注视下,晋王世子朱济熺缓缓站起身。

  他模样儒雅,与学堂里的其他王叔、兄弟都是穿着儒服,身形却更加纤细消瘦,犹如翩翩公子哥一样。

  方孝孺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声询问道:“那你又是如何看的?”

  朱济熺面色平静,缓缓开口:“按我中原千年渊源而言,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可言乃是中原故地。若是以此而论,我大明出兵西域,则可言西征。

  而若言葱岭以西,前唐亦有前出,言征尚可。不过……若是朝廷此番出兵西域,目的远超前唐,意欲与南域连接,则可称讨。”

  说完之后,朱济熺便拱了拱手,缓缓坐下。

  方孝孺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不论是征还是讨,都是可以用的。

  倒是伐和抚,怎么也够不上。

  中原之地,历来也只有向北出兵才会有伐,称之北伐。

  古往今来数千年,北伐也唯有今朝大明开国洪武皇帝一人完成此等壮举。

  至于前汉冠军侯霍去病,用的则是北击匈奴。

  至于抚之一字,也历来都是用在招抚南方诸般蛮夷时才会用到。

  至少如今大明南征大军,当初出兵南下的时候,旨意上用的就是一个抚字。

  抚平南域。

  方孝孺拍了拍手,开口说道:“晋世子所言,已成体统。二十三皇子当牢记,万事万物皆有道理,却非全然如先人言。不过今日二十三皇子第一个举手回答,当记五分。”

  五分!

  小二十三朱桱的脸上立马露出笑容。

  要知道,自己原本可是大本堂里的扣分大户。

  哪一次不是扣的自己屁股开花。

  他刚想欢呼一声,却立马反应过来。

  那可是整整五分啊!

  天知道自己千年等一回的能加五分,是多么不容易啊!

  朱桱强忍着心中的欢喜,规规矩矩的合手躬身,冲着讲台上的方孝孺作揖施礼。

  “学生谢过先生。”

  只要等今天将自己在课堂上得了分数的事情和老爹还有老兄说一下,肯定就能得一个休息日的时候出宫去西城玩耍的机会了。

  方孝孺愈发满意,摸着胡须,连连点头。

  看到没有?

  这就是教化之功啊!

  而在课堂之外。

  朱元璋依旧是穿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粗布麻衣,脸上满是笑容。

  这些粗布麻衣,虽然历来都被浣洗的干净,却也越来越陈旧了。

  只是他却舍不得丢弃,只要能缝补,便要让宫中的绣娘们缝补好。

  因为这是皇后当初一件件、一针针做出来,留给自己的。

  在他的身边,是穿着常服的朱标。

  即便是接过大明皇帝之位的朱标,却还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太多的变化。

  跟在老爷子身边,脸上亦是带着笑容。

  “方先生如今算是学问愈发精进了。”朱标肯定了一句。

  朱元璋笑着说道:“他原本就是个有学问的,只是原先有些老派罢了。这几年,多了几分变动,也知道社稷不能一尘不变,学问上自然是能日益精进的。”

  朱标看了一眼在课堂上,已经开始尝试着带着学生们,针对朝廷往后若是收复西域,继续西进,如何治理当地问题的方孝孺。

  他低声说道:“方先生如今也在翰林院任职,又在大本堂授业多年,是不是也可以再提一提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家老大。

  “你现在是皇帝,朝堂之上的这些事情,该是你做主决定的。”

  朱标却是笑着摇摇头:“儿子自国初便监国朝堂,朝政之上父皇也一直交托给儿子的。但即便儿子如今登基,却也是父皇的儿子。国事便是家事,家事也是国事。”

  朱元璋脸上笑吟吟的:“你小子啊……对方孝孺的安排,你那里怕是早就有打算了吧。”

  朱标依旧是笑着说道:“儿子是觉得,方先生这些年学问精进,但若说在朝廷担任实职,却还是有些不妥。

  不过方先生在治学上,却是大为改善,亦有包容兼并之举。倒不如让他接过国子监祭酒的差事?日后,也好以国子监为源头,试行我朝万千学子教育问题?”

  虽说朝廷现在开了考公制,再也不局限于四书五经。

  可在地方上,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问题,却也一直没有来得及搭建一个完善的体系。

  诸如工学、算术、兵事,这些科目,还是局限于自学或是家学传承的。

  讲武堂算是在兵事上有了一个教育改革的先河。

  但相较于大明百万大军,而讲武堂每年只有百余名新生从军中遴选,这个比例还是太小。

  可现在随着各项新式军械投入使用,便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

  即,军中需要有更多掌握更高兵事能力的人才。

  诸如新式战船,光是一个蒸汽机的运转和维护,就需要更多掌握此项技术的人员。

  而像新式火炮,尤其是迫击炮,就需要数量更多的精通算术和兵事的懂得计算炮弹轨道的炮兵了。

  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朝廷方面进行改革。

  推动大明教育改革。

  学堂里,不单单是有四书五经的教学,还要有各种新式学科的教学。

  甚至于……

  朱元璋想了想,开口道:“你的意思,是熥哥儿之前提出的专科学堂的设立?”

  朱标点点头。

  专科学堂的设立,是一个新的设想。

  早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朱允熥就已经提出过。

  那时候,刚好是讲武堂初有成效,头两批结业生重归军中的时候。

  大都督府那边的反响很不错,于是才有了顺势提出专科学堂的设立问题。

  朱标轻声出口:“现已国子监为试点,开设不同学科。而后在京师,设立专门的专科学堂,诸如工科学堂、兵事学堂等。

  学堂自国子监录取学生,学业结束,考核合格,则可直接选入工部或大都督府等处任职。

  待此举验证可行,便可在各道省城设立学堂,集合所有学科,一同教学,而后学子凭照自身意愿,报考京师各专科学堂。”

  这其实就是朱允熥当时提出来的想法。

  先是在应天设立包分配的专科学堂,等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就扩大规模,从各地直接招录学生,然后在各地教学,最后报考京师的专科学堂。

  这其实就是在考公制的政策上,再一次的细分大明教育体系。

  如此,也能一步步慢慢的削弱传统儒学,对大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