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肉丝米面
“对面是条海岸,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面就是一片新的土地!是一座新大陆!”
朱允炆忽然双手用力,拽着孙成在冰面上转了一圈,正当孙成手足无措的时候,朱允炆却是松开了手。
孙成双脚踩在冰面上,便直接滑出去一大截,随后脚下一个不稳重重的摔在了冰上。
若是在此前,孙成定然会爬起来如出一辙的在朱允炆身上做过一次。
但这一次,他却是坐在冰面上,任凭惯性让自己继续向前滑行。
朱允炆则是向前冲了一阵子,然后竟然是无师自通的蹲了下来,双手抱紧双腿,让自己稳稳的在冰面上向前滑行着。
两人又重重的撞在了一起,却总算是止住了继续向前滑行。
朱允炆先是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笑的时间足够长,声音足够大。
等到最后,他在满脸红光的盯着孙成:“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新大陆了!大明万世而传,永世昌盛!大明威武!”
朱允炆已经开始状若癫狂的呼喊了起来。
而后。
整个冰面上,所有人都呼喊了起来。
“今天就在这里,寻一处避风的地方安营扎寨!”
“明日什么都不做,若是无事便在林子里狩猎,积攒一些野菜和食物。”
“后日开始,我们就砍伐雪松,做一些雪爬车。”
激动之后,朱允炆开始发号施令。
人们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长久淤积在每个人心中,那份渺茫的希望,此刻终于是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原本猜忌着是不是被流放的那一份猜想,也终于是随着冰面上的那阵阵冷风烟消云散。
孙成则是走到了朱允炆身边,看着聚拢过来的官兵们。
“选一个百户队出来,原路返回,将消息传回应天城,请太孙殿下加派人手按照我们沿途留下的记号,由辽东道会同奴儿干都司派出兵马,建造沿途戍堡。”
既然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里有一条冰封的海峡。
那么传闻之中,那座殷商遗民迁徙的新大陆,定然就在这条冰封的海峡对面。
确定了这一切,孙成很快就做出了绝对。
且不论大明往后会不会建造海船,一路向东抵达新大陆,现在他们走过的这条路却是眼下唯一的选择,大明自然需要尽快掌握在手中。
中原在草原上的世仇已经被灭了,奴儿干也开始设立都司,大明的触手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延伸到这里来。
孙成终于开始相信朱允炆所说的话了。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明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国力。
这个世界,终将属于大明!
……
“这个世界将来如何,孤并不知晓。”
“但眼下孤却可以肯定一件事情。”
“这片海洋,将会自此之后,属于大明!”
“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来了!”
松江府外的海面上。
一支庞大的舰队,完全放弃了警戒的姿态,以最能展现舰队势力的模样,耀武扬威般的向着东方,行进在海面之上。
在队伍的一侧,是一支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海船。
这些都是大明沿海海商的商船,以及被朝廷一纸诏书召集起来的欧罗巴诸国前来大明的商船。
今天是大明第一条,也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战船进行海试的日子。
虽然蒸汽铁甲船还躺在应天城外龙江造船厂的船坞里,整条船也只是铺设完龙骨。
但却并不影响大明征服海洋的国策,正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着。
在整个舰队的最前面。
一艘远超大明过往所有大型宝船的新式舰船,正稳稳的行驶在海面之上。
直插云霄的桅杆,只挂着那一根根小臂粗的绳索,在海风中摇摆着,所有的船帆都已经收起。
但船的速度却并未降低多少。
在船的中后部分,一座巨大的烟囱,正在源源不断的向着天空喷吐着浓烟。
海船的海面已经变了颜色。
无数的海水从海面之上翻涌上来。
两条巨大的色带,就浸泡在海面之下。
朱允熥站在烟囱下的舰船指挥室外的望台上,手中握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舰队前方的海面。
在他的周围,是一众身着红袍的朝堂命官。
而在朱允炆的面前,则是身着衮服的大明皇太子朱标。
“你爷爷也应当过来,亲眼看看我大明的蒸汽海船,是如何在大洋之上披荆斩棘,破开巨浪的。”
随着太子爷的发话,船头已经是将一道涌动过来的巨浪劈开。
朱允熥撇撇嘴,望着太子老爹的后脑勺。
老爷子是想来的呀。
但在应天城里的时候,还不是您这位皇太子带着内阁学士们,一同反对老爷子出京随同这第一条蒸汽战船进行海试的。
反倒是您带着一帮人跑了出来,现在却说老爷子应该来看看的。
好赖话都让您说了?
朱允熥默默的腹诽着自己的太子老爹。
朱标却早已悄然转过头,看着脸上表情变换不停的儿子,冷哼一声:“又在腹诽什么!”
朱允熥一愣。
随后开口沉声开口道:“儿臣在想,我大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只属于大明的时代!”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直隶总督大臣出招了
海面之上。
有大鱼跃然而起,在半空中抛洒着波光粼粼的水珠,然后丝滑的落于水中。
海鸟成群,盘旋在天空中,伺机寻找着合适的猎物,一旦锁定便会俯冲而下,将自己的肠胃填满。
直属大都督府下的水师舰队,这一次云集了近五十条战船。
召集了所有位于直隶道的外邦海商。
以此展示大明国威之盛。
这个时候,即便是最保守的朝臣,脸上也带着荣光。
而原本那些对外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们,望着大明的庞大舰队,以及那艘最新式的蒸汽战船,心中原本那一丝保留也开始松动起来。
没有人不喜欢威加海内外。
尤其是,当国威传播出去之后,将会为帝国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狂热,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
皇室正在带着朝廷官员们,进入到狂热之中。
而在应天城内,邹学玉却主动保持着克制和冷静。
朝廷近来已经办好了几桩头等的大事。
开平郡王常升已经带着轮番的兵马,乘坐运兵船返回南边,继续主持满朝上下都在催促着的南征大业,好让朝廷能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封赏。
李景隆暂时进了大都督府,入值内阁,位于徐允恭之下。
即便他已经是郡王爵,但到底还是要讲究一下先来后到。
徐允恭做军方第一人,主持内阁一切军务之事,本来就没有什么错漏,李景隆也乐的不用冲在前头。
北征的封赏也已经办完了。
将士们的骸骨埋葬进了功臣陵里。
朝廷派出了内阁学士,并着礼部和内廷有司,在功勋陵和功臣陵分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仪式,用以告慰有功将士在天有灵,安享太平,同时昭示天下,朝廷不忘任何一个有功于帝国的人。
除此之外,内宫也传来了好消息。
国嗣再添。
太孙妃和太孙侧妃,再一次双双怀孕。
这让原本还暗中打算着,要上奏再为太孙府添几位妃嫔的官员,立马闭上了嘴,而原本那点小心思,也急忙给按了下去。
朝廷上下内外,如今看着都是一团和气,事事顺遂的样子。
但刚刚履新直隶总督大臣的邹学玉,却有些头疼。
新政要转型,要取得明显的成果,要秉持新政一开始的原则让大明的百姓们富足起来,这桩事情终于还是落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直隶道的设立,直隶总督衙门的建立,本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在整个国中作为先行试点。
如何让百姓真正的富足起来。
一下子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摆在了邹学玉的面前。
上一篇:从系统开始的诸天掠夺
下一篇:不想当明星的我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