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18章

作者:南希北庆

  李永济道:“连本带利,三十贯亦或者三十石粮食,不能再多了。”

  吴天福顿觉一阵肉疼,这一下就少了五十多贯,但他只能认栽,毕竟他也知道,其实自己跟李永济他们是一边的,点头道:“行!三十贯就三十贯,但是我要钱,不要粮食。”

  他可精明,要粮食,天知道官府会给什么粮食,玩折算,玩得赢官府?

  张斐笑道:“那就这么定了。”

  三方立刻签订一份和解书。

  送走他们后,张斐来到前厅,刚到门前,就听到一阵哽咽声,“多谢官人,多谢官人为我们做主,我!”

  当即收住脚步,偏头往里面看去,但见那陈光夫妇作势就要给苏辙跪下,而苏辙赶忙拦住。

  “哎哎哎!你们这是作甚,都说了,这是你们应得,不需要感谢我。快拿着钱和地契回去吧,好好过日子。”

  看得出,苏辙的表情有些复杂。

  为了这桩案子,他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啊!

  等到陈光夫妇走后,张斐才走了出来,苦笑道:“想不到你这边比我那边还要慢一些。”

  苏辙苦笑道:“他们夫妇都不识字,我得跟他们将一切解释清楚。”

  顿了顿,他又道:“你那边谈完了。”

  张斐笑道:“稍稍纠结了一下,转运司提议三十贯,原本那吴天福还不答应,要求如数偿还,转运司肯定是不答应,故此我建议他们上庭审理,最终吴天福还是答应下来。”

  苏辙微微皱眉道:“这摆明是高利贷,吴天福还敢争执?”

  张斐道:“始约缗钱而偿谷粟,始约粮稻而偿布缕,这种路数的确比较复杂,陈胡氏的债务是由茶、盐、布组成的,我这一时半会都理不清这利息到底是多少。”

  苏辙问道:“那如果上庭的话,你会怎么判?”

  张斐笑问道:“你又会怎么打?”

  苏辙沉吟半响,道:“上场官司已经判定朝廷的折算标准,故此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来计算。”

  “如果你这么打,那你赢的可能性很大。”

  张斐一笑,道:“因为我也打算借这场官司,颁布一个以货币为中心的折算法令,专门用于借贷。”

  苏辙斜目一瞥,问道:“这是你早就打算好的?”

  张斐笑道:“我总也要捞点好处啊!”

  苏辙微笑道:“你要捞这好处,我倒是不反对。”

  拿这个官司来做判例,绝对是非常完美得,因为一方是官府,官府以身作则,更具有说服力啊!

  张斐突然抬头往外面看去,“外面好像有不少人。”

  苏辙头疼道:“他们是来看陈光能否拿到足额的赔偿。”

  张斐笑道:“接下来你们检察院有得忙了,要不要我让蔡京他们过去帮忙?”

  苏辙道:“暂时先别要,我已经跟法援署那边谈好了,他们会来帮我。”

  “那就。”

  张斐拱手道:“祝苏小先生好运。”

  苏辙拱手回礼道:“但愿不会连累到张庭长。”

  张斐苦笑道:“但愿吧!”

  之前那场官司,只是导火索,真正战役此时才刚刚打响。

  当苏辙回到检察院时,却发现这大门进不去了。

  整个官署的大门,被一群汉子给挤得是水泄不通,隐隐听得里面传来陈琪那无奈地叫喊声,“你们别往里面挤,一个个来,一个个来,别挤,听见没有。”

  天呐!来的这么快。苏辙人都是晕的。

  士兵们一看陈光能够拿到这么补偿,关键还不用还债,这简直就是!

  马上!

  立刻!

  以免迟则生变。

  苏辙看到这场面,少说都有上百人,都不敢露面,直接就跑去警署,调来五十多个辅警维持治安。

  好不容易,才将检察院的治安给维持住。

  苏辙这才出现大厅前,朝着下面那茫茫多的士兵道:“你们先别着急,只要有冤情,有证据,我们检察院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来的。

  你们先排好队,一个个来,跟检察员讲述你们的冤情,以及你们的家庭住址,到时候我们检察院会评估,如果证据确凿,我们便向皇庭提起诉讼,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一阵齐声高呼,震得那屋顶都在抖动。

  士气相当高。

  苏辙都不禁抹了一把冷汗,稍稍点头,“听明白就行了。”

  言罢,略显疲态的转身回到大厅中去。

  陈琪急忙跟上,叹道:“这回咱们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苏辙抬头看着屋顶,“这马蜂窝若是生在自家的屋顶上,不捅也得捅啊!”

  官府。

  “接了!接了!”

  何春林激动地跑入厅堂,“检察院接了。”

  韦应方惊喜道:“全都接了吗?”

  何春林道:“反正是说,只要拥有足够的证据,那检察院一定会为他们讨回公道的。”

  曹奕皱眉道:“那些士兵手中有证据吗?”

  韦应方笑道:“只要军营方面配合那些士兵,就不会缺证据。”

  曹奕眼中一亮道:“也对!证据全在军营里面。”

  何春林问道:“军营方面,会愿意配合吗?”

  韦应方呵呵笑道:“此事要是闹不出一个结果来,哼,那些武将头上也都悬着一把剑。”

  秦府。

  “诸位将军,这我可拦不住了。”

  秦忠寿道:“检察院如此彻查军费,引起许多将军的不满,他们现在都在鼓励士兵前去告状,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那将士们还会服我么。”

  折继祖皱眉道:“难道他们都是清白得吗?”

  秦忠寿讪讪道:“谁都不清白,故此他们此时才会抱团取暖,如今此事闹得这么大,朝廷也不敢一下惩罚这么多文官武将,若是今日不闹,将来一个个查,他们可就回天乏术。现在他们都想借此事,一举遏制住公检法。

  他们甚至还要为那些士兵提供军资库拖欠、克扣军饷的证据。诸位将军应该也都知道,克扣和拖欠军饷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朝廷财政不足。”

  折继祖、种诂瞧向种谔,然后均表示无奈地摇摇头。

  这不可能拦得住。

  而且,你要拦,说不定还会被人告一状,是得不偿失啊!

  种谔叹了口气,又叮嘱道:“你也得看紧一点,可别闹成了兵变。”

  秦忠寿连连点头道:“故此我才得跟他们站在一边,如此才能够叮嘱他们。”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冗第一战(二)

  官府、军方,再加上士兵们自己的意愿,在这三方的助力下,直接将这场控诉风波,给推向高潮。

  前去检察院的士兵们,从最初的兄弟好友,到现在一个营一个营的去,他们手中还拿着由军营、官府提供的丰富证据。

  毋庸置疑,检察院已经成为整个大宋最为忙碌的部门,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为此,皇庭、警署都纷纷调派人员过去帮忙。

  而这其实也是地方官府对抗重要朝廷的一个关键且又是常用手段。

  如果要对这一手段追根溯源,那就是皇帝统治国家的目的。

  封建社会从来就不是追求发展发展再发展,而是追求稳定稳定再稳定,这也是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

  基于这一点,再加上管理技术的落后,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皇帝与地方势力合作,我给你权力,你给我安定。

  皇权不下县,也就是基于这一点。

  至于百姓是不是越过越好,皇帝是完全不在意的。

  每每听到皇帝谈民生,永远是谈饿死与否,而不是谈大鱼大肉。只要百姓还活得下去,就不会闹事,就不会影响到皇帝的政权统治。

  对于古代盛世,最合理的评价,还就是国富民安,百姓是安定,而不是富裕,这是最基本的,国库再充盈,那就是盛世。

  甚至可以理解为,只要国家不将百姓口中最后一口饭给挖出来,那就是一个还不错的政权。

  既然如此,那么地方对中央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去制造动乱。

  只要动乱,皇帝就会着急,双方就必须要去商量,然后双方做出妥协。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改革非常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改革往往是图富图强,当然,为得是中央政权的富强。

  但是守住安定这一点,又是皇帝的底线,然而,这又不是宰相的底线。

  这个出入,往往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你一改革,我地方就乱,一乱,皇帝就急了,往往就会后退,因为皇权始终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明朝张居正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将皇帝都给拿捏住了。

  但是在大多数改革事件中,面对地方动乱,皇帝和宰相往往是两种态度,宰相往往是要硬刚到底,但是随着动乱进一步增加,皇帝就会选择往后退。

  就是因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是不一致的。

  只要封建社会统治的目的不变,那么这一招必然是屡试不爽。

  天子脚下,他们都敢这么玩,地方上就更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