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肉丝米面
而明军长此以往下去,最终又会走向何方?
大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此刻心中有着无数的烦恼和忧愁。
不能让明军成了钝刀子,可也不能让明军成为划伤自己手掌的双刃剑。
有那么一刻,任亨泰觉得自己很羡慕吏部尚书翟善。
依旧是执掌官员的天官,却不必去思虑整个国家的走向到底该是如何。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自己,却要在其位谋其政。
上一遭经过朝堂动荡之后,新晋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毅,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
他已经前前后后复盘了好几遍,却没法说东征大军这一次的捷报和军报,有什么问题。
灭国之功在前,朝廷要经营瀛洲在后。
东征大军在瀛洲的一切行为,都将会是绝对正义的存在。
说服别人之前,必须要说服自己。
蒋毅不想成为工部尚书王儁那样的蠢货,于是这位本该负责纠察朝堂纪律的左都御史,最后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沉默。
朱允熥沉吟了许久,这才再次看向牛大富:“你且下去,朝中自会安顿尔等,待在京中休整好了,朝中另有安排于尔等。”
牛大富很拘谨,拱手抱拳:“属下领命。”
待牛大富离开之后。
朱允熥已然是缓缓站起身。
他一起身,屋内的文武百官,也就不好继续坐着了,纷纷起身。
朱允熥轻步出了屋子,到了门外的庭中。
“这是大明复行秦法军功爵之后的第一场胜仗,将士们不曾辱没了朝廷的信任,国家的寄托,孤心甚慰。”
任亨泰不想说话。
解缙觉得自己需要思考。
高仰止便走出道:“此乃陛下仁政所致,太子垂拱,殿下理政,前线将士用命,国家政通人和,方才有的胜绩。”
朱允熥摇摇头,回头看向那些挤在门里门外、廊下庭中的文武们。
“将士们是拿着命在前头为国家征战,为我等能安居应天,去拼命的。国家不能忘了他们,赏赐也不能少了他们的。”
徐允恭开口接话:“此次当为天下军马明典朝廷公允。”
朱允熥点头道:“那今日就接着议一议东征大军的赏赐吧。”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慷慨的皇太孙殿下
封王?
‘大明今日复秦法军功爵,尔等拿了军功来,大明有底气为尔封王。’
没来由的,在场的功勋武将们,脑海中浮现了当日在西城橄榄球场看台上,皇太孙殿下当众说出的话来。
曹国公李景隆坐镇倭国多年,今岁又有灭国之功。其后更要在朝廷彻底架构起瀛洲诸道官府衙门前,负责镇压瀛洲地方可能存在的动乱。
这等功劳,大明开国以来,满朝上下也没有哪个人是单独立下的。
不对!
如今还远在交趾道、占城道以西的开国公常升,也能算的上一位。
甚至于若说要封王的话,开国公常升远比曹国公李景隆,更应该封。
毕竟于情于理,常升也有灭国之功,更是连征两国,如今更是继续在为大明打下一片片大大的新疆土。
文官们此刻大多心中百感交集。
大明复行秦法军功爵,自从大都督府复设之后,朝廷也已经定下了军中的考功之法。
只是武将们获功容易,而他们这些文官却是路途狭窄。总不能让朝廷里的文官们,也都提着刀枪上阵杀敌吧。
朱允熥一句要论东征大军赏赐之事。
在场文武心思不同。
景川侯曹震却是最先开口:“若是论东征大军考功赏赐一事,南征大将军那边是否也该合议一番?”
说完之后,曹震表情纯粹的看了看周围的人。
魏国公李景隆有灭国之功,开国公常升亦有灭国之功。
若是魏国公能封王,则开国公更能封王。
大明朝要一日封二王乎?
经过曹震这么一插嘴,众人总算是反应了过来。
虽然文渊阁中依旧是寂寂无声,然而无论文武,每个人的呼吸都重了一些。
此刻非是洪武初年,皇帝为了天下稳定,大封宗室。数遍大明朝这二十多年,非朱姓难得封王。便是有那中山武宁王和开平忠武王二位,那也是在他二人薨逝之后,朝廷给的追封。
大明朝要有两位活着的异姓王?
朝廷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慷慨了。
徐允恭压住心中想要请奏外调领兵的念头,拱手抱拳,侧身走出:“启禀殿下,若是论功东征大军,则南征大军亦该放在今日一并合议,如此才能显示朝廷公允,不叫前线将士寒心。”
说完之后,徐允恭心中有些遗憾和惋惜。
想当年,中山王府可是压着开平王府一头的。如今却因为常升领军南征,就要有了封王的机会,而中山王府却只能诉说过往的荣光。
至于自己如今的内阁大臣身份?
中山王府可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人家,走的就是将门的路子。内阁大臣再多的权柄,也不必一个与国同休的王爵来的重要。
虽然此等封王,不会袭爵后人。
但一位活着的王爵,在徐家来说,显然比一个内阁大臣的分量更重。
“征南大将军灭安南、占城,大军西进,累数年之时,领兵在外,功劳深重。”
高仰止的声音,在文渊阁里响起。
在回京之前,他是大明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是大明朝第一位亲历增设一道的官员。
对于南征大军和开国公常升的功劳如何,朝堂上下唯有高仰止最有发言权。
身为内阁大臣,高仰止一开口,自然是引来众人瞩目。
这位国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便只是站在那里也能吸引来无数人的注意。
而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这位年轻的小高阁老,将会始终屹立在大明的权力中心。
他的话,没人敢轻视。
高仰止继续开口道:“交趾道等地瘴气毒虫遍地,我中原之人南下,多有不便,水土不服。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定南征之事,开国公统帅三军,皇太孙亲临战场。
一战而定,我大明新增一道之地,岁入多有增添。南征大军久在南方,再征占城,大明又增一道。
如今,大军已在占城以西,征战累年数载,虽因疆域万里之遥,地方形势复杂,不曾新设道府。然,我朝疆土可谓每日扩地百里。
大军开疆拓土,国朝岁入增多,四海之物皆归应天。
此乃南征大军之功,乃征南大将军之功。
大将军以开平忠武王二子之身,本可坐享应天太平光景,却勤练武艺,日读兵书,操练三军,领兵征讨。
开平忠武王遗志无失,乃国家功勋楷模。
若论功绩,臣以为,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
说到最后,高仰止已经是正身拱手抱拳,面朝着朱允熥缓缓躬身弯腰,表达了对常升军功的肯定。
而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如何?
在场众人目光转动,高春风的话似乎是没有说完,但却又已经尽数说完。
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封王。
众人不禁看向高仰止的背影,各色揣测生出。
众所周知的,高仰止是交趾道的第一任布政使,当初在交趾道,南征大军必然是与交趾道多有交道。
如此算起来,开国公常升和高仰止的私交,也必然是深厚的。
那么这个时候,高仰止作为内阁大臣,为开国公常升请功,也就显得合情合理的。
至于说,高仰止和开国公常升,互为内外,又或者是朝堂之上的盟友。便是当真,倒也不是要紧的事情。
毕竟就连皇帝也心知肚明,朝堂之上就没有真正的孤臣。
就在众人认为,这是高仰止为了日后在朝堂上,多一位王爵友情的请功之举时。
高仰止却是语气急转:“南征大军功劳大,大将军常升更有两次灭国增地之功。依本朝先行军功爵之法,大将军常升之功劳,足可封王矣!”
“高阁老不是要为开国公请功?”
曹震坐不住了,当即开口,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给问了出来。
周围的官员和功勋武将们,亦是纷纷投来意外的目光。
前面高仰止说了那么多,当大伙都以为他是要为开国公常升请功封王的时候,这位小高阁老却是急转而下,话锋一转。
高仰止只是微微侧目看了景川侯曹震一眼,而后继续面朝朱允熥开口道:“殿下,臣以为国朝王爵不可轻易授之。若人人灭国可封王,恐国家有穷兵黩武之嫌!
乃至于更严重,在外将领会因王爵之诱,而大行其事,不遵朝堂旨意,私自领兵征讨域外。
届时,大明的军国社稷,将会尽数被在外大军所牵累牵引。长此以往,我大明何时方能休养生息?
战,非战也。战,以促国家盛平也。
若以战图王爵乎,则此战不可开之。若以战图国家强盛乎,则每战皆不可失。”
对对对。
上一篇:从系统开始的诸天掠夺
下一篇:不想当明星的我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