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27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刘三吾轻轻点头道:“待其回来告诉老夫,老夫自当过去拜访。”

  眼下,却是再也不提刚才,要向陛下进言的事情了。

  白脸学士听到连三吾先生都变得这么客气,眼底中的幽怨,更深了。

  ……

  对于文臣或者读书人来说,老兵退役保障是个不好的消息。

  但这对于武将或者老兵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各大军营里,众多将士开始极为激动,不少人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对着皇宫的方向磕首道谢。

  京营中,一名老兵极为高兴的说道:“陛下真是圣明,如此一来,俺们也不用担心后路了,这要是回到地方上到治安署去任职,那也算是当官了吧。”

  有懂行的说道:“这可不是官,还算是衙役吧,也没听说直接就给上品级。”

  “你懂个逑。”老兵辩驳道。

  “衙役又如何,治安署肯定给了官职品级,但即使是衙役,那也是非常不错了,总好过土里刨食,走到街面上,那也是极为威风的。”

  听到老兵的话,众多将士纷纷点头。

  要是从军中回去做个衙役,对于所有普通将士来说,那真是天大的惊喜。

  多数都是在乡间村县长大的,都明白一个衙役,在县城里可是有着莫大的威风。

  地位上也非常的不同。

  最主要的是,当兵有了出路。

  “若是我能进入治安署,往后我就教我儿子们当兵,只要立下功劳,怎么都能博一个出路来。”

  灵一老兵说道。

  旁人道:“傻呀,你都干衙役呢,家里有了钱财,这就能供得起读书了,何不让他们读书去。”

  “咱家不是读书的料子,不过要是有能读书的,就读书,读书不行的,就当兵。”

  老兵笑呵呵的回道。

  此时,一名将领走了过来,众人顿时禁声。

  “聊什么呢,聊这般高兴。”将领笑着问道。

  一堆将士相互瞧瞧,有那胆大的回道:“将军,聊朝廷里说老兵退役的事情呢,这事传得玄乎,将军给俺们说道说道。”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到时候弟兄们白高兴一场,那就可惜了。”

  将军笑着说道:“自然是真的,此事陛下是直接定夺下来的,为的就是给咱们大明的将士们,留一条后路。”

  “到时候上了战场,无须有后顾之忧,得了功劳,也能算作光宗耀祖了。”

  “某这次过来,就是统筹弟兄们的功劳。”

  “大伙别高兴得太早,此事涉及广泛,当不是几日功夫就能敲定的,朝堂上的大人们,还有诸多将军们,都在你琢磨这个章程。”

  “弟兄们的功劳,都是要上交去的,到时候就等着兵部的大人们来分配。”

  “现在定下的,就是退役的年岁和条件,可不是说干个几年兵就能去的。”

  “得有足够的功劳才可以。”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反而更加兴奋了。

  将军都开口了,这等于是官宣,相当于此事再不会有变化了。

  虽说享受这些只能是老兵,但老兵也是从新兵来的。

  新兵有了盼头。

  “可惜了,俺早些年上战场的时候,胆子太小,不然定能稳稳进入治安属,你们这些后生崽子,都不要像俺一样。”

  “到得现在来后悔。”

  有老兵感叹着说道。

  这在军中是常见的现象,短暂的训练并不能让他们勇往无前,只有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后,才会发生变化。

  一些新兵听到这话,心里头暗暗发誓,往后若是有机会上战场。

  定要冲在最前面,博个前程出来。

  京营里的这一幕,不过是大明诸多军营的缩影。

  和成为武官不同,在很多将士看来,这是唾手可得的前程。

  不少年纪大了的老兵,当他们的名字和功劳被将军记录,并且上报上去后,大家的心情,都开始沸腾起来。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什么时候士兵们像现在这样渴望战争。

  大明皇宫,乾清宫内。

  “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呀!”

  朱元璋听着蒋瓛对于目前将士们的禀告,感叹着说道。

  “爷爷,想来现在关于去安南的将士们,如今可以作准备了。”

  朱英坐在旁边,笑着说道。

  这样好的现象,不用到实在是可惜了。

  朱元璋点点头,道:“这次便就像大孙所说那样,咱把这意思传下去,看看那些将士们想去,再从中挑选合适的。”

  “安南那地方,我大明将士多有水土不服,也当要小心一点,不可有太大的折损。”

  朱英回道:“爷爷尽管放心,这次咱们大明的将士过去,那可是为了保卫安南王室,是为了重整安南山河,此为正义之师。”

  “安南的百姓,应该是极为欢呼才是。”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孙儿说得好,不过你方才说让那安秀公主也跟着过去,这可是你未来的妃子,可是舍得?”

  朱英失笑道:“爷爷,为我大明计,谈何舍得与否。孙儿观这安秀公主,是个有想法的,且在名义上,她已经是我大明的人了。”

  “不管愿意与否,安南那些人对其肯定有看法。她若回去,安南这趟子水,也能搅得更浑,在很多方面也好实施一点。”

  朱元璋点点头,对于大孙的谋划,他是很放心的。

  高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现在差不多都算是归于大明了,就差个名义。

  可惜那李成桂,一番谋划给大孙做了嫁衣。

  “爷爷,关于派去安南的文人这事,还是只能爷爷安排,不过孙儿觉得,不必定要年岁大的,便是有教书先生的水准,也当可以。”

  “这番过去,前期的主要重点在孙儿看来,便就是行教化之道。”

  “我大明宝钞,也当可直接延续到安南中去。安南王室当不能有拒绝的可能。”

第241章 :为长孙殿下贺!

  纸币的发展,是一种趋势,这个朱英很清楚。

  现在的大明宝钞是洪武八年开始,迄今不过十七年,有点小崩,但还是很有购买力的。

  朱英想要做的,就是迅速提升大明宝钞的信用价值。

  当然,还有把大明宝钞,扩展到大明之外去,这次的安南,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朱元璋对大孙这样的方法,感到很新鲜,也很赞同。

  “这次去安南,定要准备足够的宝钞,这样咱们大明过去的将士,一下子就能变得富有起来。”

  朱元璋笑着说道。

  朱英回道:“让安南王室承认大明宝钞不难,但要让其百姓认可,就有些难度了,这其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才可以。”

  谈到经济体系,朱英的见识很容就能让老爷子眼前一亮。

  虽然朱英前世并非什么商人,但哪怕是九年义务教育,也能够很好的处理古代的经济交易了。

  “大孙给咱说说,得要哪些手段才行,咱也好生了解一番。”

  朱元璋直言说道。

  他并非是那种不听从建议之人,大孙表现得越是优秀,朱元璋便越是开心。

  历朝代中,皇帝和储君的关系一般非常的微妙,很多皇帝甚至极为顾忌储君。

  但这些放在朱元璋的身上,没有太多意义。

  在思想上,朱元璋更多还是处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思想为主。

  还没到皇家无情的那个概念,反而是儿子孙子越优秀,他就越开心。

  朱英点点头,开始讲述起来。

  “想要安南的百姓承认大明宝钞,前期的关键就是在于宝钞所能带来的购买力,在这一点上,我大明五万将士,肯定不能是空着手过去。”

  “必须要带上足够的货物,且这些货物对于安南贵族阶层,有足够大的影响力,一个国家对于宝钞的认可,必定是由上而下的。”

  “这些方面孙儿会考虑好,打造一些在安南人看来,为我大明稀罕物件的玩意,定能吸引到安南贵族。”

  “尤其是颜色更为鲜艳的绢布,对于安南贵族来说,必然是极大的一股冲击力。”

  听到大孙说到绢布绸缎,朱元璋不由赞同的点头。

  别说是安南了,就连现在大明对于大孙旗下商会的绢布绸缎,都是趋之若鹜,更何况安南那等蕞尔小国。

  不仅仅是丝绸布匹,还有瓷器茶叶。

  且有了更为鲜艳的染色料,瓷器的很多颜色,也变得更为艳丽。

  “安南这边的事情,就交给大孙全权处理了,咱很是放心。”

  “不过大孙可是知道,最近关于老兵退役的事情,可是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尤其是文臣方面,对此事可是极为反感。”

  朱元璋笑着说道,话语中虽这般说,但语气很是放松,显然没有把文臣的反对放在眼中。

  朱英闻言,直接说道:“不过是动了他们的好处罢了,百姓对此事的看法,当是和文臣们可是不太一样。”

  “看前宋便是知道,大明可不是靠着文人的笔杆子建立起来的,而是靠着将士们浴血拼杀,才有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