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648章

作者:夜星猫

  其余位不知道感觉如何,可也大差不差了。

  尤其之前那位张雅丽奶奶,看着舞台的小伙子非常开心,“你徒孙唱的很好啊!”

  “老李,再培养培养,以后错不了。”

  “到时候去孩子那边的鼓曲社吗?”

  “去啊,不是跟老李说好的吗?好不容易年轻人有这个心。”

  “没错,今天这一场也就意思意思一下,热热身,不过没想到孩子能耐是不低。我特喜欢小伙子的精神气。”

  ……

  此刻的老先生们个个都上了岁数,按照平时就是在家里带带孩子或者一天天过日子,但齐云成的出现却让他们打起了几分精神。

  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唱大鼓的,现在有了一点小动静,心里怎么可能没有喜悦。

  算是孩子又吹起了他们心头的风。

  听着他们的话,李树声双手背在身后,没有开口,只默默地看着孩子。

  孩子这一次干了一件好事,希望他的鼓曲社能好好的。

  另外时代不一样了,倘若后辈演员不勤习艺术、靠老弱病残搞传承,那才是最悲哀的,如果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鼓曲不知道还存在多少曲目。

  现在有人愿意来,肯定为之高兴。

  当然全国各地不止齐云成一个年轻人在意曲艺,或许一些地方、一些角落,一些年轻人也跟他一样努力着。

  那他们老辈的,打心底里会去祝福他们。

  希望他们天天进步。

  同时李树声这时候转头看了一眼之前开场的那个姑娘,严格来说这位并不算他的学生,只是学校的学生,今天让她过来演一次罢了。

  他现在依旧在培养演员,而如果鼓曲社开业,他们这些孩子也多一个平台。

  是件好事。

  不过此刻正在表演的齐云成哪里知道先生们的心情。

  唱完第一句,在下面观众安安静静的目光当中继续唱。

  “丈夫事业有几人全~

  既不能笔削汉史声名振~

  必须要手把吴钩姓字传~

  标榜场中休喜后~人头递上要争先~

  叹须眉一生碌碌的空埋没~

  还不如替父出征的小姐叫花木兰~~(甩板)”

  ……

  第一段完,齐云成开始一小段鼓点,鼓点再完,之后便是正词外加动作和表演。

  白派的表演,相比较来说没有太大的表演,更没有太特殊的唱腔,就靠着说话、手势以及俩眼神传递。

  比如白派闫秋霞前辈表演的时候,眼睛跟会说话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齐云成自己都让周顾蓝要好好的上台表演,因为现在的很多演员,他的表演完全是死羊眼。

  所以不管怎么样,精气神是一个演员非常重要的状态。

  可学习一段大鼓也不容易,他今天表演的一段《花木兰》便有两千多唱词,光是背都得让你背一段时间。

  就这样齐云成在名流茶馆的舞台上,一字一句地唱了下去。

  唱了足足二十多分钟两千多的词才快要全部唱完。

  ……

  “花公说,虽然都像,如何能去呢?

  木兰说,何苦呐,女儿到疆场走一番。

  儿此去,是成是败名留书册,一定要尽忠尽孝裕后光前!

  女子出征世间稀罕,花木兰名列无双谱是万古流传。(甩板)”

  ……

  咚咚嗒!

  最后一句唱完,敲了两下,板儿一放

  齐云成正式鞠躬感谢,同时更感谢几位伴奏的老师,但下一秒名流茶馆是满堂的掌声以及喝彩声。

  甚至讨论的声音都喋喋不休。

  “齐云成的嗓音是比较适合白派,韵儿足!因为白派那种亲切、怯味儿、儿女情长的东西,他唱出来非常有共情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结婚的关系,能有体会了,真好啊这是。”

  “之前网上有一段他的探晴雯!那种冷雨戚风的伤情唱出来了,好像他在这方面的感情是可以啊。”

  “都是家传,师娘教了不少,最近终于补上一个摆知。到时候得把郭得刚喊师娘了。”

  ……

  观众们在表演完后热闹的说话。

  齐云成则返回了侧幕以及后台。

  到后台便主动向先生们寻求评价,今天他不是演出来了,依旧是学习。

  谁谁谁说好,不过捧罢了,这一点他非常清楚。

  可李树声没过多说的,只说了说鼓曲社开业,那些位先生都答应会去的。

  这让齐云成开心不已,虽然因为师爷的关系,提前能确定和猜到会去,可还是心里高兴。

  有他们帮忙,的确蓬荜生辉。

  不唱那么多年,为了他一个鼓曲社再露面唱,已经非常给足了他一个晚辈的面子。

  非常感激。

  而看着孩子,李树声说的话也多,同时在后台给孩子聊聊当初一些鼓曲的先生们。

  当初的鼓曲可谓是红火,演员也是如此。

  比如曲协开京韵大鼓研讨会,办京韵大鼓专场,没有闫秋霞、林红玉两位前辈,根本不成立。

  由此可见,两位好到了什么程度。

  说起这个,李树声忽然提了一个人,“孩子,闻书屏先生,你知道吗?”

  “知道!”齐云成点点头,这位也是白派大鼓的演员,早年向白云鹏弟子程树棠学艺,专攻白派京韵大鼓。先后于京津及东北各地演出。

  李树声点点头,有点回忆的模样,“当初因为两位太红了,这位先生都不得不被压了下去。

  反正当时的情况来说,的确好演员太多,一抓一大把,竞争也非常激烈。

  像HQ区,闻书屏先生最早是在城乡区曲艺队演出,后来慢慢的到了NK区曲艺团。

  只是因为特殊时代,NK区曲艺团没有了,怹也没有再往前的想法,于是慢慢脱离了舞台。

  曾经我受怹的影响比较多。

  不止怹一位,很多演员都是如此脱离舞台。

  然后鼓曲有点渐渐的走下坡路。”

  到这里李树声跟孩子说的声音低沉了许多,有时候他其实自己也在找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找的过程,学的过程,受到了非常多先生的影响。

  然后再慢慢开口。

  “说到底还是传承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别说传承,当初如果不是执意让先生录制一些东西。

  都没有音频或者录像流传下来。

  现在网上听的那个实况的焚稿,还是闫秋霞先生80年复出时候录制的,观众就那么喜欢。

  之后84年闫先生身体不太好,可曲艺团也几次约怹录制。为的是留资料,因为怹的资料录像几乎没有。

  于是录下来了孟姜女、焚稿、探晴雯!遗憾的探晴雯的录像的拷贝的母带损坏了。

  出版之后有一大堆缺人或者马赛克的地方,可也只能出版,因为怹的录像实在是太少。

  之后还有听的那个盒带,当时卖的非常火,正面焚稿、反面探晴雯!

  按理来说这个盒带不会出来,当时能出的应该是还活着的人以及天津曲艺团的人才有资格出。

  小彩舞录了五个,小岚云录一个等等。

  为什么闫秋霞先生能出,便是有人极力请求有关部门出的一个盒带,那个盒带正是88年卖的曲坛荟萃。

  卖的很好,当然也卖的不便宜。

  那会儿你还没有出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收集过,没有的话今天回去我送你一些!”

  “诶,师爷,太感谢您了!”

  齐云成听了很多,最后答应一声,能明白李树声师爷对鼓曲的喜欢。

  更怀念当初的时光。

  跟曾经的相声一般。

  鼓曲也大好过,只是现在越来越落寞。

  不过也说不了那么多,摆摆手李树声便让孩子自己听曲子去,现在依然换了一位先生唱。

  需要多学学。

  而舞台上先生一唱,观众们热闹非凡。

  尤其到了那位张雅丽先生,一张嘴台下有点炸锅的味道,没别的,唱的好外加像闫秋霞先生。

  只是她名气并不太大。

  很简单,齐云成刚才和奶奶说过话,说话的过程便能看得出来,她对名利并不关心,包括今天也在场的她的妹妹一样。

  与世无争的两位先生前辈。

  只想着把这些老观众服务好她们就满足了,什么名利的运作经营不是很擅长和喜欢。

推荐阅读!